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微波治療皮膚性病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皮膚性病患者作為觀察組,給予微波治療;同期選取9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給予米諾環(huán)素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波技術治療皮膚性病,具有明顯的無創(chuàng)性、簡單性,可確保較高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關鍵詞:微波;米諾環(huán)素;皮膚性病
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皮膚性病發(fā)病率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皮膚性病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不利于臨床治療的順利展開。皮膚性病臨床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微波治療技術作為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微波技術的原量為局部熱效應,促進受損皮膚凝結,縮短病情愈合時間,此方法治療優(yōu)勢在于時間短、損傷小、恢復快等[1]。本院將收治的皮膚性病患者實施微波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皮膚性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2例、女58例,年齡為7~58歲,平均(28.94±8.93)歲。疾病類型:淋病25例、皮膚感染20例、尋常疣18例、尖銳濕疣15例、皮下腫囊12例。同期選取9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3例、女57例,年齡為8~59歲,平均(29.01±6.82)歲。疾病類型:淋病26例、皮膚感染22例、尋常疣17例、尖銳濕疣14例、皮下腫囊11例。兩組患者均符合皮膚性病疾病診斷標準[2],并排除機體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患。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治療前,明確患者受損位置及程度、病變類型、原因及面積。對照組口服米諾環(huán)素膠囊進行治療,100mg/次,2次/d,持續(xù)治療2w。
觀察組給予微波治療,一次未治愈者給予二次治療,二次未治愈者給予第三次治療。具體治療過程如下:①選擇合適的微波探頭。若患者皮損直徑>2mm,取雙機探頭;皮損直徑<2mm,取單級探頭。②選擇合適的功率?;颊咂p范圍深且廣,功率調整至40~50W;皮損深度及范圍一般,功率調整至30~40W;皮損范圍小且深度淺,功率調整至10W。③治療時間。皮損深度>2mm,治療時間大約為5~15s;皮損深度一般,約為2~3s;皮損深度<2mm,約為1~2s。④治療步驟。探頭接觸皮損處,通電后,患者皮膚凝固、變白。同時,將電源切口,后繼續(xù)治療其它部位皮損,對于皮損面積較大的患者,實施2~3次治療。術畢,取消毒液清洗探頭。
1.3療效評定 ①治愈:皮損部位恢復正常,傷處結痂脫落,治療部位疤痕、色素消失。②無效:受損皮膚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取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字2檢驗,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觀察組中淋病、皮膚感染、尋常疣、尖銳濕疣、皮下腫囊等臨床治愈率分別為92.00%、95.00%、100.00%、93.33%、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77.27%、76.47%、78.57%、81.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皮膚性病常見類型包括:淋病、皮膚感染、尋常疣、尖銳濕疣、皮下腫囊等。目前,皮膚性病治療方法多種多樣,藥物治療大多以抗病毒藥及細胞毒類藥物為主,其治療效果較為低下。常規(guī)治療不僅療效較佳,且容易出現(xiàn)局部疼痛、紅腫、畸型等副作用。米諾環(huán)素也被稱之為\"二甲胺四環(huán)素\",此藥物屬于二代四環(huán)素,作為抗菌作用最強的四環(huán)素類藥物之一。米諾環(huán)素藥物作用持久,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臨床治療皮膚病變,可獲取良好的效果。但患者服用米諾環(huán)素后,可能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影響,引發(fā)惡心、嘔吐、頭暈、胃腸道疼痛等不良反應?;颊唛L期服用米諾環(huán)素,容易產生色素沉著、過敏反應等癥狀。因此在治療中,若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不良反應患者,必須立即停止使用藥物,給予緩解治療。
微波治療的原理主要通過熱效應和生物效應來實現(xiàn)的,可廣泛治療婦科、泌尿科、皮膚科等疾病。相關實驗表明[3],采取微波照射病變部位的效果明顯高于其它治療方法。微波治療通過穿透、凝固表層皮膚組織,由于微波能量吸收具有明顯的均勻性,確保徹底的皮損組織凝固效果,從而達到無創(chuàng)傷的治愈效果。微波治療操作簡單方便,治療中不產生煙與光,可長期應用于不同類型皮膚疾病的臨床治療中。
相關研究表明[4],微波技術、受損處皮膚特性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皮膚損傷處的愈合速度。
治療輻射面積、輻射治療時間、輻射功率等作為微波技術的主要因素;病變程度、面積、部位等作為主要的皮膚因素。為了確保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在皮膚性病實施微波治療的過程中,必須針對不同病變類型的特征,明確不同的微波程序及技術方法。對于病情輕、病變面積小、位置明確的患者,僅需一次治療即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對于病情嚴重、病變面積大、位置特殊的患者,大多需要分不同階段、不同次數(shù)治療。相關研究表明[5],皮膚性病科治療尖銳濕疣時,病情復發(fā)率較高,潛伏期較長,一次治愈率較低。通過微波治療尖銳濕疣,術前加強常規(guī)檢查,嫻熟掌握手術技巧,可有效去除患處疣體及周圍病變組織,降低疾病復發(fā)風險。
以上研究表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在皮膚性病臨床治療中應用微波治療,操作簡單方便,更加符合微創(chuàng)特征,療效較高,促進患者病情愈合,充分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鄔傳秀,劉崇林.微波治療153例皮膚性病臨床療效評價[J].醫(yī)學信息,2014,2(20):402.
[2]譚思雄.臨床治療皮膚性病的難點分析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3,32(19):63-64.
[3]王建華.微波治療45例皮膚性病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28):6340.
[4]張蕊.微波治療皮膚性病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4,37(4):82-83.
[5]張美卿.微波治療外陰、陰道尖銳濕疣85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0,25(2):95-96.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