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義龍 董曉宇 張立娟 曹陽 王仁軍
摘 要:精品課程建設對于高校的專業(yè)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文從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與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建設、考核與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建設等方面介紹了遼寧省精品課程《普通生物學》課程建設的過程與成果。
關鍵詞:普通生物學 課程建設 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a)-0165-02
普通生物學是生物工程專業(yè)和生物技術專業(yè)的學科主干課和必修課,學校和學院領導重視普通生物學課程建設,教學計劃學時數(shù)已由原來的64學時增至96學時(含實驗課48學時)。自2003年本課程開課以后,課程組實施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取得了十分明顯的課程建設效果。該課程于2009年獲評遼寧省精品課程?,F(xiàn)將遼寧省精品課程《普通生物學》課程建設與改革成果匯總如下。
1 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與建設
加強課程的系統(tǒng)化、體系化建設。一是重新整合了《普通生物學》課程教學內(nèi)容,以生物界形態(tài)結構層次、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多樣性為教學主軸,循序漸進,不斷擴展與深入,構架起普通生物學的基本理論體系;二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相互促進。理論課堂(第一課堂)上在介紹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介紹本課程的發(fā)展前沿,實驗課與理論課密切配合,將理論課堂上的抽象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動植物的組織、器官、系統(tǒng)等均是比較抽象的,通過實驗同學們立刻有了感性認識,加深了理解。在課外(第二課堂),通過大學生創(chuàng)新立項活動、開放實驗、生命科學工作室等載體,進一步延展和深化了該課程的學習活動,將所學知識與相關的研究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科研大力促進教學。課程組教師將國內(nèi)外相關的科研成果引進到教學內(nèi)容中,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及時地受到最新的科研理念、科研方法的熏陶,科研意識、創(chuàng)新理念深入心靈。如將世界上生命科學最新研究成果,也是諾貝爾獎成果——RNA干擾理論與實踐介紹給學生,學生認為受益匪淺。
該課程教學內(nèi)容改革取得的成果還包括:進行了教學大綱的修訂,進一步完善了教學大綱,基本內(nèi)容包括課程性質(zhì)與任務、課程內(nèi)容與基本要求、實踐教學與要求、學時分配、參考教材、課程類別、學分、考核方式及必要的說明等部分;完成了《普通生物學》課程電子教案的建設;完成教材和參考資料建設,選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顧德興主編《普通生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出版),且購置8種高水平教學參考用書和10種中外文學術期刊作為參考資料;完成了習題庫建設,已經(jīng)完成6章習題并附參考答案,其中題型包括名詞解釋、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和設計題等,使用時隨機抽取。
2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建設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了研究式、討論式、提高式和總結式教學方法。研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向?qū)W生傳授科學研究的過程,包括科研項目的醞釀與提出、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方案的確定、試驗的實施、結果的分析等,并結合具體課程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結合激素一節(jié)中激素生理作用,讓學生設計激素促進果實成熟的研究方案。
課程組對《普通生物學》的雙語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嘗試。為了提高學生科技外語水平,快速查閱外文資料,較早較快地適應科研工作的需要。我們在生物工程專業(yè)大二《普通生物學》課程個別章節(jié)的教學中開展了雙語教學的嘗試,專門派出董曉宇老師到沈陽師范學院進修英語??紤]到學生們的外語基礎和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性,我們對進行雙語教學的內(nèi)容的選擇進行了周密的考察,最后選擇了動物組織的基本特征與功能等章節(jié),我們的宗旨是既要提高學生們的科技外語水平,又不能影響學生們對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和理解。
幾年來課程組投入了極大的精力,進行了《普通生物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與研究。獲得了大連大學教務處的自選教學改革項目:普通生物學教學方法改革—普通生物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從2002級到2014級共經(jīng)歷了13屆學生的使用,在教學中不斷修改、更新、完善,目前已基本完成。為《普通生物學》課程教學提供了系統(tǒng)全面的課堂教學資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已在碧波網(wǎng)全篇登錄,為學生的自學與課后復習提供了良好條件,《普通生物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獲得2007年遼寧省第八屆教育軟件大賽二等獎。此課件多次受到聽課專家學者及學生的好評。
《普通生物學》設計型和綜合型實驗的研究與設計。為了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設置實驗內(nèi)容時,課程組為學生設置了設計型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在種子生活力的測定、花粉管生長的觀察與測定、葉綠素提取與含量的測定等實驗中,教師給學生講解實驗的目的意義、原理、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化學試劑的作用等,學生依此設計實驗方案,包括所用實驗方法、儀器設備、化學試劑及其配制、實驗的技術路線等,最后完成實驗并對實驗結果加以科學的分析、撰寫實驗報告。在校園觀賞植物種類識別與鑒定實驗中,綜合本課程綜合知識包括植物組織的基本特征與功能、植物的器官系統(tǒng)、植物的能量與物質(zhì)交換、植物的生殖、植物的進化、植物與環(huán)境等,使學生將這些知識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加深了理解。依托于大連大學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校本通識課程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探討與構建》,課程組對包括本專業(yè)12個普通生物學實驗在內(nèi)的18個基礎生命科學實驗進行了實驗教學體系的探討與構建,并對這些實驗進行全程錄像,大部分已經(jīng)放到了校內(nèi)的碧波網(wǎng)上共享。學生反應良好。以大連大學教務處的自選教學改革項目《普通生物學課程網(wǎng)絡建設》為契機,課程組大力進行《普通生物學》課程的網(wǎng)絡建設。目前包括課程簡介、教學隊伍、教學內(nèi)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電子教案等)、講義、教學研究(教改課題、教改論文、教學獲獎等)、教學實踐、學術研究、課后訓練、第二課堂、教材及推薦學習資料、學習交流、試卷與參考答案、考研快車(助考研同學一臂之力,把與普通生物學有關的各??佳蓄}掛在上面)等。目前正在申報遼寧省第十三屆多媒體教學軟件大賽(含課程網(wǎng)絡建設)獎勵。
3 考核與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建設
建立了比較科學的考核方法,主要采用課堂提問、平時作業(yè)、課堂討論、課件制作、課程總結、撰寫綜述文獻、期中和期末考試等方式進行,并確定合理的比例分配。在理論知識考試過程中,我們不再只是注重基本知識的記憶,而強調(diào)基本知識和理論的應用,例如理論考試中的實驗設計題,就是讓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運用學習過的知識設計一個合理的實驗方案,這樣的題深受學生歡迎;實驗課程的考試不再僅僅根據(jù)實驗報告,而是實驗結束后我們設計幾個實驗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選一個題目進行模擬實驗操作,根據(jù)實驗操作給出成績,這樣基本能夠反映出學生這方面的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在這方面的提高和發(fā)展。
總之,《普通生物學》課程經(jīng)過多年建設,已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課程組將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將該課程的建設進一步推向新的高度,為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詹培明.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的多維視角[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7):155-159.
[2] 孫毅.生命科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8(15):141-142,152.
[3] 雷正瑜.從生命科學的發(fā)展談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J]. 湖北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