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仕英
摘要:實施特設計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一個重大舉措。本文通過對相關政策的把握,結合臨滄市實際情況,對臨翔區(q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特崗教師的生活現狀進行實地調查,并以此為基礎提出解決特崗教師生活中出現問題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特崗教師;生活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0-0075-02
2006年5月15日,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編辦聯(lián)合發(fā)布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方案》中規(guī)定:“‘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以下簡稱‘特崗計劃)從2006年起,用5年的時間實施,特設崗位教師(以下簡稱‘特崗教師)聘期3年?!?010年5月,國務院審議并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繼續(xù)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吸引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從教”,并將其作為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崗計劃旨在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和諧發(fā)展,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特崗教師作為計劃實施的主體,肩負著完成這一重大使命的職責,對今后農村地區(qū)教育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正是存在于特崗教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特崗教師的生活狀態(tài)理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到臨翔區(qū)10個鄉(xiāng)鎮(zhèn)64名特崗教師,從表1我們可以了解這64名特崗教師的基本情況:
二、臨滄市臨翔區(qū)特崗教師的生活現狀
1.生活條件差。由于臨滄市臨翔區(qū)特殊的地理位置,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少數民族較多,特別是南美拉祜族鄉(xiāng)、平村彝族傣族鄉(xiāng)以少數民族為主,很多特崗教師與當地居民存在語言障礙,不適應當地的氣候、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少特崗教師水土不服:腹瀉、頭痛、起疹子,嚴重影響了特崗教師的正常生活。此次調查顯示只有18.75%的特崗教師比較適應當地生活,75%的特崗教師適應當地生活情況一般,而有6.25%的特崗教師不太適應當地生活。另外,由于學校之間的情況不同,特崗教師在校的生活條件也不同。以住宿來說,特崗教師通常由學校安排住宿,寢室里住一位教師的占34.38%,住兩位教師的占56.25%,住三位教師的占6.25%。大多數特崗教師是住在辦公室、教室或者是學校的臨時倉庫里,不通水電,缺少私人空間,生活極其不方便。
2.工資待遇低。自實施特崗計劃以來,國家在不斷地提高農村特崗教師的工資標準:2006年特崗教師的人均年工資為1.5萬元,2007年特崗教師的人均年工資調整為18960元,2009年特崗教師的人均年工資調整為20540元,2012年特崗教師的人均年工資則調整至27000元(西部地區(qū)),但盡管如此,很多特崗教師還是對其經濟收入滿意度不高。選擇“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特崗教師占總特崗教師人數的31.25%,選擇“一般”的特崗教師人數占68.75%,而選擇“很滿意”與“滿意”的特崗教師人數為0。
3.生活方式選擇余地少。在特崗教師的業(yè)余生活的調查中,有40.63%的特崗教師選擇“待在宿舍看書、學習”;有31.25%的特崗教師選擇了“回家”;有28.13%的特崗教師選擇“和朋友出去玩”;有9.38%的特崗教師選擇“其他”;有6.25%的特崗教師選擇“家訪”;而只有3.13%的特崗教師選擇“睡大覺,醒來后無所事事”地度過周末。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特崗教師的業(yè)余生活比較單一、無聊,尤其是對一些外地的特崗教師而言,人生地不熟,既遠離家人又沒有很多朋友,周末生活更顯得無聊,不是在宿舍看看閑書、備備課,就是選擇睡大覺打發(fā)時間。
4.受助情況一般。特崗教師中有部分來自外地,就算是臨滄本地人大多數也是跨縣區(qū)或跨鄉(xiāng)鎮(zhèn)。為了幫助特崗教師克服遠離親人的焦慮、語言交流的障礙、飲食習慣的差異,當地學校領導和同事經常與特崗教師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力所能及地解決特崗教師的住宿、飲食等方面的困難,幫助特崗教師了解當地的民俗民風,使特崗教師盡快地融入到當地的生活中。56.25%的特崗教師經常在生活中得到過學校領導或同事的幫助,40.63%的特崗教師偶爾在生活中得到過學校領導或同事的幫助,只有3.13%的特崗教師基本沒有得到過學校領導或同事的幫助。
三、改善臨滄市臨翔區(qū)特崗教師生活現狀的措施
1.優(yōu)化生活環(huán)境。安居才能樂業(yè),為了能讓特崗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真正改變農村中小學的教育面貌,就必須解決好他們的生活問題。既然特崗教師最大的生活困難是氣候不適應、住宿條件差、交通不便、娛樂設施缺乏,那么當地政府及學校就應重視這些問題,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及時給予解決。比如,氣候不適應的問題可以通過身體調理克服,當地有很多中草藥祛濕敗火,學??梢哉埥涷炟S富的醫(yī)生,在了解特崗教師的體質后,熬煮大鍋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當地的氣候;住宿條件差的學校,可以把宿舍粉刷、修葺一下;交通不方便,可以和村委會聯(lián)系,請村委會派人用摩托車將特崗教師接送到附近的車站,家住得遠的特崗教師一般一學期才回家一次,所以不會太麻煩,如果是出公差就可以考慮用學校的車;娛樂設施缺乏,可以就地取材,當地的教師帶著特崗教師走家串戶,學習當地少數民族的樂器、文化,這樣既能了解風俗人情便于盡快融入當地生活,又能豐富特崗教師的業(yè)余生活。
2.提高工資待遇。特崗教師的工資標準是國家統(tǒng)一制定調整的,但因各地經濟情況懸殊,很多特崗教師除了工資之外,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并且由于層層上報所導致的工資發(fā)放不及時的問題,影響了特崗教師的日常生活,這對剛參加工作的特崗教師而言,的確壓力很大。當地政府應幫助特崗教師渡過這段“艱苦”的時期,能否每年在上報特崗教師需求情況及人數時,就向上級部門申請從財政中優(yōu)先籌備好所需的特崗教師半年的工資,等國家撥款下來再進行銷賬,保障新入職的特崗教師能每月按時領到工資,并且第一時間辦理好當年新進特崗教師的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等社會福利手續(xù),在國慶節(jié)、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對特崗教師進行慰問。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調查中發(fā)現,特崗教師的業(yè)余生活非常乏味、枯燥、單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完善學校局域網、圖書室、文體活動器材與場所的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為特崗教師提供施展才藝的平臺,豐富特崗教師的業(yè)余生活。
4.提升農村生活的適應力。特崗教師從繁華的都市來到較為偏遠的農村,懷著失落和難以割舍的城市情結,對于農村生活有著一種天然的排斥感。農村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與特崗教師過高的生活期望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為此,要引導特崗教師面對現實,賦予合理的生活期望值,增加為農村服務的意識,鼓勵他們以自己的文化學識融入農村,豐富農村文化,積極參與農村建設決策,開發(fā)農村人力資源,提高農民素質,以提升他們適應農村生活的能力。
5.注重人性關懷。古人云:道不遠人。任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大道理,都不應該忽略人的存在,都應該關心人、關愛人,具有人性的溫馨和光輝。特崗教師需要的正是他人的關注與關懷,這種精神上的關愛有時勝過物質上的補償。學??梢栽雠蓭熧Y力量,分配適量工作,并尊重特崗教師的個性,給予他們發(fā)展的空間,以減少職業(yè)壓力源,排除他們心理的創(chuàng)傷。在生活上,多提供便利,在學校食堂開設“教師窗口”,為飲食不習慣的特崗教師提供炊具、場所,多問一下他們近期的情況,有沒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在工作上,以老帶新,讓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新入職特崗教師的督導,在遇到教學與學生管理上的難題時,能及時點撥,幫助他們順利轉化角色,挑起教學管理的大梁。對年輕有能力的特崗教師,不能打壓,要根據其能力進行有效的提拔和重用,參與學校的決策和管理。
綜上所述,鑒于特崗教師崗位的獨特性及重要性,社會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讓越來越多的人真正了解特崗教師這一群體,對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新農村建設以及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臧文麗.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方案[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053/4383905.html.
[2]張國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jyb.cn/china/gnxw/201007/t2
0100729_378828.html.
[3]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98-200.
[4]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83-84.
[5]羅超.論以人為本的師德建設[J].基礎教育,2010,(6):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