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兵
【摘要】及時的布置課后作業(yè)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鞏固和拓展延伸,又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強記憶,并將課堂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學生才可以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習慣,才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判斷意識,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效課堂下課后作業(yè)就需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關鍵詞】課后作業(yè) 高效課堂 時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98-01
初中階段現(xiàn)有考試制度的限制(陜西省語、數(shù)、外在中考中均占120分,歷史僅占40分)使歷史學科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主科中;而歷史作業(yè)模式單一,缺乏層次,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但沒有課后的復習鞏固,又容易讓學生遺忘。為此筆者在課后作業(yè)的趣味性、多樣性和多元性方面進行了一些摸索。
一、趣味性
很多老師的課后作業(yè)是對課堂知識機械訓練式的重復強化和記憶,題型死板單一,這樣雖然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興趣學習則可以讓學生對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并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要因人而異,設計一些富有趣味型的作業(yè)。例如:筆者針對《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課《千萬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和活動課二《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兩課設計的作業(yè):“仔細閱讀課文并結合p83的活動課二,描述一位農村少年在春節(jié)前后早起進城的故事。用他的眼光來看看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習俗等。”
設計思路為:這兩課需要學生了解宋朝社會生活的大概風貌,包括當時流行的穿著打扮、飲食的主要特點;居住條件和房屋建筑的樣式;交通旅行的條件;文化娛樂活動、節(jié)慶風俗等。通過學習了解對歷史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拉近與歷史的距離;提高認識和改進現(xiàn)代社會物質和文化生活的能力。
二、多樣性
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學生的智慧類型不一樣,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優(yōu)勢、風格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布置時效性強的多樣性作業(yè)。
1.多樣性的作業(y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有所改變。
(1)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作業(yè):①給學生一個相對矛盾的命題,讓學生確立自己的觀點,并圍繞其觀點組織史料進行論證。如“有人認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有人卻認為開鑿大運河是隋朝在歷史上最大的貢獻;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不同觀點的?”、“有人認為辛亥革命失敗了,有人卻認為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為什么?”②將學生置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中,進行想象,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假如你是×××,你會怎樣想?”等等。③提出歷史現(xiàn)象的反面假設命題,要學生求證,如“假如沒有曹操,歷史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④由古至今,由中至外地進行聯(lián)想,如“由商鞅的死你想到了什么?”。
(2)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設計不同的作業(yè):如“用語言或繪畫的形式描述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所居住的房屋”;“自己的姓氏是怎么來的?”、“你所知道的孫中山”、“我看美國”等等。這些作業(yè)是開放性的,沒有固定的答案,以語言表述為主,形式可以自由選擇。
多樣的作業(yè)為學生展現(xiàn)各種能力創(chuàng)造了多種機會,使其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從而引發(fā)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歷史情感和學習意識,發(fā)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多元性
在課后作業(yè)的完成過程中筆者還注意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庭之間、師生與社會之間的多元化的合作?!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合作學習以全員互動為基礎,以團隊狀況為評價標準,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集體觀念,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能力。
多元化的作業(y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團隊間的競爭,如成語典故知識競賽;
2.分小組編演歷史劇,如商鞅變法;
3.社會調查,如詢問父母或其他長輩近20年自己家庭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本地區(qū)民族分布或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4.尋找知識疑問,與老師、同學交流、探討,如尋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為什么”;
5.分觀點進行正反雙方辯論。
趣味、多樣、多元化的作業(yè)有利于學生的全面長久發(fā)展,要適應高效課堂的需求就應該從創(chuàng)新思維的角度,積極提高歷史課后作業(yè)的時效性,引發(fā)學生積極性和趣味性,促進學生與同學、教師、等的合作,并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主動能動性,為自己和團隊的榮譽,積極合作找尋有用信息并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多樣時效性的作業(y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適應了當下高效課堂的實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