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慧昌
史料是探究歷史的依據(jù),通過分析史料,我們可以找出歷史的真相。在新課改背景下,史料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史料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更加了解歷史。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分析開展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必要性,闡述史料的類型,提出開展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開展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必要性
1.歷史學科自身性質(zhì)的要求。
歷史記載的是人類過去的活動,這就決定了歷史具有客觀不變性。由于歷史是過去的事情,我們只能通過歷史遺留事物,如文字、圖片、物品等,了解歷史。這些歷史遺留事物就包括史料。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是正確的,我們要綜合分析,參照多種史料還原歷史。 2.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提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史料教學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掌握歷史知識,通過分析史料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做到以史為鑒。 3.補充教材內(nèi)容。 歷史內(nèi)容眾多,教材因篇幅所限而不能對其進行詳盡的闡述,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全面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對此,教師可利用史料,補充教材內(nèi)容,使學生詳細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二、史料的類型 史料類型多種多樣,如文字、圖片、古物等,歷史教學中的主要史料類型是文字和圖片。文字史料主要包括著作和文獻,如個人傳記、小說、史書、條約、奏折等。圖片史料主要包括照片和地圖,如開國大典的照片、武昌起義后宣布獨立的省份圖等。
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參考價值。若要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可以借助紀傳體史書,這是比較權威的史料;而若要了解古代的社會生活,則可以借助文學作品,如《水滸傳》、《紅樓夢》等。
照片和地圖可以直觀地反映歷史,促進學生理解和記憶。
例如,武昌起義后宣布獨立的省份圖直觀地反映了清政府的土崩瓦解,可以使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武昌起義的重要意義。如果教師單用文字進行講解,學生就無法形成清晰的印象。
三、開展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注意事項
在史料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追求教學方式,而要開展實實在在的教學活動。對此,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科學選取史料。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選取那些可以反映教學內(nèi)容的史料,尤其是在選取政策性的史料時,要盡量選取權威的史料。
(1)教師應盡量選取教材中的史料,因為教材中的史料是歷史專家在編寫教材時精心選取的典型史料,最能反映歷史事件。
(2)教師可以從歷史著作中選取史料,歷史著作是歷史資料的主要來源。
例如,教師可從《史記》中選取與教學有關的史料。
(3)教師可以從歷史學術論文中選取史料。歷史學術論文往往會引用大量史料,這些史料一般都是比較權威的。 2.準確鑒別史料。 在選取史料時,教師要注意鑒別史料的真實性,不能為了求新求異而選取那些沒有經(jīng)過論證的史料,這樣的史料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可能會誤導學生。另外,教師也不能為了提高教學的生動性而選取音樂或視頻史料,這些史料經(jīng)過人為的改編,無法真實反映歷史。 3.適量選取史料。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歷史教師要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因此,教師在選取史料時要注意量的問題。史料太少,學生就不能全面了解歷史真相;史料太多,學生就會思維混亂,找不到重點。
另外,教師不能選取重復的史料,這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選取可以從不同方面反映歷史事件的史料。
總之,為了發(fā)揮史料教學的作用,歷史教師不僅要恰當選取史料,還要把史料運用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