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梅 由占軍
摘要:隨著經濟發(fā)展,我國的教育水平的發(fā)展也突飛猛進。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顯得死板和單調,很容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興趣,導致初中語文教學效果低下。同時,缺乏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也會讓學生所接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對文章的理解不深入,導致文章中需要重點教學的部分得不到充分教學,限制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對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教學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創(chuàng)新 探究
引言
從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來看,教學創(chuàng)新不是從根本上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以前的一套教學方法完全拋棄不用,而是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使之成為培養(yǎng)初中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興趣的一種手段。從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來看,對初中語文進行創(chuàng)新嘗試,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使學生主動探究語文知識,從而可以有效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1、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的重要意義探究
多元化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針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做出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和改變,對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以及初中語文教學高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總的來說,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式對初中給語文教學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1 有利于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全面化和系統(tǒng)化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就意味著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多個角度以及系統(tǒng)地深入到文章中,通過文中的具體內涵用不同的方式展開教學。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教學研究,而不是向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師是依靠自身的教學經驗來開展教學工作。這種經驗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教學不全面,教學方式刻板。
1.2 有利于加強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不同的教學方式的教學目的有著各自的側重點。因此,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收到多方面的知識,從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以及情感的塑造,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2、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措施
2.1 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制定
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除了對文章表意的掌握,還需要對文章中滲透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掌握和理解。從而將這些知識充分地應用在實踐中,比如交流、寫作等等,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思維以及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制定符合文章內容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深化學生對文章的認識,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對一片文章教學時,教師應該在課前將文章的教學氛圍幾個階段,教學目標和分階段進行。首先是對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下,在預習階段,通過多種渠道,影視資料,圖書資料等等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其次是文章大意的理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通篇朗讀,把握文章的敘事主線,從而為教學奠定基礎,再次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情景,合作學習等方式深入課文的研究,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是回顧。在回顧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口頭敘述或是作文的方式對文章的學習進行總結,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文章的理解。
2.2 利用開頭激趣的創(chuàng)新嘗試
從語文教學實踐來看,很多教師習慣利用課文的開頭,直接進入課堂教學,由于缺乏新意,難以激發(fā)學生對教學的興趣。而一個好的教學開頭,就好比說書人的引子,歌曲的起腔,能很快使學生進入角色,對課文產生探究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互動。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借助講故事,引用其他評價等手法,采取非常規(guī)開頭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八年級語文下《使至塞上》時,引用九年級上《香菱學詩>里香菱的一段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苯Y合香菱對該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評價,使學生急于探究香菱形容的情境,從而使得通過學生對該詩的探究,強化學生對該詩的認識,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該詩所描摹的意境。此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踐在教學中進行開頭方法嘗試,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講笑話等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語文知識的探究中。
2.3 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改寫
在教學創(chuàng)新嘗試中,很多教師認為要想創(chuàng)新,就要徹底拋棄以前的教學方法,往往會害怕創(chuàng)新產生不好的效果,從而對創(chuàng)新產生怯懦心理,不敢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嘗試。借助學生對課文的改編。促使學生對課文形成新的認識,不失為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它可以在鞏固學生對課文認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講解語文九年級上的《我的叔叔于勒》時,根據學生對叔叔于勒的看法,讓學生對教材塑造的叔叔于勒形象進行重塑,以叔叔于勒回家認親為線索,改寫一個認親后于勒叔叔的故事,故事要打破原有的故事發(fā)展的原型,可以用比較喜劇的筆法表達一個落魄的于勒叔叔形象,也可以用較為悲涼的手法來描寫一個喜劇故事,以此來加強故事的波折。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改寫,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筆觸描述出自己想要的故事發(fā)展和結局,使得學生借助改寫訓練,從中表達了自己對《我的叔叔于勒》的真實看法,營造出非同一般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采用開頭激趣的教學創(chuàng)新、多媒體課件教學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質疑教學創(chuàng)新、借助改寫課文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等嘗試,可以促使學生對課文形成新的認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可以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對人物形象形成不同的認識,最終形成較為全面的知識體系;也使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質疑,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探究相關知識點,更容易學生理解課文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
[1]王春林.培養(yǎng)學生問題的意識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J].新課程,2010.(8).
[2]李翠芬,淺析初中語文課堂的引導教學[J].東京文學,2010.(11).
[3]劉春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4]龐慧.初中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空中英語教室,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