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喬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 廣東湛江 524000)
反語句的分析及其談話功能
——以日語反語疑問句、感嘆句為例
周喬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 廣東湛江 524000)
反語在我們的日常的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自然的語言現(xiàn)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大家都認為反語就是:"說話內容的相反意思"。本文旨在以對日語反語疑問句、感嘆句分析來探討反語句的談話功能。
言及 反語疑問句 感嘆句 談話功能
關于反語的研究,早在20世紀70年代,歐美就開始了關于反語的表現(xiàn)在語言學中的研究。Grice(1975)從會話含義的角度出發(fā)對反語進行了論述。之后在他的影響下,Sperber&Wilson(1981)首次提出反語是言及的一種,即“言及說”。“言及說”的理論是Sperber&Wilson所提倡的“關聯(lián)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Sperber&Wilson的反語理論能夠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他們的理論是建立在“回應”之上。所謂的回應話語(或回聲式話語),是指:“說話人事先聯(lián)想到某人說過的話,并對此已經(jīng)有自己的態(tài)度和想法了”?;芈曉捳Z屬于間接話法的“言及”?;貞碚撝嘘P于反語部分,可以說等同于“言及説”。
下面例舉一個典型的反語句子。
①John:It is a lovely day for a picnic today.
(They go for a picnic and it rains)
Mary:It is a lovely day for a picnic indeed.
根據(jù)傳統(tǒng)分析,反語是傳達字面義的反義。換句話說,①里Mary說的話的意思就應該是字面義:“今天是個適合野餐的好日子?!钡姆戳x:“今天是一個野餐的最糟糕的日子?!盙rice的會話含義對反語的解釋也屬于傳統(tǒng)分析,說其傳達的是“相反的意義”。但實際上,在①中Mary想要傳達的確實是字面義的反義。Mary要傳達是:“在這樣的雨天如果有認為是野餐的好日子的話會被人當做笑柄吧!”這是符合傳統(tǒng)的分析對反語的定義的。
反語的成立跟語境有密切關系。例如:①中John說的話,如果發(fā)生在晴天,Mary的表達就是字面的意義,沒有其他含義。但是,如果天氣變化,下雨了。此時Mary說的話,是隱射到現(xiàn)實情況的考慮了。Mary可能會傳達以下的假設:
②Mary believes that it is not a lovely day for a picnic.
③Mary believes that it is ridiculous to think it is a lovely day for a picnic.
②、③都是從①中Mary的說話的語言形式中復原所得,所以都屬于深層次的含義,叫做“高次表意”。這些表明了對字面義既“表出命題”的態(tài)度。如上述那樣:Mary要傳達的是和文字意義相反的命題。另外,①中John說的話屬于“低次表意”,是包含在“高次表意”之中的。但是,Mary并不是對John給與明確表示。而是,重復John說的話。通過這樣的表達,就能夠傳達出②和③中的態(tài)度,這是因為從認知的效果上來說,是經(jīng)濟的回話。
(一)反語的疑問句的分析
分析一下面的例句。
例④是假設有“在大雨中走路”的人,以此作為話題說的話,該說話人很明顯不是要傳達字面義的反義。例④的“表出命題”是“下大雨喲!能走”。但是,并不是想要傳達該意。
例④中存在“高次表意”?!案叽伪硪狻彪m然表達了說話人的態(tài)度,但是,在此,是與表面意義“在大雨中能走”相對,包含的是一種“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奇怪、搞笑的”之類的批判,或是嘲笑的態(tài)度。要表達的不是“在大雨中能走”,而是“在大雨中不能走”的“高次表意”。
如例④所述,說話人通過復雜的過程向聽話人傳達自己的真實意圖。要作為反語解釋的話,越到后面理解越困難。所以,也有可能聽話人沒有把說話人的反語當做反語來理解。但是,正是因為在理解中經(jīng)過了復雜的過程,才使得其話語效果很強烈。另外,如果只單純追述過程,經(jīng)過幾個階段,會感覺到解釋反語很困難,但是通過實驗結果得知比起表達字面義的句子,反語的解釋更快被理解(Gibbs,1994)。這可能是因為只有反語具備只通過一個簡單的句子就能擴展到其“背后”的更深更廣的解釋。
(二)反語的感嘆句的分析
⑤子供にできるか!
例⑤的“表出命題”是“小孩能夠”,但是例⑤并不是想傳達此意。說話人是想傳達別的意思。但是我們也不能夠拋棄其字面義。即,這句話作為反語向聽話人解釋時,不能夠完全忽視其字面義。實際上反語的感嘆句中,大部分都是傳達其字面義的反義。所以例⑤要表達的不是字面義的“小孩能夠”而是“小孩不能夠”。用這種形式,是因為說話人想向聽話人傳達其強烈的感情吧!
在人際交往中,語言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反語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談話功能,達成各種目的。下面通過分析反語句的表達,對反語的功能進行探討。
(一)勸告功能
說話人有時會因為一些社會和個人的原因,不會直接向對方說明,而是喜歡用反語句來
像聽話人暗示自己的意圖。
在例④中,得出的結論應該是「歩けない」。因為眾所周知,在大雨中是很難行走的。此時說話人是向聽話人表明勸告的態(tài)度。
例⑥是說話人向聽話人傳達“讓剛剛出院的人出差是不好的,或者不應該讓去。”這樣的勸告??赡苓@其中還包含著“那樣的做法(讓其去出差)有點太過分了”的意思。
(二)責難功能
反語在很多贊美之辭中,表達的不是字面的褒義,而是貶義的。所以在很多反語的句
子中,說話人在向聽話人暗示的是責難的心情。這是反語的一個重要的功能,應該給與重視。
⑦ あいつは何を言ってるんだ? 『おせん』
例③的字面意思“那小子在說什么?”這句話的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是與字面相反的意思“那小子什么也沒說,沒必要說那樣的話”。深層含義是想表達“說著些廢話,過分了”這樣的責難的意思。
例⑦是說話人想要表達對聽話人的無能的一種批判和嘲笑的態(tài)度吧!
(三)訓誡功能
⑧的字面意思是“你為了那個女人白白浪費一生”,但是說話人的本意不是字面意思。很明顯是向說話人傳達訓誡:“不應該白白浪費一生?!崩崾窍胍蚋改競鬟_如下的訓誡:“是父母的錯誤,所以一切都說是小孩的錯的話是不對的,父母也有必要從自身考慮。”
(四)命令功能
當向對方傳達命令時,說話人為了緩和氣氛,保全對方的面子,比起直接用命令表達,
不如選擇用反語的疑問表達形式。
例⑩的表面意思是:“不冷?!憋@然說話人不是要傳達這個意思。實際上是想向對方傳達如下命令:“請不要開窗戶,快點關上?!?/p>
本文通過對反語疑問句和感嘆句的具體分析,從反語句的功能來說,無論是哪種功能,反語的使用和理解都需要建立在談話雙方共有的語境下,否則會在理解上產生偏差,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正確的使用反語有助于我們人際關系的保持和提高,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反語。另外對完成本論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論述。例如:本論文只對反語的疑問句和感嘆句進行了分析,并沒有對陳述句進行分析。反語陳述句的分類更加的復雜,以后可以嘗試這方面的探索。
[1]座間直樹.「アイロニー表現(xiàn)とエコー発話][J].『神奈川大學大學院言語と文化論集』,2003:65-67
[2]羅雪琳.「日本語におけるアイロニーへの認知と理解—中國人日本語學習者を例にして][D].廣東:廣東外語外貿易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2006
[3]代芳麗.「淺談日語的反語疑問句][J].長沙鉄道學院學報.2008.6
[4]金栄一.「反語表現(xiàn)について][J].
[5]鈴木一彥.「アイロニー表現(xiàn)とエコー発話][J].『神奈川大學大學院言語と文化論集(10)』,2003: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