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香
摘 要 受應試教育影響,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重“聽”而不重 “說”,朗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失了。誦讀是訓練學生語感、使學生能熟練應用口語的有效途徑。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誦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朗讀技能,要善于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提供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等方式來學習語言,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在誦讀訓練中教師還要對英語與母語進行甄別,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誦讀 語言 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18-02
我國古代就有人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這說明書讀的遍數(shù)越多,對書中意思的理解就越透徹。英語學習也是一種語言學習,大量的閱讀對學好英語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然而一直以來,在我們的英語學習中卻忽視了對讀的訓練。由于現(xiàn)今的初中升學考試中沒有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衡量,加之平時的抽測及教師的教學中也不是很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讓學生錯誤地認為要學好英語,只要考試成績好就行了。其實新的中學英語課程明確指出,中學英語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要讓學生真正達到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就必須進行大量的誦讀訓練。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誦讀教學可以從指導學生正確的的朗讀技巧,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誦讀技能,讓學生揚起啟航的風帆
1.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語音發(fā)音。語言是一種有聲的、能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而人類之所以能進行互相交流,就是因為人們學習并掌握了這一工具。要學好一門外語,首先應從語音入手。誦讀是進行語音訓練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七年級的起始教學中我作了以下嘗試:先把英語48個音標的讀音教給學生,并在以后的字母和單詞教學中不斷加以強化訓練,從而避免了學生因記不住單詞的正確讀音而用白字替代的現(xiàn)象,其他沒有按此方法進行教學的班級的學生開學一周后便出現(xiàn)了如把good morning標注成“古德摸你”,thank you標注成“三克油”,goodbye標注成“古德拜”的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正確發(fā)出單詞的每一個音,我通過舉例讓學生明白因為發(fā)音不到位會引起某些單詞的誤解,例如:no“不”,now“現(xiàn)在”兩個詞僅僅是元音的細微差別,就出現(xiàn)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結果,從而使學生懂得讀準每個音標的重要性。
2.運用各種活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中學生的愛說好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爭強好勝、愛表演等特點,我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個個機會,如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chant, rhyme, game, read one by one,英語兒歌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初一起始年級的學生,每堂課中都能掀起一個個的小高潮,以至于很多學生下課了還吵著叫老師再多呆會兒; 在教學對話時可采用分角色朗讀、表演讀感情讀、男女生比賽讀、挑戰(zhàn)讀等為學生提供一個個自我展示的平臺,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為解決學生記單詞的困惑,我又不失時機地教學生拼讀單詞,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從根本上克服了學生記單詞的恐懼心理。如在學生記住了name這一單詞后,我邊引導學生如何寫出same fame game 等,結果學生不僅能寫對單詞的拼寫,而且不用老師教學生便把該單詞的正確讀音發(fā)出來了,這時學生學英語的熱情便高漲起來了。
二、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1.轉換角色,搭建互動的舞臺。教師要充分重視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要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熱情,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要達到上述目的,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灌輸者轉化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合作者;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導演”,也是“演員”, 學生也不再是“觀眾”“聽眾”而是 “舞臺”表演的主人,因此,教師要搭建好師生互動的舞臺,同學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
2.巧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須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機會和訓練時間。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舍得在學生頭上花時間,盡量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如課前五分鐘的free talk ;課本劇的表演;對所學課文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等等。在教學初一下冊“story time” 這一模塊時,就可通過讓學生進行表演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把一些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進行改編并進行表演。
三、注重與母語的甄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語言輸入的質和量直接決定語言輸出的質和量,沒有高質量的語言輸入,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語言輸出。任何一種語言能力的習得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然而,由于我們自身條件的限制,我們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看到的、與人交流的都是漢語。學生在學英語時往往習慣于用漢語來思維,對所聽到或看到的英語須先“翻譯”成漢語才能理解其意義,而且在“翻譯”過程中語言往往變了味。由于缺少交流和溝通,加之平時很少運用,因此根本談不上能從生活中得到輸入英語語言材料的機會,學生所掌握的大量是 中式英語, 如I very want to eat rice. He get up is at five oclock in the morning 等等,不是漏洞百出,就是不倫不類,讓人不知所云。要克服漢語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影響,教師就必須加大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和積累并背誦地道的英語美文和佳作,通過對字、詞、句反復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語感,逐步擺脫母語的干擾,不斷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些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在綜合運用時往往能脫口而出,而問其所以然時卻道不明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感起了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誦讀作為學習語言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認真地讀,反復地讀,促進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對于英語的學習,讀得越多,背得越多,就越能體會到句子文章的思想內容并受到感染,文章中的短語、句子、表達方法就會被學生消化和吸引,使他們產(chǎn)生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受力,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聽力能力差、閱讀不行、寫作能力不濟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