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王士禛與桐城詩學

        2015-12-16 06:28:49潘務正
        關鍵詞:漁洋姚鼐桐城派

        潘務正

        王士禛與桐城詩學

        潘務正

        王士禛神韻詩風長期影響著清代詩壇,桐城詩學中也有神韻的色彩。王士禛與桐城幾大家族成員有密切的交往,其編選的《古詩選》直至晚清都被桐城派視為詩學教科書。桐城派文學主張重神,推崇淡遠超逸的神韻境界;向往陽剛與陰柔之美的結(jié)合,于二者中更重視陽剛之美,而創(chuàng)作卻偏向陰柔;強調(diào)學力與天賦兼重,提倡禪悟之境。這些都與王漁洋的神韻詩學甚為吻合。盡管清代后期王士禛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對桐城詩學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王士禛;《古詩選》;神韻詩學;桐城詩學

        王士禛神韻詩風對清代詩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詩風契合清初統(tǒng)治者的需求,為他贏得“一代正宗”之美譽;王氏樂交游,與當時的詩人往來頻繁;喜獎掖后進,門生后學眾多。由此,其神韻詩學得到身前身后多數(shù)詩人的鼎力推戴。桐城詩學乃至文學理論中的某些因素與王漁洋主張非常接近,這并非偶然,考察桐城人士與他的密切交游,桐城派中人對其《古詩選》的頂禮膜拜,則知桐城派所言之神、神氣、神理及詩作的神韻風貌淵源所自??梢哉f在清代詩壇上,像這樣呈地域性且整個流派都信仰王漁洋神韻詩學的情況并不多見。

        一、桐城與新城的淵源

        王士禛憑借詩壇影響及政治地位,與當時士人的往來相當廣泛而頻繁,其詩學主張通過這種途徑傳播開來。王漁洋與桐城幾大家族如方氏、張氏、姚氏、馬氏等成員多有交往,且往往與詩歌創(chuàng)作及詩學理論相關??疾焱跏慷G對桐城詩學的影響,這種交往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視。

        最早與王士禛結(jié)交的桐城詩人為方文。順治十五年,王士禛攜帶詩集慕名拜訪正在京中的遺民詩人方文,對這位擅名大明湖的新科進士,方文早有耳聞,隨即作《王貽上進士攜其全集見示答此》,詩中有云:“王郎方弱冠,山左擅詩名。到處聞新作,居然見老成?!雹俜轿模骸秿纳嚼m(xù)集·北游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587頁。二人一見如故,多年后方文回憶這次見面時情景云:“昔君弱冠通籍時,都門一見如故知?!雹诜轿模骸秿纳嚼m(xù)集》卷二《題王阮亭儀部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953~954頁。王士禛作《為方爾止題姬人抱鴛圖》四首相贈。這次見面,王、方二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順治十八年,任揚州推官的王士禛至金陵,二人在秦淮河畔重逢??滴醵昃旁?,方文至揚州會晤王士禛,同游平山堂,共賞戲劇。四年五月,王士禛于金陵訪方文,出《抱琴》《看花》二圖索題。十八日同游牛首山,論詩至丙夜。此后幾日同登覆舟山、攝山、寶華山,至二十三日于龍?zhí)厄}分別,訂新秋廣陵之會。六月,方文至揚州;七月

        初七,送別王士禛北上①參見蔣寅《王漁洋事跡征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第36、99、133~138頁;李圣華:《方文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第317、359、406、411頁。。每次相會,二人均有詩記其事。方文卒后,王士禛有詩悼念亡友。

        桐城桂林方氏中尚有方拱乾、方中發(fā)等人同漁洋關系密切。順治十八年,受南闈科場案牽連被流放至寧古塔的方拱乾赦還,流寓揚州等地,時王士禛正任職此地??滴跛哪?,方拱乾同王士禛、冒辟疆小集,王氏集中有《將往金陵辟疆攜歌兒見過同坦庵先生(方拱乾)、于皇、邵村、不雕、文在小集作》詩記其事。十五年,方拱乾至京,九月三日,王士禛招同宋蘋、丘象升等人夜話②蔣寅:《王漁洋事跡征略》,第220頁。。拱乾之子孝標善詩,亦得漁洋稱賞③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卷七,合肥:黃山書社,1990年,第267頁。。方以智子中發(fā)也與王士禛有交往,作有《寄酬新城王少司農(nóng)阮亭先生》五首,詩中推崇“漁洋絕調(diào)更清新”,認為像他這樣的詩人“四海故應無兩人”,并對王士禛寄予極高的期望:“獨抱遺經(jīng)盼后塵。”④方中發(fā):《白鹿山房詩集》卷十七,清刻本??纪跏慷G任戶部侍郎(即少司農(nóng))為康熙三十二至三十七年,詩當作于此時。方文、方拱乾與方中發(fā)年輩或長于王士禛,或與之相同,交游時詩風亦已成型,故而受其影響的可能性較小,不過卻使得桐城與新城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起來。而年輩稍后的桐城詩人,作品則多有神韻詩風的色彩。

        漁洋的桐城至交當屬張英??滴跏迥?,時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的張英就曾向王士禛問詩,多年后漁洋回憶云:“今桐城相國張公英為諭德時,以詩集屬予評次。”⑤王士禛:《居易錄》卷三十一,《王士禛全集》,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第4332頁。次年,康熙帝召張英詢問衙門官中長于詩文者,張以王士禛對,并說:“郎中王某詩,為一時共推,臣等亦皆就正之?!雹尥跏慷G:《漁洋山人自撰年譜》卷下,《王士禛全集》,第5084頁。此后直至四十七年張英逝世,二人長期同朝為官,交往頻繁。張英對漁洋的推崇不言而喻,時效其詩風。如《春山用阮亭韻》三首,其一云:“霏微殘夜雨,山路不成泥。舊燕尋巢入,幽禽選樹啼。秧隨春水綠,花向夕陽低。溪上堪行樂,心情付杖藜。”⑦江小角、楊懷志點校:《張英全書》中冊《存誠堂詩集》卷二十一,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461頁。詩寫景清幽閑淡,有漁洋神韻詩風的特色;另如《直廬中同說巖先生讀阮亭南海詩即用其見贈原韻寄阮亭》亦是如此。而這種“清微淡遠”的“言情賦景”之作在其《文端集》中并非少數(shù)⑧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十三《文端集》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524頁。,楊際昌還摘取了一些“秀骨天成,清新拔俗”的詩句,而其子廷玉亦與之“詩體相肖”⑨楊際昌:《國朝詩話》卷一,郭紹虞編:《清詩話續(xù)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683頁。。同王士禛的交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張英及其家族的詩風。

        麻溪姚氏與新城王氏淵源頗深。順治五年姚文然為山東鄉(xiāng)試考官,取中漁洋長兄士祿。姚文然對王氏兄弟甚為推崇,康熙三年與王士祿書云:“日下詩古文辭,西樵昆仲實持其魁柄?!雹庖ξ娜唬骸杜c王西樵》,《姚端恪公集·文集》卷十一,清康熙刻本。文然與王士禛亦相善,有《寄王貽上》詩,題下注云:“時司李揚州?!?姚文然:《姚端恪公集·詩集》卷十二??芍窃姶蟾抛饔陧樦问四曛量滴跷迥隄O洋在揚州任上期間。文然族弟文默有《懷王阮亭途中遇雨》詩,首云:“曉霧客催別,登程雨復饒。”?徐璈:《桐舊集》卷五,民國十六年(1927)刊本。推斷文默同漁洋曾謀面。文燮亦“與王漁洋先生善”?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六,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138頁。,有《昌谷集注》,宗尚中晚唐的詩學趣向同漁洋接近。文燮子士藟中進士后官編修,與漁洋同朝為官。王士禛送別他南歸時,作《送姚綏仲(士藟)編修歸省因寄羹湖(文燮)》詩二首相贈,詩中回憶曾與姚文燮“新詩燭下論”(其二)的情景。同時,姚、張二家族互為姻親,更加密切了王漁洋與姚氏家族的關系。

        王士禛曾兩次經(jīng)過桐城??滴跏荒晁脑聺O洋以戶部主事典四川鄉(xiāng)試,是月二十八日路

        過天柱山,《漁洋續(xù)詩集》卷四有《天柱山》《天柱山絕頂望見岷山作》《天柱山竹》諸詩,次日即離開,并未造訪桐城。二十三年,已經(jīng)確立詩壇地位且作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的王士禛奉命祭告南海,再次途經(jīng)桐城,情形與前次完全不同,他與此地諸大家族有了密切的接觸。十二月二十三日晚次桐城,家居的張英即來相晤。次日,諸大家族代表悉數(shù)前來。先是吳子云、姚文燮、馬教思、程仕來見。陳焯雨中過訪,出《宋元詩會》屬其評定;并游覽陳氏山莊滌岑。過姚氏竹葉亭用午餐;飯后訪馬宅。晚在張英新齋宴飲,姚文燮亦至,欲留漁洋度歲。第三日同張英游姚氏山莊泳園,飲至漏下方入城。至第四日,王士禛方踏上行程①蔣寅:《王漁洋事跡征略》,第300~301頁。。其間亦有值得考辨者。姚文默《同王漁洋張敦復家羹湖游敬亭山》詩云:“登臨共喜趁朝暉,徑繞丹梯翠濕衣。遠寺煙消雙塔出,平湖風急片帆飛。一灣老樹榰高閣,千里晴云接短扉。自是乾坤留勝境,憑欄極目思依依?!保ā锻┡f集》卷五)此中提到的雙塔,實為宣城敬亭山之名勝??纪跏慷G與張英、姚氏兄弟同在一處的可能僅此一次,而漁洋在桐城停留三日,并未有敬亭山之游,且宣城離桐城數(shù)百里之遙,三日之間也難來回。想是姚氏欲留漁洋度歲,擬其間游敬亭山亦未可知。漁洋這幾日安排緊湊的接待活動,足見桐城幾大家族對其文采風流的欽慕。

        桐城人士對王士禛的推崇,是隨其政治地位的提高與詩壇盟主身份的確立而逐步變化的,尤其是其詩風成為翰苑的典范,更為詞臣輩出的桐城人士所膜拜。桐城中如張英、張廷玉、張廷瓚、張廷璐、張廷瑑、張若靄、張若澄、張若需、張若潭、張曾敞、張元宰乃至英來孫張聰賢六代十二人,姚范、姚鼐叔侄二人,方孝標及侄孫方苞,其他如戴名世等,都曾為官詞垣,桐城人極為重視翰苑文學教育,如方拱乾就曾“為門生子侄之為翰林者,選《玉堂詩膾》一書”②方世舉:《蘭從詩話》,《清詩話續(xù)編》,第775頁。。以翰苑詩風為標準,則必然揣摩漁洋詩作與詩學。這種情況下,王士禛勢必成為桐城乃至桐城派的詩學偶像。

        二、《古詩選》:桐城詩學教科書

        漁洋詩學對桐城的影響,首先體現(xiàn)于詩歌選本上。在漁洋編纂的詩選中,桐城人士特別推崇其《古詩選》,晚清桐城人蕭穆云:“近代詩家選本正宗,首推王文簡公《古詩選》?!雹凼捘拢骸秳⒑7逑壬礆v朝詩約選〉后序》,《敬孚類稿》卷二,合肥:黃山書社,1992年,第43頁。其言最有代表性。漁洋《古詩選》包括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兩部分。五言古詩選兩漢至唐詩17卷,“于漢幾取其全;于魏晉以下遞嚴,而遞有所錄,而猶不廢齊、梁、陳、隋之詩;于唐錄五人(筆者按,指陳子昂、張九齡、李白、韋應物與柳宗元),明五言古詩之變而不失其正也”。七言古詩“自古辭下,八代兼采,放乎唐、宋、金、元諸大家”,共15卷。姜宸英在序中稱是選為“詩家寶筏”④聞人倓:《古詩箋序言》,見王士禛選、聞人倓箋《古詩箋》卷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頁。,該選在清代詩壇上影響較大⑤謝海林:《王漁洋〈古詩選〉的刊布及其影響史》,《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而桐城一地比其他區(qū)域?qū)Υ藭乔橛歇氱姟?/p>

        桐城人士對是編的青睞,表現(xiàn)在批點是選,且編選詩集以此為參照。劉大櫆不僅批點過《古詩選》⑥賀葆真:《賀葆真日記》卷八,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第39頁。另據(jù)王達敏所見,劉大櫆關于《古詩選》的批點過錄本現(xiàn)藏桐城圖書館。參見其著《姚鼐與乾嘉學派》(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第155頁注釋78。,編選《歷朝詩約選》時也參照此書,徐世昌云:“(是選)上下古今,力趨正軌,與漁洋《古詩選》意指略同,而門徑較為擴大。”⑦徐世昌:《晚晴簃詩話》卷六十七,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471頁。是編選五言古詩始于托名蘇、李的贈答詩,七言古詩始于陳琳《飲馬長城窟行》,雖與《古詩選》有差異,但不廢齊、梁、陳、隋,又與王選“意指略同”。王選僅錄古詩而不及近體,雖有其編纂意圖,但畢竟未能全備;劉選尚錄五七言律詩與絕句;選詩范圍自漢、魏迄于其身處的乾隆中葉,這是較王選門徑為廣大之處。不過劉大櫆論詩重古而薄今,他說:“古之為詩者,非以為詩也而為之,發(fā)乎情之不容已然后言;言之不

        足,然后歌詠之。雖里巷無知之野人,莫不能為詩,而圣人取之以為后世法。今世士大夫以詩為業(yè),童而習之,白首而不遷。嗚呼!此今之世所以無詩也?!雹賱⒋髾湥骸恫讣娂认壬娦颉罚秳⒋髾溂肪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90頁。故是選雖截止至當下,而清代于本縣只錄吳檄、方以智、錢澄之三人,海內(nèi)交游僅錄處士鮑皋一人,所以蕭穆稱贊是編“抉擇矜慎”②蕭穆:《劉海峰先生〈歷朝詩約選〉后序》,《敬孚類稿》卷二,第44頁。。從這一層面來說,其重古也同漁洋相去不遠。

        與劉大櫆同時稍后的姚范亦重《古詩選》。在其所閱讀的幾部總集中,就有王士禛的《十種唐詩選》及是書。姚范《援鶉堂筆記》中無閱讀王士禛《唐賢三昧集》的條目,于《十種唐詩選》也僅有一條;而批點《古詩選》的則有191個條目(其中五言古詩93條,七言古詩98條)。實際上可能遠不止這個數(shù)目,整理是書的方東樹在按語中說:“先生所閱阮亭《古詩選》凡數(shù)本,其詳本今失之。樹以先君舊所傳校,及樹所錄記,補編成此卷,五言自謝朓以下,七言自山谷以下是也。然猶未能全備。”③姚范:《援鶉堂筆記》卷四十,清道光姚瑩刻本。姚范對是選中詩多所考訂,用功之勤顯而易見。姚范被推為桐城詩派的發(fā)端者,他學詩用功于《古詩選》,也為其侄姚鼐所繼承,并成為桐城派的傳統(tǒng)。

        如果說姚范勤習《古詩選》只是自身行為的話,姚鼐則將之用作詩學教材。他評點是書的言論部分保留在《惜抱軒筆記》中④據(jù)王達敏所見,姚鼐關于《古詩選》的批點過錄本現(xiàn)藏安慶圖書館和桐城圖書館。參見其著《姚鼐與乾嘉學派》第155頁注釋77。。姚鼐對此書亦有質(zhì)疑,一是所選稍多,不利于熟讀精思。他教導弟子陳用光時說:“凡學詩文之事,觀覽不可以不汎博。若其熟讀精思效法者,則欲其少,不欲其多。如漁洋《五言詩選》,吾猶覺其多耳。”當然,這僅是對初學者而言,故而不能算王選的不足。二是五言古詩未選杜甫。對此,姚鼐也能理解,他說:“其選不及杜公,此是其自度才力,不堪以為大家。而天下士之堪學杜詩者,亦罕見。故不以杜詩教人,此正其不敢自欺處耳?!雹菀ω荆骸杜c陳碩士》,盧坡點校:《惜抱軒尺牘》卷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21頁。姚鼐認為王漁洋自揣才力所限不能學杜,且意識到天下能學杜者亦少,故不選杜詩。有能學杜者,不妨另選杜詩。所以盡管有不甚完滿之處,但并不妨礙姚鼐推崇是編,他肯定其選詩公允:“論詩如漁洋之《古詩鈔》,可謂當人心之公者也?!彪m其取舍“亦時有不盡當吾心者”,然“要其大體雅正,足以維持詩學,導啟后進”⑥姚鼐:《今體詩鈔目錄序》,引自鄭福照《惜抱先生年譜》嘉慶三年條,同治七年桐城姚濬昌刻本。,此語也道出桐城派推崇是選的原因。姚鼐教弟子學詩,即以此作為教材,他說:“吾向教后學學詩,只用王阮亭《五七言古詩鈔》?!雹咭ω荆骸杜c管異之》,盧坡點校:《惜抱軒尺牘》卷四,第66頁。觀《惜抱軒尺牘》中他教誨管同、陳用光以及方東樹等門人學詩,都推薦此書。

        姚鼐于此選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其論止古體,而不及今體”,他甚至將當時詩壇近體詩創(chuàng)作“紛紜歧出,多趨訛謬,風雅之道日衰”⑧姚鼐:《今體詩鈔目錄序》。的流弊歸結(jié)于此。姚氏的這一看法接近其師劉大櫆。劉氏補救的措施是重選一部《歷朝詩約選》,而姚氏則是補選了一部《五七言今體詩鈔》。是書五言選唐人詩九卷88家,七言選唐宋人詩9卷69家,選杜詩五言二卷,七言一卷,崇杜之意甚明,且體現(xiàn)出熔鑄唐宋的詩學觀。自是之后,桐城派學詩古體用王士禛《古詩選》,今體用姚鼐《今體詩鈔》。桐城派后學將二書合刻,今見有同治五年金陵書局合刻本。如此古今體兼?zhèn)洌渤蔀橥┏窃娕勺钔ㄐ械脑妼W教材。

        作為姚鼐的弟子,方東樹亦以二選為教科書⑨據(jù)王達敏所見,方東樹關于《古詩選》的批點過錄本現(xiàn)藏桐城圖書館。參見其著《姚鼐與乾嘉學派》第155頁注釋78。。其《昭昧詹言》評詩,主要就是依據(jù)這兩種詩選。方東樹對《古詩選》的青睞,一是出自家法,二是源于師門。就前者而言,方東樹稱其所編《援鶉堂筆記》中姚范批點《古詩選》的條

        目是來自“先君”的傳校,考其父方績“尤工為詩,校正史傳、諸子,鈔錄數(shù)百卷”;方績之祖方澤與姚范私交甚好,姚范稱其文似明羅萬藻,詩似宋楊萬里①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合肥:黃山書社,1990年,第396頁。。大概是方澤鈔錄了姚范《古詩選》的批語,傳至其孫方績,再至方東樹。顯然,桐城除桂林方氏外,方東樹所屬的魯谼方氏亦沾溉漁洋詩學。就后者而言,《昭昧詹言》中除大量引用姚范觀點外,還采納了業(yè)師姚鼐諸多的評論,且將《今體詩鈔》與《古詩選》作為其評論的依據(jù)。在家法與師門的傳統(tǒng)之下,方東樹重視《古詩選》,亦是順理成章之事。

        當然,《古詩選》也不完全令方東樹感到滿意。是選收陸游詩二卷78首,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批評道:“放翁多無謂而強為之作,使人尋之,不見興趣天成之妙。阮亭多取之,過當。”選錄李商隱《鄭州獻從叔舍人褒》、蘇軾《柏家渡》,方東樹均認為可以不取。而對于不收謝朓《和徐都曹》、鮑照《白頭吟》等篇,他表示強烈的不滿。不過,從總體上來說,方東樹對王士禛的去取還是非常贊同的,他動輒贊嘆“甚有見”,“頗見鑒裁之善”,“鑒裁美善如此”②方東樹:《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第329、134、138、248頁。。他關于二選中詩的評論多有精到之語,代表了后期桐城詩派的觀點。晚清桐城人士就將《昭昧詹言》作為與《古詩選》《今體詩鈔》相配套的學詩入門讀物。

        吳汝綸執(zhí)教于河北保定蓮池書院時,也以《古詩選》作為書院的詩學教材,其后學亦重視此書。吳氏弟子賀濤之子賀葆真在光緒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的日記中寫道:“日與聘三校《古詩選》評點。初吾祖依趙鐵卿臨本錄之,未畢,胡子振先生繼之,乃據(jù)趙湘帆臨本。近步芝村赴保定,又得吳先生近日手定本。余見之急假以歸,請吾祖補錄。葆真乃同聘三校之紅筆;墨筆及夾行眉上之評語不注名氏者,皆姚惜抱所為。其載姓名,則姚、吳兩家所引,不可識別。其綠筆則劉海峰評點。凡校改皆吳先生。”③賀葆真:《賀葆真日記》卷八,第39頁。這則日記信息豐富,可以看到桐城派關于《古詩選》除劉大櫆、姚范、姚鼐有評點外,至晚近,吳汝綸亦曾校改、評點,其弟子趙衡(湘帆)、趙宗忭(鐵卿)、步其浩(芝村)、胡庭麟(子振)等河北籍人士亦校正、抄錄,賀濤之父錫璜及濤子葆真均對是選興趣濃厚。

        吳汝綸還將《古詩選》推廣至全國。1901年9月,他應直隸學政陸寶忠之請開列學堂書目,其中中學堂詩學書目只有兩種,即王之《古詩選》與姚之《今體詩鈔》,并自注云:“王、姚二選,金陵有合刻者,苦其難讀,教者應并閱方植之所著《昭昧詹言》為之講授?!泵嫦蚴龤q的中學生,吳汝綸要求古體五言先讀曹、陶,七言先讀杜、蘇;近體五言先讀王、孟,七言先讀杜甫。大學堂的詩學書目也僅王、姚詩選兩種,面向十七八歲的大學生,吳汝綸要求五古讀阮籍、二謝、鮑照,七古讀李、韓、黃諸公,五律讀杜,七律讀小李、杜及宋詩。中國專門學的詩學書目雖較多,但也包含王姚詩選,只是他覺得其中應該增入杜、韓五言古及韓偓、元好問五七律④吳汝綸:《吳汝綸全集·吳汝綸尺牘》卷三《與陸伯奎學使》附《學堂書目》,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第377~379頁。。將王選列入學堂書目中,足見吳汝綸對此書的重視。

        桐城派也重視王士禛編選的《唐賢三昧集》。姚鼐曾評閱過此書,其后人姚永概在日記中有云:“通伯(馬其昶)又有惜抱公閱本《三昧集》,亦借來傳錄?!雹菀τ栏牛骸渡饕塑幦沼洝罚ㄉ希?,合肥:黃山書社,2010年,第610頁。姚鼐、姚瑩還批閱過《漁洋山人精華錄》,只是桐城派最看重的還是《古詩選》。

        《古詩選》體現(xiàn)了王士禛的神韻詩學觀,以此作為詩學教材,必定會給桐城詩派抹上神韻的色調(diào)。

        三、神韻詩說與桐城詩學

        與創(chuàng)作相比,桐城詩派更重漁洋詩論,姚瑩的話較有代表性,他說:“國朝作者尤眾,至于論詩,自以阮亭為正,所謂妙悟天成也。乃其自運,又失之靡弱,雖力造唐賢,實則不異金元諸

        家。識者謂學似遺山,才力微不逮焉?!雹僖Μ摚骸犊邹科衷娦颉?,《東溟文集》卷二,《中復堂全集》本。譏漁洋創(chuàng)作“失之靡弱”,而推崇其“妙悟天成”的神韻詩論為正宗。主張詩文一體的桐城派在論文論詩時,多有標舉神韻的傾向。王灼即云:“詩以吟詠性情者也,而氣格、神韻、音節(jié)、詞采即因以見焉?!雹谕踝疲骸吨煨∩较壬募颉罚Z文昭編:《桐城派文論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171頁。此處明確以神韻論詩。桐城派不僅喜用神韻這一術(shù)語,其理論也糅合了漁洋神韻詩學的精神內(nèi)核。

        首先,桐城派喜以神韻的境界論文論詩。王士禛繼承托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與嚴羽《滄浪詩話》“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境追求,他理解的神韻是一種具有興象超逸之妙的境界。王氏家習《詩》學,尤嗜韓詩,“為其象外環(huán)中,淡然而合,有當于詩人觸類引申之義”。錢謙益特別贊其典、遠、諧、則論藝四言③王士禛:《丙申詩舊序》,《王士禛全集·蠶尾續(xù)文集》卷三,第2025~2026頁。,其神韻詩學在順治年間即已成形。后來有人向他求教“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他舉李白《夜泊牛諸懷古》及孟浩然《晚泊潯陽望香爐峰》二詩為例,說:“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也?!雹芡跏慷G:《分甘余話》卷四,《王士禛全集》,第5026頁。不管是早年重視的“象外環(huán)中”,還是后來提倡的“色相俱空”,都著意于韻味淡遠超逸之境。

        桐城派論文論詩亦重這種超逸的神韻之妙。張英論詩人之詩時說:“詩人之言,思曲而語新,詞近而趣遠……氣味纏綿于篇什之中,不可得而名狀?!雹輳堄ⅲ骸妒|圃詩序》,《張英全書》上冊《篤素堂文集》卷四,第301~302頁。戴名世以道教中的精、氣、神論文,所謂“神”,他解釋道:“文之為文,必有出乎語言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徑之先?!渲掠迫灰陨?,油然以感,尋之無端而出之無跡者,吾不得而言之也。夫惟不可得而言,此其所以為神也?!雹薮髅溃骸洞鹞閺垉缮鷷罚洞髅兰肪硪?,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4頁。這一“出乎言語之外”而又“不得而言”的神,以及“悠然以深”的審美體驗,均與王士禛所云神韻的境界一致。劉大櫆論文以神為主,氣為輔,標舉神氣說,其中亦有神韻詩學的色彩。在《論文偶記》中,劉氏有“十二貴”之說,其中“文貴遠”一則云:“遠必含蓄?;蚓渖嫌芯洌蚓湎掠芯?,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說出者少,不說出者多,乃可謂之遠……遠則味永。文至味永,則無以加……意到處言不到,言盡處意不盡,自太史公后,惟韓、歐得其一二?!庇帧拔馁F簡”一則云:“味淡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雹邉⒋髾湥骸墩撐呐加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第7~8頁。所謂“遠”“簡”,不僅強調(diào)含蓄,更重要的還在于追求韻味的深永與淡遠,這與神韻詩說重視的興象超逸之妙甚為契合。

        吳孟復說,姚鼐理論主張中“神理氣味”的“神”,“就是王士禎講的‘神韻’之‘神’”⑧吳孟復:《桐城文派述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5頁。?!吧窭須馕丁迸c“格律聲色”是姚鼐在《古文辭類纂序》中提出的,并未對此作出說明,謹守惜抱家法的姚永樸闡發(fā)云:“古人精神興會之到,往往意在筆先?!钟幸庠诠P外者……截然竟止,而余意無窮。若此者,皆神為之也?!雹嵋τ罉悖骸段膶W研究法》卷三《神理》,合肥:黃山書社,1989年,第113頁。將神韻與興會相聯(lián)系,這也是來自王士禛,則姚鼐所云“神”的確與王漁洋的見解一致。姚鼐對此種境界非常推崇,他讀了蘇園公寄來的“高格清韻”“空濛曠邈”之詩,稱贊道:“使人初對,或淡然無足賞;再三往復,則為之欣忭惻愴,不能自已?!闭J為“此是詩家第一種懷抱,蓄無窮之義味者也”⑩姚鼐:《答蘇園公書》,《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后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94頁。,視此為詩家的最高境界。這種難以言說的妙境本身具有一種空靈之趣,推崇漁洋妙悟的姚瑩《論詩絕句》第五十八首寫道:“海內(nèi)譚詩王阮亭,拈花妙諦入空冥。他年笑煞長洲老,苦與唐賢論戶庭?!?姚瑩:《后湘詩集》卷九,《中復堂全集》本。認為王士禛重空冥之境得唐詩之妙境,與之相比沈德潛格調(diào)說則不及,姚氏推崇神韻空靈之趣顯而易見。

        可以說,神,也就是對含蓄且韻味空靈淡遠之境的追求,是桐城派最向往的詩文妙境,而這一點,與王士禛的神韻詩學有著根本的相通之處。

        其次,壯美與優(yōu)美的統(tǒng)一。王漁洋理解的神韻詩風既有優(yōu)美的一面,也有壯美的一面,王、孟一派有神韻,李、杜詩中也有神韻,且二者可以統(tǒng)一。漁洋對王原祁論畫“見以為古淡閑遠,而中實沉著痛快”的看法極為贊賞,并由畫推及詩:“古今風騷流別之道,固不越此?!闭J為詩歌也是兩種矛盾風格的融合:“沉著痛快,非惟李、杜、昌黎有之,乃陶、謝、王、孟而下莫不有之?!雹偻跏慷G:《芝廛集序》,《王士禛全集·蠶尾文》卷一,第1780頁。陶、謝、王、孟古淡閑遠中有沉著痛快,而李、杜、昌黎沉著痛快中也包含著古淡閑遠。他批評有的詩人“尚雄渾則鮮風調(diào),擅神韻則乏豪健”,稱贊陳廷敬的詩“能去其二短,而兼其兩長”②王士禛:《跋陳說巖太宰丁丑詩卷》,《王士禛全集·蠶尾續(xù)文集》卷二十,第2313頁。,達到雄渾與風調(diào)、神韻與豪健的統(tǒng)一。不過,在二者之中,漁洋認為李杜一派在審美境界上高于王孟一派,他說:“許 彥周云:‘東坡詩如長江大河,飄沙卷沫,枯槎束薪,蘭舟繡鹢,皆隨流矣。珍泉幽澗,澄澤靈沼,可愛可喜,無一點塵滓,只是體不似江河耳?!嘀^由上所云,惟杜子美與子瞻足以當之;由后所云,則宣城、水部、右丞、襄陽、蘇州諸公是也。大家、名家之別在此?!雹弁跏慷G:《古夫于亭雜錄》卷四,《王士禛全集》第4897頁。大家高于名家,則杜、蘇的長江大河之境高于王、孟的澄澤靈沼之境。

        王漁洋提出的兩種審美境界,姚鼐以陽剛與陰柔對應之。在《復魯絜非書》中,他將文章之美分為陽剛與陰柔,如霆如電的陽剛之美相當于長江大河之境,如清風如云霞的陰柔之美相當于澄澤靈沼之境。同時,姚鼐也主張二者不能“一有一絕無”,而應是對立的統(tǒng)一,他說:“陰陽剛?cè)?,并行而不容偏廢。有其一端而絕亡其一,剛者至于僨強而拂戾,柔者至于頹廢而閹幽,則必無與于文者矣。”④姚鼐:《海愚詩鈔序》,《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卷四,第48頁。主于陽剛或陰柔之一端的同時,必須糅合其對立的另一端,方能避免流弊,此乃為文之道。

        不過這僅是理想的狀態(tài),姚鼐認識到“惟圣人之言,統(tǒng)二氣之會而弗偏”,至于其他人,不用說是《易》、《詩》、《書》、《論語》所載,因其時不同,面對的說話對象有異,文風也有所偏向;自諸子之文以下,“其為文無弗有偏者”⑤姚鼐:《復魯絜非書》,《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卷六,第93頁。,有的偏于陽剛,有的偏于陰柔。但天地之道“尚陽而下陰,伸剛而絀柔”,既然如此,在文風上,姚鼐理所當然推崇陽剛之文,他說:“文之雄偉而勁直者,必貴于溫深而徐婉?!被仡櫸膶W史,他發(fā)現(xiàn)溫深徐婉之才不多,而雄才更是屈指可數(shù):“溫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難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夫古今為詩人者多矣,為詩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稱為雄才者,千余年中數(shù)人焉耳?!雹抟ω荆骸逗S拊娾n序》,《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卷四,第48頁。姚鼐的這些主張為其后學管同、曾國藩、張裕釗、吳汝綸等繼承。桐城派向往陽剛與陰柔之境的統(tǒng)一,于二者中更推崇陽剛之美,這些均與王士禛的神韻理論一致。

        王士禛的神韻詩學理想上推崇長江大河,而實際上卻偏愛澄澤靈沼,張健分析其神韻“是一種縹緲幽遠的情調(diào)或境界”,漁洋更喜歡的就是這種清遠古淡的詩境⑦張?。骸肚宕妼W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431~435頁。。所以《古詩選》雖然收錄杜甫詩68首,但與收錄韋應物的80首相比數(shù)量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樣,姚鼐雖追求陽剛之美,但實際上更傾心陰柔之美。他評價蘇園公詩時說:“大抵高格清韻,自出胸臆;而遠追古人不可到之境于空濛曠邈之區(qū),會古人不易識之情于幽邃杳曲之路。使人初對,或淡然無足賞;再三往復,則為之欣忭惻愴,不能自已。此是詩家第一種懷抱……以言才力雄富,則或不如古;以言神理精到,真與古作者并驅(qū),以存名家正統(tǒng)。”⑧姚鼐:《答蘇園公書》,《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后集》卷三,第294頁。這些“高格清韻”“空濛曠邈”“幽邃杳曲”之境,雖從“才力雄富”一面

        來說比不上古之作者,但從神理精到一面來說,亦為名家正統(tǒng)。姚鼐稱之為“詩家第一種懷抱”,推崇之意甚明。其實不僅姚鼐,方苞也是如此,吳孟復說:“姚鼐講的‘平淡’,就是方苞講的‘清真’,而方苞的‘清真雅正’,就是王士禎講的‘神韻’。”①吳孟復:《桐城文派述論》,第104頁。方苞認為古文氣體,最貴“澄清無滓”,“澄清之極,自然而發(fā)其光精,則《左傳》《史記》之瑰麗濃郁是也”②方苞:《古文約選序例》,《方苞集·集外文》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14頁。。他也提倡“澄清無滓”與“瑰麗濃郁”的統(tǒng)一,不過更向往“澄清”之境,他提出的“清真”之說,與神韻確有相似之處。

        理論如此,創(chuàng)作亦是如此。張氏家族除張英之詩“清微淡遠”外,其后人詩風亦近之,英子廷玉詩“蘊藉清和,遒然意遠”;廷瓚“詩情清雋,翛然出塵”;廷璐“詩多清麗……意境閑曠”;英孫若靄詩“吐屬清華……自然俊朗”③徐世昌:《晚晴簃詩話》卷五十五、四十七、六十、六十八,第365、288、409、480頁。;等等。姚氏家族如姚鼐,“詩旨清雋”④王昶:《浦褐山房詩話新編》卷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第98頁。,“以氣韻神骨為主”⑤錢仲聯(lián):《清詩紀事》,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6016頁。;姚虞初“晚歲詩境清幽,尤能以古淡之筆寫綿邈之思”;姚興澩“文辭艷發(fā),詩賦清新”;姚喬齡“詩賦尤清麗可頌”。而這種清新古淡之作正同王士禛神韻詩風,所以姚瑩在評論姚維藩“清深綿麗”的詩風時,直接就說“頗似漁洋山人”⑥姚瑩:《姚氏先德錄》卷五,《中復堂全集》本。,王豫也說姚鼐詩“以《三昧集》為宗”⑦錢仲聯(lián):《清詩紀事》,第6014頁。。

        不僅詩歌創(chuàng)作,桐城古文也染上了這種神韻色彩。朱庭珍云:“(桐城派)持法最嚴,工于修飾字句,以清雅簡凈為主,大旨不外乎神韻之說,亦如王阮翁論詩,專主神韻,宗王、孟、韋、柳之意也?!雹嘀焱フ洌骸扼銏@詩話》卷四,《清詩話續(xù)編》,第2412頁。將桐城文風與王士禛神韻詩說相聯(lián)系。其中姚鼐文風與這種境界最為接近,姚原線《惜抱軒集序》中云:“(姚鼐)所為詩文辭,清曠玄遠?!雹徨X仲聯(lián):《清詩紀事》,第6013頁。此是兼詩文辭而言;姚瑩描繪姚鼐古文風格云:“其神骨幽秀、氣韻高絕處,如入千巖萬壑中,泉石松風,令人泠然忘返?!雹庖Μ摚骸断Пк幵娢摹?,見賈文昭編《桐城派文論選》,第252頁。顯然與王士禛神韻詩風類似,方宗誠說得最為直接:“惜抱先生文,以神韻為宗?!?方宗誠:《桐城文錄·義例》,見賈文昭編《桐城派文論選》,第353頁。吳汝綸概括桐城文風道:“桐城諸老,氣清體潔,海內(nèi)所宗,獨雄奇瑰瑋之境尚少?!?吳汝綸:《與姚仲實》,《吳汝綸全集·尺牘》卷一,合肥:黃山書社,2002年,第51頁??梢哉f桐城派無限向往陽剛之境,但除了劉大櫆及晚清曾國藩及其弟子張裕釗、吳汝綸等外,大多趨于氣清體潔一路。而這種境界,與王漁洋神韻詩風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王達敏在《姚鼐與乾嘉學派》一書中(第146頁)也提及“姚鼐的神妙說顯然受有王士禎神韻說的影響”,因作者研究重點不在于此,故未展開論述。。

        第三,天分與學力的結(jié)合。從創(chuàng)作狀態(tài)來說,漁洋的神韻詩學既注重興會也不廢根柢,他說:“夫詩之道,有根柢焉,有興會焉,二者率不可得兼……根柢原于學問,興會發(fā)于性情?!?王士禛:《突星閣詩集序》,《王士禛全集·漁洋文》卷三,第1560頁。所謂興會就是性情,而這種性情又是與神韻詩學追求的“鏡中之象,水中之月,相中之色,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境界相聯(lián)系;所謂根柢就是學問,在于學習。性情得自天生,所以興會與天賦相聯(lián)系;學問得益于后天學習,所以根柢與人工相關。興會與根柢結(jié)合,就是天分與人工的統(tǒng)一,他說:“越處女與勾踐論劍術(shù)曰:‘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司馬相如答盛覽論賦曰:‘賦家之心,得之于內(nèi),不可得而傳?!娂颐钪B,無過此數(shù)語?!?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七,《王士禛全集》,第4599頁。這是強調(diào)天分;他又說:

        “學力深,始能見性情?!雹偻跏慷G等:《師友詩傳錄》,《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125頁。強調(diào)先天與后天統(tǒng)一。

        桐城派論文亦重先天稟賦與后天努力的結(jié)合,姚鼐在《敦拙堂詩集序》中他說:“夫文者,藝也。道與藝合,天與人一,則為文之至。”天即天分,人即人工,欲作至文,這二者是統(tǒng)一的:“言而成節(jié),合乎天地自然之節(jié),則言貴矣。其貴也,有全乎天者焉,有因人而造乎天者焉。”②姚鼐:《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卷四,第49頁?!叭跆煺摺奔聪忍斓姆A賦;“因人而造乎天者”即后天的努力。為文既需后天的努力,更需要先天的稟賦;后天的努力已屬不易,先天的稟賦更為難得?!稄汪斀e非書》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舍、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古今至此者,蓋不數(shù)數(shù)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雹垡ω荆骸断Пк幵娢募の募肪砹?4頁。所以欲成為文學家,需要努力學習,而天賦更不可或缺,天賦是成為杰出文學家的重要條件。他以《詩經(jīng)·國風》中詩為例,這些詩“成于田野閨闥、無足稱述之人”,“而語言微妙,后世能文之士,有莫能逮,非天為之乎?”但姚氏同時也認識到此僅是“言《詩》之一端”,《雅》《頌》諸篇,乃“道德修明,而學術(shù)該備,非如列國《風》詩采于里巷者可并論也”。如果僅具天賦,“天機間發(fā),片言一章之工亦有之”;但若言“裒然成集,連牘殊體,累見詭出,閎麗譎變”之作,“則非巨才而深于其法者不能”,天賦與學習都不可偏廢。既具有先天的稟賦,又付出后天的努力的,姚鼐認為杜甫的杰出就是如此造就的:“子美之詩,其才天縱,而致學精思,與之并至,故為古今詩人之冠?!雹芤ω荆骸抖刈咎迷娂颉?,《惜抱軒詩文集·文集》卷四,第48、49頁。所以姚鼐于杜甫特別推崇。

        因為重視天分,王士禛也強調(diào)禪悟:“舍筏登岸,禪家以為悟境,詩家以為化境,詩禪一致,等無差別?!雹萃跏慷G:《香祖筆記》卷八,《王士禛全集》第4626頁。在漁洋看來,作詩的法則需要學習,學力深厚,就能達到一種妙悟的境地,至此,“學問就轉(zhuǎn)化為性情”,“主體就要以興會為詩”⑥張?。骸肚宕妼W研究》,第477頁。。為溝通天人,姚鼐也特別提倡“悟”的功夫。在教導弟子為詩為文時,他反復提及禪悟,他對陳用光說:“文家之事,大似禪悟;觀人評論圈點,皆是借徑。一旦豁然有得,呵佛罵祖,無不可者?!庇终f:“學文之法無他,多讀多為,以待其一日之成就,非可以人力速之也。士茍非有天啟,必不能盡其神妙?!彼麑χ秾O姚瑩說:“凡詩文事與禪家相似,須由悟入,非語言所能傳。……欲悟亦無他法,熟讀精思而已?!雹咭ω荆骸断Пк幊郀罚?6、79、138頁。這種通過熟讀精思而達到禪悟的途徑,與王士禛詩學思想有相通之處。

        如果說唐詩重興會,宋詩重學力的話,那么王士禛強調(diào)興會與根柢的結(jié)合,也就是努力融合唐詩與宋詩。很顯然,作為姚鼐平生論詩宗旨的“熔鑄唐宋”,也同漁洋詩學相通。

        桐城后學姚椿說:“惜抱宗新城?!雹嘁Υ唬骸豆苁逃圃娺x書后》,《晚學齋文集》卷三,清道光刻本。姚鼐詩學觀及詩風與王漁洋的相似,并非巧合,而是有沿承的因素。如上所論,其實不僅姚鼐,桐城及桐城派其他文士受漁洋沾溉亦多,只是姚鼐更為集中罷了。

        四、余 論

        當然,漁洋詩學在桐城得到的并不僅是一片贊譽之聲,其中亦不乏批評之辭,這主要以方東樹、姚瑩為代表。在《昭昧詹言》中,方東樹對清代詩人的批評并非漁洋一家,諸如錢謙益、朱彝尊盡在其討伐之列。而由于該書以《古詩選》為依據(jù),故對漁洋詩學頗多微詞,此中有的出于個人意氣喜好,但有的則根于觀點的不同。方東樹對漁洋的不滿主要在于其神韻詩學“詩中無人”,難以見出詩人性情,易導人作“偽詩”;同時,亦對漁洋詩論中“典”“遠”“諧”“則”等核心概念作出評判。在創(chuàng)作上,方東樹

        對漁洋神韻詩偏向清麗一面不滿,認為這是才力薄弱所致;他還認為漁洋用典未能去陳言,未領會前人反用與生新的技巧,等等①陳曉紅:《方東樹詩學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60~168頁。。姚瑩總體上對神韻詩學評價甚高,但也時有批評之語。他同方東樹相似,從理學的立場出發(fā),以為“學其詩不可不師其人,得其所以為詩者,然后詩工,而人以不廢”②姚瑩:《黃香石詩序》,《東溟文集·外集》卷一,《中復堂全集》本。,學詩首先要學詩人的人品,這符合桐城派一貫的主張;由此出發(fā),他指責神韻詩學是“以詩論詩”,而不以人言詩。總之,桐城派在姚鼐之前論詩文偏重于神,姚鼐之后偏重于氣。因為重神,故多推崇漁洋的神韻說;由于重氣,又多批評漁洋的神韻說。且清代詩壇在乾隆中期之前以宗唐詩風為主,以后轉(zhuǎn)而宗宋,隨著王士禛詩壇地位的滑落,桐城派對其尊崇之意不如從前。盡管如此,他對桐城詩學的影響卻是一以貫之的。

        PAN Wuzheng,Ph.D.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professor and Ph.D.supervisor,College of Art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241002.

        責任編校:劉 云

        Wang Shizhen and Tongcheng Poetics

        PAN Wuzheng

        Wang Shizhen's poetics focusing on spirit has long influenced the poetic circle including the Tongcheng school in the Qing Dynasty.Wang Shizhen has close contacts with several renowned families in Tongcheng.A Selection of Ancient Poems complied by him was the textbook on poetics for the Tongcheng school until the late Qing Dynasty.Tongcheng school advocated spirit,aloofness and detachment.Longing for the harmony between masculine and feminine beauty,the school emphasizes masculine beauty while exhibiting femininity in poetic practice.It is believed that cultivation and talent are equally important,with the realm of Zen as ideal,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Wang Yuyang's poetics focusing on spirit.Although Wang Shizhen's importance for the Tongcheng school declin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but its impact on the Tongcheng poetics is self-evident.

        Wang Shizhen;A Selection of Ancient Poems;Poetics focusing on spirit;Tongcheng Poetics

        I206.2

        A

        1001-5019(2015)06-0060-10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2014年)

        潘務正,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安徽蕪湖 241002)。

        10.13796/j.cnki.1001-5019.2015.06.009

        猜你喜歡
        漁洋姚鼐桐城派
        小游漁洋關
        作為禮物的書籍:姚鼐贈書與桐城派的流傳
        桐城派的山水書寫與文脈傳衍
        天中學刊(2022年3期)2022-07-27 05:52:52
        乾嘉詩壇“混江龍”姚鼐
        周作人“桐城派”批評之梳理與反思
        融通諸體的桐城派文學理論
        佛禪老莊思想與姚鼐文學創(chuàng)作
        王士禛“漁洋說部”研究綜述
        疏逸文氣 清雅超然
        漁洋山人的三大癖好
        ——成功男士必備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色福利熟妇丰满人妻91|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 国产精品黄色av网站| 日韩 亚洲 制服 欧美 综合|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99综合精品jk白丝| 中国老熟女露脸老女人| 内地老熟女老少配视频|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亚洲精品乱码8久久久久久日本| 亚洲成人日韩| 亚洲黄色一插一抽动态图在线看| 一本大道道久久综合av|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短视频日韩免费|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在线麻豆精东9制片厂av影现网 | 亚洲自拍偷拍色图综合| 国产人妻精品无码av在线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午夜片无码区在线| 色偷偷亚洲女人的天堂|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高清高速无码一区二区| 蜜桃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亚洲不卡毛片在线观看| 日本熟妇人妻xxxx| 欧美喷潮久久久xxxxx| 亚洲福利av一区二区| av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