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在中職生的基礎護理學實訓課中應用同伴輔導教學的方法探討該方法應用于中職護生的適應性及教學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我校2012級中職護理班中隨機抽取兩個班共126人為研究對象,以班為單位隨機分配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62人,觀察組64人。通過操作技能考試成績及問卷調(diào)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觀察組學生操作技能成績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同伴輔導者操作技能考試成績高于非同伴輔導者(P<0.001);觀察組93.75%學生支持同伴教學輔導的教學方式。結論 顯示在中職護生的基礎護理學實訓課中采用同伴輔導教學法可以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及團結合作的精神。
關鍵詞:同伴輔導;教學方法;中職護生;實訓教學
同伴輔導教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學形式,是指一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在接受教師一定培訓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相同或相似年級水平的同伴進行學習[1]。本研究擬探討在中職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我校2012級中職護理班中隨機抽取兩個班共126人為研究對象,以班為單位隨機分配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62人,觀察組64人,均為女生。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內(nèi)容與方法
1.2.1教學內(nèi)容 選擇生命體征測量作為實訓教學內(nèi)容。兩組學生在任課教師、實訓教師、實訓學時安排、實訓條件等方面均相同。
1.2.2教學方法
1.2.2.1實驗組教學方法 采用同伴輔導教學方法進行組織教學。具體的實施過程為:①挑選同伴輔導者。把觀察組學生分成8個練習小組,然后每個小組自薦、同學推薦與老師選拔相結合挑選出2名同伴輔導者。同伴輔導者需要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②同伴輔導者培訓。要求同伴輔導者在掌握生命體征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先參考教學錄像進行操作內(nèi)容的自學,然后由教師對16名同伴輔導者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該項操作技能及技巧、講解及溝通的方法,在該項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操作的難點等。安排實驗室進行練習,老師逐一進行指導;③同伴輔導者考核。在正式進行同伴輔導課之前,對每一位同伴輔導者進行考核,考核內(nèi)容包括操作技能及相關理論知識??己撕细窈螅笸檩o導者在上課時及課后對該組成員進行操作技能的指導;④同伴輔導者輔導過程。在生命體征測量的實驗課上先由老師進行示教,然后在分組練習的過程中,由小組成員當中的2名同伴輔導者負責對該組的其他同學的練習負責指導。整個過程中,教師參與對同學練習的巡視,隨時對練習情況給予監(jiān)督以及指導。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安排同伴輔導者負責帶領其他同學共同練習。
1.2.2.2對照組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教師在上課時統(tǒng)一示教后,學生分組練習,授課教師與實訓教師巡回指導。下課前授課教師進行總結,布置作業(yè)。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學生自行練習。
1.3評價方法
1.3.1操作技能考試 兩組學生考核方式、考核標準完全相同。實訓課結束后由教師組織統(tǒng)一考試,學生的操作成績滿分均為100分,教師嚴格遵守考核標準進行考核。
1.3.2問卷調(diào)查 在查閱大量國內(nèi)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同伴輔導教學效果問卷\"??己私Y束后,用該問卷對觀察組學生進行統(tǒng)一問卷調(diào)查。要求匿名填寫,當場收回。發(fā)放問卷64份,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操作技能考試成績比較 見表1。
2.2觀察組同伴輔導者與非同伴輔導者操作技能成績比較 見表2。
2.3觀察組對同伴輔導教學的教學效果的評價 見表3。
3 討論
3.1同伴輔導教學的優(yōu)點 同伴輔導教學作為合作性學習方法的一種,對學生成績無論是輔導者和被輔導者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都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在同伴輔導教學當中,這些輔導者在年齡和學習經(jīng)歷上都與非輔導者相仿,輔導者使用他們這個年齡特有的語言來進行學習的交流,對共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大膽、直接地表達出來,當輔導者的觀點與自己不同時,被輔導者也敢毫不猶豫地進行辯解,而不會有太多的顧忌。布魯納認為:\"教是一種最好不過的學習方式[2]。20世紀80年代以來,同伴輔導制在西方國家學校中的地位得到急劇地提升,同伴輔導對輔導者的積極作用引起眾多學者的關注[3]。這一時期的大量研究表明,同伴輔導不僅有助于被輔導者的學業(yè)提高與社會化發(fā)展,其對于輔導者自身在學業(yè)、人格與品德方面的提升同樣存在巨大的幫助[4]。
3.2同伴輔導教學的要求 ①同伴輔導教學是一種經(jīng)過培訓的合作學習,需要受教群體和專業(yè)教師的積極配合,同伴輔導者需要能夠取得被輔導者的積極信任,輔導者需要善于語言溝通交流、操作示范準確,相關操作理論扎實。②同時在實施同伴輔導教學法的過程中,并非是由專業(yè)教師完全放手由學生自己組織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尤其是分組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成為練習指導的主體,但是專業(yè)老師不能放棄練習指導的主導地位,專業(yè)教師要及時掌握同伴輔導教學的狀況并加以評估、檢查。對同伴輔導者在指導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錯誤必須及時糾正和改進以保證同伴輔導教學的質量。③同伴輔導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加專業(yè)教師的工作量,也要求專業(yè)教師對于同伴輔導教學需要良好的教學設計,這對于專業(yè)教師的要求是一種提高。
3.3關于同伴輔導教學的進一步探討 ①同伴輔導教學本質上是一種小組合作教學,小組的成員分組最好能是以寢室為單元的,寢室成員既是班級成員同時也是朝夕相處的室友,成員之間更為熟悉這有利于溝通交流;②同伴輔導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極大提升輔導者的自信心、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教比學的學習效果更好,但必須清楚并非所有的小組成員都適合成為同伴輔導者,這需要指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培訓;③同伴輔導教學這種方式不僅適合于課內(nèi)同時也適合于課外實驗室的開放練習中,但是課外的練習完全是由學生自主進行的,如何進行過程管理和質量管控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肖旻蟬.同伴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23):72-74.
[2]布魯納.教育過程[M].邵瑞珍,譯,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Cole,p.and Chan,L.Method and Strategies for Special Education[M].Sydney,NEW:Prentice Hall,1990:270.
[4]Cohen,P.A,kulik,J.AandKulik,C.C.Educational outcomes of tutoring:Ameta-analysisof finding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82,19(1):237-248.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