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姑+陽德華
〔關鍵詞〕藝術治療;繪畫治療;心理咨詢
藝術治療是一種綜合的治療方法,它是以藝術活動為中介的非言語性心理治療,是通過藝術讓患者產(chǎn)生自由聯(lián)想來幫助患者從內(nèi)外環(huán)境中找到和諧關系、穩(wěn)定和調節(jié)情感、消除負性情緒,以獲得人格成長和發(fā)展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而繪畫治療是藝術治療的一種形式,它是以繪畫作為治療師和患者的中介物來進行治療的。其治療目的是讓病人通過繪畫,將潛意識中壓抑的情感和沖突具體呈現(xiàn)出來,被意識所覺察,從而獲得曾經(jīng)被他們否認的能量和領悟,達到診斷和治療的效果。本文主要在借鑒以往研究經(jīng)驗的基礎上探討繪畫治療中常出現(xiàn)的幾個問題。
一、關于繪畫作品的分析問題
在繪畫治療中,治療師除了要觀察患者的繪畫過程,傾聽患者對繪畫作品的語言表達外,還要分析患者的最終繪畫作品。然而,一般治療師對繪畫作品的解讀還停留在繪畫投射測驗上。繪畫投射測驗強調圖畫所表達的意義。研究者主要觀察兒童畫了什么,并運用兒童繪畫作品中的某些元素來分析兒童,如人物的大小、房子的細節(jié)、作品的色彩等。例如,在繪畫治療中,患者畫了一個很小的人,瘦小的雙腳難以支撐上身,整個人被放在畫紙下方的邊緣,這種畫面布局被解釋為兒童有不滿足感或不安全感。這種解釋其實很難站住腳的。這樣的繪畫方法可能是患者繪畫的一種習慣,也可能是患者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環(huán)境所表現(xiàn)出的拘束感。因此,可以看出繪畫投射測驗對繪畫的解釋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有研究者就曾批判繪畫投射測驗忽略了文化、性別、社會階層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真正的繪畫治療是有別于繪畫投射測驗的。首先,繪畫治療師不僅對患者的繪畫作品感興趣,而且還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畫的是什么。其次,繪畫治療是繪畫藝術和心理治療的綜合,藝術作品具有完整性,我們不能按照一個個獨立的特征將其分割,必須尊重患者作品中表達的意義。因此在繪畫治療中治療師在分析繪畫作品時應在尊重患者作品中所表達的意義的基礎上,認真傾聽患者對繪畫的講述,最后由治療師與患者共同磋商一幅圖畫的象征意義。
另外,治療師在分析患者作品時也時常出現(xiàn)對患者作品誤解的問題。例如,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一書中描述過一個大人對孩子圖畫誤解的例子,故事講述者畫了一幅大蟒吞食大象的圖畫,他拿給大人看并問大人是否害怕,大人對他說,那是一個帽子,怎么會害怕。他又增加了一些細節(jié),用透視法表現(xiàn)出大蟒肚子里吃進去的東西,大人還是不明白他的作品,最后他決定不再畫了,因為他一再被誤解。這個故事講的是大人對孩子畫的誤解,其實這在治療師看患者繪畫作品時也時常出現(xiàn)。他們憑自己的經(jīng)驗直接去解釋患者作品,而不理解患者背后更多的東西。因此在解讀繪畫作品時治療師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和解釋患者作品,而是要嘗試傾聽患者作品的意義。
繪畫作品是治療師與患者溝通的橋梁。繪畫作品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可以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或宣泄,也可以是隨意的涂鴉或寫實。看似一副簡單的作品,其實它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綜合體,是一種獨特的個人表達。比如患者對繪畫的認知、對繪畫的態(tài)度,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受到的教育,患者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周圍的大環(huán)境等,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體現(xiàn)在患者的繪畫內(nèi)容上。因此在繪畫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應在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患者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對患者繪畫動機、繪畫過程和繪畫作品的影響。
二、關于繪畫作品的保密與公開問題
保密指對治療對象信息進行保護,避免將其泄露給治療雙方之外的人。保密原則是任何心理咨詢師或治療師都有所公知的原則。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認為,繪畫作品是沒有保密的必要的,因為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向他人展示并與他人分享。其實在治療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不同于純粹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在繪畫治療中,藝術與治療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的形式是繪畫,但目的是治療。繪畫作品是通過象征性的手法表達患者內(nèi)在的潛意識的,因此繪畫作品也相當于語言化的作品。它包含了患者不宜公開的內(nèi)容,尤其是那些有關暴力、虐待等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一旦公開,很可能會危及患者的安全。有一些機構卻對兒童的繪畫作品進行展覽,把繪畫展覽作為公眾活動的內(nèi)容之一,用來吸引公眾對他們項目的注意,從而贏得社會對其機構和方案的捐助。雖然這種展覽對教育他人有一定的作用,但對兒童本人沒有什么好處,因為他們的作品很可能受到不恰當?shù)脑u價。
保密性與公開性雖然是兩個對立的原則,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繪畫作品也并非完全不能得到公開。我們通過某種方式可以做到既展示了兒童的圖畫又不會危及他們的隱私。因為展示患者藝術作品也是一種增強患者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的方式。因此,在關于患者作品保密與公開的問題上,應該遵循保護個人隱私的原則,而不是無顧忌地公開。
三、關于繪畫的所有權問題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或其他場合創(chuàng)作的圖畫應該歸誰所有?是治療師還是患者本人?有人認為應歸患者所有,因為那是屬于患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還有人認為患者的繪畫作品應該由治療師保存。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存在,筆者認為首先因為對于患者繪畫作品的歸屬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規(guī)定。其次,它存在著安全問題,即繪畫內(nèi)容的泄露是否會危及患者個人安全。
美國藝術治療協(xié)會指出:“依照各州的規(guī)則和醫(yī)療實踐條例,心理醫(yī)生必須把病人的醫(yī)療記錄資料保留一段適當?shù)臅r間。從治療結束算起,至少不少于七年。記錄資料應妥善保存,避免泄露?!睆纳鲜鲫愂鲋泻茈y看出患者所創(chuàng)作的圖畫是否屬于“治療記錄”。如果是,患者的繪畫作品將被保留七年。如果不是呢?歸患者所有嗎?筆者認為這應視情況而定。繪畫治療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療,它運用的是非語言形式,以繪畫為中介進行。其實繪畫是一種比語言更語言的媒介,它所傳遞的信息,比單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多很多。人類用語言無法描述的情感體驗等是可以通過圖畫表述出來的,圖畫可能蘊含著患者的大量個人信息。將繪畫作品歸患者所有,如果患者保存不當,這對患者來說是危險的,尤其是那些經(jīng)受虐待、創(chuàng)傷或家庭暴力的患者。另外,一幅繪畫作品的形成,也許投入了患者的很多精力。有些患者會要求自己保留自己的繪畫作品,有的患者希望治療師代替保存。
筆者認為,如果患者要求自己保留,治療師應該在尊重患者要求的基礎上,與患者溝通可能存在的隱患。如果是未成年人,可與其監(jiān)護人溝通。治療師的受訓背景不同,理論取向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有所差異,但是宗旨是盡可能地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南充,637500)
編輯/丁堯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