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承勝
摘 要:化學習題講評課是化學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習題講評課如何從低效走向高效,結(jié)合教學實踐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關(guān)鍵詞:化學習題講評課;高效性;自主學習
很多化學老師不喜歡上習題講評課,覺得上習題講評課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高,課堂效率較低。反思我們的習題講評課,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學目標模糊,教師就題講題現(xiàn)象仍然存在。教學中部分教師不考慮本節(jié)課需要復習鞏固哪些知識點、哪些方法與技能,講評時重點不突出,沒有針對性。學生能自行討論解決的問題,教師偏不放手,該重點講評的題型卻沒有講深講透。又如,教學方式單一,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沒有思考、討論、反思的時間,只能機械地模仿和記憶教師的解題過程,學習熱情不高,最終造成即使相同的題型講過幾遍錯誤率仍舊很高。
以上現(xiàn)象都直接造成了化學習題講評課效率低下,如何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實現(xiàn)化學習題講評課的高效性,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前充分備課
許多教師認為習題講評課沒什么要備課的,把學生錯誤題目的正確解法講給學生聽不就行了。其實,要上好一節(jié)習題講評課,課前教師要做大量細化的工作。
1.備習題。首先,教師要注意統(tǒng)計學生題目的錯誤率。錯誤率高的做重點講評,錯誤率低的可不做講評,讓學生自己反思訂正或小組合作糾錯,同樣起到解決問題的效果,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備學生。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錯誤原因,是物質(zhì)性質(zhì)記憶錯誤,還是方程式書寫錯誤,還是計算錯誤;是解題思路打不開,還是解題時根本無法下手……教師可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假如我是學生會怎樣思考這樣的題目,可能會用到哪些解題方法,可能會犯什么樣的錯誤,如何解決錯誤。
3.備教學方式。該題有幾種解法,哪種最容易被學生想到?由該題發(fā)散,復習哪些相關(guān)知識點?應將哪些題目聯(lián)系起來一起分析?對于某種題型采用何種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諸如此類的一些問題,都要求教師在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二、積極變換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習題講評課上,我們可以大膽嘗試“曬錯誤”“討論探究”“小先生制”等多種教學方式,給學生自主權(quán),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探究、質(zhì)疑,學生的潛能將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課堂將變得更高效。
例如,對于錯誤率高的題目,教師可以鼓勵做錯題的學生上講臺“曬錯誤”,講解題時的想法、思路以及困惑,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探究錯誤原因,尋求正確的解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則成為引導者,在學生討論過程中“穿針引線”,引導學生去挖掘錯誤。當解題過程中的一個個錯誤都暴露出來并得到合理的糾正,正確解法自然就浮出水面了。再如,當題目解法不唯一時,可請學生當“小先生”,講解他們的不同解題方法,讓學生比較解法之間的優(yōu)缺點;教師還可適時改變題目的某個條件或問法,讓學生討論解題方法的變化。隨著問題的遷移和教師一步步深入的指引,學生思維的火花將越燃越旺。
很多化學題的解題方法有一定的技巧性,如,元素守恒法、電荷守恒法、得失電子守恒法等。這些方法如果單純地由教師口授,很多學生的掌握只停留在機械模仿水平。而采用“討論、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解題方法的探究,才能真正理解掌握。
受教學進度的影響,我們不可能整堂課都在進行討論、探究,但是,哪怕只有一個典型試題的討論與探究,就會給課堂帶來很大的生機。
三、利用電子白板技術(shù)輔助教學
教師批改學生習題時,可運用電子白板拍下學生的解題方法,在課堂上對比展示,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找出錯誤和正確的解法,并分析原因。學生上講臺做“小先生”,可以直接在電子白板上分析解題思路,找出錯誤題目的錯誤點,板演正確的解題過程等等。
四、積累題型,定期進行變式訓練
學生獲取的信息如不經(jīng)過及時復習,就會很快遺忘。教師要收集學生錯誤率高、課堂上重點探究的題型,精心編制新題目,讓學生及時鞏固、及時反饋。值得說明的是,變式訓練切忌機械重復,題目的設(shè)置還應有梯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五、分層要求,關(guān)注學困生
學生的能力有高有低,對于正確率很高的學生,教師在給予表揚的同時要鼓勵其再接再厲。教師更多地應該關(guān)注學困生,鼓勵他們克服畏難情緒,幫助他們分析錯誤原因,增強他們的信心。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應多鼓勵他們發(fā)言,適時給予表揚,讓他們也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不斷進步的動力。
化學習題講評課也許沒有新授課有趣味性,但它們對學生同樣具有挑戰(zhàn)性。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教師應認真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白麗萍.高中化學案例教學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