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愛妻》的多元敘事策略

        2015-12-17 14:10:16劉坤
        關鍵詞:愛妻敘事策略

        網絡出版時間:2015-06-25 13:03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625.1612.010.html

        《愛妻》的多元敘事策略

        劉 坤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210093)

        摘要:小說《愛妻》在敘事手法上大膽革新,通過對話敘事、嵌套敘事以及狂歡敘事等多重敘事手段,呈現(xiàn)了意義多元的文本世界,并表現(xiàn)了美國社會多種族間復雜微妙的關系。小說的對話敘事藝術是對拒斥同一性和唯一真理的后現(xiàn)代美學思想的一種呼應,而“未完成”的嵌套敘事帶來的開放式結尾和狂歡敘事,折射出任碧蓮對西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和東方想象共同體的顛覆。

        關鍵詞:任碧蓮;《愛妻》;敘事策略

        收稿日期:2014-05-10

        作者簡介:劉坤,女,安徽合肥人,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712.074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3.013

        任碧蓮(Gish Jen)是繼湯婷婷、譚恩美之后風頭最勁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她于2004年完成的長篇小說《愛妻》 (The Love Wife),講述了一個建立在混血和領養(yǎng)基礎上的美國現(xiàn)代家庭故事。作品一經發(fā)表便引起了文學界和評論界的關注,被《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評為年度十佳小說之一。美國知名評論家、普利策獎獲得者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撰文稱“《愛妻》是任碧蓮迄今為止最有野心,情感最為豐富的作品”[1]。《愛妻》延續(xù)了任碧蓮前期作品中關于“何為真正的美國人”問題的探討。不同的是,此次任碧蓮以一種“后多元主義文化”的方式“重新定義了美國家庭”[2]243。也有學者認為任碧蓮旨在通過作品“質疑家庭和民族應當建立在同源基礎之上的觀念”[3]211。理論界對這部小說的關注,大多集中在移民在文化適應過程中遭遇的文化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身份和自我認知的焦慮。這固然是解讀該作的重要維度,然而,《愛妻》在創(chuàng)作形式,尤其是敘事策略上的革新同樣值得關注。

        一、對話敘事

        《愛妻》是任碧蓮沉寂六年之后創(chuàng)作的第三部長篇小說。作品采用多角度敘述視角,融入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的元素,標志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生涯進入了全新階段。小說中每個人物都是第一人稱敘述者,他們悉數登場,講述各自的故事。這些敘述聲音“時而插入別人的敘述聲音中,時而詳盡地敘述,時而相互對抗,時而打斷對方”,“在各種聲音的反復循環(huán)中抓住前一次敘述的線索,繼而完成他們的故事”[4]8,彰顯出復雜多樣的對話關系。《愛妻》中對話性敘事技巧首先表現(xiàn)在多重敘述聲音之間的“大型對話”(great dialogue)?!按笮蛯υ挕钡母拍钭畛跤商K聯(lián)著名文藝理論批評家巴赫金(M. M. Bakhtin)提出,用來描述文學作品中多重敘述聲音彼此難以融合,繼而“構成多重看似不同卻又相互關聯(lián)的意識形態(tài)世界”[5]25。巴赫金指出,“大型對話”普遍存在于復調小說中,作家“把整個小說當做一個‘大型對話’來結構”[6]58,其中包括人物和結構的對話,而前者主要表現(xiàn)為人物之間的對話、人物內心的對話以及人物和作者間的對話?!稅燮蕖返淖髡咄耆[退到小說之外,而作品中人物之間和人物內心的對話則貫穿小說始終。例如第十四章《商》,蘭成為有錢人商的情婦之后,不論在性格還是外貌方面都跟之前判若兩人。小說通過卡內基、布朗迪、溫迪以及利茲的多重敘述視角來表現(xiàn)這一變化。缺少任何一方的敘述,讀者都無法看到蘭變化的全貌。如果這些變化全部出自一位敘述者之口,不僅難以讓人信服,也不會激起讀者的好奇。

        這一章標題雖為“商”,但是讀者對這個人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來自卡內基和蘭自我獨白式的敘述。一般認為,敘述者自言自語式的內心獨白不具有元語言學所定義的一問一答式的對話關系??墒沁@幾段獨白內部卻有明顯的對話關系。在蘭的獨白中,商帶她去豪華的餐館用餐,教她跳舞,教她經商之道,是一個翩翩君子。而卡內基了解的商性格暴戾、劣行斑斑——“曾經殺過一匹馬……用大理石質地的飛盤獎杯將電腦屏幕砸毀并將其扔出窗外”[7]294-295。蘭認為“商和妻子在一起并不快樂……他很孤單”[7]299,因此甘愿做他的情婦;蘭不介意商對她拳腳相對,因為她相信“沒人能像她那樣讓商鎮(zhèn)定下來”[7]305。而這一切在卡內基的敘述中則變成,商試圖利用蘭開拓中國市場,蘭與商的關系就像二流電影里的橋段。通過蘭和卡內基的輪番敘述,蘭建構了一個美麗浪漫的灰姑娘般的故事,而卡內基則將美麗浪漫解構成殘暴惡俗。蘭繼而不斷為自己申辯,卡內基則不斷提出質疑并加以否定。兩種立場、兩種價值觀的對立和一問一答式的辯論構建了兩個敘述聲音間的對話。

        在小說的單個敘述聲音中,最能體現(xiàn)小說藝術張力的是一種隱藏并滲透在小說語言內部的“微型對話”(micro dialogue)。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F. M.Dostoyevsky)的小說時提出“雙聲語”(double-voicedness)的概念,認為小說語言如果“既針對言語的內容而發(fā)(這一點同一般的語言是一致的),又針對另一個語言(即他人的話語)而發(fā)”[8]255,則具備“雙聲語”的特點。在這樣的小說中,兩種相互爭論的聲音會進行一場“微型對話”,并以此揭示更深層次的意義。小說中的二女兒溫迪的敘述語言便有這種特點。溫迪是一個特殊的角色,既沒有姐姐利茲的叛逆,也沒有弟弟貝利的“親生子”身份。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人物卻是除布朗迪和卡內基以外最重要的敘述者,對推動小說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小說中甚至專門有一章名為“溫迪”。

        溫迪的敘述視角隨著小說的發(fā)展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小說剛開始時,溫迪是王家內向、害羞的二女兒。被領養(yǎng)的身份讓溫迪感到一種無以言說的自卑。她無法融入同齡人的群體,因為同學們嘲諷她是中國人。但同時她又對自己的“根”——中國,一無所知。身份的困惑導致她自我認同的失敗,并強化了她的自卑感。因此,溫迪前期的敘述基本是對別人的話語或事件的復述,絲毫沒有“我”的痕跡。隨著蘭的到來,溫迪的內心世界發(fā)生了轉變,尤其表現(xiàn)在其敘述語言上自我意識的增長。小說中有一處,蘭向溫迪、利茲講述鴉片戰(zhàn)爭的故事。當蘭反復強調英國對中國的羞辱時,溫迪想著:“當她說他們羞辱了我們時,我并不確定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能感覺到‘我們’不是指她和我和利茲。我們指的是她和她的中國同胞,這一點讓我很傷心。雖然她說美國人民和美國政府不同,但當她說他們時,我仍然能聽到你們。聲音很輕,就像你長時間盯著紅色的東西看,猛然抬頭看到綠色一樣。你們羞辱了我們。”[7]221

        這段語言體現(xiàn)了一種“暗辯體”的“雙聲語”,即敘述者既考慮他人的語言,又將其留在敘述者語言之外;由他人的語言而發(fā),“旁敲側擊,話里有話”[6]64。在這段獨白中,溫迪的自我意識是以思考蘭口中的“他們”和“我們”為背景展開的,聽起來像是溫迪的自我意識同蘭的暗中辯論。小說對蘭的話語采用了斜體字處理,似乎在暗示你一言我一語的辯論過程。蘭剛來時,溫迪將她視為“救命稻草”,企圖通過她了解中國,尋找自己的“根”,并以此獲得身份認同。這種將文化等同于身份的認識是片面的。了解中國文化、學習中文、取中文名字和中國人的身份之間仍然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啊已壑械奈摇偸且浴畡e人眼中的我’為背景”[8]276,蘭無意說出的話讓溫迪認識到她從內心無法認同溫迪的中國身份,也打碎了溫迪在文化中尋求身份歸宿的夢想。這段獨白標志著溫迪對身份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巴赫金認為,意義不是“在與環(huán)境隔離的思想和純涵義的世界里”[9]50憑空產生,而是在展現(xiàn)自我和他人意識的有效對話過程中被建構起來的。因此,對話是“生命的最低條件”[8]344。對話也是小說《愛妻》生存的最低條件。在“作者已死”、“文學枯竭”的后現(xiàn)代創(chuàng)作語境下,任碧蓮用對話的模式取代全知全能的敘述模式。文本的意義不再是作者或某個權威敘述聲音賦予的,而是在“眾多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8]29的對話中產生。這些聲音時而互補,形成更為完整的意義;時而相互對抗,形成引發(fā)讀者思考的矛盾意義。各個敘述者的自我意識也在對話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彰顯出意義在對話中流動、變化的過程。不論這些敘述聲音呈現(xiàn)怎樣的對話關系,小說中始終沒有統(tǒng)攝一切的聲音來賦予這一切秩序或意義,也只有這樣才能阻止意義的終結,使得文本不斷衍生出新的意義。

        二、嵌套敘事

        小說《愛妻》講述了卡內基夫婦為了獲取家書,被迫遵循母親的遺囑,將素不相識的中國女人蘭接至家中生活,并由此產生的種種遭遇。故事的主線圍繞蘭來到美國之后展開,其中穿插了幾位主人公關于往事的追憶,幾乎每個章節(jié)都不同程度地被嵌入了關于過去的敘述。過去和現(xiàn)在兩條敘述線索的糅合和重疊制造了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但這種“混亂”的背后卻是作者巧妙建構的深層嵌套敘事結構。

        敘事學中普遍認可小說是“以單一的話語框架包容眾多的故事、聲音和敘事層次”[10]133,但對于以何種標準來劃分敘事層次卻說法不一。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家熱奈特(Gérard Genette)提出,“一個敘事所講述的任何事件,在敘述層次上都高于產生這個敘事行為所處的層次”[11]228。因此,作者的敘述是處于第一層次的“外敘事層”,例如《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中馬洛直接面向讀者,講述自己非洲之行經歷的行為;在第一層次里面講述的事件,是“內敘事層”,例如《西游記》中每次唐僧被妖怪抓走后,總會出現(xiàn)一位神仙向孫悟空講述妖怪的故事;比內敘事層更內一層的,熱奈特稱之為“元敘事層”。當內一層的敘事不斷被嵌入相對外層的敘事時,多層敘事便在結構上呈現(xiàn)一種“中國套盒”式的關系?!稅燮蕖匪尸F(xiàn)的正是這種嵌套式敘事結構。

        《愛妻》中的故事圍繞過去和現(xiàn)在兩條線索,形成三層敘事結構:外敘事層是卡內基、布朗迪和蘭共同生活后發(fā)生的故事;內敘事層是這三位敘述者對往事的追憶,即王媽媽去世前的事以及蘭在中國的經歷;王媽媽的故事則是元敘事層。這三層敘事皆由王媽媽過世后留下的一本神秘家書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了得到家書,卡內基必須先執(zhí)行王媽媽的遺愿——接蘭到家中生活,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從小說第一章的標題可以看出,“蘭來了”表示故事的開始,也是外層敘事的開始。在這層敘事中,卡內基一家的敘事聲音是受到限制的。盡管他們敘述著蘭在美國的生活,但除了“王媽媽的中國親戚”的身份,他們和讀者一樣,對蘭的背景一無所知。表面上看,蘭在王家做著保姆的工作,但她和女主人的相互“敵視”、和男主人的曖昧關系都超越了一般意義上保姆的范疇。

        通常故事層的疑問不會在故事中直接被解答,而是被擱置和刻意回避,直到次故事層來“回答諸如‘是什么事件導致了現(xiàn)在的局面’之類的問題”[12]166。通過分散、多次的嵌入敘事,蘭向讀者和卡內基一家訴說了她的故事。蘭本是蘇州大戶人家的小姐,卻因為“文化大革命”失去一切。她目睹父親死于紅衛(wèi)兵之手,之后被發(fā)配到黑龍江一個偏僻的農村,在那兒受盡折磨。蘭的敘述似乎正解釋了她在美國的種種行為。為了彌補父親的缺失帶給她的傷痛,蘭試圖在美國找到一個能像父親一樣保護她,讓她重新過上體面、舒適生活的男人。所以,蘭先和男主人建立一種曖昧的關系,甚至嘗試勾引他。而當一個比卡內基更有希望讓她“過好日子”的商出現(xiàn)時,蘭便甘愿做商的情人,甚至忍受他的暴力行徑。當這段關系破滅后,蘭只好下嫁給商的司機蘇先生。而在丈夫意外地葬身火海后,懷有身孕的蘭為求一份安全感,不惜破壞別人的家庭也要留在卡內基身邊。

        與蘭的敘事同時嵌入外層敘事的還有布朗迪和卡內基的內層敘事。在這一層敘事中,布朗迪講述了她和王媽媽間緊張的婆媳關系。布朗迪的疏忽導致了王媽媽的意外死亡。這一事件帶給布朗迪的愧疚和不安,讓她“合理”地把蘭建構成她和卡內基婚姻關系中的假想敵,即蘭是代替王媽媽來懲罰和報復她的工具。當看到蘭與丈夫、女兒們相處得十分融洽時,布朗迪越發(fā)確認自己的設想,認為蘭終究會代替她的位置。布朗迪的嵌入敘事和她在外敘事層主動為蘭介紹男友,主動放棄工作來照顧家庭,當喪父又有身孕的蘭“無辜”地投靠卡內基時以離婚來威脅卡內基等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元故事的事件和故事的事件之間的直接因果關系”[11]232。同樣,卡內基在內敘事層“書寫”了他和母親之間深厚的感情。母親的突然離世對卡內基而言無疑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創(chuàng)傷。對于王媽媽在遺愿中堅持將蘭接至家中生活之舉,卡內基同妻子一樣,將其理解為蘭就是王媽媽的替身,是母親生命的延續(xù)。由此,內敘事層解釋了卡內基和蘭之間“越界”的情感關系不單單是移民“身份流動和易變的象征”[13]74,更是卡內基安度創(chuàng)傷、尋求內心慰藉的方式。

        內敘事層盡管解釋了蘭和卡內基、布朗迪之間復雜的三角關系,但王媽媽讓蘭來到王家的真正原因依然困惑著幾位敘述者和讀者。正是這樣才有了敘事繼續(xù)發(fā)展的需要。雖然卡內基在內層敘事中已經交代過王媽媽的美國奮斗史,但那僅僅是通過卡內基的有限視角看到的故事。小說元敘事層中出現(xiàn)的家書揭開了卡內基的身世之謎——蘭才是王媽媽的親生女兒,卡內基則是被領養(yǎng)的。家書的內容通過香港親戚的一封信和卡內基的敘述間接地呈現(xiàn)給讀者和其他敘述者。“有些次故事層的敘述,不論(或幾乎不論)其內容如何,單靠敘述行為本身就能維持或推進第一敘述故事中的行為”[12]165。小說中的元敘事層雖然僅有一段文字,卻立刻對外層敘事產生了“行動”效應——卡內基當場心臟病發(fā)作,被送進醫(yī)院搶救。但不同于內敘述層全面實現(xiàn)的“闡釋”作用,元敘事層并未完成其“行動”功能。換句話說,家書雖將卡內基“送進”醫(yī)院,對布朗迪或蘭卻未產生任何效應。隨著身世之謎的揭曉,他和兩位“愛妻”——布朗迪和蘭之間的矛盾理應得到某種和解,可小說就在此刻戛然而止。未完成“行動”功能的元敘事層使得讀者無法從敘事中得到小說的正解。因此,小說中層層相扣的嵌套敘事最終指向一種結構的開放——反映在故事層面就是小說開放式的結局。

        三、狂歡化敘事

        《愛妻》中的王家,不同于任碧蓮前期作品中典型的移民家庭。王家有亞裔也有歐裔,是一個融合了領養(yǎng)、混血、移民多重元素的現(xiàn)代美國家庭,代表著“美國的新面孔”。因此,王家成員的對話不僅僅是小說中人物的對話,也象征著美國社會中代表著不同種族身份的群體間的對話。小說中的對話既有和諧互補式的協(xié)奏曲,也有對抗式的爭辯,象征著美國社會多個種族、多重文化間時而和諧共存時而對立沖突的相處模式。因此小說中的對話敘事或嵌套敘事結構表現(xiàn)出的多元意義不單局限在文本層面上,更是對美國社會的復雜現(xiàn)實的一種隱喻。小說中幾處狂歡化的敘事不僅進一步強化了文本意義的多元,也加深了現(xiàn)實的復雜性。

        狂歡是一種狄奧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在狂歡生活中,“原來的生活形態(tài),道德基礎和信仰全變成了腐爛的繩索,人的兩重性,人的思想的兩重性,此前一直隱蔽著,這時全暴露出來,不僅人和人的行為,就連思想也從自己那些等級分明的封閉的巢穴里掙脫出來,在絕對性的對話(即不受任何拘束的對話)的親昵氛圍里相互交往起來”[8]222。通過狂歡儀式,不平等的規(guī)矩或秩序被顛覆,對話被“脫冕”,狂歡的文化本質才能實現(xiàn)??▋然筒祭实系幕槎Y便是一場典型的狂歡儀式。在儀式進行時,向來反對異族通婚的王媽媽暫時將種族偏見至于一邊,表現(xiàn)出超越種族身份的“寬容”?;槎Y上的賓客也都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真誠地對待王媽媽。雙方的互動和調侃宛如一家人般的默契。王媽媽在狂歡氛圍中的“異?!北憩F(xiàn)讓讀者看到即便是最有種族偏見的人也有推動種族大融合的一面。小說結尾處頗具狂歡色彩的一幕也意味深刻。在獲知卡內基得救的消息后,布朗迪和蘭激動地摟在一起,“蘭緊握著媽媽的手,媽媽也握著她的手”[7]379。此刻的她們不是“情敵”,也沒有文化、種族身份上的對立,發(fā)自肺腑地為卡內基的“新生”狂歡著。

        雖然人物在狂歡敘事中經歷了瞬間的變形,營造出“世界大同”的美麗圖景,但任碧蓮并沒有通過狂歡儀式清除王家的矛盾,統(tǒng)一他們的思想,取消他們的獨立。故事的最后也沒有一個唯一、終極的觀念來整合這部小說??駳g結束后,王媽媽依然不接受布朗迪做她的兒媳,布朗迪和蘭依然貌合神離,正如布朗迪的祖母常說的,“這個世界一會兒一個樣兒”[7]379。人物在狂歡儀式中表現(xiàn)的其實是人性所共有的情感體驗。通過狂歡敘事,任碧蓮似乎在提醒讀者,小說中的人物不僅僅只有主流意識形態(tài)賦予他們的種族、文化等附加身份。他們最根本、最重要的身份還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具有共通的人性。

        《愛妻》是任碧蓮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的一次重要革新。在多重敘述聲音間的“大型對話”和敘述聲音內部的“微型對話”中,“世界的獨白型單一主體性被克服了……每個主人公都成了永不完結的對話中的一種聲音和立場”[8]347。表面上看,小說似乎從對話中開始,又在對話中結束。但開放式的結局意味著對話并沒有結束,甚至可能成為下一輪對話的開始。通過對話敘事,小說展現(xiàn)了一個“多元的世界……這里不只有一個,而是有許多個觀點……彼此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個復雜的多聲的統(tǒng)一體中”[8]347。多重主體間的對話使得《愛妻》的“首要構成成分是對立而又相互修正的社會聲音組成的多重性,不可能分解為明確的獨白的真實性”[14]129,是對強調異質性、拒斥同一性,強調無調性、拒絕唯一真理的后現(xiàn)代美學思想的一種呼應?!拔赐瓿伞钡那短讛⑹潞涂駳g敘事導致的文本意義的不確定和多元則是對西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和對東方想象共同體的顛覆。

        任碧蓮刻意讓文本的意義復雜化、多元化,其目的就是要呈現(xiàn)美國社會中多個種族間微妙、復雜的關系。這種關系遠不是反抗-壓迫的二元對立關系可以簡單概括的。沒有結局是小說最好的結局。讀者期待卡內基在“愛妻”和“愛妾”之間做出抉擇,正折射出被貼上族裔作家標簽的任碧蓮陷入窘境。如果卡內基最后被推出病房,做出非你即我式的選擇,則表明任碧蓮接受了西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鼓吹的單一性和中心化的價值體系,也就陷入了東方想象共同體的話語范圍。如此一來,小說可能會淪為另一個為少數族裔“言說”的政治文本,其藝術性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這正是致力于和族裔身份保持距離的任碧蓮不想看到的。誠如任碧蓮在一次訪談中這樣為自己“申辯”:“這像是人們的一種應激反應:‘你是族裔作家,那么你一定要寫人們如何保護(本族文化)傳統(tǒng)’。我倒不是說我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和去保留或去承擔什么一點兒關系也沒有,只是覺得我的作品里還有些其他東西”[15]114。

        參考文獻:

        [1]Kakutani, Michiko. World and Town—A Novel[N]. The New York Times, 2004-09-07 (6).

        [2]Partridge, Jeffrey F.L. “Review Essays, Adoption, Interracial Marriage, and Mixed-Race Babies: The New America in Recent Asian American Fiction”[J]. MELUS: Pedgogy, Praxis, Politics, and Multiethnic Literatures, 2005(2): 243.

        [3]Jerng, Mark C. Claiming Others: Transracial Adoption and National Belonging[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0: 211.

        [4]Anshaw, Carol. “The 21st-Century Family”[J]. The Women’s Review of Books, 2004 (2): 8.

        [5]Gardiner, Michael. The Dialogics of Critique: M. M. Bakhtin and the Theory of Ideology[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25.

        [6]程正民. 巴赫金的文化詩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8, 64.

        [7]Jen, Gish. The Love Wife[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4.

        [8]M. M. 巴赫金. 巴赫金全集第五卷:詩學與訪談[M]. 白春仁,譯.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9, 222, 255, 276, 344, 347.

        [9]王建剛. 狂歡詩學——巴赫金文學思想研究[M].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50.

        [10]Lanser, Susan S. The Narrative Act: 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M]. 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81: 133.

        [11]Genette, Gerard. Narrative Discourse[M].tr. By Jane E. Lewi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228, 232.

        [12]施洛米絲·雷蒙—凱南. 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M]. 賴干堅,譯.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165-166.

        [13]Friedman, Natalie J., “Adultery and the Immigrant Narrative”[J]. Multi-Ethnic Literature of the U.S., 2009 (3): 74.

        [14]M. H. 艾布拉姆斯. 文學術語詞典(第7版)[M]. 吳松江,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29.

        [15]Matsukawa, Yuko & Gish Jen. “Interview: Gish Jen”[J]. MELUS: Asian Perspectives, 1993(4): 114.

        責任編校:林奕鋒

        Multiple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The Love Wife

        LIU K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aug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Jiangsu, China)

        Abstract:The Love Wife Iis a novel with innovative narrative skills. With its multiple narrative strategies such as dialogic narrative, embedded narrative and carnivalesque narrative, the novel exhibits a world of text with uncertain meaning as well as the subtle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minority groups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The dialogic narrative responds to such postmodern aesthetics as the rejection of sameness and the denial of absolute truth, while the open ending resulting from the “unfinished” embedded narrative and carnivalesque narrative suggest Gish Jen’s critique of western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subversion of eastern imaginary community.

        Key words:Gish Jen;TheLoveWife;I narrative strategies

        猜你喜歡
        愛妻敘事策略
        釵頭鳳·痛悼愛妻
        論美國動畫電影中的非主流創(chuàng)作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20:16:43
        略論多重人格電影的敘事策略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19:49:34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chuàng)新
        中國記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20:26
        電影《逃離德黑蘭》的敘事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04:15
        現(xiàn)象電影《港囧》和《夏洛特煩惱》比較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21:22
        BBC紀錄片對中式教育的影像構建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1:53
        呼喊
        詩歌月刊(2014年7期)2015-04-21 04:32:15
        昨日重現(xiàn)
        大聲喊愛
        亚洲av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天天澡天天揉揉AV无码人妻斩| 日本成人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国语按摩对白av在线观看| 一二区成人影院电影网| 夜爽8888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无卡无码午夜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传播国产三级|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亚洲色无码播放| 亚洲第一区无码专区|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美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一区|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午夜影院91|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第一页|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白白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国产一品道av在线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乱码| 美女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我也色自拍俺也色自拍|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爽爽午夜影视窝窝看片| 北岛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熟女精品传媒|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99在线黑丝袜|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不带套日出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亚洲|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久久久| av在线高清观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