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英 王玉蘭
?
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推進田徑項目的思考及分析
唐武英王玉蘭
摘要:田徑項目被稱為運動之母,是提高身體素質,強健體魄的一種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近年來,高校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田徑項目在高校并不暢銷,學生體能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田徑項目;教學思考及分析
王玉蘭(1978-),女,海南瓊海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排球。
田徑運動是各專項體育運動的基礎,同時又具有重要的健身作用。田徑運動能夠有效地改善人們的速度、力量、柔韌、協(xié)調性等身體素質,能夠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培養(yǎng)意志品質,是人類基本的活動方式。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高校體育教學也順應時代發(fā)展,積極配合改革的大潮,但在現(xiàn)實中仍有許多問題制約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田徑教學更是首當其沖。田徑運動能有效地鍛煉身體速度、體能力量、肢體協(xié)調等一系列素質,鍛煉基本的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培養(yǎng)堅強意志,然而在高校中,田徑項目逐漸被新興的體育運動所取代,逐漸被邊緣化,學生的身體機能也大不如前,田徑項目如此困境,應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一)高校學生因身體素質等原因,對田徑項目的興趣不足
田徑項目是鍛煉人的意志、體能、拼搏精神的一項運動,它要求參與者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鍛煉,以達到強健體魄的功效。然而高校學生身體素質不高,在參與田徑項目的時候表現(xiàn)出氣喘吁吁、體能嚴重不足的情況,許多學生更是不敢報名學校運動會的田徑項目,即便是參賽者,也會出現(xiàn)面色蒼白、手腳抽搐的現(xiàn)象,加之田徑項目消耗體能過大,許多學生因受不了這樣高強度的鍛煉,不愿意參加田徑比賽,不愿意選修田徑課程,也造成了體育教學中田徑項目尷尬的局面。
在學生的意識里,田徑就是跑步,就是氣喘吁吁,沒有趣味性,沒有吸引力,僅僅是不斷重復的內容,而且是從小學就開始學習的科目,到了大學仍然要學習,盡管難度和深度加大,但本質上沒有改變,而且體能消耗大,鍛煉吃苦。據(jù)調查,有80%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吃苦,對田徑項目部感興趣,有74的學生認為田徑項目身體要求高,不適合自己,也有效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沒有潛力可挖了,不愿投入過多時間學習。高校大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薄弱,大多數(shù)學生會選擇在考試前突擊訓練,這種不良現(xiàn)象也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越來越難以承受田徑項目的強度,如此循環(huán),讓高校體育教學者深感憂慮,急于呼吁學校及教育部門重視學生身體素質下降所帶來的一連串惡性后果。
(二)新興體育項目的沖擊和師資力量薄弱,使得田徑項目發(fā)展受阻
今年來由于籃球、拉拉操以及跆拳道、武術項目的引進,這些項目不僅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簡單易學、趣味性強,頗受大學生的青睞,也收到了校方的大力推崇,例如拉拉操,不僅可視性強,而且動感十足,在校慶、比賽中也受其激勵性口號的鼓舞,觀賞性和教育意義頗豐。當前的田徑教學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追求新、奇、特的體育運動的心理需求,大學生是青春活力的,他們更愿意參加這樣激情四射的項目,而田徑項目受體能的影響,被大學生所放棄。一些學生認為田徑的健身作用可以用其他項目來替代,對就業(yè)后的用處也不大,在思想上對田徑的偏見已經(jīng)形成,這對提高田徑項目教學質量也是巨大的沖擊。
田徑運動場地是全長400米的半圓式場地,一些學校也因為沒有合格的田徑場地、配套設施不足或落后,又沒有較強的師資力量,20%左右的教師反映田徑教學師資力量充足,25%左右反映師資力量狀況一般,超過50%的教師認為師資力量缺乏,漸漸的也對田徑項目的投入有所降低。教師是教學的重要因素,師資力量的薄弱,勢必影響了田徑教學的發(fā)展,也阻礙了高校開展田徑項目的可行性。
(三)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追求田徑項目的競技化
田徑項目的由來已久,田徑教學也沿襲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致使教學手法落后,跟不上時代步伐,不能吸引學生。例如在教學方法上,一直沿用講解、示范等多年來的教學習慣,沒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法上,仍以跑、跳為主,模仿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在課程安排上也以傳統(tǒng)的長短跑、跳遠等為主,項目過于單一。由于大學生在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田徑教學以這樣落后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自然無法吸引學生的參與,這本身也制約了高校田徑項目的推進。
田徑項目被大家認知,多數(shù)因田徑比賽的原因,可見田徑項目競技化程度由來已久。高校的教學也是以考核為準,其評價考核主要以運動成績、達標率和及格率作為標準,以運動考核的成績判定田徑科目及格與否,對學生進行田徑方面的教學考評。而學生之間存在身體素質、運動項目理解能力及興趣偏好等差異被忽視掉,很多學生因為擔心體育課程分數(shù)而懼怕田徑,這也造成了學生追求考核分數(shù),并不在乎田徑本身的意義和開設課程的目的的現(xiàn)狀。
高校田徑項目的困境,由田徑項目本身的特點所造成,也有師生因素及社會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因田徑教學故步自封,不能與時俱進,教學效果不好,教學模式單一等局限所致。因此,在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推進田徑項目的發(fā)展,仍需要以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
(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田徑項目的觀念,引導學生對田徑的項目
大學生是新時期的先鋒軍,時代的發(fā)展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不僅需要過硬的文化知識和較強的能力,需要具備堅韌的毅力、強健的體魄、不怕吃苦的精神,田徑運動作為有效鍛煉身體的方式,應該被大學生所接受和理解。對于田徑項目需要大量的體力消耗,正是鍛煉學生體魄的方法,教師應明確田徑項目對于強身健體的功效,例如競走可鍛煉腿部肌肉,增強腿部力量;跑步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增強心肺功能;跳躍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投擲有利于增強腰腹部的力量,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同時鍛煉學生的注意力。田徑運動還可以有效預防肥胖,消耗體內能量,鍛煉學生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免疫力。教師在田徑教學中藥加強對學生田徑運動健身理念的培養(yǎng),教學生用正確的理念對待田徑項目,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達到鍛煉的效果。
(二)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豐富田徑教學內容
因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單一、重復,沒有趣味性,在改革教學模式方面,筆者認為應增強田徑教學的趣味性,以走、跑、投、條為基礎,發(fā)展趣味訓練,以游戲的方式開展田徑課程,改變傳統(tǒng)的傳輸式教學,調動學生的主管能動性,改變傳統(tǒng)的競技式模式,使趣味性和競技性恰當融合,吸引學生對田徑項目的興趣,讓學生在訓練中體會到快樂,并真正愛上體育,愛上田徑。田徑項目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訓練,其豐富性不亞于新興項目,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如何對田徑項目的訓練進行趣味性編排,加大對趣味性訓練的投入,擺脫長期以來田徑教學的單一性,是田徑項目能否健康發(fā)展下去的重要課題。
在田徑考核上,也需要制定新的考評制度,不能以分數(shù)定勝負,要合理安排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考評,考評內容的多樣化將引導教學內容的多種化,讓學生不再因考核分數(shù)而對田徑望而卻步,不再因枯燥而放棄了田徑項目。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培養(yǎng)
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是田徑教學發(fā)展面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任何優(yōu)秀的方案和完美的制度,都是通過教師傳達給學生,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得到訓練高低的程度。一個精神飽滿、積極向上、知識豐富、健康活潑的體育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一面旗幟,教師應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的提高,同時豐富文化知識,提高對田徑教學的認知水平和教學設計的開發(fā)能力,學習田徑教學科目的新理念,創(chuàng)新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大膽采用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努力增強田徑項目的
參考文獻:
[1]鄒旋東.高校田徑教學的現(xiàn)實作用和意義[J].體育世界,2012 (1).
[2]王立君.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
[3]張健.普通高校田徑選修課現(xiàn)狀及改革的思考與實踐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2(2).
[4]葉萌,余濤.高校田徑運動教學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2 (6).
[5]翟琳,周龍.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青春歲月,2013(08).
(作者單位:海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唐武英(1973-),男,海南瓊海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田徑、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