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儒家思想與中國特色生態(tài)文明建設

        2016-01-05 20:28:28龔國光
        鄱陽湖學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文明建設儒家思想

        [摘 要]“人類中心論”是西方工業(yè)革命進程中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在這種頑疾驅使下,天地萬物被看成技術生產的“不竭源泉”,人類任意向自然索取,由此導致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不少西方哲學家開始轉移視線,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道德”這一命題上。儒家思想正是強調了道德在生態(tài)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是人與自然相處時應秉持的首要態(tài)度。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自然生態(tài)的破壞日趨嚴重,人的精神層面的匱乏更是如此。本文重點討論如何回歸“原初紐帶”,在儒家思想的啟示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生態(tài)文明。

        [關鍵詞]儒家思想;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文明建設

        [中圖分類號]B222;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5)06-0065-10

        [作者簡介]龔國光(1945—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從事地域文化和戲劇學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項目]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重點研究課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強國建設”(2013年)第26號子課題成果。

        Title: Confucianism and China-featur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y: Gong Guoguang

        Abstract: Influenced by anthropocentrism which was a stereotyped mindset 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whole universe was considered as the inexhaustible source for technology production, so human beings demanded too much from nature without restrictions and brought about serious ecological crisis. Due to this historic background, many western philosophers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proposition of “human morality”. Confucianism puts morality in the center of ?ecological culture, advocating that respecting and complying with nature is the primary principl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deepening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tural ecology is deteriorating, especially from the aspect of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return to the “primary link” and to construct China-featur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Confucianism.

        Key words: Confucianism;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人口迅速增長,能源被無節(jié)制消耗,工業(yè)廢氣和農藥殘留及城鄉(xiāng)垃圾、汽車尾氣排放等所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使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異常突出。這是一個人類社會極其嚴峻的問題,誠如以色列著名景觀生態(tài)學家那維(Zev Naveh)教授所指出的:“全球的人類社會只剩下兩種選擇:要么繼續(xù)沿著‘崩潰之路快速下滑,要么作出迅速改變,走向‘突破之路?!雹佟氨罎ⅰ钡淖罱K結果將導致地球的毀滅。那么,應當怎樣“突破”呢?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就是說,人類的生態(tài)危機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的危機。文化是涵蓋人類所有行為特征的“綜合體”,因此,我們在尋求突破的方法的過程中,不僅應從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考量,而且還應從精神層面的倫理觀念、道德價值和生活規(guī)范來探尋。

        一、引起世界關注的儒家思想

        “軸心時代”這個概念由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并于20世紀80年代介紹到我國,引起中國學者的普遍關注。雅氏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即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這個時段劃定為人類歷史的“軸心時代”,認為這是世界哲學的突破期,它們“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的精神基礎,直到今天,人類仍然附著在這種基礎之上”②。“軸心時代”包含了三個最重要的要素:中國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學體系、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和印度的佛教。它們是在不同地域獨立發(fā)展起來的,并創(chuàng)造了精神生命進行自我理解的普遍框架,從而構成它們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西方研究的是“物”;印度研究的是“神”;中國研究的則是“人”。這三個最重要的要素對人類的歷史進程曾經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古希臘是個海洋國家,而中國則是內陸國家,中華民族歷來依靠農業(yè)維持生存,是個典型的農耕社會。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構成東西方哲學的差異。湯一介先生說:

        西方哲學曾經長期把精神和物質看成各自獨立的、互不相干的,因此它的哲學是以人和自然的外在關系立論,人和自然是一種外在關系,沒有內在聯(lián)系,或者說,它的思維模式是心物為兩個獨立的二元。然而中國哲學在思維方式上與它有根本的不同,中國儒家認為研究天、天道或者自然的規(guī)律不能不牽涉到人,研究人也不能不牽涉到天。③

        儒家思想側重于人自身內在價值的探求,強調“天人皆大”。在道德價值上,中國人看重的是理想人格的自我修養(yǎng),而理論知識的取得替代不了自我修養(yǎng)和親身體驗。這與西方哲學求諸外在世界,把“人”凌駕于自然之上有著本質區(qū)別。錢穆先生說:“西方文化建基于工商,可以封閉于室內與都市,若可隔別于天地大自然。故中國人生,必納入自然中,貴能順應自然。西方人生則與自然劃離,而求能戰(zhàn)勝自然,克服自然?!雹苡纱丝梢姡瑬|西方哲學的不同反映在社會實踐中尤其鮮明。1983年夏,第17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國際現(xiàn)象學會會長、女哲學家田緬尼卡在討論會的講話中說:“當前中國哲學比西方哲學幸運,沒有走上西方哲學分崩離析的道路。當前西方哲學至少有三點可以向東方學習:第一,崇尚自然;第二,體證生生;第三,德性實踐?!雹葸@三點恰恰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崇尚自然。我國上古時期的人們便注重“時”這個概念,孔子說:“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薄笆姑褚詴r”即孟子所說的“不違農時”?!睹献印ち夯萃跽戮渖稀氛f: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只要遵循春耕夏耘秋收這些節(jié)氣的勞作,稻谷就吃不完;不要帶著密眼網罾下湖,魚鱉就吃不完;等到草木凋零的秋冬季節(jié)再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這就使民眾的飲食起居得以養(yǎng)生。這是我國在農業(yè)文明早期階段的一種“取之有時,用之有節(jié)”的生態(tài)意識,具有樸實的生態(tài)平衡和可持續(xù)觀念。千百年來它始終貫穿于儒家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思想體系之中。今天,儒家思想中的這一本質特征,仍然透露出人類社會生態(tài)和諧的價值觀,因而具有非凡的積極意義。

        體證生生。《易·系辭上》說:“生生之謂易?!鼻耙粋€“生”是動詞,后一個“生”為名詞;“易”即變易、變化。宇宙的最大成就,就在于它不斷運動,催成萬物,生生無窮。這種宇宙的生命精神,中國哲學稱之為“天道”?!吨杏埂返诙抡f: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对姟吩弧熬S天之命,于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

        《易·乾卦·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碧祗w永遠強健運行,而作為“君子”的人則應效法宇宙“以自強不息”?!墩撜Z·子罕》篇又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是孔子面對晝夜奔流不息的江水發(fā)出的另一層意義的慨嘆:人類生命和浩瀚宇宙一樣處于一種不斷運動的狀態(tài),這種“不舍晝夜”的自然現(xiàn)象,應是人們永遠向前的精神動力。儒家思想的“生生”內核,體現(xiàn)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某種合理性。

        德性實踐。崇德文化以農耕文化為存在基礎。孔子的德治思想真實反映了農耕社會人們求善求美的共同心理。我們僅引英國哲學家費舍爾在《親歷宗教》“儒家道德”一節(jié)說的一段話:

        道德實踐具有巨大的價值……儒學不僅被視為傳統(tǒng)遺產,同時被看作解決現(xiàn)代社會弊病的一種有效的方法,盡管它不會恢復從前的形式,但它會在文化統(tǒng)一、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等方面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正如姚新中教授所說:“不負責任的自由,會導致社會體系的崩潰,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會充滿緊張,為了短期的需要,不惜以犧牲未來為代價,失掉人的智慧和正直?!痹谶@一方面,儒學的仁和愛的觀念,有助于在地球村建立新的道德和價值體系。①

        這里提到世界目前所忽略的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當下的道德實踐和道德價值問題;二是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由于片面強調“不負責任的自由”,乃至私欲橫流,導致社會體系的崩潰。由此,人類把目光投向中國的儒家思想,認為它是“解決現(xiàn)代社會弊病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西方學者的這種深刻反思,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歐亞和世界各地不約而同地提出一個新的哲學觀點“新軸心時代”。這是繼雅斯貝爾斯提出軸心時代之后的又一個全新的概念。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文化多元、文化間對話與和諧,一種儒家視角》中說:“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原初紐帶的韌性。”他認為:“實際上,儒家傳統(tǒng)經歷多次深刻轉化而未失去它的精神上的認同,這種能力正出于它對人的內在資源的承諾?!雹诰褪钦f,盡管時代在轉變,但作為儒家思想的一種“精神認同”或稱“文化基因”,卻一直被中華民族保留了下來,并流淌在炎黃子孫的血液之中。此即杜維明教授所概括的“原初紐帶”,它實指一個民族最早的文化源頭與文化情結,而所謂的“韌性”,是說這種“原初紐帶”不僅包含了一個民族十分豐富的文化特質,而且它可以穿透時空而具有無窮生命力。這正是儒家思想的魅力所在。

        二、儒家思想蘊含的生態(tài)智慧

        “新軸心時代”概念的核心似乎已淡化了“軸心時代”的“物”和“神”這兩個元素,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對“人”的探究上。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展望21世紀》對話中說:“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逐步培育起來的世界精神……人的目的不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種必須和自然保持協(xié)調而生存的信念?!雹偕铄涞闹腥A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最能表達這種“和自然保持協(xié)調而生存的信念”。下面,從兩方面具體分析。

        (一)人與宇宙自然的關系

        孔子一生孜孜以求的是把人文關懷當做他的核心理念,把“天人合一”當做他的終極目標。《論語·雍也》篇說:“中庸之為德也?!焙沃^“中庸”,朱熹解析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本褪钦f,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任何事物及矛盾應采取一種折中調和的思想。在社會實踐中,“中庸”說到底就是人類做事的一個適度問題。“中庸”的源頭來自天體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吨芤住肥俏覈趺駥λ臅r更替、萬物盛衰、天道周旋等自然律動的直觀把握?!兑住で浴の难浴氛f:“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本褪钦f,宇宙天地始終遵循著一種不變的定律而又變化無窮,它從不偏執(zhí)或息止,這就是“天道”?!兑住は缔o下》說:“天地■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倍鳛椤按笕恕焙汀熬印钡娜?,應如何順應宇宙天地自然的“大德”?這就是孔子為什么把“中庸”作為人的一種最高道德的原因所在。“中庸”原則可以說是中國人生命的大智慧,也可以說是自然生態(tài)的大智慧。錢穆《晚學盲言》說:

        人生不能有內而無外,亦不能有外而無內,內外合一始是人生之真體。擴而言之,宇宙萬物,不論有生無生,莫不皆然。其存于內者謂之中,其發(fā)于外者成于和。盡天地包萬物,只此中和兩字。故《中庸》又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蔽患次挥谥?,而育則育于和。人不知,誤分內為已而外為物,物我對立,則既不和亦不中。無中不和,烏得有天地萬物。②

        正因如此,“中庸”體證于人與自然的實踐,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周易》中的“和合”理念,也即“天道”的大行流化的創(chuàng)生原則。人們把這種創(chuàng)生原則用于社會實踐,就有一種改造自然的義務,改造自然的目的不是破壞自然而是讓自然更美(景觀化)。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中庸”理念為杠桿改造自然,從而在一個更高的層面達到“天人合一”,達到一個新的自然境界。在景觀與恢復生態(tài)學的術語中,這種“改造自然”被稱之為“半自然環(huán)境”。

        略舉數(shù)例:(1)都江堰。位于四川灌縣以西的岷江之上,戰(zhàn)國時期在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組成,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規(guī)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當岷江之水奔涌而來時,建于江心的分水堤(魚嘴)把岷江一分為二,分導成內江和外江。內江沿飛沙堰經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廣袤農田;當洪水爆發(fā)時,飛沙堰則把多余的流量排泄至外江。我國這項古老而科學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發(fā)揮其巨大作用。(2)長城?!妒酚洝っ商窳袀鳌份d:“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臨洮”,今甘肅岷縣一帶,乃秦長城西起點。“遼東”,今遼寧大凌河以東,幾近渤海灣。長城沿山的走勢而建,錯落極其分明,有的建于陡峭如削的峰巔危崖之上,其落差為50度,有的甚至達到90度。元代少數(shù)民族詩人逎賢《居庸關》詩:“疊嶂緣青冥,峭絕兩崖束。盤盤龍虎距,岑■互回伏?!比缃耖L城已是世界古老建筑八大奇跡之一。(3)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自隋統(tǒng)一,遷都洛陽,開鑿江南至洛陽的運河,史稱“隋唐大運河”。元代,忽必烈將運河截彎取直,形成縱向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此即“京杭大運河”。至元二十九年(1292),都城內開鑿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諸水入城,東出至通州,與大運河銜接。《馬可波羅游記》載:“比較大的碼頭,最熱鬧的景象應集中在離鼓樓最近的銀錠河、煙袋鈄街一帶,最盛時,積水潭舳艫蔽水,盛況空前?!苯裉?,當我們俯看都江堰的魚嘴及飛沙堰;登上峰樓遙望蛇勢逶迤的長城;站立北京通州古碼頭,凝視蒼茫雄渾流淌不息的北運河和乘舟穿越南運河終點——杭州的拱宸橋時,我們?yōu)楣湃藷o窮的創(chuàng)造力和超前的生態(tài)智慧而折服。

        以上三例僅是我國千萬“半自然環(huán)境”的縮影。它們一個共同的特征是:既要“改造自然”,又決不以犧牲大自然的脈動為代價,而是順應自然,因勢利導,運用生態(tài)智慧促成自然更趨完善,凸顯美好。萬里長城絲毫沒有改變千山萬壑的地質構造和走勢;都江堰既降伏了洪魔又普惠億萬生靈;京杭大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它不僅哺育了3億人口,而且根據(jù)其自然系統(tǒng)人工化,最終成為自然水系的一部分。自然生態(tài)和生態(tài)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具有自在自為的發(fā)展規(guī)律;后者是把自然生態(tài)納入人類可以改造的范圍。因此,上述三例堪稱人類生態(tài)文明的典范。

        (二)人與行為修養(yǎng)的關系

        儒家的“天人合一”、“君子”等諸多論述,不僅充滿著生態(tài)智慧,而且早已成為生態(tài)文化重要的有機成分。這就是為什么在全球生態(tài)危機嚴重的當下,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因。生態(tài)危機說到底就是道德危機,就是文化危機。錢穆說:“惟有如曲阜孔林,則歷兩千五百年來仍然無恙。故中國傳統(tǒng)重人重心,西方傳統(tǒng)重物重事。此其大異?!雹佟爸厝酥匦摹本褪前讶说牡赖滦摒B(yǎng)放在要緊位置,如何做個“君子”,這是人在社會安身立命的首義;“重物重事”則看重外在追求的物質欲望。西方的理念多是物質利益高于倫理道德,反映在行為邏輯上便是侵略和占有。以南亞馬六甲為例:15世紀馬六甲王朝建立;16世紀葡萄牙人便以武力消滅本土王朝占領馬六甲;17世紀中葉荷蘭打敗葡萄牙成為新的占有者;1824年英國又攻敗荷蘭繼續(xù)統(tǒng)治。1942年,日本侵略軍占領馬來亞3年零8個月。馬六甲近600年的歷史,就有4個國家侵略霸占了這片富饒的土地。反之,早在馬六甲王朝建立的15世紀初,明成祖朱棣永樂三年(1405),中國的鄭和率領的船隊便來到馬六甲,經王朝同意,鄭和以三寶山為大本營,建立欄柵、城垣與倉廒,赴各國的船只回來到此取齊,于五月中旬候南風起,船隊開洋回還。故錢穆說:“中國國際相交亦尚德,西方則尚力。中國人所謂道,在心世界,心之仁智始成道。西方人則言力,不言道?!雹谒叨雀爬巳寮宜枷搿傲x利之辨”的核心價值。當下中國的交往,秉承親誠惠容,互利共贏和共同發(fā)展繁榮的外交理念,深刻體現(xiàn)了儒家生態(tài)文化“義利觀”的精髓,贏得各國的尊重。

        在生態(tài)文化中,為何特別強調道德的核心價值?這是因為自然與人的行為密切相關,解決不好,人類將給自己帶來不可想象的災難性后果。正如亞當斯所言:“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用孔子的話說,則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人類為何有天使和魔鬼、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這就直接涉及人的道德修養(yǎng),這是人與自然通向“和合”的一個關健問題?!抖Y記·大學》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薄耙肌?,一切的意思,就是說,無論天子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一切都要把“修身”作為“明明德”的根本?!睹献印じ孀诱戮渖稀芬员薇偃肜锏恼Z言介紹了“修身”的重要性: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復,則其旦晝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

        故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蔽┬闹^與?

        這里詳述了早在兩千余年前齊國東南郊的牛山,一個原來茂美的山林是怎樣在人為的破壞下變成一座光禿的山岡。重要的是,它以這個故事為例,引導人們由外在的自然美向人的內在心靈美的討論。人的內在心靈初始也和牛山一樣美好,但由于放棄修養(yǎng),如同斧子伐木一樣,原來那種本能的仁義善心便逐漸淡化不彰。如此輾轉相害,良心泯滅,逐與“天使”“君子”漸遠,而與“魔鬼”“小人”,或孟子講的“禽獸”日近了。由此說明,道德修養(yǎng)不是可有可無的權宜之計,也不是一蹴而便能達到,而是一個經歷自我約束的漫長過程。就是說,這種“修身”要時刻“用功”和不斷反省并終其一貫。“修身”并不困難,更無須去“打坐參禪”或刻意追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信手拈來”的。我們做每件“微不足道”的好事,就可以使人的心理素質累積起“正能量”。

        三、儒家思想對解決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啟示

        (一)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我國自然生態(tài)遭受破壞而產生的危機,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出現(xiàn)的一種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既有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共性,又有某種自身的特殊性質。分析這一“特性”,對于認識和把握我國的“環(huán)境危害”,并自覺克服目前面臨的嚴峻的生態(tài)問題或有所裨益。

        首先,改革開放準備時間的不足?!拔幕蟾锩眲偨Y束,人們的思想禁錮還未破除,政治生活、經濟形態(tài)、社會關系等基本上仍停留在那個剛過去的年代。當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人們顯得有點手忙腳亂,難以適應。為了追趕失去的時間,我國的改革開放幾乎是由農業(yè)革命直接走向信息革命,中間的工業(yè)革命則用“三級跳”模式跳了過去。那時的民眾對“生態(tài)”一詞的認識幾近為零。夏勒博士是美國動物學家、博物學家和自然保護主義者。他不僅是第一位到中國研究大熊貓的西方人,而且也是最早研究藏羚羊并提出藏羚羊保護問題的科學家。21世紀初,已是八十余歲高齡的他仍來中國西部考察。他很有感觸地說:“上世紀80年代我去西部的時候,當?shù)毓賳T沒人知道動物保護這個概念;但現(xiàn)在再去,所有人都在談保護?!雹龠@段話很形象地概括了我國民眾對于自然生態(tài)和生態(tài)文明的一個逐步的認識過程。

        其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倡導?!拔幕蟾锩苯Y束后的一個最為突出的現(xiàn)象,是國家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民眾的生活極度困難。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無疑是一個解決問題行之有效的辦法。但在社會實踐中,大批的工農商學基本上不敢觸碰,而許多社會“閑散”人員卻積極行動起來。以青?!叭础睘槔?0世紀80年代初,不知從哪里得到一個消息:三江源地區(qū)發(fā)現(xiàn)砂金。于是每年十幾萬的人從青海、甘肅、四川、新疆等地如狂潮般涌入三江草原,至8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漫無邊際的帳篷和被濫挖的砂堆及砂坑讓人觸目驚心。一個挖金霸頭說:“什么草皮、生態(tài),我們是把命握在手心上來淘金的,顧得那么多!”僅曲麻萊一個縣,就有340平方公里的草場因砂金開采而被沙化。其結果是不僅生態(tài)遭到嚴重破壞,而且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面影響,貧富懸殊開始拉大。

        其三,“環(huán)保讓道GDP”成為常態(tài)。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在經濟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不少企業(yè)為了眼前的一點私利而違法亂紀。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襄汾縣新塔礦業(yè)公司尾礦庫發(fā)生特大潰壩事故,事故泄容量26.8萬立方米,過泥面積30.2公頃,下游500米的集貿市場和部分民宅全部被毀,共造成277人遇難,33人受傷,4人下落不明的悲慘事件。另據(jù)2015年4月9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甘肅武威涼州區(qū)武威榮華工貿有限公司總量8萬多噸的黑水流向黃沙。此類案例不計其數(shù),并由此帶來土地被嚴重污染。據(jù)2014年4月17日環(huán)保部和國資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我國16.1%土壤面積遭污染。其中,對人體健康有害的主要包括砷、鎘、鈷、鉻、銅、氟、汞、錳、鎳、鉛、硒、釩、鋅等十三種無機污染物。長期的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和含重金屬的“工業(yè)三廢”的排放造成土壤污染,導致糧食重金屬超標。加之農業(yè)本身的污染——化肥、農藥等農業(yè)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yè)廢棄物不合理處置等,田地正經歷各類污染的侵害。由此派生出“環(huán)保無奈”和“環(huán)保腐敗”兩個問題。“環(huán)保無奈”揭示了“環(huán)保必須讓道GDP”的現(xiàn)實困境。據(jù)《現(xiàn)代快報》載且近年來媒體廣為引述的一個例子,某地環(huán)保局長曾在水源地某項目上與地方一把手產生矛盾,但最終“下級服從上級”,不得不在環(huán)評審批上簽字同意。一年后,當?shù)匕l(fā)生環(huán)境事故,“上面又把環(huán)保局長推到前臺,承擔責任”。臺上高喊向污染宣戰(zhàn),背后卻對違法排污行為大開綠燈,地方保護主義成了當下環(huán)保的頭號“殺手”。而“環(huán)保腐敗”也如影隨形,2014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委員提出,隨著環(huán)境問題日受重視,環(huán)保部門地位凸顯,環(huán)保系統(tǒng)已成腐敗案件易發(fā)多發(fā)新領域。在一些污染企業(yè)“扎堆”的地方,環(huán)保部門“衣食無憂”;在諸多審批環(huán)節(jié)中,環(huán)境影響評估的腐敗最為引人注目。

        其四,政府不作為和亂作為導致環(huán)境惡性循環(huán)。我國的污染大頭往往來自政府支持的企業(yè)。為了贏得政績,政府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方式引進污染嚴重的工業(yè)企業(yè),形成規(guī)模龐大的污染源。大型國企則亮起“為了國計民生”的牌子,以顯示他們排污的合法性。以2014年4月10日蘭州局部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為例,造成污染的油污源于1987年12月28日原蘭化公司(現(xiàn)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原料動力廠原油蒸餾車間發(fā)生的物理爆破事故。當時90立方米渣油外泄,其中有34噸渣油跑料未能及時回收,滲入到地底下。五位蘭州市民到當?shù)胤ㄔ浩鹪V自來水公司,被以“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為由駁回。再以昆明滇池為例,歷經幾任領導周折,至20世紀90年代,滇池的水質才被控制,緊接著又提出議案圍繞滇池的東南西北建造四座新城,由于遭到當?shù)孛癖姀娏曳纯共抛髁T。滇池幾十年來上演著“弱化與分割自然資源生態(tài)功能”的悲劇。

        其五,霧霾警報與農村垃圾問題。工業(yè)文明帶給人類的不完全是正能量,其制造霧霾的本領帶來“超能”的負面影響和巨大的破壞力。據(jù)2015年4月1日《中國青年報》載,環(huán)保部日前披露,我國已經完成大氣污染防治9個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北杭廣深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誰都知道,引發(fā)霧霾的原因不止一個,關健是治理霧霾不僅要找到“元兇”,更要真正摒棄“GDP至上”的畸形發(fā)展觀,對于一些重災區(qū)尤其要動真格進行結構調整,設置“高壓線”,然后“對癥下藥”。農村不僅土地污染嚴重,而且垃圾問題也相當突出。2014年11月18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會議召開,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說:“現(xiàn)在的農村很多地方是垃圾圍村,不少農民還生活在到處是垃圾的環(huán)境中?!?015年年初,筆者到一個較偏遠的小鎮(zhèn)考察,文化遺存很豐富,但卻意外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垃圾箱,溪岸低洼處成了天然垃圾堆放點,沿路不下四五處。河內的小樹杈上掛了許多由上游漂流下來的塑料袋、布條和廢棄物。民間流傳一個順口溜:“污水靠蒸發(fā),垃圾靠風刮。室內現(xiàn)代化,室外臟亂差。”應當說,這是我國目前不少鄉(xiāng)鎮(zhèn)農村的真實寫照。

        以上事例說明,污染不僅是個文化問題,而且是人的價值錯位的產物。今天的中國的發(fā)展,很可能將要顛復過去的體系,這個舊的諸多不合理的生態(tài)怪圈將要在不遠的將來被克服。

        (二)關于解決國內生態(tài)問題的幾點對策建議

        第一,閱讀經典和道德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農家、兵家等各個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蕩,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大觀,豐富了當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雖然后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長期取得了主導地位,但中國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發(fā)展的。這些思想文化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yè)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①

        習總書記以極其凝煉生動的語言告訴我們什么是中華民族的軟實力。閱讀經典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需要,而且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的本能回歸。目前,國人的負面素質仍然很多,功利、浮躁、虛假、粗俗等,屢屢見諸電視熒屏與報端,這與社會很長時期以來不重視傳統(tǒng)文化習得養(yǎng)成有關。就個人修養(yǎng)而言,閱讀經典可以不知不覺間改變人的氣質。劉夢溪先生說:“讀書風氣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的文化風氣,甚至也是一個社會道德風氣的反映?!币虼?,提高國人素質,第一離不開閱讀經典和道德教育。這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首義。

        第二,德治與法治缺一不可。

        人的道德問題在生態(tài)哲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正是在這一問題上強調了道德在生態(tài)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但德治方式往往以柔性的教化作用為著力點。人類歷史的存在總是伴隨天使與魔鬼、君子與小人而存在的。法治的最大功能就在于讓社會成員劃清行為底線,告誡人們遠離魔鬼和小人。政府必須嚴格依法行政,尊崇并維護法律的權威,才能改變百姓“凡事求官不求法”的不良狀況,進而使民眾服從法律,信仰法律。2015年1月1日,“史上最嚴環(huán)保法”付諸實施;同年3月19日,環(huán)保組織起訴山東德州污染企業(yè),索賠近3000萬元,也就是說,新《環(huán)境保護法》實施僅三個半月便迎來首個環(huán)境公益訴訟,法治開始動真格。王安石說:“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這是古代國家管理者留給我們的智慧。德治與法治,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第三,高度重視水資源利用。

        我國年缺水量超過500億立方米,缺口超8%,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美國投資家、金融學教授吉姆·羅杰斯接受《環(huán)球人物》采訪時說:“唯一讓我真正擔心的是你們的水資源問題。我在世界各國旅行,我見到過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因水而衰敗——因為沒有水,一切都消失了。如果你們不解決好水污染的問題,會很麻煩?!钡搅宋覀?yōu)榇_保水安全的持久性付出行動的時候了。新加坡的水資源治理經驗值得一提:新加坡的水源由單一的向鄰國購水,發(fā)展到雨水收集、鄰國購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四個水源并舉,新加坡人比喻為“四個水龍頭”。2014年春季,東南亞地區(qū)遭遇五十年未遇的大旱,而新加坡卻顯得非常從容。李光耀曾說:“每一項政策都可能因為水資源問題而讓我們屈膝?!薄澳纤闭{中線工程展”在北京首展,其結尾有句話:“擰開水龍頭享用水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水龍頭之后凝聚了多少艱辛?”我們應從觀念上轉變全社會對水利發(fā)展的認識,即由“治水”“用水”向“節(jié)水”“親水”“愛水”轉變,從而營造一種良好的水文化氛圍,追求人水和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三,環(huán)境保護的具體舉措。

        1.把保護生態(tài)納入學校課程和社會公德范疇。生態(tài)文化知識的普及與傳播是我們的一項長期任務,把生態(tài)文化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尤其緊迫和必要。其實,儒家思想的一些語言是樸實好懂的??鬃诱f:“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別人有困難,伸手幫助一下,“仁”就來到我們身旁;自覺把垃圾投入垃圾箱或“可回收箱”,這就是“仁”的具體行為;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也是“仁”的一種表現(xiàn)?!叭省钡暮x是“品德完美”,可見,做一個“品德完美”的人并不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迫切需要億萬民眾的潔身自好和個人的自覺自醒,需要社會群體的扶持與發(fā)揚,以形成“合力”。當下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正是人類自己種下的苦果。關健是“知恥近乎勇”。一定要樹立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公德,公德不立,文明不彰。

        2.積極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qū),多渠道開展生態(tài)保護工作。以青海為例:扎陵湖與鄂陵湖區(qū)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十八個保護分區(qū)中的核心區(qū)域之一,如今已成為青藏高原重要的飛禽棲息、繁殖、遷徙的中轉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寶貴的國際著名濕地之一,2005年5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全國各地的自然生態(tài)保護區(qū)也在紛紛建立,這是國家未來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的大方向和總趨勢。關健是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科學認證,逐步推進“無人居住區(qū)”戰(zhàn)略;二是設立國家級和省級生態(tài)保護區(qū),提升中央和地方共同的保護功能;三是組織團隊進行實地調研,編制生態(tài)修復規(guī)劃,使其得到可持續(xù)利用。

        3.利用工業(yè)產品的循環(huán)利用關系建立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調整能源結構,以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逐步替代傳統(tǒng)能源,是世界新一輪產業(yè)革命的主要特征。以丹麥卡倫堡生態(tài)工業(yè)園為例,其各企業(yè)的產品和廢棄物都可以通過貿易形式實行相互利用。這實際上是一種無廢物生產方式,提高了物質循環(huán)利用率,降低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4.由學校、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聯(lián)合組建環(huán)境監(jiān)管機構。民間主導的獨立式參與往往更加聚集和代表民意,更加關注全體社會的公共權益最大化,也往往容易得到相關領域專家的支持,并且對涉及公共權益事件更加敏感,更容易迅速發(fā)現(xiàn)問題,并為解決問題作出積極努力?!堵迳即夓F霾啟示錄》的經驗值得借鑒:埃里克·曼及其所在的“工人團體戰(zhàn)略中心”,以及加州的一個基層環(huán)保組織“為了更好的環(huán)境”,給洛杉磯帶來了廣泛的變化。到1993年底,在“環(huán)保正義”的旗幟下,他們用不屈不撓的精神及滿腔的熱情,將這個新的運動發(fā)展成可與主流環(huán)保組織比肩的力量。

        5.由政府組織環(huán)保、監(jiān)察、公安等跨系統(tǒng)單位,成立具有獨立性質的污染治理機構。這是一支短小精干的嚴格執(zhí)法的隊伍,它的任務就是對有可能排放污染物的單位進行不間斷的檢測和巡查,要讓經常偷排污染物的單位知道,排放污染物就意味著要承擔巨大風險。

        6.加強對企業(yè)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的啟蒙教育,變被動為主動。這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系統(tǒng)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受利益驅使并促使其利益最大化,這是企業(yè)的“天性”。董事們不是不懂“傷天害理”的含義,而是為私心所蔽。啟蒙教育的關健在于使其深諳“義利之辨”,宣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正能量”,企業(yè)的精神境界才能產生質的飛躍。不少企業(yè)已成立空氣污染和水質污染基金會,與高校社區(qū)密切配合、積極行動、參與環(huán)境監(jiān)管,這就是最好例證。

        7.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注意控制人口的基本穩(wěn)定。我國人口眾多,人口對資源、環(huán)境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中國科學院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1999年編著的《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指出:人口零增長是中國進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第一個臺階。因此,加強人口形勢的研判是決策部門的重中之重。無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是早是晚,它應定格在成為推動我國人口良性均衡發(fā)展的最佳機遇期,這將考驗決策層和國人的智慧。

        四、結語:建設中國特色生態(tài)文明體系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歷史經驗,促使國人在反思中體察和認識了許多問題:第一,提高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效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識別能力。我們經歷無數(shù)困難與坎坷,在探索中終于找到一條“決不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的正確道路。第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滿了生態(tài)智慧,與生態(tài)文化的精髓高度契合,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生態(tài)文明體系的根基,我們應積極繼承與弘揚。第三,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在“總體布局”中有序推進。隨著經濟生態(tài)、政治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的健康發(fā)展與全面改善,中國特色生態(tài)文明體系將呼之欲出。第四,國家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單體部署,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yè),它開辟了我國生態(tài)文明健康有序發(fā)展的新紀元。第五,數(shù)據(jù)顯示,再過五年,我國生態(tài)修復將要過半。而在2020年生態(tài)修復過半的基礎上,至2025年,中國特色生態(tài)文明體系將基本形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生態(tài)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中說:“走向生態(tài)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敝腥A民族百年屈辱記憶猶新,國人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珍愛生命,珍惜生態(tài),為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我們的一己之力。

        猜你喜歡
        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文明建設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與書法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1
        新型工業(yè)化城市生態(tài)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
        林業(yè)行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的思考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7:11:08
        用生態(tài)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fā)展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38:19
        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論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jù)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9:07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tài)意識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5:25
        “兩漢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會文化發(fā)展策略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9:12:37
        從“三吏”“三別”看儒家思想在杜詩中的滲透
        人間(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
        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色丁香色婷婷| 蜜桃av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色爱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无码一二三四| 免费在线av一区二区| 手机在线亚洲精品网站|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青青|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性感美女脱内裤无遮挡|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乱子真实露脸刺激对白| 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一区二区高清不卡av |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丝袜美腿嫩模视频诱惑| 人妻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 男女男生精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女人av|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精品久久久久88久久久|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少妇| 国产偷拍自拍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免费毛片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