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
摘 要: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應當被看成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表現。在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上,我們一方面要改變過去的落后觀念,要知道提出問題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帶動解決問題能力的“高歌猛進”,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要從想象力的維護、課堂思維沖突的利用和評價方式的改變三個方面予以實施,把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工作做到科學細致。
關鍵詞:數學提問 課堂 創(chuàng)造力
筆者曾教學過這樣一道練習題(如下圖):
大多情況下,當學生提出“買32張兒童票一共要花多少元?”這樣的問題時,作為教師,我們不該就此“鳴金收兵”,而是努力讓學生經歷一次次“觀察-思考-提問”的過程,或許,我們的數學課堂能迸發(fā)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1.引導學生初步讀圖,提出簡單的基礎的數學問題,如32張兒童票一共要多少元?
2.指導學生再次讀圖,教師提問:從圖中你還能知道些什么?(學生也許一開始會“沉默”,但不一會兒就會有很多精彩地回答,如票價中還有成人的價格、他們去公園玩是夏天、排隊的7個學生中有4個男生……)
教師繼續(xù)追問:讀圖以后,你有沒有什么疑問?(學生可能會問:有沒有老師帶隊?32個學生中男生會不會多一些?這么多人買票可不可以降價?……)
3.根據學生的想和問,教師進行分類梳理。
(1)討論第一個問題:32個同學中男生會多一些嗎?
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給予評價。此問題中蘊含了數學規(guī)律的知識在里面,并能發(fā)揮學生的數學想象力。
(2)如果有兩位老師帶隊,那應該怎樣買票?
(3)如果你是公園管理人員,你覺得票價上可以有哪些優(yōu)惠呢?(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其中一名學生的想法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如兒童票每張降價2元,根據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32個同學可以節(jié)省多少錢?買32張兒童票現在需要多少錢?……)
4.你還有什么疑問嗎?(繼續(xù)發(fā)現,繼續(xù)提問)
愛因斯坦等人就曾明確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标P于小學生提問能力培養(yǎng),筆者結合日常教學有如下思考:
思考一:提出問題能力培養(yǎng),想象力的維護是核心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抽象的東西如何形象化,想象力是至關重要的。低年級解決問題的教學,基本是1-2步計算,我們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少出錯,通常想了很多“化難為簡”的辦法。殊不知辦法越多,學生認識的面就越窄,數學想象力也得到了遏制。低年級的學生很會“瞎想”,我們要盡力保護這種“可貴的想象力”,引導他們更多地向有效的方面想象,而不是以一些框架式的模板給他們定位。
要使學生愛提問題,首先要讓學生養(yǎng)成提問題的習慣。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給學生提問的時間和機會,如每節(jié)課的最后5分鐘可定為“提問時間”,不論問題質量的高或低,提出來的就要表揚。自然而然,提問也就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樂趣。
思考二:提出問題能力培養(yǎng),思維沖突的利用是關鍵
《小學生數學報》2012年第1期第2版“挑戰(zhàn)自我”中一道判斷題:把含糖7%的糖水和含糖8%的糖水混合后就得到含糖15%的糖水。
學生獨立思考和同桌交流之后,很多人都想到了舉例。第一個孩子舉手站起來說假設兩杯糖水都是100克,通過計算得出混合以后的糖水含糖率是7.5%。另一個孩子提出疑問:如果含糖7%的糖水有300克,含糖8%的糖水有100克呢……思維沖突引發(fā)了一場提問的熱浪。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思維沖突,如果我們能及時有效地把握這樣的沖突,加以引導,是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想提問題、會提問題能更加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如果這樣,解決問題就變成了學生自主的行為,而非老師的“一廂情愿”了。
思考三:提出問題能力培養(yǎng),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推力
為什么要提出問題?我們要讓學生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從改革我們的課堂做起。每一節(jié)課,必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課堂上的交流與討論就只是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讓沒有問題的學生感到失落,感到虛度了一節(jié)課的光陰,感覺自己總是在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
我們很多數學老師倡導預習。預習不是要學生一定看懂學會,而是能提出問題:能看懂學會的人,要對于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推理過程提出問題,要對于知識產生新的聯想;沒看懂學會的人要把自己的疑問和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作為自己上課學習的重點……上課的時候,從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發(fā),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中又發(fā)現新的問題……這種周而復始的課堂,才是最具數學味道的課堂,也是孩子們喜歡的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敢于提出問題,才能發(fā)現更多的問題,長此以往,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達到思維提升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要知道,善于思考,才會有不同的見解;敢于提問,才會創(chuàng)造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鄭毓信.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J].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