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將根據獨立學院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結合目前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研究如何將教學從“語法教學”向“語塊教學”轉變,探索出符合獨立學院學生英語學習的語塊教學模式。
【關鍵詞】語塊 語塊教學模式 英語閱讀 對比分析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由此可見,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效閱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為了實現此目的,教師也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語言的整體性分割開來,注重單個單詞與單詞義項的講授,因此收效甚微。
獨立學院的學生相較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而言,又擁有自身的特點。他們入學成績較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基礎也比較薄弱,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都采取簡單背誦單詞、語法的機械式方法,從歷次期末考試成績中可以看出,及格率依然偏低,足以證明這樣的學習方法收效不大。因此,為了提出符合獨立學院學生實際情況的英語教學模式,各位任課老師都在積極探索中,但語塊作為英語句子及文章的基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來我國不少學者提出了基于語塊的英語教學模式,這個新思路主張傳統(tǒng)教學應從“語法教學”到“語塊教學”轉變(王立非 2007),前者是rule-based學習模式,而后者是example-based學習方法。這種思路為大學英語教學開拓了新的途徑,值得一試。
二、語塊教學法對英語閱讀影響的研究
1.研究目標。本研究首先對全體受試學生在實驗前的英語閱讀水平進行測試。隨后在實驗班引入語塊教學模式,在控制班依然維持原有教學方式。通過后期閱讀能力測試以及對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證實語塊教學法對學生閱讀水平有提高作用。從而為提出旨在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新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的對象是西安工業(yè)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2014級光電信息系(68人)和計算機科學系(70人)的兩個非英語專業(yè)班,隨機指定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控制班。他們于2014年進入本學院,在本研究進行時,均為在校大二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基本適應大學教學,且由同一英語教師授課,在整個受試過程中對本研究毫不知情,保證了本次調查的可靠性。
3.研究過程。研究者在大二第一學期初,對實驗班和控制班同學的閱讀水平進行了前測。測試材料為2013年6月和12月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仔細閱讀題,共4篇,20道題,滿分為40分。并對所得成績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以查看兩個班的學生在閱讀成績方面是否存在差異。
據表1中獨立樣本t檢驗所得到的數據,可以看出,控制班和實驗班在實驗開始前英語閱讀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0.215>0.05)
在充分了解實驗前學生英語閱讀水平之后,以Lewis的語塊教學法為基礎的閱讀訓練在實驗班正式展開,控制班的教學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實驗組則采用語塊教學法,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1)介紹語塊知識,使實驗班的學生熟悉語塊的定義、分類以及在文章中的識別。在課文講授中,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出現的語塊進行辨認,使學生意識到語塊在語言學習以及輔助理解文章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2)深化語塊辨識練習,提高學生自主運用語塊的能力。由于受試者均為大二學生,在學期末都要參加CET-4,因此教師向實驗班的學生集中展示一些在CET-4閱讀文章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語塊,教會學生區(qū)分語塊結構中的固定部分和可變部分,通過造句、翻譯等練習使學生能夠自己運用詞塊中的可變部分。同時提供一些CET-4閱讀文章,要求學生進行語塊標記,從而掌握語塊在實際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使用。(3)鞏固語塊的使用。鼓勵學生背誦語塊密集的課文。在文章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對語塊進行標記。同時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以語塊為中心的課后練習題。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實驗結束后,研究者對實驗班和控制班的閱讀水平進行了后測.測試材料為2014年6月和12月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仔細閱讀題,共4篇,20道題,滿分為40分。并對所得成績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以查看兩個班的學生在閱讀成績方面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據表2中獨立樣本t檢驗所得到的數據,可以看出,控制班和實驗班在實驗結束后英語閱讀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0.025<0.05)同時,實驗班的閱讀成績平均分數提高顯著且明顯高于控制班的平均成績。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語塊教學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它使得實驗班的閱讀成績優(yōu)于控制班,并且出現了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首先,語塊都是根據語法規(guī)則生成的語言單位,使用時不需要有意識的注意語法結構,從而避免了英語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在閱讀句子時出現理解錯誤,語言運用不地道的問題,充分保證了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其次,話語設置語塊可以讓語篇銜接自然,層次分明。學生在記憶大量語塊的基礎上閱讀文章,能夠結合上下文快速理解整個篇章的內部結構,從而使理解過程變的更加流暢和富有邏輯性。再次,學習者在初級階段只需記憶這些語塊并將其運用于閱讀中,相對來說操作簡單。由此,學習者使用英語的信心便會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會慢慢被調動起來??傊Z塊教學模式的種種優(yōu)勢使之成為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結束語
語塊教學實驗表明:教師在課堂中設置話題,引導學生使用適當的語塊,能夠增強學生的語塊使用意識,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把語塊教學模式引入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本論文通過調查分析語塊辨認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之間的關系,認為借用語塊來實施課堂教學,把語塊式的教學模式運用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詞匯學習甚至是文章閱讀的困惑。因此,用“語塊教學模式”來進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將語塊的內容作為一個教學的補充形式,彌補閱讀教學中不能處理的語言細節(jié),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改進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NANTTINGER J,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3.
[3]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Thomson:Heinle,2002.
[4]張鎮(zhèn)華.大學英語短語動詞教學新探[J].中國英語教學, 2002(3).
[5]王立非,張大風.國外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
[6]王立非.借鑒國外,立足本土,創(chuàng)新教學[J].中國外語,2007 (6).
作者簡介:張幗(1985-),女,山西省忻州市人,西安工業(yè)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英語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