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隨著新的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中教材的重整與拓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教材只是一個相對固定的載體,但教學情景卻是在不斷變化著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景和不同的教學對象,修正、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教材。課堂上除了教授教材提供的知識,還應該包括教師個人以及師生互動所產生的知識。所以,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認真去思考教材的整合問題,以更好地執(zhí)教新課標教材。
【關鍵詞】初中英語 ? ? 教材整合 ? ? 策略
整合英語教材不但能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效率而且能增強知識的可理解性,同時也是教師豐富教學內容、提煉教材精華和升華教學精髓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發(fā)展多元智力和個人能力的支撐點,幫助他們形成科學的分析、推理能力,高度的綜合思維能力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教材的整合上,而不能按部就班地簡單依照章節(jié)完成每堂課的教學任務。閃光的思維火花來源于創(chuàng)新,新課標中英語教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的思維多樣化,要讓英語課堂為學生思想的馳騁提供廣闊的空間。因此,優(yōu)化組合新課標教材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一、調整教材內容的順序
為了使教材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能力需要以及興趣,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適當?shù)卣{整教材內容,使其更加貼近學生,更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1.模塊或單元之間進行調整,調整各模塊或單元的順序。例如,對單元與單元、模塊與模塊之間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有利于學生更加有效地構建知識體系。英語教材中某個模塊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有關,可以將這個單元提前教學。2.單元內部之間的調整。人類認知世界的基本順序就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重組可以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遵循這一順序的學習活動能夠省時省效。利用這一方法進行單元內容重組時,既要考慮語言承載的文化難度,又要考慮語言難度。例如初二英語上冊Module3 Journey to space, 話題與太空旅游有關,難度較大,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相對陌生。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中心,簡化難點,應將教材中的Activity3作為教學的重心,學生熟練掌握對話內容以后,自然進入活動5,并對活動5內容稍微進行調整:將呈現(xiàn)的題目變?yōu)椋海ˋccording toActivity3,5and 6)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box.Say something about astronauts、scientists、yourself or other people.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到3,5,6這幾部分中去搜集信息,組織語言,體會其深刻含義,練習表述。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
當前,可理解性語言的輸入量非常有限,重“精”輕“泛”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特點,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了嚴重制約。因此,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氐某浜脱由焓墙處煴仨氁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單詞,因為中學生正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詞匯量逐漸擴大,使他們成為高效的學習者。適時增加相關的寫作和閱讀訓練也非常必要,也可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展討論等。例如,初三英語上冊Module 3 Sporting life, 話題是談論體育明星和體育比賽, 語法是一般將來時和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學生通過操練,在掌握語言結構的同時,既能感悟語言功能,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又能了解相關的體育明星和體育比賽的信息。教師可以繼續(xù)開發(fā)教學資源以更好地完成情感和知識目標,為了擴大練習,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到網上搜索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明星的簡歷及他們的照片、有關奧運的語篇是不錯的辦法。
三、通過整合學科間的課程,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與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
學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課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它承認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事物聯(lián)系的整體性。比如可以在英語的任務型教學中,有意識地開展其他學科與英語學科相聯(lián)系的綜合的橫向教學。這些任務可以是真實的問題情景,也可以是具體學科的任務,使學生置身于動態(tài)過程中進行學習,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一個或多個任務,把相關的各學科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就掌握了所需要的知識。
偉大的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眲?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是使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整合優(yōu)化的過程,是教材內容、課程標準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結晶,有效地融合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老師智慧。要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手段的完善統(tǒng)一,就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本地區(qū)教學實踐的特殊性與教材的普遍性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充分地滿足學生對教學方法和學習內容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調動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謝格桑.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J].軟件導刊,2005(09).
[2]陳桂生.略論教育研究方法[J].當代教育論壇,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