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遠程教育學術期刊論文研究范式的元分析

        2015-11-28 01:43:12馮曉英李秋菊
        中國電化教育 2015年12期
        關鍵詞:方法研究教育

        馮曉英,李秋菊,陳 悅,劉 月

        (北京師范大學 遠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遠程教育學術期刊論文研究范式的元分析

        馮曉英,李秋菊,陳 悅,劉 月

        (北京師范大學 遠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過去十幾年遠程教育研究的快速發(fā)展,要求我們對遠程教育研究進行回顧與反思,特別是對研究的方法與路徑進行反思和梳理。該研究從研究范式的視角對國內八本遠程教育領域核心期刊近五年來的3504篇文獻進行了元分析,從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主題、研究規(guī)范性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比較。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我國遠程教育類學術期刊中實證主義、闡釋主義、批判主義、實用主義等四類研究范式的研究論文占到了文章總量的40%左右,研究方法多樣,研究主題廣泛,實證主義研究論文的規(guī)范性整體較高。最后,作者參考國際遠程教育學術期刊和學術研究的現(xiàn)狀,為國內遠程教育研究論文提出了五條建議:提高成熟度、提高適切性、提高多樣性、提高規(guī)范性、提高嚴謹性,希望該項研究能夠為國內遠程教育學術期刊和研究者提供參考。

        遠程教育;研究范式;研究方法

        一、問題提出

        作為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領域,遠程教育實踐的迅猛發(fā)展也帶來了遠程教育研究的快速發(fā)展。有太多的問題需要研究、值得研究。然而,正是因為我們的實踐和研究都發(fā)展太快了,所有人在緊跟最新的技術、最新的趨勢全速奔跑,卻來不及對這個領域的發(fā)展進行反思,把概念、方法、框架系統(tǒng)地梳理清楚。這表現(xiàn)在遠程教育領域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上的混亂。近年來,國際遠程教育學術界在認可遠程教育研究逐步由青澀走向成熟的同時,也開始對國際遠程教育研究進行反思。Saba認為,遠程教育領域現(xiàn)在迫切需要一套廣泛共識的理論、原則、框架和規(guī)則來指導我們的研究[1]。在過去的五到十年里,國內的遠程教育研究也有了快速的發(fā)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此時對我們的遠程教育研究進行回顧與反思,特別是對研究的方法與路徑進行反思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方法對于任何一個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遠程教育領域中迄今為止已知的研究方法已有數(shù)十種。對于研究方法的分類,即便是研究方法的教材往往也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則,有的學者將其分為基礎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有的按照研究目的劃分,有的按照研究問題劃分,有的按照數(shù)據(jù)收集方式劃分,等等。而國際上比較共識的是首先從研究范式的角度對研究類型進行確定與區(qū)分。

        Hitchcock認為,本體論決定了認識論,認識論決定了方法論,而方法論決定了研究工具和數(shù)據(jù)收集的方法[2]。什么是本體論呢?本體論就是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假設或猜想。認識論則是人們研究和探究現(xiàn)實世界的方式和途徑。而方法論則說明了人們用什么樣的工具來認識現(xiàn)實世界,在教育研究中,方法論是一種戰(zhàn)略方針,而不是某種實際的技術方法或數(shù)據(jù)方法。也就是說,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假設決定了人們采用怎樣的方式去探究世界,進而決定了人們探究世界的方法、工具和數(shù)據(jù)收集的手段等。因此,當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待研究時,研究方法就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了,而反映了我們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理解世界、探究世界的[3]。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這三者構成了研究范式。研究范式是人們看待和研究社會現(xiàn)象與自然現(xiàn)象的方式,是一種世界觀,也是價值觀,它是一套獲得廣泛共識的體系和原則,用以確定哪些問題值得研究、如何研究、有哪些典型的解決方案[4]。不同的研究范式之間有著清晰的界限。這使得我們可以從研究范式的角度對研究類型和研究方法進行清晰的劃分。

        那么有哪些研究范式呢?傳統(tǒng)的教育研究中廣泛共識的有三種研究范式:實證主義研究范式;闡釋主義研究范式;批判主義研究范式。

        實證主義研究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指導行為的規(guī)律,準確地衡量事物,解決遠程教育領域“是什么”的問題。在本體論上認為教學活動中的規(guī)律是客觀存在的,并不受研究者本身或其他主觀因素影響,因此實證主義的認識論認為教學中的規(guī)律可以通過可靠有效的工具去揭示,這也導致實證主義強調研究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多是用精確數(shù)字回答的量化研究,其中又以實驗研究和教育中的準實驗研究最具有代表性。從方法論的角度,實證主義通常也稱為定量研究。

        闡釋主義的研究目的往往是以研究對象內部的視角對事件進行解釋,解決遠程教育領域“為什么”的問題,在本體論上認為一切對知識的建構都來源于個體對社會情境的理解,其認識論則是理解并解釋研究對象的內部觀點。因此在遠程教育領域,研究者必須與學生個體或教師進行交流,利用更多的細節(jié)來推動研究發(fā)展,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流。從方法論的角度,闡釋主義通常也稱為質性研究。

        批判主義范式關心誰在遠程教育中掌握“權力”與“資源”?探討遠程教育中哪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其本體論認為由于研究的主客體都有可能受到社會不公正意識形態(tài)的壓抑,研究應該是一個主客體共同演化成長,擺脫虛假意識,達到知識領悟的過程[5]。在認識論上則是去發(fā)現(xiàn)和揭露那些被壓制的,在日常理解中被隱藏或者被破壞的矛盾的行為或觀點,多采用理論研究方法。從方法論的角度,批判主義通常也稱為批判性研究。

        這三種研究范式長期統(tǒng)治了教育研究和遠程教育研究。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當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開始質疑“為什么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之間存在著鴻溝”,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實用主義研究范式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實用主義研究是為了發(fā)現(xiàn)或驗證研究對象的實際效用,而在復雜的情境中進行干預和交互的過程,解決遠程教育領域中“怎么辦”的問題。其本體論認為能在實踐中有效應用的規(guī)律就是真理,因此其認識論認為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以近些年發(fā)展起來的“基于設計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最具有代表性。從方法論的角度,實用主義通常也稱為設計性研究,各研究范式的理論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范式的理論框架[6]

        批判主義(批判性研究)事實存在于社會偏見中,直接由社會偏見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和揭露矛盾的行為或觀點批判;反思;改變現(xiàn)狀歷史回顧、理論推演、行動研究實用主義(設計性研究)實用的規(guī)律構成了真理最好的方法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產出產品或理論混合方法、基于設計的研究、行動研究

        哈貝馬斯認為,不同的研究范式產生于不同的研究興趣和目的,也能因此產生不同的知識類型:實證主義范式是為了預測和控制,闡釋主義范式是為了理解和解釋,批判主義范式是為了民主和自由[7]。實用主義范式則是為了解決問題。四種研究范式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探究不同的遠程教育問題,在遠程教育研究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將按照這四類研究范式對近五年內我國遠程教育期刊論文進行分析,關注以下研究問題:1.我國遠程教育學術期刊論文各類研究范式所占比例如何?2.各類研究范式主要應用于哪些研究領域和主題?3.各類研究范式中主要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4.各類研究范式應用的規(guī)范性如何?

        二、研究設計

        (一)文獻分析樣本的選擇

        綜合考慮樣本的權威性、全面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本研究將檢索年限定為2010年至2014年最近五年內,選擇在國內具有學術影響力、含有較大比例的遠程教育領域文獻,且所刊論文涵蓋各類研究范式的8本中文核心學術期刊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中國電化教育》《電化教育研究》《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遠程教育雜志》《開放教育研究》《中國遠程教育》《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其中五本為專門的遠程教育類核心期刊,三本為教育技術領域核心期刊。本研究對教育技術類期刊的論文進行了篩選,僅將遠程教育主題的論文列入分析范圍,最終得到3504篇遠程教育領域文獻,具體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對象來源期刊與發(fā)表年份分布

        (二)內容分析維度及類目體系確定

        從研究目的與問題出發(fā),本研究主要從研究范式、研究主題、研究方法三個維度對文獻進行分析。研究范式的分析主要以四類研究范式作為分析框架。但在編碼過程中,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國內遠程教育領域文獻中,存在大量無法歸入四類研究范式的研究文獻,因此本研究增加“其他”一類,并將“其他”細化為“綜述、理論推演、經(jīng)驗總結、設計方案”4類文章。

        研究主題的分析則以張偉遠對遠程教育研究論文主題的分類[8]為基礎,并根據(jù)實際編碼過程中的主題迭代,將所有文獻劃分入:開放與遠程教育總論、歷史和發(fā)展、理論和哲學、研究方法、教育均衡、管理和規(guī)劃、學習者特征、教學與學習模式、學生支持服務、互動和反饋、學習材料的設計與開發(fā)、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fā)、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經(jīng)濟學、師資培訓、質量保證、文化和傳統(tǒng)、學科研究、國外遠程教育介紹與學習環(huán)境等20個主題。

        研究方法的分析以文獻中的研究設計為準,最終確定“內容分析、社會網(wǎng)絡分析、問卷調查法、案例研究、設計性研究、理論推演”等研究方法。通過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確定文獻的研究范式,根據(jù)理論框架判斷研究范式的規(guī)范性。

        內容分析類目體系的確定采用專家效度的方法確保其有效性。通過文獻歸納,文獻試編與調整,最終分類體系經(jīng)過遠程教育領域專家審查并最終確定,類目體系符合研究需要,保證了分析結果的有效性。

        (三)文獻編碼與一致性

        本研究文獻編碼由3位編碼員完成,3位編碼員在充分理解編碼規(guī)則后,在研究對象中隨機選擇40篇文獻分別進行試編碼,討論編碼結果并由學科專家進行指導,調整確認編碼規(guī)則后進行正式編碼。正式編碼過程中,每一篇文獻均由2位編碼員(一主一輔)進行編碼,其中3位編碼員的一致性分別為:89.33%(編碼員A與B)、92.72%(編碼員A與C)、77.94%(編碼員B與C),編碼不一致的文獻經(jīng)過2位負責編碼員討論確認,仍然不能確認的由3位編碼員共同討論確認。

        三、研究結果

        (一)遠程教育學術期刊論文中各類研究范式的比例

        1.總體情況

        通過對國內8本核心期刊近五年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我國遠程教育領域的期刊中,四種研究范式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如圖1所示)??傮w來看,能夠明確研究范式的文章不到樣本總量的40%。其中,實證主義也就是定量研究的文章最多,占總量的21.03%;其次是闡釋主義即質性研究的論文,為9.65%;實用主義的論文占6.99%;批判主義類論文最少,僅占文章總量的1.74%;60.59%的文章并不能歸屬到四種范式中的任何一類,屬于“其他”類。

        圖1 各種研究范式的總體情況對比

        在四類研究范式之外的“其他”類文章中,又可分為4類(如圖2所示):經(jīng)驗總結、理論推演、設計方案、綜述。其中經(jīng)驗總結類文章所占比例最大,占其他類文章總量的31.98%;其次是理論推演類文章,占30.71%;綜述類和設計方案類文章相對較少,分別占20.91%和16.39%,其中“綜述”類包括會議綜述和文獻綜述等。

        圖2 其他類別文章數(shù)目總體情況對比

        2.不同期刊中四類研究范式的比例

        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期刊中各類研究范式所占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差別,說明不同期刊對不同研究范式的文章有各自不同的側重(如下頁表3所示)??傮w來說,八本期刊中實證主義即定量研究的論文比重都最大,尤以《電化教育研究》和《遠程教育雜志》為最,這兩本期刊中實證主義文章比例均超過了25%。刊載闡釋主義即質性研究論文比例最高的期刊分別是《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開放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其闡釋主義文章分別占到15.25%、14.02%和13.32%。另五本期刊中質性研究論文均不到10%。八本期刊中批判主義文章均較少,相對較多的為《電化教育研究》,占3.61%?!峨娀逃芯俊泛汀冬F(xiàn)代教育技術》實用主義類文章較多,分別為14.95%、10.28%。從表3中也可看出,八本期刊中僅《電化教育研究》中四種研究范式的文章超過了文章總量的50%。

        表3 不同期刊中各類研究范式比例

        3.四類研究范式在過去五年中的發(fā)展變化

        過去五年中,實證主義論文所占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僅2013年出現(xiàn)小幅回落。闡釋主義論文數(shù)量在2010年出現(xiàn)了小高峰,隨后逐年減少,2013年后又開始緩慢回升。實用主義類文章在2011年出現(xiàn)一個小低谷,隨后呈現(xiàn)逐年增加的態(tài)勢。批判性論文所占比例一直較小,波動不大(如圖3所示)。

        圖3 四類研究范式在過去五年中的發(fā)展變化

        (二)各類研究范式主要應用于哪些研究領域和主題

        1.研究主題整體分布情況

        對8本遠程教育領域核心期刊5年內刊登的遠程教育領域論文的研究主題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如表4所示),排在前五位的研究主題分別是:“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15.53%), “學習材料的設計與開發(fā)”(8.53%)、“教學與學習模式”(8.42%)、“學習者的特征”(7.25% )、“國外遠程教育介紹”(6.76%)、“開放與遠程教育總論”(6.36%)。 相對而言,“遠程教育經(jīng)濟學”“研究方法”“教育均衡”這三個研究主題的文章較少。

        表4 八本期刊5年文獻主題統(tǒng)計

        2.不同研究范式下研究主題分布情況

        實證主義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的問題。本研究的3504個分析樣本中,采用定量研究回答“是什么”的實證主義文章共有737篇,涵蓋了這20項研究主題(如下頁圖4所示)。其中,關注“學習者特征”主題的實證研究最多(22.52%),“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次之,達到13.70%,“互動和反饋”類實證研究所占比例排在第三位(占8.96%)。遠程教育“教育經(jīng)濟學”“理論和哲學”“文化和傳統(tǒng)”“研究方法”“教育計劃均衡”這5個研究主題的實證研究較少。

        闡釋主義研究主要嘗試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八本期刊的3504個分析樣本中,采用質性研究嘗試回答“為什么”的文章共有338篇,共涉及20項研究主題(如下頁圖5所示)。其中,“國外遠程教育介紹”主題的研究文獻所占比例最高,達到25.15%。其次為“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和“學習材料設計與開發(fā)”類文獻,所占比例為13.31%和9.76%。“教育均衡”類、“教育經(jīng)濟學”類、“文化和傳統(tǒng)”類、“研究方法”類的質性研究論文所占比例最低,均低于1%。

        實用主義研究回答“怎么辦”的問題。本研究的3504個分析樣本中,采用設計性研究或行動研究嘗試回答“怎么辦”的文章共245篇,共涉及到了除“國外遠程教育介紹”和“歷史和發(fā)展”之外的18項主題。如圖6所示,其中,“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主題的實用主義研究所占比例最高,達到20.82%;排在前五位的主題還包括:“教學和學習模式”(15.10%)、“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fā)”(12.24%)、“學習材料的設計與發(fā)展”(8.16%)、“互動和反饋”(7.76%)、 “學習支持服務”(7.76%)。這五類主題都是設計性研究和行動研究最適用的、最典型的研究主題。

        批判主義類文章共涉及除去“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fā)”“教育經(jīng)濟學”“學習環(huán)境”外的17項研究主題,其中“開放與遠程教育總論”“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理論和哲學”三類主題文獻所占比例最高,如圖7所示。

        圖4 實證主義研究范式下的研究主題分布

        圖5 闡釋主義研究范式下研究主題分布

        圖6 實用主義研究范式下研究主題分布

        圖7 批判主題研究范式下研究主題分布

        3.不同期刊文獻主題分布差異

        不同期刊呈現(xiàn)的主題分布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表5所示),表明不同期刊體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選擇傾向。遠程教育類期刊與教育技術類期刊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側重。

        表5 不同期刊文獻研究主題分布

        文化和傳統(tǒng)1.03%2.65%0.56%0.27%1.98%1.66%0.93%0.81%學科研究4.12%0.00%4.72%6.49%2.54%3.87%1.87%1.39%學生支持服務7.73%4.50%6.39%1.35%7.91%4.70%5.61%5.09%學習材料設計與開發(fā)12.89%6.88%15.00%4.32%7.91%6.91%12.62%5.32%學習環(huán)境3.87%4.50%3.61%1.08%1.13%6.35%3.04%2.43%學習者的特征10.05%8.73%4.17%4.86%4.80%6.08%8.18%8.68%研究方法0.00%0.26%0.28%0.54%0.85%1.66%0.23%0.12%質量保證1.55%5.03%2.22%3.51%5.08%2.49%3.97%3.36%

        五本專門的遠程教育類期刊中,“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類文章所占比例均為最高(11%以上)?!冬F(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中,“國外遠程教育介紹”(11.89%)和“教學與學習模式”(11.35%)的研究所占比例也較高;《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中“管理和規(guī)劃主題”(8.47%)、“開放與遠程教育總論”(7.6389%)主題所占比例分別排第二位和第三位;《遠程教育雜志》比較關注“教學和學習模式” (9.39%)和“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fā)”(8.29%)的研究;《中國遠程教育》雜志中“開放與遠程教育總論”(10.65%)、“國外遠程教育介紹”(10.53%)所占比例較高;《開放教育研究》雜志中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主題分別是“管理和規(guī)劃”(11.38%)和“教學和學習模式”(9.52%)。

        另外三本教育技術類核心期刊中,《電化教育研究》最關注的遠程教育主題分別是“學習材料的設計與開發(fā)”(12.89%)、“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11.08%)、“學習者特征”(10.05%);《中國電化教育》最關注遠程教育領域中“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16.36%)、“學習材料的設計與開發(fā)”(12.62%)和“師資培訓”(10.51%);《現(xiàn)代教育技術》雜志涵蓋了20個主題分布,尤其關注“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18.33%)(11.90%)“學習材料的設計與開發(fā)”(15.00%)主題的研究。

        顯然,除了所有期刊都格外關注“技術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主題外,四本遠程教育類期刊中管理、規(guī)劃、模式、國外遠程教育介紹等整體性、宏觀的主題比例較大,而三本教育技術類期刊中則更加側重教學設計、學習材料開發(fā)、學習者特征、師資培訓等具體的、微觀的主題研究。

        (三)各類研究范式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對八本核心期刊3504篇文章樣本的分析結果顯示,在實證主義類文章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多種多樣,共有40種之多。如圖8所示,描述了實證主義研究范式中采用的前五種研究方法。其中在所有的實證主義類文章中,有48.85%的文章采用了問卷調查法進行實證研究,其次是定量的內容分析法(12.89%)、準實驗研究(12.62%)、社會網(wǎng)絡分析法(4.61%)、文獻計量法(3.39%)。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tǒng)的教育研究主要通過問卷、測驗、量表等手段收集定量數(shù)據(jù)不同,近年來遠程教育領域中出現(xiàn)大量的研究基于在線學習平臺收集數(shù)據(jù),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統(tǒng)計分析。除了基于在線學習平臺數(shù)據(jù)開展定量的內容分析、社會網(wǎng)絡分析,還有相當多的研究者利用平臺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回歸分析等。在線學習平臺數(shù)據(jù)正在成為遠程教育領域特有的、新的數(shù)據(jù)來源和數(shù)據(jù)收集手段?;谠诰€學習平臺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挖掘、學習分析類研究,正是此類研究的代表,也是遠程教育領域闡釋主義研究的新熱點和新趨勢。

        圖8 實證主義研究范式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如圖9所示,描述了闡釋主義研究范式中采用的前5種研究方法,從圖中可看出,在闡釋主義類文章中,案例研究的比例最大,為61.24%。其次是比較研究,為23.96%;其他的研究方法所占比例則較小,如訪談法(5.62%)、文獻分析法(2.96%)、內容分析法(2.37%);除此之外,也有少數(shù)闡釋主義類研究中采用了SWOT分析、扎根理論等研究方法。

        圖9 闡釋主義研究范式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如下頁圖10所示,描述了批判主義類研究范式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中在批判主義的研究范式中,多采用了推演的方式,占總量的49.18%;其次是經(jīng)驗總結(18.03%)、思辨的方式(14.75%),還有部分采用的是文獻研究的方法,占3.28%。

        圖10 批判主義研究范式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如圖11所示,描述了實用主義研究方式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從圖11中可看出,實用主義主要采用兩種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和設計性研究。且設計性研究占大部分,為87.35%。

        圖11 實用主義研究范式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四)各類研究范式應用的規(guī)范性

        1.整體規(guī)范性

        對各類研究是否規(guī)范的判別標準如下:實證主義、闡述主義類研究要求具有科學的研究方法、規(guī)范的數(shù)據(jù)收集、正確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手段、有價值的結論等。批判主義則應當基于理論推演或實證反思現(xiàn)有理論或實踐。實用主義研究則要求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和產品,且存在至少2輪的迭代。

        研究結果顯示,在屬于四類研究范式的1381篇文獻中,符合研究范式規(guī)范的論文共1018篇,比例達到78.28%,占全部文獻的29.05%。也就是說,比較規(guī)范的研究性論文在八本期刊中整體占29.05%。

        2.各不同研究范式論文的規(guī)范性統(tǒng)計

        通過統(tǒng)計,在近5年的8本雜志中,如表6所示,實證主義規(guī)范研究篇目為717篇,規(guī)范的研究所占比例最高,達到97.29%;規(guī)范的闡述主義文獻共226篇,規(guī)范性文獻比例為66.86%;規(guī)范的批判主義文獻共44篇,占該類文獻的72.13%;規(guī)范的實用主義研究共31篇,規(guī)范性較低,僅占全部實用主義文獻的12.65%,大多數(shù)實用主義下的基于設計的研究存在無迭代等問題;整體來看,實證主義研究在國內發(fā)展較成熟,規(guī)范性較強。

        表6 不同研究范式論文的規(guī)范性統(tǒng)計

        闡述主義226 338 66.86%批判主義44 61 72.13%實用主義31 245 12.65%總量1018 1381 78.28%

        四、結論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與十幾年前相比,近五年我國遠程教育領域學術期刊的論文在科學規(guī)范方面進步顯著。相比于十幾年前經(jīng)驗總結和思辨類文章占主體的情況,近五年研究性論文在期刊中所占比例明顯加大,且涵蓋了實證主義、闡釋主義、批判主義、實用主義四類研究范式?!峨娀逃芯俊分芯哂忻鞔_研究范式的研究性論文已經(jīng)超過了論文總量的50%。論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較為豐富。由于遠程教育研究歷史發(fā)展的原因,定量研究占研究論文的主體,研究規(guī)范性也相對較高。然而,與國際學術期刊相比,我國遠程教育學術期刊和研究性論文仍然有著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1.提高成熟度:鼓勵加大研究性論文比例,減少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思辨

        Saba認為,國際遠程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研究者開始采用嚴謹?shù)亩糠椒ê唾|性方法開展研究,這表現(xiàn)在國際學術期刊上非研究的經(jīng)驗總結、思辨性論文幾乎沒有了,同時,比較研究的文章也越來越少,特別是沒有在統(tǒng)計學上產生顯著差異的比較研究越來越少[9]。以《國際開放與遠程學習研究評論》(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為例,四類范式的研究論文所占比例達到90%左右,其余10%則大多為綜述、述評等。

        而國內八本遠程教育和教育技術類核心期刊中,四類范式的研究論文平均占40%左右,10%為綜述類文章,其余50%左右的文章是沒有研究方法或研究范式的經(jīng)驗總結、理論推演或思辨性文章。經(jīng)驗、推理、研究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三種途徑[10]。經(jīng)驗和推理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經(jīng)驗和推理也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研究與單純的經(jīng)驗和理論推理的最大不同在于,研究是嚴謹?shù)?,研究采用嚴肅和專業(yè)的態(tài)度和方法對待每一個假設,只有經(jīng)過嚴謹?shù)膶嶒烌炞C的觀點和假設才會被認可,因此其觀點以堅實的事實為依據(jù)。因此,研究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實證(Empirical),強調任何一個觀點或假設必須經(jīng)過實踐檢驗,產生于實驗或觀察,有真實的事實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而不是產生于經(jīng)驗或理論推演。從目前國內遠程教育類學術期刊的構成來看,還需要繼續(xù)鼓勵和加強真正的研究性論文,進一步減少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思辨性文章的比例,提高我國遠程教育學術期刊和研究的成熟度。

        2.提高適切性:根據(jù)研究目標和主題選擇恰當?shù)难芯糠妒胶头椒?/p>

        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國內研究者越來越多地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研究主題的范圍也很廣泛,這顯然也是我國遠程教育研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研究中發(fā)現(xiàn),同樣的主題不同的研究者選擇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多數(shù)研究者傾向于選擇自己熟悉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而不是最適合該主題的方法。Cohen等人認為,研究的最高原則應當是“目標適切性”原則(Fitness for purpose),即依據(j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主題選擇不同的、恰當?shù)难芯糠妒絒11]。盡管對于一個研究問題應當采用何種研究方法,并非有一定之規(guī),然而,不同的研究范式確實適合于解決不同的研究問題。

        以質性研究為例。遠程教育中,質性研究適合于探索學習者特征、教師的角色與能力、教師的特征、學習者的動機、滿意度、保持率等主題[12]。因此國際期刊論文中對“學習者特征”的研究以闡釋主義居多。而本次研究的樣本中,“學習者特征”的研究排在定量研究的首位,在質性研究的第11位。同樣,國內關于“教師的角色與能力”“學習動機”“滿意度”“保持率”的研究,也大多采用了定量研究,而較少采用質性研究。這說明國內作者在選擇研究方法時常常習慣性地選擇自己所熟悉的定量研究,而較少依據(jù)研究目的的適切性選擇更加適合該主題的研究方法。

        3.提高多樣性:豐富研究類型,鼓勵質性研究、批判性研究和設計性研究

        最近五年國內遠程教育類核心期刊中,實證主義即定量研究論文占到文章總量的21%,占到研究性論文的一半以上,充分說明了研究者對實證主義研究的重視。而闡釋主義、批判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文章比例較小,尤其實用主義和批判主義的論文只占總量的6.9%和1.7%。不同的研究范式從不同視角、不同途徑去探究不同的遠程教育問題,不同的范式有其適用的問題和優(yōu)勢,也有其局限性。因此,豐富我們的研究類型,更多鼓勵闡釋主義、批判主義和實用主義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實證主義研究范式起源于自然科學研究,這也導致了其在社會科學領域應用時的局限性。實證主義適合于發(fā)現(xiàn)一般性規(guī)律性知識,卻不能發(fā)現(xiàn)解釋性知識以及更真實的、深層次的知識。相比于客觀世界,人本身、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更加復雜得多。因此,當實證主義嘗試著用自然科學研究中的統(tǒng)計量化、變量控制等方法去研究社會科學時,忽略了人的主觀性、個性化和社會性[13][14]。實證主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些遠程教育的現(xiàn)象和事實,但是還遠遠不夠。

        相比之下,闡釋主義則用一種復雜的、動態(tài)的觀點看待教育現(xiàn)象,強調教育現(xiàn)象的復雜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強調忠實于教育現(xiàn)象本身,通過“豐富的描述”來表現(xiàn)復雜的教育現(xiàn)象,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下開展研究而不是在人為干預和控制的情境中開展研究,強調通過參與者或當事人的視角而不是研究者的視角去解釋教育現(xiàn)象[15-17]。作為一種復雜的教育系統(tǒng)和形態(tài),遠程教育中顯然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需要我們用闡釋主義的范式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下去探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幫助我們回答“為什么”的問題。

        批判主義者認為,實證主義范式和闡釋主義范式都忽略了研究所處的政治、社會和意識形態(tài)的背景,因而對教育行為的研究是不完整的。當實證主義和闡釋主義對權威采取默認態(tài)度時,批判主義則強調對權威的“質疑”,從而追求更大意義的民主與公平[18]。對于遠程教育這個年輕的領域來說,經(jīng)常聽到不同的聲音和質疑,無論對其實踐還是理論研究的健康發(fā)展無疑都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要特別強調實用主義范式和設計性研究對遠程教育領域的特殊意義。遠程教育作為一種復雜的教育社會現(xiàn)象,僅僅去了解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考察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要素與要素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19]。遠程教育不僅需要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更需要創(chuàng)新方法、改進實踐。而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難以滿足遠程教育領域的特殊需要。自二十一世紀初設計性研究被引入教育領域,引發(fā)了國際教育技術、遠程教育界的大震蕩。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例如Educational Researcher、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都先后出專刊討論這種新的研究范式及其重要性。Collins認為,設計性研究把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在了一起,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進實踐,并從中發(fā)現(xiàn)一般性的規(guī)律[20]。設計性研究特別適合于教學系統(tǒng)和設計層面的研究,它以設計為導向并關注對關鍵設計要素的評價,關注設計如何改進實踐,關注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社會、教學、認知等不同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實用主義范式和設計性研究,正是適合遠程教育這種復雜教育社會現(xiàn)象的特殊需求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應當鼓勵研究者更多地采用實用主義范式和設計性研究去回答遠程教育中“怎么辦”的問題。

        4.提高規(guī)范性:強調目的、方法、數(shù)據(jù)、結果之間的一致性

        規(guī)范的研究,要強調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數(shù)據(jù)、研究結果之間的一致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遠程教育類學術論文中定量研究的規(guī)范性最好,而質性研究、設計性研究的規(guī)范性則急需提高。

        闡釋主義研究所采用的是培根所提出的歸納推理的思路:在沒有假設的前提下,從大量的真實數(shù)據(jù)中去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關系與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本人是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因此,闡釋主義研究對研究者如何對大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加工和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國內期刊中的質性研究論文,采用最多的是案例研究、比較研究和訪談法,然而數(shù)據(jù)分析環(huán)節(jié)卻普遍薄弱,研究結果和結論的得出往往更多來自于作者自己的經(jīng)驗,而未呈現(xiàn)出有利的數(shù)據(jù)支持,因而也不能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盡管質性研究通常采用描述性方式呈現(xiàn)研究結果,然而這種描述是建立在嚴格規(guī)范的數(shù)據(jù)分析基礎上的,是在充分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之下的,而絕不是對經(jīng)驗和現(xiàn)狀的簡單闡述。國際遠程教育質性研究經(jīng)常采用的扎根理論方法,由于對研究者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編碼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國內的質性研究中很少采用。這些都反映出國內研究者在質性研究能力上的普遍薄弱,各高校和研究機構應著力加強對質性研究能力和規(guī)范性的培養(yǎng)。

        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開始關注和采用設計性研究,然而規(guī)范的設計性研究不多。規(guī)范的設計性研究應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基于真實的教育情境;關注于對某種教學干預的設計與檢驗;使用混合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jù);包含多輪循環(huán);研究者與實踐者相互合作;產生一個理論模型或一套設計原則;同時產生實踐成果[21][22]。設計性研究有兩個最為關鍵的、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一個是必須包含多輪循環(huán)和改進,另一個是設計性研究必須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研究目的和成果。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shù)設計性研究論文恰恰在這兩點上表現(xiàn)出不足。

        5.提高嚴謹性:定量與定性數(shù)據(jù)的相互補充與相互佐證

        調查研究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也是定量研究中應用最多的方法。然而,有相當一部分作者仍然將研究方法理解為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過于強調數(shù)據(jù)分析的技術性和復雜性。事實上,定量研究的嚴謹絕不表現(xiàn)在數(shù)據(jù)分析的復雜性和技術性上。研究工具的信效度、結果的顯著性檢驗等,都會嚴重影響到研究結果和結論的可信度及可推廣性。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學者鼓勵采用定量、定性混合的數(shù)據(jù)。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研究者也越來越多地在研究中采用定量數(shù)據(jù)與定性數(shù)據(jù)相結合,例如定量的問卷調查與質性的訪談或觀察相結合。然而遺憾的是,絕大多數(shù)研究對定量數(shù)據(jù)與定性數(shù)據(jù)的關系處理得并不理想,嚴重偏定量數(shù)據(jù)而輕質性數(shù)據(jù)。例如,作者在研究方法中提到了問卷法和訪談法,然而在研究結果部分卻只能看到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結果,訪談數(shù)據(jù)的分析結果極少甚至缺失。那么,到底應當如何有效地處理和應用定量數(shù)據(jù)與質性數(shù)據(jù)呢?定量數(shù)據(jù)與定性數(shù)據(jù)之間,首先應當形成相互補充的關系,充分利用定量與質性各自的優(yōu)勢相互補充,定量數(shù)據(jù)解釋不了的問題讓定性數(shù)據(jù)來回答。然后應當形成相互印證的關系,通過不同來源的數(shù)據(jù)之間的相互佐證(也就是 “三角互證”)來保證研究結果與結論的信度與效度。

        從國內學術期刊中可以看到,研究者和實踐者提出了很多的理論模型、框架、原則等。這些理論模型、理論假設和觀點是可靠的嗎?如何形成一個科學的、可信的理論模型和假設?任何一個理論模型或假設的提出,首先需要經(jīng)過質性研究從大量的真實數(shù)據(jù)中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模型和假設,然后再通過定量研究對該理論模型、規(guī)律和假設進行驗證,最后再通過定量數(shù)據(jù)與定性數(shù)據(jù)的三角互證,最終形成可靠的、令人信服的理論觀點[23]。這才是一個提出理論模型和假設的最嚴謹?shù)难芯窟^程。經(jīng)過如此嚴謹?shù)难芯克鶚嫿ǖ睦碚摶蚣僭O,是令人信服的、值得推廣的。典型的案例包括遠程教育領域中著名的探究社區(qū)模型[24]、在線學習五階段模型[25]等,都經(jīng)過了由質性研究構建模型、定量研究驗證模型、定量定性數(shù)據(jù)三角互證的過程,是一個系列的研究,因而也得到了國際遠程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廣泛認可。

        [1][9][12][19][23]Saba F. Methods of Study in Distance Educa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Selected Recent Literature [A]. Zawacki-Richter O, Anderson T. (Eds.). Online distance education: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C]. Athabasca :Athabasca University Press, 2014.

        [2]Hitchcock G, Hughes D.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second edition) [M].London: Routledge, 1995.

        [3][11][17]Cohen L, Manion L, Morrison K.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M].Milton Park. Abingdon, Oxon[England]: Routledge,2011.

        [4]Kuhn T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 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5]馮建軍.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變革與發(fā)展趨向[J].教育研究,1998,(1):26-30.

        [6]Anderson.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s [Z].Beijing: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4.

        [7][13]Habermas J.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 (trans. J. Shapiro) [M].London: Heinemann, 1972.

        [8]張偉遠.中、英、美三國開放與遠程教育研究論文的比較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 1999,( Z1):59-62.

        [10]Mouly G J.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Art and Science of Investigation (second edition) [M].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1978.

        [14]Ions E. Against Behaviouralism: A Critique of Behavioural Science [M].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77.

        [15]Morrison K R B. Management Theories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London: Paul Chapman, 1998.

        [16]Hammersley M, Atkinson P. Ethnography: Principle in Practice [M].London: Routledge, 1983.

        [18]Gage N L. The paradigm wars and their after math [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89, 91(2):135-50.

        [20]Collins A, Joseph D, Bielaczyc K. Design researc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J].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004, 13(1):15-42.

        [21]Anderson T, Shattuck J. Design-Based Research A Decade of Progress in Education Research? [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12,41(1):16-25.

        [22]McKenney S, Reeves T C. Conducting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M].London: Routledge, 2013.

        [24]Garrison D R, Anderson T, Archer W. Critical thinking, cognitive presence, 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01, 15(1):7-23.

        [25]Salmon, G. E-moderating: The key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M].London: Psychology Press, 2004.

        馮曉英: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課程設計、研究方法(eaglet@bnu.edu.cn)。

        李秋菊: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遠程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資源(liqiuju2010@163.com)。

        陳悅: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基本理論(bnuchenyue@qq.com)。

        劉月: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學習分析(liuyueorandy@126.com)。

        2015年9月22日

        責任編輯:李馨 趙云建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Paradigm in Distance Education Journals

        Feng Xiaoying, Li Qiuju, Chen Yue, Liu Yue
        (Research Center of Distance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recent decades called for more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it,especially on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research route. This research used meta-analysis to study 3504 papers published on 8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in recent five years (2010-2014), analyzing their paradigms, methods, topics and specification in a research paradigm perspective. The study found that, papers of four research paradigms, including positivism, constructivist, critical and pragmatic,counted 40% of all papers in these periodicals. Different kinds of methods were used and various topics were covered. Papers of positivism research complied with the academic specifications best in four paradigm papers. Fiv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or distance education periodicals and researchers in China based on internat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journal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which are: improving the maturity, fitness, diversity, specification and preciseness.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Paradigm; Research Method

        G434

        A

        1006—9860(2015)12—0049—10

        猜你喜歡
        方法研究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可能是方法不對
        用對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欧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伦|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久久久精品中文无码字幕| 精品国产三区在线观看| av在线免费高清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五月婷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国产高清天干天天视频| 国产性色av一区二区| 胸大美女又黄的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片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片| 日韩午夜免费视频精品一区| 性色av免费网站|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 日韩国产有码精品一区二在线| 91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 国产V日韩V亚洲欧美久久| 一本久道在线视频播放| 粉嫩人妻91精品视色在线看|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国语|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 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仙踪| 亚洲一区日韩无码| 亚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社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