王才群
所謂“社會性偏差”是指學生認識受到來自社會方面的影響,與學校教育的內容與宗旨不相符合,并且發(fā)生了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思想行為偏差。政治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當前面臨的問題是突出的,學生認識的社會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突出現象
社會事物的發(fā)展總是不平衡的。在目前情況下,一方面,我國的經濟正在欣欣向榮地向前發(fā)展,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總的形勢是好的,另一方面,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處境卻比較困難,政治課的教學情況也不例外。
當前,政治課教學中存在一種突出現象,即 3、社會性偏差突出的社會時代背景學生認識偏差產生的原因來自社會,但作為一種現象突出出來,卻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歸根到底,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轉軌變型以及當代國際形勢新變化的產物。巨大的時代轉變深刻影響著人們(自然也包括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意識并促使其產生各種變化和反應。應該充分認識到,在這些變化中有許多正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識、商品意識、競爭意識、自主意識等等,因而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經濟的發(fā)展。然而有些影響則比較復雜,甚至明顯具有非建設性的消極作用,并折射到學校教育工作中來,學生認識上的社會性偏差即源于后者??紤]到目前社會利益群體的分化和社會需求的矛盾與沖突,多元價值取向已成現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社會性偏差”現象的存在不合理性。社會上有人甚至認為在我國共同的理想和價值取向已不復存在,而這又進一步誘發(fā)了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下“社會性偏差”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二、社會性偏差的表現
根據教學實踐的觀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學生認識中存在著現實性偏差,表現為學生從社會上獲知的現實情況不是零碎、膚淺,就是失之偏頗。在一次教學活動中,結合“熱愛社會主義”議題曾讓學生聯系實際談體會。有學生認為:“如今社會上只講效益、只講賺錢,你不能干就沒有你的飯碗,這可跟過去的社會主義不同,那時人人有飯吃,有活干?!睋私猓@位學生的父親被單位裁減下來了,所以他對當前社會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陳述的事實卻有片面性,因為他對我國社會生活深刻變化的實際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只看到眼前暫時存在的某些非本質的現象,結果有些事實是被夸張了,有些則是被曲解了。
二是在學生認識中存在著歷史性偏差,歷史隔膜現象比較突出,表現為學生從社會上獲知的歷史性事實,不少是帶有偏見性的,或者腦子里裝著不少社會上流傳的歷史秘聞和軼事,而對歷史真實的認識卻是蒼白和無知的。一次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也可以作出新舊社會的對比。可有位學生寫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飽、穿不暖,人們穿草鞋,女孩子沒有裙子穿?,F在生活比過去好多了。”顯然這位學生不僅對社會主義建設史缺乏比較完整和接近本質真實的了解,而且給人的印象是參照系錯位,把改革前后社會生活的對比誤作為新舊社會加以比較了。
(作者單位:吉安市永新縣高溪中學 3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