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50例磁共振對椎管腫瘤診斷的臨床意義。方法 隨機挑選當地醫(yī)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治療的50例椎管腫瘤患者,對選出的患者全部在術前進行磁共振檢測,醫(yī)生對患者進行隨訪回訪,對磁共振影像學資料以及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通過資料分析,50例椎管腫瘤患者中,室管膜瘤患者有9例占29.15%,節(jié)細胞瘤患者有5例占9.56%,脂肪瘤有1例占5.91%,血管母細胞瘤有2例占7.93%,神經纖維瘤患者有4例占4.54%,神經鞘瘤患者有6例占10.72%,星形細胞瘤有8占20.47%例,脊膜瘤有7例占18.17%,轉移瘤有8例占20.47%。結論 磁共振定位準確,在椎管腫瘤診斷上意義重大。
關鍵詞:磁共振;椎管腫瘤;臨床意義
椎管腫瘤根據發(fā)生部位可分為髓內腫瘤,髓外硬膜內腫瘤,髓外硬膜外腫瘤。磁共振是醫(yī)學影像學的一場革命,人體組織允許磁共振產生的長波成分穿過,對機體無大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50例患者均是從當地醫(yī)院隨機挑選的從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治療的椎管腫瘤患者。術前均用核磁共振進行檢查診斷,術后根據病理診斷檢查確診為椎管腫瘤[1]。男患者有28例,女患者有22例,大多椎管腫瘤發(fā)生在25~65歲,主要癥狀為疼痛,逐漸出現運動障礙,感覺異常。
1.2方法 所選的50例患者全部使用MAX0.5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先進性常規(guī)平掃矢狀位T1WI,T2WI;橫斷位T2WI;冠狀位T1WI。部分用扎噴酸葡胺做造影劑增強掃描,觀察腫瘤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周邊的構造。磁共振對椎管腫瘤的診斷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定位診斷。其中包括橫向定位和縱向定位。T1WI和T2WI的表現信號可以讓對患者檢查的醫(yī)生清楚的對腫瘤的邊界做出準確判斷。②定性判斷。椎管內的腫瘤種類有很多,磁共振對椎管內腫瘤的性質判斷沒有定位診斷率高。但是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使用磁共振對椎管內腫瘤進行診斷時,醫(yī)生要先判斷是髓內腫瘤還是髓外腫瘤。對磁共振檢查的結果能做出準確判斷,及時進行臨床治療。
2結果
2.1核磁共振對50例患者進行檢查的結果 見表1。室管膜瘤患者占29.15%節(jié)細胞瘤患者占9.56%,脂肪瘤和血管母細胞瘤均占6.92%,神經纖維瘤患者占4.54%,神經鞘瘤患10.72,星形細胞瘤占18.17%,脊膜瘤占18.17%,轉移瘤占20.47%。檢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椎管內腫瘤的臨床分期 根據椎管腫瘤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刺激期,脊髓部分受壓和脊髓完全受壓。①刺激期:腫瘤病變的早期腫瘤比較小,主要表現為神經根痛或者是運動障礙。神經根痛為髓外占位病變的主要癥狀。疼痛部位固定并且沿著神經根分布區(qū)域向四周擴散,在軀干部分呈帶狀分布,在四肢部分呈線條分布。疼痛的時候有電灼,針刺,刀切和牽拉的感覺。[2]初期的時候不是持續(xù)性疼痛而是陣痛,誘發(fā)陣痛的原因有咳嗽,噴嚏或者用力大便等。②脊髓部分受壓期:隨著病變的發(fā)展,腫瘤逐漸變大壓迫脊髓,出現肢體運動障礙和感覺障礙。脊髓部分受壓期比刺激期短,和刺激期沒有明顯的時間分界。③脊髓完全受壓期:脊髓因為腫瘤的長期壓迫導致功能完全喪失,肉眼無法看到脊髓橫斷,但是由于腫瘤的壓迫全部節(jié)段橫斷面受損,導致壓迫平面以下的運動,感覺和括肌功能完全喪失。50例患者椎管腫瘤患者的首發(fā)癥狀表現見表2。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髓內腫瘤 髓內腫瘤主要表現為星形細胞瘤和血管母細胞瘤,根據磁共振呈像發(fā)現其發(fā)生部位大多在頸髓段和胸髓段,脊髓粗壯情況不一,邊界較為模糊。腫瘤的上下端發(fā)現脊髓有空洞而且大小不一。T1WI多為輕低信號或輕信號,T2WI多為高信號。在增強掃描中顯示斑片狀或不均勻的結節(jié)狀腫瘤。
3.2髓外硬膜下腫瘤 髓外硬膜下腫瘤主要表現為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病灶邊界比較清晰,形狀不均勻大小不一,T1WI呈等稍高信號影,T2WI壓脂序線程不同程度高信號影,病灶呈膨脹性生長,左側蛛網下腔明顯擴大,相應的平面脊椎明顯受壓變扁并享有側移位,周圍馬尾神經也明顯受壓推移,雙側椎間孔無明顯擴大。
3.3髓外硬膜外腫瘤 髓外硬膜外腫瘤主要表現為轉移瘤和脂肪瘤[3]。磁共振呈像硬膜外顯示有腫塊影,形狀不均勻大小不一,T1WI像顯示短信號,T2WI像顯示略長信號。
4結論
椎管腫瘤主要是指發(fā)生在脊髓或脊髓及椎管周圍組織的腫瘤,可以呈現原發(fā)性也可以呈現繼發(fā)性。根據腫瘤和周圍組織的關系臨床上可以將椎管腫瘤分為髓內腫瘤,髓外硬膜下腫瘤和髓外硬膜外腫瘤三種。磁共振成像檢查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磁共振檢查,六類人群不適合進行磁共振檢查: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人,眼球內有金屬異物的人,動脈瘤銀夾結扎術的人,身體內有金屬異物存留或者安有金屬假肢的人,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幽閉恐懼癥患者等,懷孕不到3個月的孕婦最好也不要做磁共振會影響胎兒正常發(fā)育,也可能墜胎。磁共振對軟組織有較高的辨別能力而且所成圖像為立體圖像,能夠在降低對人體危害的情況下不會漏診或者誤診。
傳統(tǒng)的診斷方法對椎管腫瘤診斷效果不明顯,磁共振對腫瘤進行診斷,是繼CT后醫(yī)學影像的又一重大進步。它徹底擺脫了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可以進行多部位多次檢查,具有信息量大,多方位成像,高分辨力等特點。磁共振適合檢查神經系統(tǒng)病變,心血管系統(tǒng)病變,胸部病變,腹部器官病變,盆腔臟器病變,骨與關節(jié)病變,全身軟骨組織病變等疾病。
參考文獻:
[1]楊曉.核磁共振對椎管腫瘤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9(7):107.
[2]毛旭道,馬周鵬,滕華英,等.橋腦小腦角腫瘤的核磁共振診斷[J].現代實用醫(yī)學,2007,19(05):466-467.
[3]杜龍庭,朱襄明,李軍,等.MRI對脊柱淋巴痛的診斷價值和療效觀察[J].放射學實踐,2006,21(2):1266-1269.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