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玲
摘要:結(jié)合古詩教學,從引詩入課,激發(fā)興趣;以詩學詩,教給學法;學文編詩,培養(yǎng)能力等方面引領(lǐng)學生走進詩意的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引詩;學詩;編詩;提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1-0279-02
詩是每個孩子走進語文的敲門磚,牙牙學語,父母就教孩子背詩或童謠。詩歌語言含蓄凝練,意味雋永,如果我們只用白話來解釋它,就會失去詩句原本的靈性意境。而詩意的課堂是靈動的,它能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細讀我們所用的教材,那精美的畫面,那純正的文字,流淌其間是濃濃的詩意。走進文本就走進了詩的國度。在此,談談如何從引詩入文,教給學法,培養(yǎng)能力等方面引領(lǐng)學生走進詩意的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引詩入課,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產(chǎn)生情感,情感是師生溝通的紐帶,抓住情感因素教語文,讓文本情、學生情、教師情融為一體。可學生與古詩內(nèi)容在心理或時空上有一定的距離。為了使學生能自然地進入學習意境,我們就要在新課的導入上作文章,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師的授課才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心魄,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新奇感,思維應運而生。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古詩詞三首》,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朗誦一首詩。
師:誰來說說,這首詩是誰寫的?詩題是?
生:李白的《靜夜思》。
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
師:你們還記得哪些表達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句呢?
生: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生:我預習了課文,我知道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也是表達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句。
……
師:是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是古詩中的一大主題。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人的世界,看看他是如何表達自己思念親人的情感的。
以詩導入,讓學生勾起了記憶中的相關(guān)詩句,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與詩歌的距離拉近了,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這些詩句與課文主題相關(guān)連,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愉快、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愛學詩,不再懼怕枯燥無味的背詩,記詩意了。
二、以詩學詩,教給學法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教材的編寫非常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注重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比如學習五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一看課文編排,就知道這組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意課文要用詩意學法來學。
比如:學習《古詩詞三首》時,我就想到用詩引入,用詩體現(xiàn)學法,詩意朗讀。導入新課后,我就乘勝追擊,出示學古詩的方法:“記牢順口溜:一讀二思三對照,四查五問六猜猜。七連八換(添)九體會,十誦別忘把詩背?!弊寣W生讀,讀后說說這首小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聰明的孩子們就說:“這好像是在教我們學習古詩?!?/p>
“是啊!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用的學習古詩的方法,你覺得有意思嗎?”
于是,學生興致高昂,都在讀這首小詩,我就讓他們盡力讀,等到他們讀到盡興了,再結(jié)合《泊船瓜洲》進行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每步要怎么做。一讀,讀準字音,特別注意多音字,把詩句讀通順,從總體了解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二思,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詩的大意,想想詩句中的字,詞的意思。三對照,想不明白的字詞意思,對照注釋。四查,注釋中沒有的,就查字典或上網(wǎng)查資料等(還查查作者的生平資料及寫作背景等)。五問,查不出的就問問同學,老師,家長或別人。六猜,實在沒辦法就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詩的大意猜想它的意思。七連,把字詞意思連在一起成句子意思。八換,就是讀讀這樣的解釋,句子是否通順,意思是否完整,如果不是,就用換詞序或添加一些內(nèi)容的方法,使解釋后的詩句意思通順,完整。九體會,領(lǐng)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十誦,根據(jù)意思讀出停頓,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并把詩句背誦,默寫下來。
在學法的指導下,老師的引領(lǐng)下,學生很快懂了《泊船瓜洲》這首詩,并覺得特別輕松,有趣。半節(jié)課,他們就把詩背下來了。于是,我就讓他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學《秋思》,老師把《秋思》抄在黑板上,并告訴他們,自學到了什么可以寫到黑板上。不到6分鐘,就有學生搶著上臺寫,沒搶到位置的學生在下面也激動得一直叫:這里是什么,那里是什么,總想表現(xiàn)自己的學習所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自然就高了。就這樣,老師還沒說一句話呢,這首詩的學習就在他們的自學、展示、討論、辯析中結(jié)束了。
此時,我讓他們說說感受。
生:哇!這節(jié)課,我會背三首詩了,感覺好爽。
生:我以前特別怕學古詩,總讀不懂它的意思。今天才知道,學古詩這么有意思。
生:從一年級開始,就背詩,不了解意思,特別難背,就算當時背出來了,沒過多久又忘記了,現(xiàn)在好了,我自己可以學懂古詩了,這樣就好背多了。
……
學生爭著說了自己的收獲,最后要求他們用這方法自學《長相思》和馬致遠的《秋思》,有興趣的同學還可學習其他表達思鄉(xiāng)情感的詩詞,并提示他們所學方法做到“常用常新,熟能生巧”。
當然,一節(jié)課只讓學生學會了理解古讀,學會了思考,其實,學古詩最重要的還是讓他們學會反復誦讀,再讀中作進一步的感悟。反復誦讀可以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币驗樵姼璧恼Z言是高度凝練的,不展開想象,就無法走進詩人創(chuàng)設的意境,無法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巴爾扎克說:“真正懂詩的人會把詩人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fā)展?!蔽覀冏寣W生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想象,就是希望學生通過誦讀感知形象,品味詩意,走進詩人的意境。
如讀馬致遠的《秋思》,我引導學生讀這十個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再說說這十個景物,接著讓學生閉上眼眼,聽老師慢慢地讀,慢慢地唱,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再問他們眼前出現(xiàn)什么樣的景象,有一學生說他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畫面:太陽落山了,天空陰沉沉的,村中光禿禿的古樹上垂著幾根枯藤,一只烏鴉在樹上“呀、呀”地哀叫著,樹下是一條嘩嘩流水的小溪,溪上一座小橋,河邊有一戶人家,屋頂上炊煙裊裊。石砌的古道上,站著一匹骨瘦如柴的馬,在西風中瑟瑟發(fā)抖。”接著再讓這位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帶進去讀詩,他讀得入情入境,其他同學也跟著傷感起來的,好像腦海中也出現(xiàn)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在誦讀中再現(xiàn)詩歌的情境,把自己置身于圖畫中:烏鴉有巢可歸,我的家在哪呢?自然流露出“斷腸人在天涯”之感。
這樣讓學生進入情境,獲得最深刻的、最真切的體驗。從而達到實施詩意語文教學的“悟詩情、曉詩理、啟詩思、積詩語”的目的;做到“把點撥、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想象、感悟留給學生?!弊寣W生來“主宰”愉快高效課堂。
三、學文編詩,培養(yǎng)能力
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我經(jīng)常想,課文中那一句句浸滿詩情的文字,一個個如詩般的故事,在我創(chuàng)設詩意課堂時,要用什么方式流淌進孩子們的心靈,以激起他們的情感體驗?又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和運用文本呢?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難度,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詩歌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于是,我嘗試著用詩歌的語言來概括課文內(nèi)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教學《梅花魂》,按平時的學習方法,學完這篇課文后,結(jié)合文章寫的五件事,學習概括第一、二件事時,先教學生學習用最簡短的話概括它的意思,教師寫在黑板上,寫時特意抓主要詞語,變成詩的形式,如:教讀詩詞淚紛紛(教讀唐詩宋詞時,思鄉(xiāng)淚珠落腮邊。)弄臟梅圖斥刮抹(斥我弄臟墨梅圖,輕刮污跡慢抹凈。)寫后,讓學生讀讀板書上的內(nèi)容,學生發(fā)現(xiàn)這是一首小詩,一篇文章變成了一首小詩,他們的學習興致來了,也情不自禁地編起了詩。
幾分鐘后,學習委員興奮地說:老師,我知道第三件事可以這樣概括“年邁不能回國去,嗚嗚哭泣像小孩?!?/p>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這時,同學們都紛紛舉手,搶著想說出自己編的小詩,于是,我讓他們用筆寫下來,在小組里交流,爭取把它編到最滿意。再討論后,選代表把詩寫到黑板上,最后,讓同學們一起評評,并修改成:送我寶貴墨梅圖,教我學習梅精神。隨我上了大客輪,贈我梅花小手絹。思鄉(xiāng)情糸梅花魂,眷戀祖國老人心。
編詩很適合學生的口味。用詩歌來概括課文內(nèi)容,不僅不失原文的韻味,且全文的精彩之處,都在這里得到了彰顯,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也就有了學生詩性的表達。在學《桂花雨》時,黃子航同學寫下下面的小詩:桂香飄十里,童年搖花樂。陣陣桂花雨,片片思鄉(xiāng)情。預習《小橋流水人家》時,小梅在預習本上寫到,如: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唱和,溪里捉玩小魚蝦。橋上撒花樂哈哈,上山采茶賞野花。家鄉(xiāng)美景情依舊,童年生活永不忘。當老師表揚她時,還有學生舉手說:“老師,第三組課文,我都在周末讀了,還編好了小詩呢!”被這位學生一說,其他十幾位也都表示,他們也編好了。并你一句,我一句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鯨體比象大,像魚不是魚。分為齒須鯨,都用肺呼吸……
說明文教學令教師感到茫然,總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教學難題。沒想到把課文編成小詩的學法,學生如此熱衷,這道難題就這樣迎刃而解。
“筆參造化神始足,腹有詩書氣自華”,一首首小小的詩詞旨在引領(lǐng)學生總結(jié),將學習方法,故事情節(jié),景物特點等用五言七言加以概括,便于學生提要勾玄。這是他們對文本的解讀,這是童心的創(chuàng)造。朦朧中他們懂得,寫詩并不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寫詩就是把長句改成短句,寫詩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詩意化的課堂學習,學生樂此不疲。把課文編成詩,陶情詩教總相宜,讓學生們展開詩歌的翅膀,翱翔在文學的天空,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理解、概括和感悟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