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芳,王冬桂,周洪波,許秀軍
(河北省衡水衛(wèi)生學校,河北衡水053000)
中職學生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李玉芳,王冬桂,周洪波,許秀軍
(河北省衡水衛(wèi)生學校,河北衡水053000)
目的了解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應對方式問卷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河北省衡水市某中職學校425名在校生進行調查,利用SPSS 17.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被調查中職學生SCL-90量表除精神病性和偏執(zhí)兩個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明顯高于全國常模;社會支持總分和消極應對方式得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積極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總分存在明顯正相關,消極應對方式與客觀支持存在明顯負相關。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影響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為積極應對、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結論被調查中職學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較低。采取積極應對方式和獲得主、客觀支持是促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
中職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心理健康
中職學生作為青少年學生中相對獨立的群體,年齡多為15~18歲,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轉折時期;同時,隨著學習由基礎教育向職業(yè)教育轉變,發(fā)展方向由升學為主向就業(yè)為主轉變,以及職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和就業(yè)壓力日益加大,他們往往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等方面產生諸多困惑和問題,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相關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作為應激和心理健康的中介變量,對維護個體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良好的社會支持和積極成熟的應對方式有助于緩解精神緊張,幫助個體應對應激事件,從而促進心理健康[1]。本研究旨在調查了解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的關系,探討外部資源(社會支持)和內部資源(應對方式)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分層抽取河北省衡水市某中職學校450名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平均年齡(17.2±1.4)歲,涵蓋各個年級、專業(yè)。發(fā)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25份,有效率94.4%。
1.2 調查工具及方法
1.2.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2]該量表是由德若伽提斯(L.R. Derogatis)在Hopkin’s癥狀清單(HSCL 1973)基礎上編制而成的,共有90個項目,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適用于測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礙、有何種心理障礙及嚴重程度,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心理健康量表。
使用該量表對450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采用5級評分法(1分—無,2分—輕度,3分—中度,4分—重度,5分—極重度)。以班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施測時均按量表指導要求,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學生獨立完成,將測試結果與全國常模進行對比。
1.2.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3]該量表共設10個條目,量表信度為0.80,效度為0.89。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量表總分為10個條目得分之和,總得分越高,表明社會支持越好??紤]到實際情況,對量表中個別表述略作改動,使其更符合中職學生現狀。
1.2.3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2]該量表共設20題,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因子組成。該量表為自評量表,采用多級評分,在每一應對方式項目之后,列有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和經常采用4種選擇(相應評分為0分、1分、2分、3分),結果為積極應對維度平均分和消極應對維度平均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越傾向于采用該種應對方式。
1.3 統(tǒng)計處理
使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關性檢驗和回歸檢驗。
2.1 中職學生SCL-90量表得分情況
中職學生SCL-90量表各項評定指標中,除精神病性和偏執(zhí)兩個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明顯高于全國常模[4],且差異有顯著性(P<0.01)。說明被調查的中職學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見表1)。
表1 中職學生SCL-90量表各因子平均得分情況(±s,分)
表1 中職學生SCL-90量表各因子平均得分情況(±s,分)
因子中職學生(n=425)全國常模(n=1 388)t值P值軀體化1.52±0.56 1.37±0.48 5.420 0.000強迫癥狀1.89±0.65 1.62±0.58 8.160 0.000人際關系1.92±0.62 1.65±0.61 7.950 0.000抑郁1.85±0.58 1.50±0.59 10.740 0.000焦慮1.84±0.62 1.39±0.43 16.870 0.000敵對1.69±0.54 1.46±0.55 7.580 0.000恐怖1.35±0.57 1.23±0.41 8.430 0.002偏執(zhí)1.44±0.58 1.43±0.57 0.320 0.753精神病性1.28±0.54 1.26±0.39 0.840 0.401
2.2 中職學生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與應對方式問卷得分情況
2.2.1 中職學生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得分情況對425份社會支持評量量表進行統(tǒng)計得出:客觀支持維度得分(8.85±3.91)分;主觀支持維度得分(25.75±4.38)分;對支持的利用度維度得分(7.47±2.25)分;社會支持評量量表總分(41.98±9.12)分。總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34.56±3.73)分[5],差異有顯著性(t=8.296,P<0.001),說明被調查的中職學生社會支持水平較高。
2.2.2 中職學生應對方式問卷得分[6]調查表明,中職學生消極應對方式得分高于全國常模(P<0.01),而積極應對方式低于全國常模。說明被調查中職學生與普通人群相比,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更多采取消極應對方式(見表2)。
表2 中職學生應對方式問卷得分情況(±s,分)
表2 中職學生應對方式問卷得分情況(±s,分)
項目中職學生(n=425)全國常模(n=846)t值P值積極應對1.70±0.43 1.78±0.52 1.423 0.155消極應對1.82±0.51 1.59±0.66 3.238 0.001
2.3 中職學生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表3 中職學生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相關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中職學生社會支持總分和積極應對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464,說明中職學生社會支持總分越高,其越有可能采用積極應對方式;中職學生客觀支持分數與消極應對呈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225,說明中職學生來自外界的支持越少,其越有可能采用消極應對方式。
2.4 中職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以SCL-90量表總均分為因變量,社會支持的3個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應對方式的兩個維度(積極應對、消極應對)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在α=0.05的水平上建立回歸模型(見表4)。
表4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表4顯示,影響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積極應對、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P<0.01)。說明如果中職學生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和爭取來自主、客觀的社會支持,其心理健康水平會逐步改善。
(1)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社會支持密切相關。應充分利用中職學生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支持這一有利條件,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社會支持作為一種可利用的外部資源,是建立在社會網絡機構上的各種社會關系對個體的主觀和(或)客觀的影響力[7]。針對中職學生社會支持水平較高的特點和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詢制度,為學生提供及時、優(yōu)質的心理健康服務,以預防及改善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時,為了順利走入社會,學生本人也應該積極獲取來自家庭、朋友和教師等方面的社會支持,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獲得溫暖、愛、歸屬感與安全感,從而提高面對各種應激事件的能力。
(2)中職學生與普通人群相比,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更多采取消極應對方式。應重視對中職學生應對方式的指導和矯正,使其能正確面對困難與挫折。
應對是個體面對有壓力的情境和事件時所采取的認知和行為方式。應對方式作為應激源與應激結果之間的一種中介變量,對于緩解或調節(jié)環(huán)境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建議加強對中職學生應對技能的指導和訓練,鼓勵其多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利用音樂、畫畫、運動、閱讀等方式進行自我調整,向朋友或師長傾訴,參加集體活動等;避免抱怨、壓抑、推諉、逃避、放棄等消極應對方式,從而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對困難和挫折的認識水平及應對能力。
(3)社會支持總分與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客觀支持與消極應對呈負相關。積極應對方式、主觀支持及客觀支持可以改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應該鼓勵中職學生在遇到重大難題時,多爭取家人、朋友和教師等的社會支持,并采用積極應對方式,不逃避、不放棄,勇敢面對挑戰(zhàn)。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令人堪憂,對這一特殊群體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十分必要。建議學校和社會加大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力度,建立健全相關心理咨詢機構和社團組織,集合來自家人、朋友和同學等方面的力量,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其采用積極應對方式,促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1]沈曉紅,黃麗,祝一虹,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相關性與有關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1,15(4):25-27.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3.
[3]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7(增刊):42.
[4]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50):260-263.
[5]嚴標賓,鄭雪.社會支持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應用心理學,2003(4):22-28.
[6]王艷芝,李彥牛,龔蓉.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5):394-396.
[7]王曉華,竇靖,程海靜.老年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2013(3):272-273.
G444
A
1671-1246(2015)17-0122-03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重點課題“中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構建的實證研究”(13080023)階段性成果;2012年河北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社會支持與自我應對方式對中職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JKT122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