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陰道分泌物病原體的感染分布情況。方法 收集婦科門診1520例陰道分泌物標本,并進行常規(guī)檢查分析。結果 1520例標本中,清潔度為Ⅰ~Ⅱ度占總數(shù)的47.37%,Ⅲ~Ⅳ度占52.63%;共有502例標本檢出了病原體,總陽性率為33.03%,其中細菌性陰道炎陽性率為18.12%,真菌性陰道炎陽性率為9.54%,滴蟲性陰道炎陽性率為0.99%,淋球菌性陰道炎陽性率為0.2%,混合感染陰道炎陽性率為4.21%。 結論 陰道炎主要為細菌性及真菌性陰道炎。查找病原體對婦女陰道炎的早期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陰道炎;細菌;真菌;滴蟲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vaginal fluid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 infection. Methods Collecting outpatient service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specimens of 1520 cases of vaginal secretions, routine inspection. Results 1520 cases of specimens, the cleanliness of Ⅰ ~ Ⅱ degrees accounted for 47.37%, Ⅲ ~ Ⅳ degrees accounted for 52.63%; A total of 502 cases of specimens detected a pathogen,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33.03%, the bacterial vaginosis positive rate was 18.12%, positive rate was 9.54%, fungal vaginitis trichomonas vaginitis positive rate was 0.99%, gonorrheal vaginitis positive rate was 0.2%, mixed infection vaginitis positive rate was 4.21%. Conclusion Vaginitis was mainly bacterial and fungal vaginitis. Finding the pathoge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arly treatment of women's vaginitis.
Key words:Vaginitis; Bacteria; Fungi;Trichomonad
陰道分泌物,顧名思義是從女性陰道或生殖系統(tǒng)分泌出來的混合液體,臨床上稱為\"白帶\"。 陰道分泌物包含子宮內(nèi)膜分泌物、陰道黏膜分泌物、前庭大腺分泌物等成分,女性多種婦科疾病都會導致\"白帶\"分泌異常,如陰道炎,子宮內(nèi)膜炎等。陰道炎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多為病原體(如真菌、細菌、滴蟲等)感染所致,表現(xiàn)為陰道分泌物異常。目前陰道炎發(fā)病率高,給廣大婦女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困擾[1]。本文對陜西省隴縣婦幼保健院1520例婦科門診患者進行婦科檢查,旨在了解本地區(qū)婦女陰道炎的發(fā)病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陜西省隴縣婦幼保健院于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1520例婦科門診患者,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6.2±10.5)歲,所有婦女均排出其他婦科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將1520例患者的陰道分泌物進行采集,待檢測。
1.2標本采集方法 由有專業(yè)技能的婦科醫(yī)生操作,采用無菌專用棉簽,從患者的陰道深部或?qū)m頸管口部取陰道分泌物,放入已準備好的生理鹽水試管,即可送檢。注意,采集標本前24 h 不可有性交、灌洗陰道等行為。
1.3 儀器與試劑 革蘭氏染色液;0.9%生理鹽水;日本Olympus光學顯微鏡。
1.4 方法
1.4.1 濕片檢測法 制片時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涂片,對于細菌(桿菌、球菌)和細胞群使用高倍鏡進行檢查,分為Ⅰ~Ⅳ度;滴蟲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在低倍鏡下可見到毛滴蟲形狀呈梨形,大小比白細胞大1~2倍,蟲體共有5根鞭毛(前鞭毛4根+后鞭毛1根)。若在20~40℃下培養(yǎng)陰道毛滴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蟲體螺旋狀運動。
1.4.2干片檢測法 制作干片,采用革蘭氏染色法進行干片染色,觀察真菌孢子或菌絲時,使用油鏡,革蘭陰性球桿菌(如陰道加德納菌以及淋球菌)也可使用油鏡觀察。操作流程可遵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2]。
2 結果
2.1 陰道清潔度分布情況 1520例陰道分泌物標本中,陰道清潔度Ⅰ~Ⅱ度720例,占47.37%;清潔度Ⅲ~Ⅳ 度800例,占52.63%。
2.2病原菌檢出情況 共有502例標本檢出了病原體,總陽性率為33.03%,其中細菌性陰道炎占總數(shù)的18.12%(275/1520),真菌性陰道炎占總數(shù)的9.54%(145/1520),滴蟲性陰道炎占總數(shù)的0.99%(15/1520),淋球菌性陰道炎占總數(shù)的0.2%(3/1520),混合感染性陰道炎例,占4.21%(64/1520)。
3 討論
陰道毛滴蟲是一種致病性病原蟲,是引起滴蟲性陰道炎的病原體。其主要傳播方式為性接觸,其他的傳播方式還包括馬桶、游泳池、衣物的傳播等。研究表明妊娠中期感染陰道毛滴蟲易發(fā)生早產(chǎn)及流產(chǎn),并且陰道毛滴蟲感染與宮頸癌的發(fā)生有關[3]。本地區(qū)檢測結果陽性率為0.99%,陰道毛滴蟲的感染率因地方和人群分布而有所不同,隨著中國衛(wèi)生條件的提高,陰道毛滴蟲的感染率也呈下降趨勢[4,5]。
陰道真菌多為白色念珠菌,偶見陰道纖毛菌、放線菌等。真菌是陰道正常菌群之一,陰道抵抗力下降時引起真菌性陰道炎。近年來,隨著免疫抑制劑、避孕藥、廣譜抗菌藥物等的廣泛使用,真菌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已取代滴蟲性陰道炎成為困擾和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一類重要婦科疾病[6],本地區(qū)檢測結果陽性率為9.54%,其陽性率僅次于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病為陰道正常菌群失調(diào)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是一種因陰道需氧菌中的加特納桿菌、厭氧菌等增多,而乳酸菌減少后,陰道內(nèi)生態(tài)平衡系統(tǒng)改變而引起的疾病。本地區(qū)檢測結果顯示其陽性率為18.12%,占比最高。
陰道清潔度根據(jù)白細胞、上皮細胞、乳酸桿菌和雜菌的數(shù)量可分為Ⅰ~Ⅳ4個級別。育齡期婦女陰道清潔度與女性激素的周期變化特點有關。Ⅰ~Ⅱ 級常提示無致病菌,Ⅲ~Ⅳ級常提示存在炎癥。
綜上所述,對于婦科陰道炎的治療應該從病原學檢查發(fā)面入手,這樣才能對癥治療,同時,廣大婦女應該對原體感染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預防感染是提高婦女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李世葵,杜賢.婦科門診患者12691例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8).
[2]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 饒蕓,李江.胎膜早破陰道分泌物異常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5(11).
[4] 張繼瑜,劉建華,謝浩俊,等.廣州地區(qū)女性陰道分泌物的常規(guī)檢驗及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18(4).
[5] 鄔春曉.杭州地區(qū)241346例陰道分泌物常規(guī)檢查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2).
[6] 羅南英.陰道分泌物2342例的鏡檢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