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唐禮官的精神品格與文學思潮的興起

        2015-11-14 06:25:04于俊利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9期
        關鍵詞:貞元

        于俊利

        (西安體育學院 體育傳媒系,陜西 西安 710068)

        文學思潮的形成,自有文學傳統(tǒng)與審美觀念等方面內在因素的化育作用,但是,特定的時代環(huán)境卻往往成為最為直接的促成機因。就唐代文學思潮而言,如果說,開元天寶時代的理想主義恰是強盛高朗的時代氣象對文人心理強烈感召的結果,那么,貞元、元和時代權德輿、元稹、白居易、劉禹錫等禮官文人關注現實風格的形成,則顯然與時代革新圖變的政治氛圍密切相關。安史亂后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等社會痼疾,在貞元、元和年間更趨于激化,并出現新的矛盾。社會危機促發(fā)思想危機。這時,一批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禮官文士,堅守儒家化的政治人格,以強烈的拯時淑世精神走向歷史前臺,直接參與中唐的思想與文化重建。他們重新確立儒家的價值觀念,并以此來匡正時弊,解決新的時代課題。

        對此,葛兆光先生談到:“在貞元年間國家漸漸恢復元氣。外患略略平定后,一批由禮官出身的文士漸漸替代了財政出身的官吏,朝廷中的議論話題也漸漸由理想的秩序重建取代了策略的現實管理。這種變化促使‘折中定議,損益儀法’,即朝綱重整的想象越來越成為士人輿論,并影響到實際的政治操作。”蔣寅先生在《大歷詩人研究》中也指出,當時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這批文人“有共同的禮學或史學的背景”,“貞元后期,烽火稍歇,矛盾的焦點就轉移到典禮方面來。如果說大歷至貞元前期,是由劉晏鹽鐵轉運府中的人才充任政治、文學舞臺上的主角,那么貞元后期則是由權德輿周圍的由禮官出身的人才充任政治、文學舞臺上的主角了?!边@些論斷都明確地指出了禮官出身的文人在這一時期的重要地位和政治作用,但是,均未作為一個重要文學現象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貞元、元和之際的禮官,大多兼有政治家與文學家兩種身份,這使得他們可以用特有的文人視角來看政治,也可以從政治的角度,從經世致用出發(fā)來對待文學。本文通過分析貞元、元和之際禮官文人思想文化的精神品格,試圖考察禮官文人及其職事活動在中唐文學思潮發(fā)展演變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從一個新的視角對唐代歷史上這一轉型時期文學的生成、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解讀。

        一、中唐思想文化秩序的重建與禮官主體地位的確立

        安史之亂后,中唐政權已難續(xù)昔日之輝煌,李唐王朝在藩鎮(zhèn)割據、朋黨之爭與宦官專權的內外交困中風雨飄搖。中央集權統(tǒng)治一蹶不振,地方藩鎮(zhèn)叛亂此起彼伏,時時威脅著唐王朝的存在。德宗建中三年(782 年),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同時稱王,自稱孤或寡人,“所居堂曰殿,處分曰令,群下上書曰箋,妻曰妃,長子曰世子,各以其所治州為府,置留守兼元帥,以軍政委之,又置東西曹,視中書、門下省,左右內史,視侍中、中書令,余官皆仿天朝而易其名”。中國自古“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這種更改屆下配置和名稱的做法,顯然是大逆不道的僭越,更是肆無忌憚的挑釁。

        對國家政治權威與強大而有效的皇權的訴求,在文人士大夫這里,主要表達為對思想文化秩序的訴求。儒家傳統(tǒng)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政治向心力,成為唐王朝維系人心、鞏固王權的精神支柱。《禮記》開篇即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立”。禮不僅“節(jié)民心”,防止“悖逆詐偽之心”,杜絕“淫佚作亂之事”,而且教導人們恪守“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倫常綱紀,協(xié)調人際關系,維護宗法秩序。長于經史的禮官士人群體這一時期被前所未有地推向政治舞臺的前臺。從至德、乾元至永貞、元和時期,顏真卿、李泌、梁肅、柳冕、陸贄、權德輿、李絳、高郢、陸質、崔元翰、鄭余慶、楊於陵、韋渠牟、王紹、崔從質、仲子陵、王仲舒、許孟容、陳京、唐次、齊抗、馮伉、張薦、徐岱、蔣乂、崔邠、令狐楚等一批由經史出身的禮官文士漸漸相繼主持或參與朝政。作為朝廷中的儒者重臣,強烈的社會道德責任感,使他們表現出對社會道德提升的一種宗教承當的精神。他們企圖用道統(tǒng)來維護政統(tǒng)。禮官文士以儒家道統(tǒng)的衛(wèi)道者自居,坐鎮(zhèn)朝廷,不僅以深厚的儒學素養(yǎng)及對典章故事的熟知,正君臣,別名分,以儀式規(guī)則來清理社會秩序,而且重構文化理念,推原“禮制”之本源,以其內在根據的誠、忠、義、情等來重新衡量、裁斷具體的“禮制”,發(fā)掘儒家思想的思想實質及現實功能,從而以重新確立儒“道”在學術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

        貞元之前的禮官,為中唐儒家政治倫理的重建拉開了序幕,表現出這一精神上升時的最初動向與文化意義。寶應元年,禮部侍郎楊綰認為對文辭章句之學的好尚有損于人們對儒家經典思想道德的關注,對個人道德品行的關注,而提出廢除科舉制建議,引起了科舉制度重經義務實的改革;建中元年,顏真卿為禮儀使整頓山陵陵寢之禮,初步恢復祭祀禮制規(guī)模;德宗奉天之難中,陸贄依經立義,為德宗作“罪己詔”頒布與天下,在興廢存亡的關鍵時刻,更以儒家道德精神的感染力維系人心、振奮士氣,民心軍心為之大振,局勢因而大變。不久,動亂即告平息。韓愈《順宗實錄》卷四記述了當時的情形:“行在制詔始下,聞者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感激。議者咸以為德宗克平寇難,旋復天位,不惟神武成功,爪牙宣力,蓋以文德廣被,腹心有助焉?!倍Y官儒者的改革的努力充分顯示了儒家文化“文德廣被”的現實功能與價值意義。他們著眼政治改革倡揚儒家經學的思想和做法得到了貞元禮官的繼承和發(fā)揚。

        這時期的低品秩禮官中,太常博士發(fā)揮古學,彌綸禮制,職事活動尤其頻繁?!杜f唐書·柳冕傳》載:“(貞元)六年十一月,上親行郊享。上重慎祀典,每事依禮。時(柳)冕為吏部郎中,攝太常博士,與司封郎中徐岱、倉部郎中陸質、工部郎中張薦,皆攝禮官,同修郊祀儀注,以備顧問?!薄缎绿茣埶]傳》載:“貞元元年,帝親郊。時更兵亂,禮物殘?zhí)?,用薦為太常博士,參綴典儀,略如舊章?!背藦埶]、柳冕、徐岱、陸質,翻翻《舊唐書·儀禮志》、《新唐書·陳京傳》及諸位作者的傳記,我們會看到,陳京、權德輿、仲子陵、蔣乂等人也都有擔任太常博士的經歷。德宗朝幾次重大的典禮爭議,他們都卷入其中,仕宦并不顯達的仲子陵就是因議禮而著名的。《新唐書》卷一二五《儒學傳下》載:“大歷時,助、匡、質以《春秋》,施士匄以《詩》,仲子陵、袁彝、韋彤、韋茝以《禮》……皆自名其學”,明確指出“士匄、子陵最卓異”。

        太常博士在制禮、議禮中,表現活躍,其在唐代中后期政治地位逐漸升高。我們只要檢索一下《唐代禮官表》便可以發(fā)現,唐代中后期的太常博士如權德輿、令狐楚、李吉甫(貞元中任尚書屯田員外郎兼太常博士)、白敏中、崔龜從,后均升任宰相,其他的多為權傾朝野的重臣。在政治制度和文化措施層面,太常博士、禮部侍郎等這些掌握著行政資源、且文明頗盛的禮官文人,開始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影響把復興儒學、修復禮教秩序、重建國家政治權威的思想逐步落實到政治活動與社會文化活動中。

        二、經學復興與禮官的用世務實思想

        貞元、元和時期,不僅盛唐時期張說、張九齡啟用舊有禮法以應付新問題的主張已經不合時宜,而且楊綰作為士大夫文化精神的象征性領袖所提出的完全復古倒退的取士觀顯然也已經不能適應改變的時代背景,傳統(tǒng)無法對新的社會變動給以解釋與批評的時候,僅僅用原有的知識與思想已經無力回天。基于鞏固王權、中興唐朝統(tǒng)治之共同目的,經學重新受到中唐禮官文人的重視與倡揚。但是,所不同的是,盛唐偏重復古,中唐重在革新;盛唐停留在章句之學的表面,中唐則深入到了禮樂經義精神的內在。中唐時期的經學已經由唐初的“統(tǒng)一時代”走向分化革新的時代。中唐從政治上提高經學的地位,而經學自身也開始了自振與變異,從而成為這一時期思想文化改革與重建運動的理論支點。

        中唐禮官從傳統(tǒng)儒學汲取思想資源,尤其重視當時具有變革意味的經學學派——《春秋》學派。禮官文士倡復儒道的精神、經世致用的思想以及對現實政治批判的勇氣,與《春秋》學派以經立義與通經致用的政治立場,重振綱紀、務實圖強的革新導向都有相通之處。

        出于復興和發(fā)展儒學的需要,大歷以后,一批“異儒”開始批判“以諷誦章句為精,以穿鑿文字為奧”的古文經學傳統(tǒng),而直接從“六經”中探求“圣人之微旨”、“王道之根源”?!皩W者有蔡廣成《周易》,強象《論語》,啖助、趙匡、陸淳《春秋》,施士匄《毛詩》,刁彝、仲子陵、韋彤、裴茝講《禮》,章廷珪、薛伯高、徐潤并通經?!逼渲校⒅?、趙匡、陸質的“《春秋》學”成為這一股新經學思潮中最卓異者。而他們所理解和闡發(fā)的“夫子所以修《春秋》之意”,突出地顯示了儒學探求倫理道德之內在本源的思想轉折。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對禮學的態(tài)度上。啖助說,“夫子所以修《春秋》之意”,實在于“救時之蔽,革禮之薄”?!缎绿茣と辶謧鳌氛J為,啖助、趙匡所理解的“《春秋》大義”,乃是指孔子“參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為本,不全守周典”。這雖是從具體的“禮制”層面闡發(fā)《春秋》大義,而事實上,啖、趙所明“《春秋》大義”,其重大意義在于已向內深入到“禮制”之本源的層面上了。啖助的這樣一段話其實更值得注意:“是故《春秋》以權輔正,以誠斷禮,正以忠道,原情為本?!边@就是說,孔子在《春秋》中推原“禮制”之本源,以作為“禮”之內在根據的“誠”、“忠道”、“情”來重新衡量、裁斷具體的“禮制”。啖助所言“《春秋》變周之文,從夏之質”,表面上同于舊說,而實際上則是從具體的禮樂之“文”深入到根本的禮樂之“質”,從外在的“名位”達于內在的“性情”。對此,趙匡闡述得更為明白:“然則圣人當機發(fā)斷,以定厥中,辨惑質疑,為后王法。”所以,在他看來,《春秋谷梁傳》所說:“《春秋》所以明黜陟,著勸誡,成天下之事業(yè),定天下之邪正,使夫善人勸焉,淫人懼焉”,孔子《春秋》推原禮義,窮究性理,要弄清楚的是所以褒貶之“本”要確立的是終極性的、根本性的價值原則,并據以推出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的價值體系:“齊心極慮,于此得端本澄源之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趙匡說:“《春秋》因史制經以明王道?!编⒅f:“(《春秋》)雖因舊史,酌以圣心,撥亂反正,歸諸王道?!眱扇硕继貏e強調了《春秋》作為“經”的性質,關鍵在于其重心在“義”、“道”。他們認為禮學的意義不只是為帝王制定禮樂制度與禮儀規(guī)范,而是在于闡發(fā)其中的維系人心的道德力量。他們已不再把經文禮制的外在形式作為經學的主體,他們關注的是它內在的道德生命,他們的視角已由形而下的禮器轉向形而上的儒道,并以此來“從宜救亂,因時黜陟”,“進退抑揚,去華居實”。通過解讀經書,依經取義,發(fā)揮儒家思想對現實政治的干預作用的思想可見一斑??梢哉f,這一思想深刻影響了這時期的文化建構,它使儒學逐漸走上了由謹守章句訓詁向追求精神義理的轉換之路。同時,也為中唐士人以時代的精神來追求儒家的先王之道,聯系社會現實來重新確立儒學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開辟了道路。

        這些與中唐禮官文士思想文化重建的出發(fā)點與指向都不謀而合。作為《春秋》學派的主要人物,陸質本人曾長期擔任禮官。陸質初以精于儒術而知名?!洞呵锛瘋髯肜肪硪弧靶迋魇冀K記”末言:“淳,字伯沖,吳人也,世以儒學著,時又為陳公薦,詔授太常寺奉禮郎?!薄杜f唐書》:“轉太常博士……順宗即位,質素與韋執(zhí)誼善,由是征為給事中、皇太子侍讀,仍改賜名質?!睋甲C,其大歷十年至建中二年左右任奉禮郎六年,建中四年至貞元四年為太常博士,先后十余年在禮官任上。陸質亦精通禮制,《舊唐書》本傳記其曾作《類禮》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也著錄此書。此書與《郊祀儀注》同類,可能就作與他任禮官時。貞元十九年,陸質還與柳冕以及當時的禮部侍郎權德輿以文論取士之道,改革科舉考試內容。《春秋》學派的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趙匡雖未擔任禮官,但是其在建中二年前后所作的一系列論及選舉的文章如《舉選議》、《舉人條例》、《選人條例》、《舉選后論》,指出“進士者時共貴之,主司褒貶,實在詩賦,務求巧麗,以此為賢,不唯無益於用,實亦妨其正習;不唯撓其淳和,實又長其佻思”,以致出現士林鮮體國之論、當代寡人師之學、當官少稱職之吏、士子舍學業(yè)而趨末伎等科舉弊端,并提出“立身入仕,莫先於禮,尚書明王道,論語詮百行,孝經德之本,學者所宜先習”等改革措施。這些建議對中唐掌貢舉禮官重經義文章的科舉改革取向有著重要的影響。

        其他禮官,或直接受業(yè)于《春秋》學派,或與其主要人物互為師友,多有交往。如寶應(762 年)前后,張薦、崔造等在江南與《春秋》學派的主要人物趙匡有交往?!度莆摹肪硭乃奈鍙埶]《答權載之書》中云:“寶應中……薦家於邗溝,耕於謝湖。每歲春藝秋獲,途由漕浦……與……趙洋州、戶部兄弟同客是邑,或承馀眷,留歡浹日,無曠再時者數焉。”據考證,此“趙洋州、戶部兄弟”當指趙匡與其弟趙贊。張薦是張鷟之孫,“少精史傳,顏真卿一見嘆賞之?!睓嗟螺洖槠渌鞯摹赌怪尽分幸卜Q其“代名儒學,至君彰大。七歲善屬詩,十歲通《太史公書》。未弱冠有聲于江湖間?!焙髞砣翁2┦?,參典禮儀。此外,柳冕、徐岱、張薦等人還與陸質同時為太常博士?!杜f唐書·柳冕傳》載:“(貞元)六年十一月,上親行郊享。上重慎祀典,每事依禮。時(柳)冕為吏部郎中,攝太常博士,與司封郎中徐岱、倉部郎中陸質、工部郎中張薦,皆攝禮官,同修郊祀儀注,以備顧問?!辈⑶?,權德輿與陸質的關系也頗為密切。權氏有詩《送陸拾遺祗召赴行在》,此處陸拾遺即指陸質。永貞曾為禮部員外郎的柳宗元為《春秋》學派一重要傳人。在《答元饒州論〈春秋〉書》中,柳宗元明確言道:“恒愿掃于陸先生之門,及先生為給事中,與宗元入尚書同日,居又與先生同巷,始得執(zhí)弟子禮。”柳宗元是受陸質影響頗深的一位代表人物,對陸質《春秋微旨》“紀侯大去其國”三例特別稱贊,說:“見圣人之道與堯、舜合,不唯文、武、周公之志,獨取其法耳”。其《非〈國語〉》一書“非左氏尤甚”,“黜其不臧,以救世之謬”,可視為是啖助、趙匡、陸質之后的又一繼作。

        因為禮官士人群與陸質、趙匡亦師亦友的頻繁交往,貞元禮官接受了《春秋》學派的變通復古、經世致用的思想。他們不泥于漢儒的注疏,而是直承孔子作《春秋》的精神,深入到儒家文化的內在精神,探求本源性的價值原則,為道德倫理尋找新的形式依據,從而回歸到儒家“禮”之內在根據,以“禮”之義、理、忠、信等本質來統(tǒng)攝一切,強調經義的道德力量。中唐禮官弘揚儒教,鼓吹圣人之道,其內涵為仁義道德,其制度為禮樂刑政,開始實踐到中唐的思想文化秩序重建中。

        三、禮官承繼道統(tǒng)的努力及其對中唐文人的重要影響

        貞元禮官以“禮”的本質和內在精神為價值原則,強調其作為道德準則的特有價值,著手現實思想文化秩序的改革與重建。其職事活動,彰顯其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本著經世致用,禮官直承孔子作《春秋》的精神,接受變異的經學思想,推動儒學復興,恢復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重新建立思想文化秩序。

        依經立意是儒學的基本范式。從深層次的文化意蘊看,中唐經學的自振與新變不只是學術自身發(fā)展的結果,而且是儒學精神振作的表現。中唐禮官文士立足于經文中所貫穿的圣人之志,依經議政,表現出對現實政治相對的獨立性與批判性。

        權德輿在《兩漢辨亡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兩漢之所以衰亡,不在于王莽、董卓的篡逆,而在于張禹、胡廣姑息養(yǎng)奸所致:“向若東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庶乎無靈、獻之亂?!睆堄?、胡廣系漢代名儒重臣,權氏批評了漢儒泥于禮制而不重現實功用的傾向,認為這是釋事忘義。處于安史之亂后的中唐時代,權德輿曾身居宰輔之位,對安史之亂的起因,自然深有探求。他認為唐朝的衰亂,表面上始于安史之亂,實際上與唐玄宗時奸相當權及儒學落魄大有關系,這同兩漢覆亡的原因有某些相似之處。權德輿以此文借古諷今,其立意高而“持義正大,可為小人儒下一針砭”,頗具思想性和現實意義。他認為漢儒只是將儒家經典作為一般經學史書對待,卻丟棄了其最根本的政治精神,而被丟棄的政治精神才是經典的重要價值所在。正是在此意義上,葛曉音先生在《漢唐文學的嬗變》中高度評價了權德輿的地位及影響:“儒學由專習章句轉為精求義理的這一變化,便是‘文以載道’說的先聲,也是早期古文運動的主要背景……在李華、獨孤及、梁肅等人到韓愈、柳宗元之間,權氏是個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p>

        “道莫大乎仁義,教莫正乎禮樂刑政”,韓愈重新整合了儒學文化體系,進而形成了儒家的道統(tǒng)理論。韓愈所著的《原道》一文對“仁”、“義”、“道”、“德”范疇的內涵作了儒家精神的限定,“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表n愈還從國家和文化的起源發(fā)展等方面論述了儒家“道”“德”的表現,力圖證明儒家的“道”“德”乃是人類文化的根本原則?!叭省?、“義”的根源涉及“性”的問題。他進一步發(fā)揚儒家的心性之學,希望以建設儒家化的人生哲學,在人的心性本體之中使道統(tǒng)學說的道德主體得到落實。他在《原性》一文中同樣為“性”下了儒家意義的界說和定義:“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彼€特別強調仁義之道德的“無待于外”的特點:“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謂之德”(《原道》)這一段話充分體現了其強調主觀心性的修養(yǎng)、以內在的道德為本,通過將禮制經文的解讀轉向對道統(tǒng)的推崇,進而將之落實到人心人性之中的思想。

        第二,注重選士活動的導向作用,增加經義內容,改革貢舉考試。因為中唐禮官秉著學政合一的經學觀與經世致用的文化精神,所以他們的文學思想不象天寶儒士群的獨孤及、李華等人一般空言明道,而是帶有實踐性的品格。

        陸贄以文學、識見、治才見知于德宗,為翰林學士時號稱內相,愛獎掖飽學儒士。貞元八年(792)知貢舉,他認為士子應舉應“帖經為本,本實在才,才不由經,文自謬矣。由經之才,文自見矣”。其所選拔之人,多為崇儒好學之士,這一年,歐陽詹、李觀、馮宿、王涯、韓愈、李絳、崔群等二十三人登第,幾乎網羅了當時天下的名士,后來多為朝中重臣。

        貞元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一年,權德輿以禮部侍郎之職三年連掌貢舉(貞元二十年詔停),他把改革科舉的主張付諸實踐,希望能選出“明六經之義,合先王之道而不在于注疏”的人才。他在《答柳福州書》中深感“祖習綺靡,過于雕蟲”不言理道、僅以詩賦取士的考試制度的弊端,批評時下進士只會“甲賦律詩,儷偶對屬”,明經只會“幸中所記者”,若令其釋經通義,只會“墻面木偶”,因此,他改革了考試的內容,在試題中加重了經義的分量,所出進士、明經、崇文生等各種策問,均以通經義為主,自稱“半年以來,參考對策,不訪名物,不征隱奧,求通理而已,求辯惑而已”。權德輿“元和以來,貞元而下……主文之盟,余二十年”,“三掌貢士,號為得人”。權德輿在務實改革的經學影響不斷擴大的時期,將經義引入科舉考試,制策問卷中多帶有學術政治化的思想傾向,明確體現了當時的文化導向。

        第三,獎掖選拔后學,培養(yǎng)思想文化革新的后續(xù)人才。禮官文士這批中唐最有影響力的儒士學者,他們的學術活動不僅給文化重建帶來新的思想支持,促進了詩文學風的務實變革,而且他們以禮官身份下的職事活動影響并培養(yǎng)了一批有志于經世致用、務實革新的士人精英,這些文人成為后來元和詩文革新思潮的中堅力量。

        人才的培養(yǎng),在于它所依存的文化環(huán)境?!疤拼婆e之盛,肇于高宗之時,成于玄宗之代,而極盛于德宗之世”。元和文壇的文學家正是在貞元禮官的獎掖提拔中成長起來的。其中,對文士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主盟二十余年的權德輿。大作家中有案可稽的,劉、柳登第必有權德輿的揄揚之力。柳宗元,貞元八年應進士試,曾拜謁權德輿并行卷,幾天后又向其溫卷問訊,冀其援引,有《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補闕執(zhí)事,……今鴛鷺充朝而獨干執(zhí)事者,特以顧下念舊,收接儒素,異乎他人耳?!薏幻?,以為信然,是以有前日之拜。又以為色取象恭,大賢所飫;朝造夕謁,大賢所倦。性頗疏野,竊又不能,是以有今茲之問,仰惟覽其鄙心而去就之。”又陳故人言曰:“補闕權君,著名逾紀,行為人高,言為人信,力學掞文,朋儕稱雄,子亟拜之,足以發(fā)揚?!虏慌e馳聲之資,挈成名之基,授之權君,然后退行守常,執(zhí)中之道,斯可也?!睓嗟螺浀拇饛图盀橹ò竦木唧w情況現在雖已無史料可查,但柳宗元舉進士權德輿予以提攜則是無疑的,因為柳宗元的期冀沒有落空,翌年春終于進士及第。劉禹錫,貞元十一年登制科,權德輿有《送劉秀才登科后侍從赴東京覲省序》,稱其自幼“恭敬詳雅,異乎其倫”,及長“居易以遜業(yè),立誠以待問,秉是嗛愨,退然若虛”。這不用說是在為年輕的劉禹錫題拂延譽。顯然,柳宗元、劉禹錫這兩位中唐大家銳步登上政壇、文壇,與權德輿的援引獎掖是有很大關系的。

        元、白等人的入仕同樣與禮官權氏的獎掖有關。貞元十七年(801)冬,權德輿奉命以中書舍人典禮部貢舉,翌年正拜禮部侍郎,接著連掌三年貢舉(貞元二十年曾停貢舉),共取進士七十二名。元、白俱于貞元十九年中書判拔萃科,是年知貢舉即為權德輿。元稹元和十一年(816)在興元治病,有《上興元權尚書啟》(《元稹集》外集卷二),稱:“元和以來,貞元而下,閣下主文之盟,余二十年矣。某亦盜語言于經籍,卒未能效互鄉(xiāng)之進,甚自羞之?!辈㈦S啟封上詩五十首,文四篇。這不只是屬吏對上司的恭維,更應該說是新進對先達的尊敬。權德輿等禮官這段時期獎掖提攜的元、白、劉、柳這批文人,組成了元和文學革新的主力。

        總之,中唐禮官的政治與社會責任感具有強烈的實踐精神。這種精神表現在他們的人格理想設計時,常將自己放在一種動蕩的社會背景中,借以規(guī)定自己的政治目標,使自我價值通過參加為國家振興等政治活動而得以實現。這批禮官文人的重要貢獻不僅在于他們以“輔時及物”為己任,以“力挽狂瀾”相期許,而且還以倡復儒道的實踐情懷、敢于直諫的淑世風范形成一代文士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理論思想與精神風貌影響了一批元和時期的重要作家,正是他們所培養(yǎng)提攜的文人擔當了元和時期的詩文革新,繼續(xù)了他們重建文化秩序的愿望和實踐。

        猜你喜歡
        貞元
        唐代才女薛濤生年考辨
        文史雜志(2023年1期)2023-02-08 03:39:50
        敦煌寫本P.2522的性質及《貞元十道錄》逸文問題
        敦煌研究(2022年1期)2022-03-28 22:21:16
        《文苑英華》誤作元稹文的兩文作者應是誰?
        貞元時期韋應物紀行詩創(chuàng)作芻議
        北方文學(2018年26期)2018-11-24 13:42:08
        宮市之弊
        月讀(2018年7期)2018-07-07 05:11:52
        訛傳九百年可以休矣
        ——常袞與建州茶業(yè)無關
        中國茶葉(2016年2期)2016-01-23 20:22:32
        揚州瘦西湖
        論包佶、李紓與貞元詩風〔*〕
        學術界(2015年6期)2015-02-25 10:41:10
        樂山大佛的修鑿歷程
        李紳《古風》二首編年辨正
        江海學刊(2013年2期)2013-04-18 08:57:26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av影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中文天堂国产最新|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美女|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片在线看无码不卡| 性一交一乱一伦|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不卡| 少妇被躁到高潮和人狍大战|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av|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日产国无码| 日本最新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产区一二三产区区别在线|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9成人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啪啪色婷婷一区二区|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av无码特黄一级|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99|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特级全黄一级毛片不卡| 黄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曰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日本熟妇人妻xxxxx视频| 日本五月天婷久久网站| 丝袜美腿爆炒国产在线观看| 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8|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亚洲精品国产亚洲av|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亚洲a∨天堂男人无码| 国产激情在线观看视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