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鈣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 血脂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的效果
鄭秀莉
河南安陽縣中醫(yī)院內(nèi)一科安陽455112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鈣;急性腦梗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頸動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R743.33
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而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關系密切,他汀類藥物具有直接調(diào)脂、抗炎和穩(wěn)定斑塊等作用,但醫(yī)學界對不同劑量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尚存爭議[1]。筆者分析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1-02—2014-02我科收治的95例確診急性腦梗死住院患者,發(fā)病至入院間隔均≤6 h,入院時經(jīng)顱腦CT和MRI等檢查確診,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排除治療前1周內(nèi)服用他汀類藥物、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和嚴重心肝腎等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小劑量組和大劑量組。小劑量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36~74歲,平均(54.6±5.8)歲;病程3~48 h,平均(14.4±3.7)h;基底核區(qū)30例,腦葉區(qū)13例,其他5例。大劑量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36~75歲,平均(54.5±5.8)歲;病程3~48 h,平均(14.5±3.7)h;基底核區(qū)30例,腦葉區(qū)14例,其他5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和梗死區(qū)域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立即完善經(jīng)顱腦CT和MRI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和梗死區(qū)域,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控制血糖、降低和穩(wěn)定血壓等對癥治療措施。在此基礎上,小劑量組給予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鈣10 mg/次,1次/d;大劑量組給予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鈣20 mg/次,1次/d。所有患者連續(xù)口服治療6個月,治療期間每月復查血脂水平,若血脂水平過低或肝腎功能異常等因素影響整體治療方案,可作為退出病例,觀察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末血清炎性因子、血脂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
1.3觀察指標(1)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別在入院次日晨起和治療結束次日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行1 000 r/min低速離心15 min,將血清放在-70 ℃冰箱中儲存待測;采用全自動分析儀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MMP-9)指標,所有操作按照美國R&D公司提供的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2)血脂水平:抽取入院次日晨起和治療結束次日晨起空腹靜脈血,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采用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行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檢測,設定探頭頻率為7.0 MHz,觀察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和斑塊面積,內(nèi)膜局部隆起增厚,且IMT≥1.1 mm判定為斑塊。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PEMS 3.1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校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或F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清炎性因子水平2組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但大劑量組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幅度明顯高于小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 s)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 s)
組別nhs-CRP(mg/L)MMP-9(μ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小劑量組486.51±0.684.03±0.62△690.25±85.51456.34±81.08△大劑量組496.52±0.693.19±0.58△690.21±85.52332.28±77.81△
注: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P<0.01
2.2血脂水平2組均能夠降低治療后TC、TG、LDL-C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但大劑量組降低治療后TC、TG、LDL-C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幅度明顯高于小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 ± s,mmol/L)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 ± s,mmol/L)
組別nTCTGLDL-CHDL-C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小劑量組484.78±0.364.23±0.32△1.46±0.251.29±0.24△3.23±0.252.57±0.21△1.01±0.151.13±0.16△大劑量組494.76±0.353.61±0.29△▲1.46±0.261.13±0.20△▲3.24±0.241.98±0.19△▲1.02±0.151.26±0.16△▲
注: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P<0.01
2.3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2組均能夠降低IMT和縮小斑塊面積,但大劑量組降低IMT和縮小斑塊面積幅度明顯高于小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頸動脈粥樣
硬化指標比較 ( ± s)
表3 2組治療前后頸動脈粥樣
組別nIMT(mm)斑塊面積(mm2)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小劑量組481.63±0.361.43±0.35△27.21±4.3824.58±4.30△大劑量組491.64±0.461.16±0.33△▲27.22±4.3721.43±4.26△▲
注: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P<0.01
3討論
不穩(wěn)定的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破裂極易引起出血,或不穩(wěn)定斑塊脫落形成血栓,最終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成為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基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由多種發(fā)病機制共同參與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3],可能與年齡、性別、遺傳、肥胖、脂類代謝異常以及血漿高濃度纖維蛋白原等理化因素有關,同時與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等關系密切。因此,炎癥反應的激活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是導致畸形腦梗死的重要原因,治療當以調(diào)脂、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穩(wěn)定或消除斑塊為主。
他汀類藥物能夠抑制缺血缺氧腦組織和再灌注損傷狀態(tài)下的炎癥反應,通過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胞因子產(chǎn)生和抑制機體內(nèi)炎癥細胞因子釋放,達到顯著抗炎效果。hs-CRP能夠作為炎性反應的標志物進行檢查,在評估斑塊形成和破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腦梗死的獨立高危因素,能夠敏感反映體內(nèi)較低水平的炎癥因子水平,大量炎性細胞能夠分泌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進而降解斑塊纖維帽中纖維膠原,誘發(fā)斑塊形成,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出血破裂,形成血栓而誘發(fā)腦梗死[4],而MMP-9活性較高,通過檢測hs-CRP和MMP-9水平能夠反映機體炎癥水平。國內(nèi)外研究證實[5],膽固醇水平提高能夠增加缺血性腦卒中風險,而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脂質(zhì)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鈣片能夠通過直接抑制血管壁和膽固醇合成,降低機體內(nèi)LDL-C等血脂水平,減少LDL-C在斑塊中的沉積,從而降低腦血管發(fā)病的風險,表明阿托伐他汀鈣片能夠低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TC、TG、LDL-C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降低IMT和縮小斑塊面積。但多數(shù)學者在使用阿托伐他汀鈣的服藥劑量上尚存爭議,以每日口服10 mg或20 mg方案較多。阿托伐他汀鈣屬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口服吸收后的水解產(chǎn)物能夠有效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并通過增加肝細胞表面LDL受體數(shù)目增加其攝取和分解代謝能力,穩(wěn)定和逆轉(zhuǎn)斑塊,從而降低IMT和縮小斑塊面積。本研究顯示,2組治療后均能夠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C、TG、LDL-C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降低IMT和縮小斑塊面積,但大劑量組降低幅度明顯高于小劑量組,與駱黎等[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20 mg/次,1次/d)能夠顯著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在改善預后和提高生存質(zhì)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4參考文獻
[1]王德周.高脂血癥并發(fā)腦梗死患者102例應用阿托伐他汀鈣的降脂效果[J].中國老年性雜志,2013,33(1):208-209.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
[3]胡冰凌.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的作用及頸動脈內(nèi)膜厚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4):9-11.
[4]馮艷,袁麗品,徐長水,等.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穩(wěn)定老年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斑塊效果分析[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11,10(5):505-508.
[5]王建亭.氫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腦梗死患者hs-CRP水平和頸動脈厚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8):115-116.
[6]駱黎,徐芳.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腦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05):524-526.
(收稿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