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娟
【關鍵詞】 生物教學;多媒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118—01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到教育領域。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較單一、僵硬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智能型、具有親和性的界面,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最前沿、最豐富的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充當學習主體這一角色。
比如,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一節(jié)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先播放了一段影視片段,展示了森林、草原、海洋等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顯著不同動植物的類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這些影視片段,歸納總結得出了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
二、利用多媒體突出了生物教學的直觀性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種生理活動,顯示生物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
如,在教學“細胞顯微結構”、“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根的離子交換吸附”等課時,使用flash制作課件來突破重、難點。
又如,在教學“綠色植物的傳粉和受精”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花粉管的萌發(fā)、受精過程、胚珠和子房的發(fā)育整個過程,通過動畫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學難點輕松得以突破。
三、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生物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運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例如,教學“動物的多樣性——魚類“一課時,筆者請學生思考:魚類的運動器官是鰭,那鰭的作用是什么呢?之后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觀察鯉魚的外形、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tài),然后分別剪掉它們的背鰭、胸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鯉魚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鯉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的鯉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樣一來,學生既要思考,又要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利用多媒體增大課堂容量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教師每節(jié)課都會有大量的板書,會花費較多時間。多媒體的運用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音像材料充實教學內容,擴大知識容量,既能使教學內容在多層面、多形式或多感應達到良好的組合,又使教學內容呈現出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特征。
五、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挖掘生物教材中蘊含的思想內容,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作為重要任務。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單靠語言來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學生產生共鳴,難以進行思想教育。而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教學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例如,教學“環(huán)境保護“時,筆者搜集近年來環(huán)境惡化的一些資料作成幻燈片向學生展示:1. 某地山林被大量砍伐后殘留的粗大的樹樁實景、九江涌污水橫流的實景。2. 破壞和污染帶給人類的災難:沙塵暴、赤潮、酸雨等。3. 珍稀或瀕于滅絕的動植物圖片。這些貼近生活的畫面加上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極強地渲染了課堂氣氛,學生不僅掌握了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的原因,也身臨其境地理解了環(huán)境保護和創(chuàng)造良好生態(tài)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心,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有機結合,是生物教學一次新的改革。將多媒體技術引入生物課堂,將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優(yōu)良品格、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等方面都能起到較好的作用,這一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中的地位必將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