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梅
(云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淺析《麥田里的守望者》中霍爾頓性格的形成
岳春梅
(云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麥田里的守望者》被譽為美國二十世紀文學的“現代經典”。小說中主人公霍爾頓離開學校后三天的游蕩經歷揭示了美國迷惘沮喪的年輕一代內心的苦悶與掙扎。小說剖析了主人公霍爾頓從憎惡虛偽、追求純真到最終屈從社會現實的心路歷程,揭示二戰(zhàn)后美國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內心世界。
成長小說;迷惘;蛻變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被稱為美國20世紀文學的“現代經典”。這是一部典型的關于美國青年人的成長小說。小說中,霍爾頓的心路歷程向我們展示了年輕的主人公艱難痛苦的成長蛻變。
作家塞林格描述了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游蕩的三天時間里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并借鑒了意識流的寫作方法,將少年所經歷的煩惱與憂愁娓娓道來。這部小說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內心世界的苦悶與掙扎,這也反映了美國年輕一代在成長過程中的憤怒與焦慮。主人公霍爾頓那種沒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二戰(zhàn)后美國學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癥,因此也引起了所有年輕人的共鳴。
小說里的主人公霍爾頓,出生于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然只有16歲,卻整日游蕩,對學校,老師,同學,球賽厭倦透頂。而小說作者塞林格本人就是個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孩子,十五歲的時候,被父母送到賓夕法尼亞州一個軍事學校里住讀,而《麥田里的守望者》中關于寄宿學校的描寫,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學校為背景的。相似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不免讓廣大讀者認為小說的主人公霍爾頓傳達著作者本人的真實感受。
霍爾頓這個不安于現狀的中產階級弟子苦悶彷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家庭成員的影響。
首先,弟弟艾里的死對還是懵懂少年的霍爾頓來說是生命中難以之重。“艾里死的那天晚上我睡在汽車房里,用拳頭把那些混賬玻璃窗全都打碎了,光是為了出氣。我還只有十三歲的時候,他們就要送我去作精神分析,因為我用拳頭把汽車間里的玻璃窗全都打碎了?!盵1]霍爾頓這樣描述到自己無法忘卻的悲痛時刻,難以宣泄的憤懣和傷悲使得年少的他做出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弟弟的早逝讓同樣還只是孩子的霍爾頓感受到了失去親人的切膚之痛,他受傷的心靈只有靠寫作來慰藉。
談及到虛偽的哥哥DB,作者這樣描述到:“我對DB有一點不很了解,他那么痛恨戰(zhàn)爭,卻在今年夏天讓我閱讀《永別了,武器》這樣的小說。我實在不了解DB一方面那么痛恨軍隊和戰(zhàn)爭,一方面卻能喜歡這樣一個假模假式的人。”霍爾頓對于成人的不削也源于哥哥的偽善面孔。
因此,在他看來,“人們就是不把真正的東西當東西看待?!边@“真正的東西”究竟是什么,霍爾頓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只是覺得和妹妹聊聊天、懷念死去的弟弟是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對他來說是“真正的東西”。[2]
霍爾頓雖然玩世不恭,但是在他叛逆姿態(tài)的背后卻隱藏著一顆敏感柔弱的心。
在小飯館,霍爾頓偶遇了兩個修女,看見修女的破舊沉重的手提箱,他忍不住上前幫著提,并且主動捐錢給兩位修女,而另一方面他卻害怕被問及到自己的信仰,他為自己并非天主教徒的身份而苦惱不已?;魻栴D樂于助人的善良天性由此可見一斑。雖然不是天主教徒,但是他對自己信仰的歸屬還是非常在意的。
在寢室里,霍爾頓將自己的手提箱從架子上取下來,擱到了床底下,好不讓室友老斯萊格爾產生自卑感。這一細節(jié)的描述凸顯了霍爾頓非常細致入微的對他人的關懷。然而,奇怪的事發(fā)生了,當霍爾頓把箱子擱到床底下之后,過了一天斯萊格爾卻把它們取了出來,重新擱回到架子上。斯萊格爾這樣做的原因,霍爾頓過了很久才找出來,原來這位室友是要人家把霍爾頓的手提箱看作是他的。善于洞察人的心理也是這個少年敏感的原因所在。
雖然對于父母,霍爾頓并不是太喜歡,但當被學校開除,收拾自己的物品時,看見母親為自己買的新的滑冰鞋,霍爾頓仍舊會傷心。幾乎每次都是這樣,每逢有人送他什么禮物,到頭來都會讓他覺得傷心。霍爾頓觸景生情的場面在文章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描述。而正是作者這些細致入微的描述,刻畫了年輕的主人公特有的敏感個性和對事物的敏銳洞察力。
這部小說里,塞林格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個叛逆的青少年眼里的美國社會蕓蕓眾生相,對于美國社會的虛偽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對于當時社會里中產階級的慈善捐款,塞林格這樣描寫道“至于老薩麗的母親,老天爺,只有一種情況下她才可能拿著籃子出去募捐,那就是人們捐錢給她的時候個個拍她馬屁。如果他們光是把錢扔進她的籃子,對她不瞅不睬,連話也不跟她說一句就走開了,那么要不了一個鐘頭她自己也會走開。她會覺得膩煩。她會送還那只籃子,然后到一家時髦飯店里去吃午飯?!崩纤_麗的母親代表著當時大部分中產階級慈善捐款的心態(tài),究其根源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剛剛贏得了二戰(zhàn)的勝利,成為了一個政治、經濟和軍事大國。在這樣的時期,“紐約”就是美國實利主義社會的一個代表,它象征著最“假模假式”的一切。[3]
當霍爾頓談及自己離開愛爾敦.希爾斯最大的原因之一,他說是因為發(fā)現四周圍全都是偽君子,就是那么回事。到了星期天,有些學生的家長開了汽車來接自己的孩子,校長老哈斯就跑來跑去跟他們每個人握手?;魻栴D受不了這類事情。它會逼得他發(fā)瘋,會讓他煩惱得神經錯亂起來。英國評論家認為,霍爾頓發(fā)現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卑鄙,然后他的神經就出現了問題。
正是成人世界的卑劣,才促使霍爾頓甘愿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保護孩子天真純潔的孩子?;魻栴D在與妹妹菲芘交談中說道“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p>
家庭成員愛的缺失,青少年特有的脆弱敏感和社會的虛假偽善使得主人公霍爾頓以其自身的墮落揭示和反抗著異化社會中道德的墮落,這也反映了二戰(zhàn)后美國青少年矛盾混亂的人生觀和道德觀。
[1]施咸榮.《麥田里的守望者》譯林出版社
[2]張鑫.不可能之舟上的英雄——論《麥田里的守望者》對英雄原型的解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3]羅世平.《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反正統(tǒng)文化語言[J].外國文學評論.
I712.074
A
1671-864X(2015)11-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