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吃喝,務必到場
南宋初年有四員猛將: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四將各領人馬,抵抗金兵侵略,平定農民起義,立下汗馬功勞。
紹興十一年,宋金議和,戰(zhàn)爭暫時停止,宋高宗想解除四大將的兵權。旨意一下,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都很聽話,唯獨岳飛堅持要打,不收復中原誓不罷休。他手里有兵,還都是精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宋高宗不敢逼他,怕逼急了造反,于是解除岳飛兵權就成了一項艱巨任務。
這項艱巨任務落到了秦檜頭上。秦檜的主意是挑撥離間,讓其他大將恨岳飛,把岳飛孤立起來。怎樣挑撥離間呢?秦檜給諸將寫信,通知他們及時趕到杭州,并在西湖上大擺筵席,犒勞這些從前線歸來的功臣。他也給岳飛寫了信,也通知岳飛如期赴宴,但是岳飛年輕氣盛,心高氣傲,一向不把他放到眼里,所以拖了六七天才趕到。
在這六七天里,秦檜每天都在西湖上請諸將吃飯,每天都唉聲嘆氣地說:“大功臣怎么還不到啊!”大家問誰是大功臣,秦檜一定這樣回答:“岳飛岳少保,他的功勞無人能比?!比缓筮€要特意大聲說:“待岳少保來,益令堂廚豐其燕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卷140) 等岳少保來了,筵席的規(guī)格還要抬高,不然不符合他老人家的身份。
后來岳飛終于趕到了,大家也都不理他了。您想啊,都帶兵打仗,都殺敵立功,憑什么你岳少保受到特殊優(yōu)待?下回打仗干脆讓你一個人帶兵好了。岳飛不明就里,見同袍都煩他,雄心壯志頓時消了一半,被宋高宗順利解除了兵權 (參見《宋史·王次翁傳》)。至于罪名莫須有,冤死風波亭,那都是后話了。
秦檜的計策并不新鮮,無非是把北宋初年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和春秋戰(zhàn)國晏子的“二桃殺三士”給綜合了一下。而且他這條計策里面還有一個漏洞:假如岳飛不高傲,假如按時參加酒席,那秦檜就沒辦法挑撥離間了。
事實上,宋朝的文官武將對于公款吃喝向來很重視,一般都會按時參加,因為他們知道不參加公款吃喝的后果很嚴重,會危及到自己的仕途,甚至可能會因為少吃這一頓飯而丟掉自己的小命。為什么不參加公款吃喝會有如此嚴重的后果呢?下回再說。
公款吃喝是政治任務
佛門生活跟俗家不同,俗家人起得晚,出家人起得早。嵩山少林寺的和尚,每天早上五點鐘之前必須起床,洗臉,刷牙,疊被子,踩著鐘聲去大殿里燒香拜佛,唱誦經(jīng)典,此之謂“做早課”。尼姑們起得就更早了,云南昆明有一家尼姑庵,每天凌晨三點起床,四點開始做早課,一直做到六點半。尤其是到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以及每年的浴佛節(jié)和成道節(jié),剛過午夜就得起床,那時候,喜歡夜生活的俗家人剛剛睡下。
宋朝的京朝官與此類似。京朝官就是那些常駐京城的高級官員,這些高官每天都要上早朝(休假時除外),而早朝又非常早,天沒亮就開始了,為了避免遲到,他們一般會在凌晨三四點鐘起床,然后騎著馬趕赴皇宮。
早朝的時間有長有短,有事啟奏,無事散朝,但是有事的時候居多。大家送上奏章,討論問題,在皇帝主持下處理各種國家大事,一般要到九點以后才能散朝。在這期間,有些大臣會耐不住饑餓,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的臣子,血糖迅速下降,以至于在散朝以后餓暈過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朝的皇帝會給京朝官們準備一席豐盛的飯菜,讓大家在散朝以后吃上一頓。
上完早朝,大臣們還要值班,值班到中午,不能回家吃飯 (路上耗時間,耽誤工作),更不可能打電話叫外賣,只能在單位里吃。宋朝絕大多數(shù)中央機關都設有小食堂,還有專職的廚師和服務員,大家不用買飯票,不用刷卡,直接吃就是了。
無論是散朝后的工作餐,還是值班時的工作餐,都必須吃,想不吃都不行。第一,這是皇帝的恩典,必須接受;第二,吃工作餐不光可以填飽肚皮,它還是一種例行的政治學習。
吃飯怎么能成為政治學習呢?因為大臣吃飯要守規(guī)矩,按照品級高低分別落座,誰的官大,誰坐首席,誰的官小,誰坐末座,坐錯了位置,會受到彈劾。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干部都能認清自己的地位,并緊密團結在領導周圍。吃工作餐可以喝酒,但是不能吆五喝六,不能喝到爛醉,不能講黃色段子,不能亂扯跟工作不相干的閑話。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干部都能體會到朝廷的威嚴和工作的重要。
(選自《宋朝飯局》/李開周 著/東方出版社/2014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