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梅
【摘要】 ?新課改的大潮自2008年起在江西省已經(jīng)展開有七年多了。新課程倡導以素質(zhì)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構建有效課堂。選擇恰當?shù)慕虒W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是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為做到這一點,我們在教學中積極推廣導學案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為主源,以發(fā)展為主旨,以效益為主標,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達到了真正的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 ?導學案 教學模式 有效課堂 和諧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8-017-01
0
江西省新一輪課程改革全面鋪開后,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明顯感覺到了三點變化:一是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無論是在能力培養(yǎng)還是在知識體系、學習方式、教學方式、評價機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二是教師用來講授知識的時間正在減少,學生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大量增加;三是歷史高考知識不再以某一種教材版本為唯一的依據(jù),歷史教材版本增加了可選擇性。從以上三點分析,我們認識到,要適應新形勢,首要問題是必須改變“師講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于是,我們采用了導學案教學模式。
那什么是導學案呢?顧名思義,導學案就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學習、增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反映教學內(nèi)容的的紙質(zhì)文案。
那要怎樣設計導學案呢?我們使用的“導學案”一般分為以下7個部分:1.解讀課程標準、明確學習目標。在我們編訂的“導學案”中首先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包括識記、掌握、理解、運用各個不同層次的目標,另外還讓學生明確重點、難點知識,以利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2.溫故而知新,復習與本節(jié)課與關的舊知識,為本節(jié)課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運用了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回憶。3.知識梳理。知識梳理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是對一節(jié)課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編寫時力求簡潔明了,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線索瀏覽教材,構建對教材知識的整體感知?;A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xiàn)教師的授課意圖。對于重要的知識點,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在空白處填寫好并在課本上勾畫,以此強化學生對重要概念、知識關鍵詞等的掌握。另外,對于重點內(nèi)容要設計思考題,供學生在預習時思考,上課時老師再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同時,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證。4.知識延伸?,F(xiàn)在教材的編寫是“一綱多本”,每一種版本都有其優(yōu)缺點,為了加強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理解,編寫“導學案”時教師們應身體力行地投入到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之中,吸收其它版本的優(yōu)點,緊扣課標,厚積薄發(fā),在整合教材的基礎上更好地設計優(yōu)化教學方案,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5.合作探究,知識升華。這一部分主要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對一系列問題集體展開討論。集體討論的問題主要是老師講授完本節(jié)內(nèi)容后為了升華本節(jié)的知識而設計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普遍特點是跨度大,思維含量高。它往往涉及到幾段課文,或者是全文,有的甚至跨章越節(jié),即使是優(yōu)生一般也難以輕松作出全面的回答,需要經(jīng)過一番集體討論后才可以得到完滿的解決。6.鞏固訓練。鞏固訓練是對一節(jié)課學習的檢驗,它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xiàn)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對于有些題目的技能訓練,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shù)姆椒c撥,幫助學生進行答題方法的總結。7.學后心得。導學案最后,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做小結的地方,以便學生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疑問,以利于學生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提高。課后,教師可以將導學案收起,給學生進行解答和批閱。
導學案具體怎樣運用呢?第一、每個課時的前一天將導學案發(fā)放到每一位學生手中,動員學生動腦、動手,在導學案的指引下認真預習。第二、及時掌握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預習認知程度。導學案有的是需要認真批改的,對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師要通過檢查掌握學生的填寫情況,同時可以利用課間時間有意識與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第三、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還課堂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上有時候是各組選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知識小卡片,有時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討,也有時候是各組間的質(zhì)疑等等。作為老師應該在課上或課下有意識的教會學生學習、合作、展示、傾聽、評價。第四,再優(yōu)質(zhì)的課堂,也少不了課后的鞏固,作為老師,每一堂課完成之后,要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課后反思,根據(jù)學生完成的情況把導學案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對收上來的導學案進行批改,重點看學生的落實情況,對答題的書寫、格式、嚴密等方面嚴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改。問題較多的題目再通過習題課解決。
今天的教育是教與學的恰如其分的互動,是教師和學生角色的平衡與協(xié)調(diào)。通過導學案這一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導學案的引導之下,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釋疑、課后鞏固復習等環(huán)節(jié)的調(diào)控,降低學習難度,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教師則借助導學案這一方法,能夠?qū)⒔滩挠袡C整合,精心設計,合理調(diào)控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探索教育真理的路仍然很長,這項工作只是我們才著手做的一件事情,在以后的實踐過程中,肯定會出現(xiàn)很多我們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我們只有碰到問題及時想辦法解決,爭取把這項工作做的更好,讓導學案真正發(fā)揮到作用,讓我們的課堂成為有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