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飛 徐 飛
關于[作文評價]
◎趙 飛 徐 飛
(圖/牛 力)
徐飛:當前,人們對作文教學質量普遍不滿,大多集中在教師的指導不力上,這是無可非議的,畢竟作文指導是作文教學的核心。但如果僅僅將目光聚焦在作文指導上,就不可能使作文教學有真正意義上的突破與提高。我們應該充分意識到,作文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蔽覀儜獙Α白魑脑u價”重新審視,充分發(fā)揮它對作文教學的積極作用。
趙飛:是的。平日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的眼光更多是投射在作文技法指導上??筛鄷r候我們是“燈下黑”,重視寫作前的指導,重視過程中的升格,也重視寫作后的修改,卻忽略了是對作文精準的評價。精準有力的評價不但是對文章的“去弊”,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作文指導。重新修正作文指導與評價的關系,讓我們對學生的作文有一個全面的把脈,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認知角度。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作文指導和評價處于互相分離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不健康的作文教學,需要思量、改變。
徐飛:我一直認為,作文評價能力是語文教師教學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黃厚江老師曾介紹自己在招聘教師時自創(chuàng)的一種考查方式,他讓應聘教師在規(guī)定時間內批改五六篇學生作文,打好分數(shù)并寫上評語。黃老師說,從作文評價這一方面,能較為準確地判斷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
我也做過類似的事情。近兩年,我組織過園區(qū)高三語文教師進行“作文診斷”專題研討活動。提前將精心挑選的七篇學生作文發(fā)給高三教師,要求大家給每篇文章打好分數(shù)并寫好評語。同時,我將這七篇作文發(fā)給作文閱卷資深專家蔡明老師,請他對這七篇作文進行賦分并做簡要評析。以蔡老師的分數(shù)為主要依據(jù),并結合我的打分,最終形成七篇作文的應得分。一共收上26位老師的作文評分及評語,與應得分數(shù)逐篇比較,分差在6分之內的視為正確。26位老師中有10位老師能正確判定五至六篇作文,有8位老師正確判分的作文不超過三篇,甚至有一位老師只有一篇作文賦分正確。
教師在作文評價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一結果引起我的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能準確判分的教師大多教學成績優(yōu)異,而在作文判分上有較大偏差的教師則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上基本屬于無為狀態(tài),所帶班級的作文成績也不夠理想。
趙飛:作文評價應該直指寫作的核心。在評價地位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要一改過去裁判、教練的身份,努力讓自己走向學生,成為一位合作者、同行人。在評價形態(tài)上屬于動態(tài)的,而不是靜態(tài)的,我們關注的不單單是唯一的文本,更多的是回溯到學生寫作時那一刻思維、體驗、知識儲備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評價才不再是作文終極體驗,而是給學生寫作再一次補充能量,是處于學生習作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對作文評價的功能重新界定,至于著眼文本還是人本,我想應是根據(jù)文章具體情況而定。
徐飛:作文評價本應對學生作文起到糾偏、引領作用,但事實是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作文的有益啟示,主要原因出在教師的作文評價上。我們不妨來看兩位教師對同題作文《記得那一次出發(fā)》的評語:
甲老師:作者記敘的這一次出發(fā),飽含著父女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深情?!拔摇泵τ谡n業(yè),父親忙于工作,一次失望的談話,一次未成功的“出發(fā)”,觸發(fā)了“我”對父愛的渴望,于是,父女兩人心照不宣,放下紙筆,出發(fā)散步。作者用質樸的語言將兩次出發(fā)勾連,表現(xiàn)了父女親情。
乙老師:一波三折是本文的最大亮點。小作者從“堅定”寫到“畏縮”寫到“后悔”再寫到“堅定”,情感認識層進變化,有較強的吸引力。心理描寫準確細致,且合乎環(huán)境,自然合理。對比手法運用恰當。爸爸、媽媽的形象與“我”對照寫來,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語言比較質樸,但略顯粗糙單薄。
甲乙兩位老師的評語屬于典型的兩種風格。甲老師的評價側重于文章內容層面的闡述,而乙老師的評語則自覺關注了文章寫作層面的特點。簡單說,甲老師關注的是“寫什么”,而乙老師更關注了“怎樣寫”。
作文評價,折射出教師的作文教學觀。作文教學,應在“怎樣寫”上發(fā)力,但也不能滑向技術主義的窠臼,而應是技術與人文的共舞。因此,作文評價不能僅僅停留于文章內容層面的評析,而應該由內容轉入到對結構、技法的評判。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評價時,不僅關注學生的作文結果,還要反推學生的寫作過程,揣測他們在作文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此,才能使作文評價切中肯綮。
趙飛:我很有同感,教師在作文評價時常常用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替代學生的體驗。如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看到這樣一段話:
后來?。∥液桶职謰寢寔淼教K州,一個快速發(fā)展的城市。它似乎不需要等待,我也慢慢習慣了它的節(jié)奏,在忙碌中忘記了家鄉(xiāng)。
我在讀這段話的時候,情感上有了共鳴,給予了這篇文章很好的評價,并且寫道:“你的體驗是我內心的疼痛,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們在忙碌中丟失了自己的家鄉(xiāng)?!笨此坪苷?,也是實在的呈現(xiàn),但有一次和這個學生在無意談話中得知,她對目前生活的這個城市很是喜歡,并不覺得節(jié)奏快,反而認為城市的變化讓她開心,家鄉(xiāng)在她心中沒有多少印象,這里就是自己的故鄉(xiāng)。又問為什么作文有這樣的一種情愫在里面,她笑著淡淡地說,你們大人不是經常說城市節(jié)奏快,在外鄉(xiāng)時常想念老家,所以我就按照你們的想法去寫了。
批閱中,我們都用自己的情感來衡量和映照學生作文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文變得只剩下泛濫的抒情、空乏的喻理,而學生自己內心細微的情感舒展卻是那樣地寡淡。
徐飛:是的,作文評價應該堅守學生立場,同時,它又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技術活。教師的作文評價應克服套板化、隨意化的傾向,增強評價的科學性與實用性。“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情感真實”“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材料豐富”“語言流暢”等評價雖然正確,但缺少針對性和個性化,對學生再度寫作的指導性不強。評價如果是些“正確的廢話”,自然激不起學生關注作文評語的熱情,也不能使學生從作文評價中獲得寫作啟示。作文評價應能準確擊中學生作文的命脈,肯定其優(yōu)點,也要準確揭示其不足,最好還能開出藥方。
評語不宜太長太雜,盡可能簡練明確;不要面面俱到,最好只就一個方面寫一兩句話。王棟生老師說:“一句真誠的贊語,一句中肯的評價,一點能讓他‘頓悟’的建議,都可能讓他長期銘記;而如果想讓他記住一段一兩百字的評語,除非寫到驚心動魄的地步?!蹦蠋煷蟾街性泧L試在作文批改中用“一句話評語”,即不管學生如何作文,老師的評語只能寫一句話。這種做法也許有點矯枉過正,但卻可以逼迫老師們開始思考作文評語的質量與效能。有老師感慨:“一句話評語難寫。寫什么,怎么寫,要斟酌再三,要推敲詞語,反不如多寫幾句評語來得快?!?/p>
趙飛:作文評價是重教師感覺還是技法指導,這的確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評價思維是理性的,要站在文章之上,審視全文;化為評價語言,是感性的,理性的評價思維與感性的評價語言相結合才是常道。
作文評價時,教師應以對話的口吻與學生交流。對話雙方必須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這里不但有問答,還有對話時的交流和心得的分享。
下面幾條評價用語就是采用對話式的寫法來完成,注重技法,卻不露痕跡。學生在看了之后馬上明白自己文章出現(xiàn)的問題。如:
1.你的文字很優(yōu)美,為什么全文讀不到你寫的具體事件?是怕破壞文章的整體還是覺得具體事例不值得去寫?
2.寫“母愛”可以選擇的角度有很多,為什么老是喜歡把別人寫過的又拿到自己的文中來?可以選一個自己感受最深,想想內心就激動、溫暖的事例來寫嗎?
這種對話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沒有依據(jù),而是對話雙方熟悉的話題。當然學生也可以和自己的習作再次對話,這種對話是建立在教師的評價提示上的,屬于一次有深度、有指向的對話。
徐飛:對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姿態(tài)。但作文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因此作文評價不僅是師生之間的對話,還應該是社會相關人員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自我之間的對話。
在作文評價上,我們應堅持發(fā)展性評價理念,用評價來引導學生對自我表達及時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差距,并借鑒一些成功的經驗,從而促進作文水平的提升。發(fā)展性作文評價可使作文評價由評判功能升級為發(fā)展功能,這就需要教師對作文能力層級進行適當?shù)姆纸?,并用學生易于理解的語言精準地表達出來。
郭家海老師長期堅持基于“量表”的寫作教學研究,旨在通過作文評價標準系統(tǒng)的建設和實施來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郭老師研究成果頗豐,他帶領著團隊研制出作文專項能力的發(fā)展、評價、參考層級,對作文教學產生了積極影響。郭老師舉了一個案例,幫助我們理解“量表”在指導學生作文過程中的作用。
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文章《謝謝你,親愛的王老師》,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王老師看了小張一眼,耐心地回答著。我也上去,也想問問題,可小張一直占用王老師,只好退回去。這個問題一直問到快要上課才解決。小張神采飛揚地搖擺回位子,解決世紀難題的感覺好像不錯,同學們想。
如何評價這段文字?按照以往的做法,基本上是教師憑經驗判斷,學生憑感覺判斷,標準不一,意見也未必一致。但是,如果能夠提供下面一張量表,教師與學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借此修改上述文章。
根據(jù)這一專項發(fā)展性評價層級表,可以判斷上文與C級量表項目類似。這里使用人稱涉及第一、第三,采用全知視角,但有點混亂。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過于簡略,動作、神態(tài)描寫也不夠細致,有些地方經不起推敲。如何修改呢?量表中的B級、A級和A+級指標都為修改提出了具體的方法。
郭家海老師的研究值得我們關注。評價量表的好處在于從理性的角度為學生作文準確定位,使學生清醒地知道自己當下的表達水平等級,能為學生提供明確的發(fā)展方向,使他們的努力有方向,并且為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合適的發(fā)展臺階。當然,評價量表如何制作,如何使用,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