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忠
(大連市高新區(qū)中心小學 遼寧大連 116622)
目前對于大連市小學體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基本上還處于科學研究的描述性階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方法上都存在著不足。本論文將結合實地調查,從教育學和訓練學角度分析大連市小學體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情況,為更好地推動大連市小學體育運動整體發(fā)展進程提供指導。
本研究選取大連市東北路小學、大連市理工附小、大連高新區(qū)中心小學、大連市實驗小學、大連市桃園小學、大連周水小學、大連中山區(qū)中心小學、大連市水仙小學、大連市望海小學、大連開發(fā)區(qū)紅梅小學共10所小學的250名學生和50名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查閱了有關大連市小學體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等相關研究資料20余篇,獲得一定理論支持。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設計《大連市小學體育資源開發(fā)利用情況問卷調查表》,共計15個問題,主要涉及大連市小學體育資源的現(xiàn)狀調查,發(fā)展規(guī)劃,存在問題及影響因素等內容。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0份,有效率為90%。
1.2.3 訪談座談法
與大連市教育局和體育局負責人、學校領導、學校體育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等人員,通過現(xiàn)場座談、電話訪談等形式進行。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及SPSS17.0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課外體育鍛煉包括早操、間操,體育文化活動及運動會等,是面向全體學生,由學校組織實施的體育鍛煉活動,其組織實施情況直接決定著學校能否達到國家提出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標準(見表1)
表1 大連市小學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統(tǒng)計(N=270)
由表1發(fā)現(xiàn),選擇每天開展和經常開展的調查者有237人,占比例為87.84%;偶爾開展的占12.2%;無一所學校不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說明大連市小學都能夠很好地完成國家《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的規(guī)定要求。但也有極少部分學校因客觀和主觀因素開展情況不夠積極,說明學?;虬嗉墝φn外體育鍛煉重視程度不夠。
學生是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主要力量,我們從體育課程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學習態(tài)度、對體育教學課目標體系的認知、對體育教學課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認識、體育教學課的考評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
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shù)的小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較濃,大部分低年級學生對體育課內容感興趣,課堂積極性高。而高年級學生則差一些,可能與部分學生學習任務重,僅為了完成體育任務而上課有關。因此,要求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方法、課堂內容上要求因人而異,多樣化教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
體育教法可多種多樣,有講解法、示范法、練習法、比賽法、多媒體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等,但調查發(fā)現(xiàn),我市小學體育課教學模式大部分還是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為主,教法單一。還有一部分小學依然采用“放羊式”教學,導致學生喜歡體育卻又很討厭體育課程的情況。另外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因材施教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和內容亟需創(chuàng)新,由于客觀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多媒體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的應用還不廣泛[2.3]。因此新型教學方法應得到加強與推廣;通過對考核內容的調查,目前體育課考評內容較為合理,但成績評定重效果而忽略過程,忽視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體育基礎差異,使部分身體素質差、體育技能基礎弱、缺乏鍛煉的學生很難順利通過考核。
2.2.1 大連市小學體育教師學歷情況調查
學歷是衡量一個教師綜合素質的指標之一,高學歷能夠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作為體育教育的組織和實施者的體育教師,需要在發(fā)展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還要掌握體育的科學知識和鍛煉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能否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體育教師是小學體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至關重要的有效人力資源[4.5]。
表2 小學體育場地器材滿足教學程度調查表(N=270)
調查顯示,大連市小學體育教師學歷主要是以本科為主,但中專和大專學歷仍占一部分比例,在職研究生學歷也有逐年上升趨勢。從此可以看出,大連市小學體育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可以滿足教學需求,但在提升自身學歷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較為薄弱。
2.2.2 體育教師的性別和年齡情況調查調查顯示,在30-40歲的教師是小學體育教師的重要力量,占主導位置,而20~30歲和40~50歲這兩個年齡段的教師所占的比例相近,這就說明,在大連市小學體育教師的隊伍當中,年齡結構還是相對合理,教師來源也主要來自于專業(yè)體育院校,76%教師職稱主要集中在初、中級,高級職稱相對較少。而且在調查中可以觀察到,男性的教師相對來說要多于女性的教師,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師,資歷雖然都比較淺,但整體教師隊伍都趨向年輕化,此結構有助于學校更好的開展體育工作。
2.3.1 校內體育設施的開發(fā)與利用情況
體育運動的場地和器材都是有效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保證,學生根據(jù)場地的布置來充分地進行體育鍛煉[6]。因此體育場地和器材的缺乏,是直接影響到學校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見表2
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連市小學體育教學的場地設施超過半數(shù)調查者認為不能滿足教學和訓練活動的需求,個別學校地處市區(qū)中心,學校面積狹小,也影響到操場體育館等面積。另外,雖然部分小學里有球類器材、體操類器械等其它類器材,但孩子們的體育活動課還是很少涉及到這些體育器材,因為擔心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所以還是主要是以操類、游戲、舞蹈、跑步、球類為主,田徑類尤其是田賽類開展很少。因此,場地、器材配備不足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體育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開展。因此,場地器材是大連市相關部門及學校急待解決的問題。
(1)大連市小學體育師資力量形成了結構合理的梯隊隊伍,這為全面開展大連市小學體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進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男體育教師的數(shù)量遠遠多于女教師的數(shù)量,學歷情況不是很均衡,高級職稱及高學歷有待提高;
(2)體育教師對課程資源方面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程度有限,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體育與健康課程大綱與教材未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很明確的在體育活動中選擇的一些內容,以及確定的教學目標,也不用心研究怎么樣依據(jù)小學生的身心活動的特點和活動中的強度密度,從而達到在小活動范圍情況下得到大鍛煉的目的;
(3)就大連市小學目前的一些實地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校的體育空間是有限的,場地器材不能滿足需求。小學體育活動面積遠遠低于學校建設標準要求,無法達到滿足教師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活動的要求,“一場多用”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還需要更好的對小學加強體育場館、器材有合理的整合利用;
(4)課外體育開展不夠豐富,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不足,少數(shù)學校對一于課外體育鍛煉不夠重視,這就說明體育鍛煉的宣傳教育意義有待加強。
(1)學校應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課程新體系,根據(jù)學生身心特點確定體育活動項目。大力開發(fā)具有本校特色的運動項目,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其次在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也要有針對性,盡快制定編寫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不同類型學生身心特點的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以及體育教材,確保小學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
(2)普及體育健康知識,培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學生還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積極開展各種比賽,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和組織性作用,改善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方法和形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體育活動氛圍和條件,讓學生更多更好地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中;
(3)提高和完善大連市小學體育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和科研水平,需要系統(tǒng)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專業(yè)化理論。同時,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先進有效的手段來使小學體育的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4)政府和學校加大對體育教育的經費投入,大力加強設備建設。廣開渠道籌集經費,多元投入,吸引社會各界對體育事業(yè)的贊助。大連市屬于沿海城市,經濟較為發(fā)達,又有良好的群眾體育基礎,因此,應該更好的加大力度宣傳,可以嘗試與企業(yè)合作,積極籌集資金來建設學校的體育設施。
(5)加強校外體育人力資源的互動,隨著學校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校外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學校應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通過組織一系列的活動,吸引部分學生家長也參與學校的體育活動中,在這種學校、社會、家庭的互動中,培養(yǎng)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6)建立校園體育網(wǎng)站,充分利用學校的網(wǎng)絡資源,網(wǎng)絡信息資源獲取的便利性、資源共享性以及信息交流的開放性,使每一位體育教師和學生都能獲取豐富的體育信息,能使每一位教師和學生便捷直觀地接受中外體育信息。同時也可為學校的體育教學、訓練、科研和對外交流等提供高效服務的信息保障。
[1]錢應華.新時期中小學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22(1):89-90.
[2]張強.淺談如何優(yōu)化農村小學體育課資源[J].小作家選刊,2013(5):342.
[3]夏丹.長春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