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艷
摘 要:《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漸漸偏離了這一方向。本文分析了英語教學中“有聲朗讀”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和后果,并就“有聲朗讀”的重要意義及如何改變現(xiàn)有教學狀況等方面展開論述,強調(diào)了“有聲朗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有聲朗讀”,真正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有聲朗讀;現(xiàn)狀分析;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9-091-1
一、學生“有聲朗讀”的現(xiàn)狀分析
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這五項基本能力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個整體。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五項技能被人為地孤立起來,我們?yōu)榱寺牰?,為了說而說,為了讀而讀,為了寫而寫,為了譯而譯。筆者認為,這五項技能里,“讀”本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紐帶,“讀”的技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他四項技能。可是實際情況卻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越來越多地重視英語語法的傳授,卻越來越多地忽視了“有聲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牛津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reading版塊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側(cè)重知識點的講解,而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也是更注重閱讀技巧的傳授,“讀”尤其是“有聲朗讀”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即使有,也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這樣做帶來的現(xiàn)狀是,學生不愿大聲朗讀了,班內(nèi)出現(xiàn)了讀書難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農(nóng)村中學),也由此出現(xiàn)了種種影響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問題。
1.學生不能掌握基本的“讀”的技能,口頭運用語言能力受到了嚴重影響。比如:一個新單詞,有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其拼寫及各種形式變化和用法,卻依然不能準確地讀出它。又如在英語課堂上,當教師要求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聲音不夠響亮,拖沓,讀音不夠整齊的現(xiàn)象。甚至,在初三口語測試的前夕,很多教師被迫要從頭開始對朗讀進行訓練,實則這就是不重視“有聲朗讀”埋下的惡果。學生因為缺乏“有聲朗讀”的訓練,對英語的語音知識缺少正確的認知和實踐的機會,久而久之,使得“開口”讀有了障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學生的“讀”的技能的不足嚴重影響了其他技能的提高。筆者反復提出: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是一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整體。任何一項技能的提高都有助于促進其他技能的發(fā)展,而其中“讀”的技能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必備的語音知識,從而為英語的“聽”“說”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亦能幫助學生提高“寫”和“譯”的能力。如今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忽視了“有聲朗讀”的訓練,將教學的重心圍繞“應試”展開,看起來是為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尋找到了一條“捷徑”,事實上卻如同“揠苗助長”,“有聲朗讀”其實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失去了“有聲朗讀”的訓練,學生的英語學習停留在被動接受語法知識的層面,通過強記和技巧僥幸取得了高分,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語言是一種工具,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因為有了語言,全世界不同發(fā)膚的人們才能夠自由地交流,文化才得以發(fā)展。我們之所以要學習英語,真正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掌握英語這門語言,能夠自如地用英語和人進行思想的溝通,從而得到一把走向“世界大門”的“金鑰匙”,而絕非做好一張英語試卷,取得一個高分那么簡單。由于英語“有聲朗讀”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大部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常見的語境,常見的日常交際用語,學生卻會因為緊張等各種緣故而被逼得滿臉通紅,說不出話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聲朗讀”已經(jīng)成為制約中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的一個瓶頸。
二、提高學生“有聲朗讀”的有效策略
1.設法提高中學生英語“有聲朗讀”的興趣。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中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勵和激勵方式,如七年級的學生可以樹立一些英語朗讀較準確、較大膽的同學為先進典型,讓其領讀,并為英語朗讀做得好的同學發(fā)獎狀,給英語朗讀有進步的同學貼小紅旗。八九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采用組織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的形式來增強學生英語朗讀的興趣。久而久之,英語“有聲朗讀”必定會給他們學習英語帶來信心和興趣,必定會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成績,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有利于英語教學。
2.重英語“有聲朗讀”的訓練和方法。
(1)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拼讀英語單詞的能力,包括培養(yǎng)學生能夠識別音標符號、拼讀以及按英語單詞的重讀音節(jié)和讀音規(guī)則讀單詞等幾個方面的能力。這是學生今后獨立使用詞典等工具書進行朗讀和閱讀的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朗讀整句(長、短英語句)的能力,特別是在朗讀一些較長的句子的時候,英語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關(guān)注句子的結(jié)構(gòu),了解并記住相關(guān)詞組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將句子分成幾個“意群”,每個“意群”之間注意停頓,這樣既能夠增強朗讀的美感,也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快速獲取有用的信息。
(3)培養(yǎng)學生朗讀英語段落、篇章的能力,比如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語句,要引導學生將其放在具體的英語段落篇章中,結(jié)合語境,反復朗讀理解,其意思自然就豁然開朗了。
(4)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于英語“有聲朗讀”的訓練方式應該形式多變,從而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比如我們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下列方式:英語老師范讀、英語老師領讀(順序朗讀、擴展朗讀和意群朗讀)、跟讀錄音、伴隨情景朗讀、齊聲朗讀、分角色朗讀,通過表演的形式朗讀甚至背誦等等。
筆者堅信,只要正確地掌握了“有聲朗讀”的訓練方法,一定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有聲朗讀”的能力,也才能使得“有聲朗讀”更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使我們的教學過程能夠始終遵循《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對于英語學習提出的要求,使聽、說、讀、寫、譯的訓練不再是一個個獨立的過程,而是通過“有聲朗讀”這個紐帶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