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川南片區(qū)先天性唇腭裂的發(fā)病情況,分析其發(fā)病特點。方法 對我院接受微笑列車免費唇腭裂手術的617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本組病例中,唇裂191例(30.96%),單純腭裂157例(25.45%),唇裂伴腭裂269例(43.60%);單側唇腭裂多于雙側,其中左右側之比為1.80:1;母親懷孕前3個月經歷危險有279例,占45.21%;患者父母來自農村的占87.32%。結論 唇腭裂患者中唇裂伴腭裂患者居多,左側多于右側,農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孕婦懷孕頭3個月經歷危險因素比例升高。微笑列車等慈善資助的開展,患者結構發(fā)生了一定變化,預示其手術時機的可干預性。
關鍵詞:微笑列車;唇裂;腭裂
唇腭裂是目前國內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根據中國出生缺陷監(jiān)測中心統(tǒng)計證實其發(fā)病率大約在0.078%~0.086%之間[1]。我院是美國微笑列車唇腭裂免費手術治療川南片區(qū)定點單位,主要接收來自川南片區(qū)的唇腭裂患者。本文通過對我院2008年5月~2013年10月間施行手術的617例 \"微笑列車\"項目資助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探討唇腭裂的發(fā)病情況和危險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集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自2008年5月~2013年10月間施行手術的\"微笑列車\"項目資助的病例617例。唇腭裂分類標準參照國內慣用的臨床三度分類法進行[2]。
1.2 運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見表1~表7。
2.1 唇腭裂構成比中,單純唇裂191例,占30.95%;單純腭裂157例,占25.45%;唇裂伴腭裂269例,占43.6%(見表1)。唇腭裂患者左右側構成比總體為:1.7:1(見表2)。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46:1,城市患者明顯低于農村患者,城市男女比例相近,農村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見表3,表4)。結合唇腭裂患者母親懷孕期前3個月經歷的高危比例占34.20%(見表6)。從617例患者資料來看,明確記錄有家族遺傳史的小于總體資料的1%,(見表5)。
3 討論
3.1唇腭裂構成比中,單純唇裂191例,占30.95%;單純腭裂157例,占25.45%;唇裂伴腭裂269例,占43.6%(表1).與1994年Chow[3]報道資料相比:單純唇裂大于其所報道的26.8%,單純腭裂也大于其報道的22.9%,而唇裂伴腭裂小于其報道的50.3.與2009年安徽省王旭義等[4]報道的單純唇裂21.92%,單純腭裂19.44%,唇裂合并腭裂48.20%相比,單側唇裂及單純腭裂均明顯較其大,唇裂伴腭裂較其小。
3.2 本組結果略小于Mossey[5]報道的2.0:1,與王旭義[4]報道的1.82:1相近。兩種類型左右側比值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唇腭裂發(fā)病左側多于右側據Sesgi[6]報道可能是在胚胎早期,心臟發(fā)生于左側,心臟搏動使胎頭偏向右側,以致面部的左側朝向下方,而宋儒耀[7]進一步研究認為:左側面部朝下后,可較右側更容易遭受外來的損傷,故左側發(fā)病多于右側。
3.3本組病例特別是與感冒,不規(guī)范用藥,接觸有毒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P<0.05。這可能與農村孕婦接受優(yōu)生優(yōu)育知識的宣傳和學習以及享受孕期保健的條件較城市孕婦不足,特別是我市周邊農村婦女多數在外地打工,懷孕期間也在從事高污染環(huán)境下的工作有關。而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丟棄女嬰或不愿為女孩治療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同國內其它報告相近[8,9]。
3.4從617例患者資料來看,明確記錄有家族遺傳史的小于總體資料的1%,明顯低于王秋旭[10]報道的數據和四川大學[11]報道的數據。與家族遺傳病史關系不大,相反與孕婦頭3個月經歷危險因素關系更為密切,但究其病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3.5微笑列車進入中國10年了,城市患者的家長多數在出生時產科醫(yī)務人員宣傳或通過上網就知道有微笑列車這一免費手術,能及時咨詢,獲得最佳治療時機,農村患者就不一樣,多數患者家長是聽別人說起(208例)或者就醫(yī)時才知道(175例),這就延誤了治療時機,這對腭裂患者及女性患者極為不利。因此應加強此種慈善項目的宣傳,尤其是加強新聞媒體的宣傳,應加強農村產科醫(yī)務人員的專業(yè)知識的培訓,以便患兒出生時就能獲得這一免費手術的信息,使患兒能得到及時治療。
唇腭裂病因仍不明確,但發(fā)病率高,對社會及家庭影響巨大,本文從患者來源及一般情況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為我市及川南片區(qū)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以期達到優(yōu)生優(yōu)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周巧娟. 8000例微笑列車資助唇腭裂的臨床統(tǒng)計和分析[D]. 四川大學, 2005.
[2] 邱蔚六主編.口腔頜面外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72~373、394~395
[3] Chow TK.Survey of 300 Chinese cleft palate patients presenting for recall to a dental department in Hong Kong[J].Cleft Palate Craniofac,1994,31(2):146-147.
[4] 王旭義,李光早.1811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臨床資料的統(tǒng)計各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9,30(3):281-284
[5] Wyszynski DF.Cleft lip and palate from origin to treat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6] SesginMZ,Stark RB.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defects[J].J plast Reconstr Surg,1961,27:261
[7] 宋儒耀.唇裂與腭裂的修復[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0:4-5
[8] Pradat P,Robert Gnansia E,Di Tanna GL,et a1.First trimesterexposur to corticosteroids and oral clefts[J].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1,2003,67(12):968-970.
[9] 梁娟,王艷萍,周光萱,等.我國南方非綜合性總唇裂的流行病學調查[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0,16(2):122-123.
[10] 王秋旭, 弓姝, 柳曉明,等. 408例唇腭裂患者臨床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J].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2011, 28(3):300-301.
[11] 趙志榮,石 冰,王大章.2 447例唇聘裂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3,13(1):40-43.
[12] 熊 斌,趙 敏,成 挺,等.5 459例唇腭裂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2,18(5):294-296.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