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深入,初中語文教學也面臨著改革與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與復習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果。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事半功倍。本文闡述了初中語文預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初中語文預習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 預習 教學 策略
對于初中生而言,要想學習好初中語文知識,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語文教師的講解授課,但是同時也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學生只有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當教師在講解課程時,學生才能夠更加容易消化和理解,跟上語文教師的授課思路。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做好語文課前預習工作,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1、初中語文預習的重要性
1.1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充分的預習,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聽課效率更高。因為,如果不進行預習,在語文教師的授課過程當中,學生就只能跟著教師的講解思路走,對于課程當中的一些中心和重點問題,難以進行掌握。但是如果進行課前預習的話,學生會在預習的過程當中將自己難以理解的重點問題和中心問題標注出來,這樣在語文教師講解時,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去聽自己尚未理解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1.2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直是以教師為主導,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只要負責聽和記好筆記就可以了,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積極幫助學生進行語文預習,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和思考去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生由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尤ヌ剿鲗W習,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初中語文預習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
2.1語文教師嚴格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準備工作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順利地開展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課前預習準備工作。首先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結束之后,都要為學生布置下一節(jié)課前預習任務,并要與家長及時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能夠監(jiān)督學生積極進行課前預習工作。在語文課前預習準備工作中,語文教師主要要求學生要做到以下幾步:首先要求學生要熟讀文章三至五遍,先粗讀,再細讀,品讀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使用比較好的名詞佳句。其次語文教師要求學生要將無法理解的問題進行重點標注,然后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探討,讓學生將不懂的問題反映出來,教師根據(jù)學生反映的重點問題進行重點講授。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課程《背影》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首先要求學生了解到這篇文章的作者大散文家、大文學家朱自清先生的生活背景、人生履歷以及他的寫作風格和手法。其次關于文章中父愛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父親在生活中對自己的愛的表現(xiàn)的小事講授出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最后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查找網(wǎng)絡資源等來更好地理解文章感情。
2.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語文教學開展中,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尤其是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將舊的知識與新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和對比,讓學生不斷學習,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某一節(jié)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表達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理解的過程當中,學生難免會有一些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式的學習,不同的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小組內(nèi)可以將這些差異性的問題進行談論,找到這些問題的合理解釋。語文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小組所表達的觀點進行總結和點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偏差,通過這種學習模式,能夠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2.3開展預習評價,進行高效預習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開展預習評價,作為學生進行高效預習的手段。語文教師可以選擇競賽模式進行預習評價,就是在學生之間展開預習競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說明自己的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自己預習的思路,預習的方法以及通過預習所解決的問題。其他學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講解傾聽到自己使用的方法,學會融會貫通。最后教師再根據(jù)每個學生提供的不同的預習思路,進行預習方法總結和預習評價,不斷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預習水平。
3、結論
在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深入之中,初中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幫助學生做好語文預習準備工作,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前預習時,首先要從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當中,吸取精華所在,讓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其次,初中語文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個體化差異,制定不同的預習方法,實現(xiàn)預習的有效性。最后,通過科學的評價方式來考驗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而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