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訛傳九百年可以休矣
        ——常袞與建州茶業(yè)無關(guān)

        2016-01-23 20:22:32林今團
        中國茶葉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貞元北苑

        □林今團

        北宋張舜民《畫墁錄》一書中關(guān)于“唐貞元中常袞為建州刺史……”的那段記載,九百多年來,引用、轉(zhuǎn)引者很多。除了不少文獻引用外,一些大主流搜索引擎都可看到不斷有人在轉(zhuǎn)引,導致以訛傳訛,更有甚者以此推演、臆斷。筆者査考新、舊《唐書》,《福建通志》,《八閩通志》和明、清《建寧府志》等史料有關(guān)記載,證實常袞與建州茶業(yè)無關(guān),張舜民那段記載純系杜撰。九百年訛傳,可以休矣。

        一、張舜民杜撰、轉(zhuǎn)引不斷

        張舜民(約1034~1112),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矴齋。邠州(陜西邠縣)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哲宗時(1086~1100)為監(jiān)察御史,徽宗朝任吏部侍郎。被指為元祐黨人而貶商州(陜西商縣)。有《畫墁錄》。

        張舜民《畫墁錄》對建茶史有一段這樣的記述:“有唐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貞元中,常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研膏茶”。

        張舜民這條記述的關(guān)鍵詞:北苑(今福建省建甌市東峰鎮(zhèn)內(nèi))、貞元、常袞、建州刺史、蒸焙研膏茶。史實證明完全是杜撰的。

        古“建州”,地處現(xiàn)在的福建北部,歷來都是茶葉主產(chǎn)區(qū)。

        唐朝武德二年(619)把此前的建安郡改為建州,州治在建安縣即今建甌市區(qū)。嗣圣五年(688)領(lǐng)縣六:唐興(浦城)、建安、建陽、將樂、邵武、沙縣。德宗時(780~805)領(lǐng)縣六:建安(含后來的松溪、政和、甌寧)、浦城、建陽(含后之崇安即現(xiàn)武夷山)、將樂、邵武、沙縣(777年屬汀州)。

        九百多年來,張舜民的杜撰被廣泛引用,以訛傳訛,甚至改動時間、地點,更有憑空穿鑿,妄以臆斷。

        1.廣泛引用

        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五·方物》:“茶品,張蕓叟《畫墁錄》云,有唐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貞元中,常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

        明·夏樹芳《茶董》:“張舜民,號蕓叟,云:有唐茶品,以陽羨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貞元中,常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

        清·余懷《茶史補》(1677年左右)和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七之事》(1734)都引用張舜民《畫墁錄》關(guān)于常袞蒸焙研膏茶的記載。

        彭光斗《閩瑣記》(1766):“……自唐常袞建(州)采之作貢,后南唐之北苑采蔡君謨之龍團鳳餅,胥由地產(chǎn)馳名”。

        施鴻?!堕}雜記》(1858)引用張舜民《畫墁錄》關(guān)于常袞蒸焙研膏茶的記載。

        《建甌縣志》共三次引用張舜民《畫墁錄》關(guān)于“常袞蒸焙研膏茶”的記載[1]。

        張?zhí)煤憬淌跒樽ⅰ把懈嗖琛钡某鎏幎脧埶疵耜P(guān)于常袞蒸焙研膏茶的記載[2]。

        鞏志《建茶志》(閩北茶業(yè)志)一書引用7次12處之多[3]。

        還有一些專家教授等名人也轉(zhuǎn)引張舜民關(guān)于常袞蒸焙研膏茶的記載。

        2.改動時間

        《建甌縣志》中的“大事記”和“第十五篇·茶業(yè)”有兩處把張舜民《畫墁錄》那段話中的“貞元中”(785~805)改為“貞元二十年(804)”。如“大事記”記載:“唐·貞元二十年(804)常袞為建州刺史,在鳳凰山一帶制造‘研膏茶’?!?/p>

        鞏志《建茶志》第100頁和第187頁把“貞元(785~805)”改為“建中(780~783)”。常袞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去世的。這一改,常袞就可能在建中元年至三年(780~782)這個時段“為建州刺史,蒸焙研膏茶”了。

        張志勇《南平市茶葉品牌建設(shè)研究》(中國農(nóng)科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1201)中載:“最初,建茶以研膏茶形式出現(xiàn)。后來,建州刺史常袞在任上改革制茶工藝,改制成蠟面茶……”這里,時間“貞元”變?yōu)椤昂髞怼保徊枞~品名由“研膏茶”變成“蠟面茶”。這個“后來”可以是常袞在去世之前的時間發(fā)生的。一查才知是轉(zhuǎn)抄鞏志《建茶志·概述》第1頁最后3行。

        3.改動地點

        有人寫《武夷茶話》說:“據(jù)熊蕃撰的《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武夷山一帶生產(chǎn)研膏茶,始于唐代貞元中(785~805)是常袞為建州刺史時始創(chuàng)的?!卑褟埶疵瘛懂嬡洝分小敖ㄏ痹贰边@個地點改為武夷山。

        武漢商學院和武夷學院兩位作者的《釋超全的‘武夷茶歌’研究》也說:“唐中期,武夷茶以研膏茶形式出現(xiàn)。唐貞元間,建州刺史常袞蒸焙武夷茶而研之,謂之研膏茶?!比绱?,張舜民所說的“建溪北苑”這個地點等項都被移到武夷山了。

        4.臆造績能

        《建茶志·概述》第1頁倒數(shù)3行說:“建州刺史常袞在任上改革制茶工藝,改制成蠟面茶,開始少量進入皇室和官宦之家,為皇家所賞識,便成為貢品”。這就不僅把常袞臆造成茶葉制茶工藝的“改革者”,而且還是超前200多年“改制成蠟面茶”。

        第136頁第1~5行說:“常袞,生卒年不詳,建州刺史,為官廉正,卸任無力返鄉(xiāng),病故在建安,有廟享祀。”“常袞為建州刺史時對建安茶農(nóng)教以新法制茶,始蒸焙而研之……”第2段“建安北苑龍鳳茶,名冠天下,實則是常袞改制為研膏而來。因此……建茶是常袞開創(chuàng)了新紀元……常袞在建州不但極力培養(yǎng)知識人才,而且培養(yǎng)了制茶技術(shù)人員,何況對茶葉的制造之功”。

        再看鞏志在《褔建茶葉》2005年第1期《武夷茶史話二則》一文,其第二則題為“建茶改制話常袞”,此則不足千字,卻有3處寫到貞元間常袞改制建茶為研膏茶。其第5段引唐朝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關(guān)于“建州大團”的記述。緊接著第6段說:“常袞為建安刺史,見到‘建州大團’……賣不出去還得納稅。常袞上茶山,訪僧家,下茶戶;決心改制建茶……(對茶農(nóng)、茶僧)教以顧諸制茶法,‘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最后結(jié)論:“常袞可稱得上是建茶改制第一人,于是開創(chuàng)建茶的新紀元。”

        常袞被臆造成高官廉政之楷模,同時又儼然成了“改革者”、“開創(chuàng)建茶的新紀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最典型的茶業(yè)專家,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另有《建甌茶葉發(fā)展的十座里程碑》把常袞的“偉績奇能”臆造得確實玄虛:“第一座里程碑,唐貞元中(785~804):常袞首創(chuàng)名震天下的研膏茶……成為中國茶史上的團茶制作第一人?!?/p>

        還有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1日版《潮州工夫茶話》引用張舜民關(guān)于常袞蒸焙研膏茶的記載后說:“可見常袞是一位既善飲茶又善制茶的‘茗中仙’?!?/p>

        二、常袞與建州茶業(yè)無關(guān)

        1.常袞于建中四年(783)卒于福建觀察使兼福州刺史任上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九》載明“常袞,京兆人……天寶末舉進士,歷太子正字、累授補闕起居郎。寶應(yīng)二年選為翰林學士考功員外郎中知制誥。永泰元年遷中書舍人。大歷元年遷禮部侍郎仍為學士。拜袞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楊綰同掌樞務(wù)……貶為潮州刺史。楊炎入相,素與袞善,建中元年遷福建觀察使,四年(783)正月卒,時五十五。”[4]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列傳·第七十五》記載:“常袞……貶潮州刺史。建中初,楊炎輔政,起為福建觀察使。始閩人未知學,袞至,為設(shè)鄉(xiāng)校,使作為文章,親加講導……卒于官,年五十五。贈尚書左仆射。其后閩人春秋配享袞于學宮云。”[5]

        《八閩通志·卷之三十六》記載:“常袞,京兆人。建中初(780),以前宰相起為福建觀察使。始,閩人未知學。袞至,為設(shè)鄉(xiāng)校,使作為文章,親加講導。與為客主均禮,觀游宴饗與焉。由是俗一變,歲貢士與內(nèi)州等。卒于官。后閩人立祠郡學,春秋祀之。是時不別置刺史,多以福建觀察使守福州刺史,袞蓋亦然也?!盵6]

        《福建通志·卷二十九·名宦》記載:“唐,常袞,京兆人。建中初,以前宰相起為福建觀察使。初,閩人自樂其土,雖有長材、秀民、通文學、習吏事者,相率不肯出仕。袞設(shè)鄉(xiāng)校,課文章??ば∶裼心苷b書作文者,袞必具賓主之禮,親加講導。延名仕歐陽詹輩,教育勸勉,閩俗一變,每歲貢士與內(nèi)州等。卒于官職。贈尚書左仆射?!盵7]

        建中四年上溯55年為開元十七年(729),即常袞生卒年是729~783年,享年55歲。而貞元元年是公元785年,常袞已去逝兩年多了。對于常袞而言,“建中四年正月”是至關(guān)重要的時間。凡其后所發(fā)生的事,不管時間、地點、性質(zhì),都與常袞毫無關(guān)系了!

        2.常袞墓葬和祠廟都在福州

        那時,人死了,多為土葬。名人還有墓記,還得建廟、祠、宮等予以享祀。常袞本為名宦,死后土葬有墓志銘并有廟祠享祀。而這一切是發(fā)生在福州還是建州呢?

        鞏志《建茶志》136頁臆造得活靈活現(xiàn):“常袞:生卒年不詳,建州刺史,為官廉正,卸任無力返鄉(xiāng),病故在建安,有廟享祀?!奔热弧霸诮ò?,有廟享祀”那就證明常袞有可能在建安(現(xiàn)褔建省建甌市)既當刺史又改制老式大團茶為研膏茶,有功于民,死后“有廟享祀?!笔穼嵶C明這確系臆造!請看:

        《福建通志·卷六十二·古跡·宅墓》記載:“觀察使常袞,在永??h(今福州市永泰縣)葛嶺。袞卒于官,子遂宰永福。卜居連江。葬袞于此,國朝雍正七年(1729)奉旨重修?!盵7]雍正七年離常袞誕生時間唐開元七年(729)正好1000年。人們出于景仰,重修其墓,正是為了緬懷其對福州(亦影響全?。┪慕淌聵I(yè)的功德,激勵后人辦學興教。

        福建省地方志編委會關(guān)于常袞生平簡介:福建省人民政府僑務(wù)辦公室與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福建鄉(xiāng)音網(wǎng)》以及《海峽都市報》2005年5月20日報道《永泰發(fā)現(xiàn)唐朝常袞墓志銘》載:“被稱為‘八閩教育開拓者’之一的唐朝人常袞的墓志銘19日在福州永泰縣被發(fā)現(xiàn),并被當?shù)夭┪镳^收藏……墓志銘刻在石板上,長46.5cm,寬29.5cm……上刻陰文,記述了常袞生平……墓志銘為清道光十三年長樂人林宗澤撰寫……葬葛嶺之陽。清代鄉(xiāng)里募捐重修,棄石用灰、規(guī)制一整。常袞(729~783),京兆人,字夷甫。建中元年為福建觀察使,四年卒于福州任上。追贈尚書左仆射,福州百姓立祠春秋配享學宮云?!蔽闹幸捞┛h文管辦主任鄭啟凡說:“常袞死后墓葬于福州永泰葛嶺,1958年修建葛嶺中學時墳?zāi)贡黄茐模怪俱憛s被一當?shù)厝吮4嫦聛??!?/p>

        這位名宦在福州還有兩處宮祠祭祀?!栋碎}通志·卷五十八·祠廟》載:“福州府閩縣名宦祠:在唐則有常袞,在宋則有蔡襄……凡二十有一人。祠歲久而圮,國朝正統(tǒng)十二年重建常(袞)觀察祠,諸賢牧遂不復祀?!边@里說的是常袞此時已單獨享祀。另還有配享:《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列傳七十五》載:“由是俗一變,歲貢士與內(nèi)州等……其后閩人春秋配享袞于學宮云?!?/p>

        常袞死于福州、葬于福州(永福),宮、祠也在福州的事實已夠清楚了??墒?,《建茶志》卻把這些移到建州,進一步證明常袞在建州的一切都是真的。

        且看有關(guān)方志記述。《八閩通志·卷五十八·祠廟》記載建寧府建安縣祠廟有22座,甌寧縣有11座(宋治平三年置甌寧,民國二年與建安合為建甌縣,縣城歷來為一地,即現(xiàn)建甌城區(qū))。兩縣計有祠廟33座,其中根本沒有祭祀常袞其人的。

        作為建州刺史、有廟享祀的倒有四位:梨山澤民廟祀“刺史李頻”,富沙廟祀“刺史葉顥”,城隍廟“刺史張文琮、陸長源俱嘗有功德于民,列祠于左右(左張右陸)以配食。府縣官到任,必先詣祠設(shè)祭以誓”。

        嘉靖《建寧府志·卷十一·祠典》和康熙《建寧府志·卷十五·祠典》中的記載與此類似,都沒有祭祀常袞其人。

        在建安與甌寧,倒是有三位與茶業(yè)有關(guān)聯(lián)的古人,官民予以立廟奉神祭祀:恭利廟,祀張廷暉。“龍焙地主,歲修茶貢,祈禱多驗”;靈滋廟,祀蔣姓,“歲修茶貢,祈禱多驗”;童大王廟,即古茶場廟,祀童毅。

        若按一些人所臆造的亷政高官楷模又開創(chuàng)建茶新紀元,常袞應(yīng)名列上述有廟享祀的四位建州刺史和三位與茶業(yè)有關(guān)聯(lián)的古人之首,然而,史實是無情的!

        3.常袞從未任過建州刺史

        如上所述,常袞并無活到張舜民杜撰的唐德宗貞元年中(785~805)??墒?,有一些人在轉(zhuǎn)引中卻改動“貞元”這個時間,說常袞在“德宗時(780~805)”或“建中時(780~783)”任建州刺史……讓一些難于或懶于查證的人信以為真,九百多年來,訛傳依然存在。然而,史實卻證明,不管何時,常袞都未任過建州刺史。

        明朝嘉靖《建寧府志·卷五·唐·刺史》和明《八閩通志·卷三十一唐·刺史》中,都以同樣次序羅列了唐朝建州刺史葉顥、謝元治等85人,獨無常袞其人。

        《福建通志·卷二十五》記載的唐建安郡刺史同樣是85人,其名單的排列順序和上述《建寧府志》、《八閩通志》一樣。

        再看清朝康熙《建寧府志·卷十八·職官·刺史》的記載,唐朝建州刺史計86位。與上述嘉靖《建寧府志》、《八閩通志》、《福建通志》三志對比,排列順序相同,卻在“王諷”與“李頻”兩位刺史之間多了一位“嚴士則”。此嚴氏序列建州第74位刺史,在修纂康熙府志時才予補上。細看各志,要說姓常的倒有一個“常克儉”,序列建州刺史之55位,但在其名下注明是“大中間(847~860)任”。這就是說,跨越“貞元中”五六十年以后,才有這么一位姓“常”的出任建州刺史。而從時間上說,常袞已去逝64年了。

        常袞既為名宦,那么,嘉靖《建寧府志·卷六·名宦》中記載的建州“名宦”應(yīng)有他的大名,可是,唐一代的夠格而入志者僅8人:葉顥、張文琮、陸長源、李頻、李彥堅、江淹、陳巖、張謹,依然無常氏蹤影(需要說明的是:這8個“名宦”中,前5人都曾任建州刺史)。

        又該書《卷十八·人物·高行》記載:“劉常,建陽人。父喪,廬墓七年,有靈芝兩莖生廬前。建中元年,刺史陸長源、觀察使常袞以聞,詔旌其門,賜帛,改其里曰忠孝?!贝颂幍臅r間、人物與常袞有關(guān)聯(lián),但恰恰指明了當時常氏的身份和建州刺史是誰。

        三、建州研膏茶的創(chuàng)制

        此即所謂“建茶改制”。北宋建陽學者熊蕃(1106~1156)于1122~1125年著,其子熊克1182年增補的《宣和北苑貢茶錄》一書中,以小字夾注的形式引用張舜民的記述。也許懷疑,才以小字夾注,并立即加以具體否定。正文直引毛文錫《茶譜》,論證當時建州只有“紫筍”,而無“研膏”,更無“蠟面……”又緊接著正文書己之結(jié)論:“五代之季,建屬南唐,歲率諸縣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蠟面……”時間是南唐(937~975)而非貞元中;人物是諸縣民,而非常袞。

        對熊蕃此記,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陳椽《茶業(yè)通史》也說:“南唐時已在建安設(shè)官焙制造貢茶。初造研膏,繼造蠟面……”

        明朝學者古以智《通雅》(1641)說:“曰唐茶不重建(州),以建未有奇產(chǎn)也。至南唐初造研膏,繼造蠟面,又佳者曰京挺。宋初置龍鳳?!?/p>

        陶穀在眾多學者之前記述了“建州茶膏”(應(yīng)是“研膏茶”)是936~939年才有的,其《荈茗錄》(作于970年左右)載:“縷金耐重兒:有得建州茶膏,作取耐重兒八枚,膠以金縷,獻于閩王曦(939~943年在位)。遇通文(936~939)之禍,為內(nèi)侍所盜,轉(zhuǎn)遺貴臣?!盵8]

        清吳任臣《十國春秋》(1669)載:“閩康宗本紀:通文二年(937)……國人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兒,凡八枚。”[8]

        楊華、毛文錫的記載反證在935年之前建州尚未生產(chǎn)研膏茶。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856)載:“建州大團,狀類紫筍,又若今之大膠片,每一軸十片余,將取之,必以刀刮,然后能破,味極苦。唯廣陵、山陽兩地人好尚之,不知其所以然也。或云療頭痛,未詳?!泵腻a《茶譜》(作于935年前后)載:“建州……紫筍,片大極硬,須湯浸之,方可碾。治頭痛,江東老人多味之。”楊、毛氏所述在935年之前約百年間,建州產(chǎn)銷的是片大極硬、味極苦的紫筍、大團、大膠片之類的茶餅[8]。

        四、結(jié) 論

        常袞沒有活到貞元年間,便于建中四年(783)正月病逝于福州任上、葬于福州永泰,廟祠也在福州;常袞任何時候都沒有任過建州刺史;在建安與甌寧根本沒有廟祠祭祀常袞;建州研膏茶是建安北苑御焙茶工茶農(nóng)于936~939年創(chuàng)制的。建州茶業(yè)教育、建茶生產(chǎn)、加工、改制均與常袞無關(guān)。若一定要讓他與建茶扯上什么關(guān)系的話,充其量飲用過而已。

        因此,張舜民《畫墁錄》對建茶史的那段記述純系杜撰。

        [1]潘渭水、黃芝生.《建甌縣志》.建甌縣地方志編委會編、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1994年3月.

        [2]張?zhí)煤愕?《中國茶學辭典·總類·茶名》.上??萍汲霭嫔?,1995年:22.

        [3]鞏志.《建茶志——閩北茶業(yè)志》.福建省南平地區(qū)茶葉學會編.閩北報社印刷廠.1996年10月.

        [4]五代·劉昫等.《舊唐書》.黃仲昭.

        [5]北宋·宋祁、歐陽修.《新唐書》.

        [6]《八閩通志·卷三十六·秩官·名宦·唐觀察使》.1490年.

        [7]清·郝玉麟監(jiān)修、謝道承等.《福建通志》(欽定四庫全書).

        [8]陳祖槼、朱自振.《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1年.

        猜你喜歡
        貞元北苑
        在北苑御焙遺址重溫宋代茶飲“頂流”
        海峽姐妹(2023年11期)2023-12-04 08:08:32
        宋代福建北苑茶盛行的歷史動因及影響探論
        中國茶葉(2022年10期)2022-12-06 16:36:14
        敦煌寫本P.2522的性質(zhì)及《貞元十道錄》逸文問題
        敦煌研究(2022年1期)2022-03-28 22:21:16
        《文苑英華》誤作元稹文的兩文作者應(yīng)是誰?
        有趣的顏色
        貞元時期韋應(yīng)物紀行詩創(chuàng)作芻議
        北方文學(2018年26期)2018-11-24 13:42:08
        文人大宅的禮贊——海航·豪庭北苑
        逝去的北苑
        普洱(2016年4期)2016-05-14 07:03:05
        天通苑北年底建大型交通樞紐
        論包佶、李紓與貞元詩風〔*〕
        學術(shù)界(2015年6期)2015-02-25 10:41:10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你懂的| 亚洲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一区|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视频| 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无码人妻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男性视频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做爰高潮尖叫声免费观看| 熟女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免费无码黄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国产av一区麻豆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 正在播放强揉爆乳女教师|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在线麻豆精东9制片厂av影现网| 特级婬片国产高清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址| 国产av一区网址大全| 亚洲国产性夜夜综合另类 | 少妇又紧又爽丰满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全球av集中精品导航福利| 人妻人妻少妇在线系列| 国产av剧情精品麻豆|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中国丰满熟妇av|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级| 亚洲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