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PICC(即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于腫瘤護理方面的臨床使用。方法 應用PICC置管方法,置管之后并發(fā)癥的處理、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結果 PICC在腫瘤患者的靜脈高營養(yǎng)和化療等輸液方面有效的解決了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相關腫瘤化療藥物和藥物外滲等對患者外周血管的損害,最終減少并發(fā)癥。結論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使用安全、方便、維護簡單。
關鍵詞:PICC;腫瘤護理;分析研究
所謂PICC是通過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置管措施,其導管的尖端定位在鎖骨下靜脈或者上腔靜脈。能夠達到為患者提供短期以及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目的[1],同時靜脈輸入有刺激性和高滲性藥物,比如胃腸外營養(yǎng)和化療等。目前在臨床上得到了非常廣泛的使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腫瘤患者32例,用于腫瘤患者的靜脈高價營養(yǎng)、化療以及中長期靜脈輸液等,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22~72歲,平均年齡為51.2歲?;颊咚及┌Y各不相同,腸癌患者6例,淋巴癌患者3例,肺癌患者11例,腦腫瘤患者4例,乳腺癌患者8例。
1.2方法
1.2.1置管方法 靜脈選擇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首選貴要靜脈、其次選肘正中靜脈以及頭靜脈。由于患者身體狀況各不相同,貴要靜脈存在粗、直、同時靜脈瓣不多等特點,在手臂和軀干垂直的情況下,此方法最為直接可達上腔靜脈,此時穿刺成功率會更高,也是首選穿刺靜脈[2]。
1.2.2測量插管的長度 測量插管長度一定要患者和醫(yī)護人員配合好,手臂需要外展90°左右,從預穿刺點沿著靜脈走向到腋下,再至右胸鎖關節(jié)最終向下到第三肋間隙。而上肢左側是43cm,右側為39cm,另外需要注意測量雙側上臂臂圍。
1.2.2操作 對穿刺點要實施常規(guī)消毒,直徑20cm上下,佩戴好無菌手套,將無菌巾鋪好,首先用生理鹽水對導管進行沖洗,按照預計長度修剪導管[3],之后用插管鞘實施穿刺,進針角度通常在15~30°左右,當出現(xiàn)回血之后再次進針少許送鞘此時撤出穿刺針,之后把導管由穿插鞘送至中心靜脈到預測量長度,撤出導絲和插管鞘。將肝素帽鏈接好,肝素鹽水正壓封管,用碘伏或者酒精對局部穿刺點進行消毒處理,用透明貼膜進行固定。
2 PICC管與腫瘤護理中的應用
一般情況下腫瘤患者由于需要做全省性的化療,全身狀況較差,經(jīng)常需要長期靜脈輸入化療藥物和濃度較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普通的臨床用藥方法是反復實施淺靜脈穿刺輸液,此方法也會對外周血管有一定的破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PICC置管手術的導管尖端定位在上腔靜脈或者鎖骨下靜脈,血流循環(huán)較快,且血流較為豐富,右心房的血流量能夠達到5L/min所以刺激性較大的化療藥物比如長春瑞濱等可以迅速被稀釋,如此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對血管的刺激,科學的保護了上肢血管網(wǎng)。
3 PICC并發(fā)癥的處理和預防
3.1導管阻塞
3.1.1導管阻塞原因 引起導管阻塞的原因有很多種:首先可能是因為護理工作者正壓封管不正確,導致血液返流;其次,通過導管采血之后沒有正確的對導管進行沖洗[4];再次,置管時間太長,產(chǎn)生微血栓;另外,導管由于各種原因在血管內(nèi)受壓或者打折;輸入分子顆粒較大或者粘稠性高等藥物時,導管易堵塞,這是因為在輸液速度有所降低的情況下,分子顆粒較大或者粘稠性較高的物質(zhì)容易粘附在導管腔內(nèi)造成導管堵塞。
3.1.2導管堵塞的處理和預防 護理工作者在平時工作過程中應針對誘發(fā)導管堵塞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在封管過程中,一定要把針頭插入至肝素帽內(nèi),同時均勻的推注肝素鹽水封管液,此過程中應同時推注同時退針,讓封管液能夠充滿整個導管腔,另外在針頭退出的過程中,其導管內(nèi)一定要始終保持好正壓狀態(tài)。置管時間不宜太長,需要長時間留置PICC導管的患者,或者高血液粘稠度的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能夠有效防止血栓,降低導管堵塞的概率,不需留置導管的肢體測壓血[5],患者昏迷狀態(tài)翻身時,應防止肢體受壓。
3.2靜脈炎
3.2.1出現(xiàn)靜脈炎的原因 PICC置管之后靜脈炎的出現(xiàn)有存在多種原因:可能是因為穿刺過程中接管速度太快,導致血管機械性受損誘發(fā)靜脈炎;置管側肢體初期的活動過于頻繁,造成導管和血管產(chǎn)生摩擦,導致血管出現(xiàn)機械性受損最終誘發(fā)靜脈炎,化療或者上肢和胸部接受過放射性治療造成靜脈受損。對應策略應均勻,穿至靜脈內(nèi)膜損失導管末端沒有達到深靜脈所誘發(fā)的藥物化學刺激置管之前已實施穿刺時應該選取合適的靜脈;和PICC管型的選取、導管的局部固定以及患者的凝血功能狀態(tài)和體質(zhì)有關。
3.2.2靜脈炎的處理和預防 選用粗大、直以及彈性較好的血管進行穿刺,送管應該保持均勻的速度,選取合適的導管,提倡放化療前置管,當置管成功之后24h左右應更換輔料1次,之后更換2次/w,同時保持輔料的干燥與清潔,換膜時應從下至上揭掉輔料,這樣能夠防止揭膜時帶出導管。穿刺之后的第1d,可使用預處理措施,局部濕敷濃度為25%的硫酸鎂和氟美松5mg,3次/d。置管成功之后濕熱敷上壁血管,需用紅外線照射2次/d,穿刺部位沒有滲血時,應多活動上肢,以此增加血液循環(huán),
3.3管腔內(nèi)返血 管腔內(nèi)返血處理和預防通常使用正壓脈沖式封管,需接好肝素帽,叮囑患者期間盡量避免出現(xiàn)劇烈咳嗽的現(xiàn)象,院外護理PICC管由于留置時間較長,絕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內(nèi)需要帶管回家。一定要叮囑患者:每個星期準時去醫(yī)院封管1次;如果發(fā)現(xiàn)置管外輔料存在滲出或者污染情況需及時到醫(yī)院處理。洗澡之前一定要用清潔塑料薄膜等對穿刺點包裹好,上下約9~16cm,以防止局部浸濕,不得盆浴。
4結論
PICC置管術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在我國應用,由于操作較為簡便、使用安全方便、維護簡單,同時便于長期留置等優(yōu)點,特別是腫瘤患者的化療以及靜脈高營養(yǎng)等多個方面,如此有效的解決了由于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化療藥物外滲等對患者外周血管的損害,不管是在腫瘤護理,亦或是其它護理領域,相信在臨床上會得到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玉桂.對惡性腫瘤患者的臨終關懷[J].光明中醫(yī),2011.09.
[2]朱玉霞,楊清,徐秀琴.臨床護理路徑在部分脾動脈栓塞術的應用[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1.08.
[3]許日波,盧祥嬋,潘彩芳.臨床護理路徑在艾滋病患者淋巴組織活檢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1.27.
[4]王香梅,靳文利.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鼻竇炎鼻內(nèi)鏡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年24期
[5]陳寶如,盧柳霞,饒媛.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6.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