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童
七年級學生由于在小學階段幾乎沒有接觸過文言文,剛一接觸到文言文時,學生看不懂,也不知道要怎么學。這也不怪學生,文言文距離我們的時代已很久遠,和現(xiàn)代文相比,寫作的文化背景差異大,使用的詞語、句法也不同。在這個起點年級,若我們的基礎沒有打好,學生的心理障礙沒有消除,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是極不利的。所以,我們在七年級文言文起點教學中要找到教學的弱點,對此做分析,采取方法,才能讓學生很好地吸收和積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此,我一直探討提高七年級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方法,讓學生在七年級階段插上學習文言文的理想翅膀。
一、“導”是學的前奏
1.導興趣。七年級階段的文言文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上課前精心設計,運用巧妙的導入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比如,教學七年級蒲松齡的《狼》這一類情節(jié)較明顯的課文時,我把課文編成生動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從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課文。在老師的故事中,課堂氣氛非?;钴S,激發(fā)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2.“導”方法。七年級學生才剛剛接觸文言文,要通過上課前的初步閱讀明白文章大意是不容易的。這就要求在學生讀課文之前,教師給予學生明確的提示?;蚪o學生交代學習本課的目的要求,或簡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況,或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這種導讀方法,訓練了學生閱讀思維、理解等能力。
二、“讀”是學的促進
要讓其學好文言文,良方之一就是“讀”字為先。讓學生在讀中有感,在讀中有悟,在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白x”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默讀、吟讀、朗讀、齊讀等,有時還可以舉行誦讀比賽來提高學生讀的興趣。
三、“誦”是讀的深入
學習文言文,背誦是必不可少的。我一般的做法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我注重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學生在課文板書的引領下來背誦課文,效果較好!背誦時限定一定的時間,到時間就檢查。如果沒有背過,就單獨來給我背書。
四、“法”是學的關鍵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掌握下列學習方法:
1.讀注。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需要借助注解。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課后淺易而詳盡的注解,就能自己解決生字、難詞,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為順暢朗讀鋪平道路。
2.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勤查閱工具書,尤其是學會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懂原文。
3.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有的可用換字的辦法解釋,有的用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代替古代漢語的句式。
五、“動”是學的加強
在七年級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多種競賽活動。把全班分成若干組,以組為單位,開展朗讀競賽、背誦競賽、實詞虛詞的查字典競賽、對課文知識檢測的競賽等,競賽后計算團體總分,優(yōu)勝組給予加分鼓勵。通過競賽活動,既可激發(fā)學生團體榮譽感,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動機,從而主動地細讀課文。
六、“情”是學的深化
在文言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電教媒體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把文字性的描述進行還原,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狼》時先播放與狼相關的視頻,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對比文中狼與畫中狼的異同。此類方法,能創(chuàng)設出濃厚的情境氛圍,調動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七、“疑”是學的提高
在疏通文意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例如《狼》這篇課文,學生自學了課文之后可能會這樣質疑:“幾何”的含義?“耳”為何用在句末?《狼》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怎樣的道理?我們對“狼”這一形象如何評價?這時教師就要及時組織學生探究、討論。
八、“拓”是學的延伸
七年級語文書上的文言文在課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少,每冊書上只有六篇,而且還分散在各個單元。如果有條件我們可以進行課外的文言文閱讀,特別是一些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學生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知識,可以讓他們自由地翻譯理解,老師也可以給予適當?shù)闹笇?,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其樂無窮。
總之,要想真正提高七年級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就要在七年級文言文起步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參考文獻:
何兵.新課改下為文言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J].教育學文摘,2011(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