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新
美國雪城大學馬穎毅副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我看來,公民教育,最樸素地體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尊重——尊重天性,保護個性,平等對待每個人(的觀點和思想)?!?的確,一個不懂得尊重的民族,是不可能建成真正的公民社會的。
然而,在當下,我們時常提起的不是忘記了如何去尊重別人,而是種種自己的沒有被尊重。這是多么悖謬的一種情形。事實上,在我們抱怨太多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時候,甚至在我們嘲笑有些人習慣不被尊重的時候……身為教師的我們是否反省過:我們真正教過并教會學生尊重他人了嗎?我們應該知道,尊重他人,也是需要具體教的。
一、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的正當職業(yè)
“校長”是一份值得尊敬的職業(yè),但學校里還有更多的普通勞動者,他們和校長一樣值得尊敬。沒有他們的認真工作,學校將無法正常運轉(zhuǎn)。如果一個學校里的孩子見到校長會主動問好,卻對其他勞動者完全無視,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美國年度教師羅恩·克拉克曾制定著名的“55條班規(guī)”,這些規(guī)則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并遵循合適的行為,也讓學生在遵循規(guī)則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我認可這樣的教育并努力在我的教育現(xiàn)場予以踐行。
【案例1】有一次,班上兩個女孩告訴我:“老師,男生小葛對小夏叔叔很沒有禮貌,看到小夏叔叔老是叫‘送水的’?!?/p>
課上,我心平氣和地對孩子們說:“我尊重學校里每一個認真工作的勞動者,我也提醒過大家要尊重每一個認真工作的人,可是我今天很難過地知道還是有同學沒做到?!蔽彝nD了一下,繼續(xù)說:“我知道大多數(shù)同學的爸爸媽媽都是單位里的普通員工,而不是領導。大家長大后,大部分人也只是普通勞動者。你今天不尊重學校里的普通員工,那么,你的爸爸媽媽和你的將來也有可能得不到尊重。請大家記住:你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你就要怎么去對待他人?!?/p>
克拉克的班規(guī)中有這么一條:“記住學校里每一名教師以及食堂員工、雜務工等工作人員的名字。”美國小學的規(guī)模遠小于中國小學,想讓我們的孩子記住全校教職員工的姓名顯然不現(xiàn)實,但我們至少可以教導孩子用“老師”“阿姨”“叔叔”“爺爺”或者“師傅”有禮貌地稱呼他們。
二、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的表達方式
享譽全球的開會寶典《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規(guī)定:“不許質(zhì)疑動機——不能以道德的名義去懷疑別人的動機?!币坏┥婕皩訖C的批評,一方無法自證清白,不免煩惱;另一方也難以論證他的質(zhì)疑,反而會折射出自身的不堪。最后,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增加彼此矛盾。
對他人行為動機的質(zhì)疑,說到底,也是一種對他人表達方式的不尊重。追溯到人們的童年,這種“質(zhì)疑動機”其實隨處可見。“他就是故意踢我的”“他就是想欺負我”“他就是小氣”……這樣的告狀我們時常能聽到,但結果表明其中絕大多數(shù)被質(zhì)疑的行為都不是故意的。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并做到尊重他人的表達方式,而不是憑自己的感受去隨意攻擊他人的行為動機。
【案例2】我在女生雯請喪假的那兩天里,特意囑咐孩子們:“雯失去了爸爸,非常悲傷。我去吊唁的時候看到雯痛哭,特別心疼。她在家里一定會因為想起爸爸而難過,可是到了學校里和同學們在一起,或許能夠暫時放下這份難過。如果她爸爸在天有靈,也希望雯能夠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所以,等雯來上學以后,如果她和同學們一起活動一起玩笑,千萬不可以諷刺、挖苦她‘爸爸去世了一點也不傷心’。每個人表達傷痛與懷念的方式不一樣,不能因為她沒有成天愁眉苦臉就指責她無情。我們要尊重她處理情緒的方式,努力讓她在學校里的時候更加快樂。”
事實上,雯因為媽媽周到的呵護,也因為爸爸重病多年可能心理上有準備,她喪假結束就回來上學,不久就和同學們一起有說有笑了??吹胶⒆觽兡敲醋匀坏亟邮荟﹩矢钢蟮恼f笑,我特別寬慰。
科學研究顯示,測謊儀的準確率一般在90%左右,由此可見人心之難測。而中國文化里蘇東坡與佛印辯證的故事,更印證“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之至理。因此,我們要教導孩子不去揣摩他人的行為意圖,而要學會接納并尊重別人的表達方式。
三、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的私人世界
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內(nèi)容??墒?,我們經(jīng)常會在公共場合遇到追逐打鬧的各種“熊孩子”,而他們的家長大多在旁邊笑意盈盈地欣賞著自己孩子的活潑可愛,全然不理解或者不顧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打擾并侵犯了大多數(shù)人的私人世界。
孩子的問題,大多可追溯至父母的問題。面對不懂得尊重他人私人空間的孩子,我們不應簡單停留在“孩子父母真沒修養(yǎng)、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抱怨上,而應努力干預這種不當家教的影響,讓這些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并在日后成長為秉持這種行為規(guī)則的家長。
【案例3】我制定了一條班規(guī):沒有得到對方同意,每一個小朋友都不能碰到同學的身體。起因只是簡單地希望以此減少情緒易波動的雨同學在教室里的哭鬧,但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班規(guī)無形中減少了孩子們之間的糾紛,行走途中(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的安全隱患也降到了最低。
后來,我除了隨時隨地向孩子們宣講這條班規(guī),也多次給家長群發(fā)短信,請求他們在家反復對孩子強調(diào)“尊重他人身體,不故意觸摸”的規(guī)則,以使孩子們從此養(yǎng)成“不碰到同學身體”的習慣。
《世界人權宣言》的第一條是,“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富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這就是尊重必須的價值基礎 ”。這樣的價值基礎,在吳非老師的建議里清晰可見。他說:“講評作文時,需要讀學生的作文,這時教師能不能先問一句:‘我可以讀你的作文嗎?’或者問:‘你的作文很有意思,你愿意讓全班同學分享嗎?’”吳非老師建議的請求非常重要,它提醒我們不僅要表達對學生私人世界的尊重,更要多示范如何尊重他人的私人世界。
在人類生活中,存在著不同的文化樣態(tài),也存在著諸多不懂尊重的現(xiàn)象。如果不發(fā)揮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孩子的尊重素養(yǎng)就難以養(yǎng)成;如果不教會學生各種規(guī)則,其尊重的行為也難以維持?!白鹬氐慕逃笔欠e極的教育。它要求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懂得尊重的人,成為未成年人的榜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與習慣。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過:“要能做到通過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禮節(jié)與尊重,表明你對他人的尊敬、重視與善意,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倍_到這樣的境界,需要學習并反復練習各種具體的規(guī)則,且持之以恒。
幸運的是,身為教師,我們至少有機會起身,向時代說話:我們可以示范并教導學生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且努力并堅持。
(作者單位: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青劍湖學校
江蘇蘇州 215122)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