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14)
淺談電影《許三觀》的審美價值的體現(xiàn)
李 艷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14)
韓國導演河正宇的最新作品《許三觀》改編自余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電影上映之后,我們看到和原著之間雖然有很多的不同,但都成功塑造出了許三觀這樣一個有溫情有血肉的小人物形象,其中彰顯出豐富的人文內(nèi)蘊,并能喚醒觀眾對于電影中人性精神價值的認知,因此該片的審美價值是值得肯定的。
審美價值;真實;改編
電影《許三觀》從前期宣傳到后期評價,其關注的焦點更多是拋開電影本身,就中國小說韓國化這一方面引得大眾爭議紛紛。但筆者認為,從其真實性和自由情感的表達上而言就已經(jīng)奠定了該片的審美價值。
首先來看外部真實。外部真實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第一方面是環(huán)境真實,指的是時代大環(huán)境的真實性表達。為了營造出環(huán)境的真實性,電影中出現(xiàn)的標語、鄉(xiāng)村、醫(yī)院等,都是遵循了原作中的時代背景。第二個方面是作品中細節(jié)真實的呈現(xiàn)。細節(jié)的真實能夠準確無誤的表達時代感。比如電影中,玉蘭那雙白色鞋子,即便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多,但承載的是玉蘭對于青春和美麗的忠誠。許三觀看到鞋子臟了,還是很主動給玉蘭買了一雙新的。雖然他們當時是在吵架,但是許三觀內(nèi)心對玉蘭的愛絲毫未減。其次,內(nèi)部真實,筆者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人物的塑造上。其一,許三觀作為典型人物,是原作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的必要條件。許三觀身上有著鮮明的個性,就賣血的動機而言,他是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當時在那種艱苦生活中的人都一樣,這成為他的標簽也成為每個困苦百姓的共性。從動機再到真正行動以及結(jié)果,他追求的生活無非就是活著,這一點在救兒子的情節(jié)上就能看出來。一樂并非是他的親生兒子,但是他還是愿意拿命來救他,這種善良也是他以及他所在的階級上的樸素的善良性的表達。只要人活著,那么家就完整,樸素價值觀的延伸,就擴展到了整個民族的共性上。其二是作為感性形象的構建,許三觀又被賦予了深層次的含義。在電影中,我們所看到的許三觀實際是圍繞感性形象所建立的角色。影片主要圍繞父子親情來展開故事,和原作的大時代不同的是,電影濃縮為15年的時間,必然也就改變了中心事件。我們對于電影內(nèi)容的劃分,可以分為一樂出生前和一樂出生后。在一樂出生前,許三觀因為賣血才有錢娶到了玉蘭。在關于如何娶到玉蘭這一情節(jié)上,詼諧的用一頓頓美食的價格來規(guī)勸著玉蘭嫁給自己。而后的婚姻生活中,不富裕但是卻又幸福滿滿,這或許來自于當初許三觀“簡易愛情觀”的善果。之所以稱是“簡易愛情觀”,筆者認為許三觀在追求愛人時,實際出于貧苦年代對婚姻本質(zhì)最單純的認知,既不像搭伙過日子那么講究,又沒有任何鋪張的儀式,只是簡簡單單的認作你是我的家人。
再來看從自由情感的生發(fā)而言,好的藝術作品之所以好就是因為“他們都能夠激發(fā)陶冶型自由情感,從而促進人類主體的身心健康?!保?]也就是說,首要條件是關乎陶冶型自由情感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即“審美客體以其特殊的內(nèi)容價值刺激主體全部心靈官能所產(chǎn)生的自由情感,這種自由情感對主體心靈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凈化作用?!保?]電影《許三觀》所激發(fā)的正是這樣一種自由情感。在電影《許三觀》中,有兩個情節(jié)是格外讓人感動的。第一是由于一樂親生父親患病,一樂被迫在病床前喊爸爸,而許三觀就躲在窗外。隨后一樂發(fā)現(xiàn)了許三觀,一樂一聲聲喊著爸爸,許三觀從躲藏到帶走一樂,不再排斥非親生的兒子。在這個情節(jié)中,一樂的聲聲嘶喊足以讓觀眾潸然淚下,尤其是小演員精彩的表演,讓情感的流露更加徹底。許三觀則在連日賣血之后終于湊夠了手術費才來見的一樂,在當時韓國最繁華的街道上,來來往往的汽車在以前的村莊里很少見到,可是他們對于這種生活并不關心,這里的燈火不及家里的炊煙,他們的想法就是治好病回家。這兩處情節(jié)所展現(xiàn)給我們的都是人性中的溫情,已經(jīng)不再囿于父子親情,而是一種大愛的書寫,對于個體生命的關懷結(jié)合之前對于該作品審美價值的探討,這兩處情節(jié)都是在再現(xiàn)當時困苦生活的基礎上表現(xiàn)了人性中溫暖的一面,這滿足了我們生活邏輯的準確表達。我們就有理由稱其是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
現(xiàn)在的人對著山珍海味也難以知足,溫情逐漸被快節(jié)奏的生活忘記,即便手上長時間握著手機,也不會想起和家人多聊聊天。這就是我們從電影的直觀真實所看到的,這些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面臨的,沒有人生來無憂無慮。所以,這部電影對于直觀真實的表達是能動的,而不是一味濫情制作,它合理地呈現(xiàn)出真實生活的方方面面,或是鄰里吵架,或是父子情深,都是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對淳樸情感的刻畫,也是對人性的真實表達。
[1][2]馬立新.論低碳藝術的本體特征及其建構機制[J].現(xiàn)代傳播,2014(4).
J905
A
1007-0125(2015)11-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