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彩
摘 要: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越來越多的學生往往絞盡腦汁不知從何下筆,導致部分學生厭煩作文,從而產(chǎn)生抵觸心理。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結(jié)合教學實際,分析研究如何幫助學生正確面對作文課,并對其產(chǎn)生興趣,從而讓學生愛上作文課。
關鍵詞:興趣;寫作素材;真實生活
長期以來,大部分學生認為作文課是枯燥的、乏味的。學生從厭煩發(fā)展到畏懼,致使語文成績上不去,教師也因此頗感頭疼和棘手。我根據(jù)自己近幾年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揣摩出幾點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經(jīng)驗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讓學生從心理上正確認識并消除寫作的恐懼感
讓學生從心理上認識到寫作并不是一件難事,其實就是內(nèi)心的一種自由傾訴,把自己所看所想真實地表達出來即可。不要把寫作當做一種目的、一種任務去對待。而是要把它看做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由被動寫作變?yōu)橹鲃訉懽鳌?/p>
二、尋找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
1.寫作的源泉源于真實的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爆F(xiàn)實生活其實就是最好的素材。學生每天生活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每時每刻都耳聞目睹一些事情,孩子雖小,但對事情的好壞也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和看法。于是我就從一年級開始鍛煉讓學生每天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寫一篇“小筆頭”,把一天中最有意義、最想說的話或最重要的事情寫下來,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插圖,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一到作文課上,就讓學生拿出來展示,對寫得好的“小筆頭”,我就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給大家朗讀,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興趣十足。讀完后,有的學生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知道怎么寫了,我再寫一篇吧!”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長期堅持下去,他們逐漸對作文課產(chǎn)生了興趣。
2.抓住機遇,引導學生即興作文
在生活中,一些突發(fā)事件頻頻發(fā)生,有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jīng)歷的,如果能適時地把握好這些素材,引導學生即興作文也是練習寫作的好方法。一次上語文課,我正講到關鍵時刻,天忽然陰暗下來,轉(zhuǎn)眼間教室里已看不清黑板,緊接著,烏云滾滾,電閃雷鳴,教室里頓時騷動起來。我無論如何也平息不了學生的情緒,看到這種情形,我想這不是寫作的機會來了嗎?于是我停止講課,讓學生站在窗臺邊觀察雨前的情景,他們邊觀察邊議論,一會兒驚嘆,一會兒又捂住耳朵。緊接著下起了瓢潑大雨。我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雨前雨后的情景,然后以《雨》為題進行寫作,學生這下可有內(nèi)容寫了,趴在桌子上,不一會兒就是一大張,并且寫得真實具體、形象生動。
三、注重積累,豐富內(nèi)容
一篇好的文章,不僅有感人的內(nèi)容,還要有精彩的語言。如果詞語匱乏,文章就失去了光彩。比如,我們在學習描寫春天景色的文章時,課文中的“鳥語花香、萬紫千紅、花紅柳綠”等詞語,我要求學生寫在小本本上積累下來,每一篇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精彩片段都抄寫下來,一有時間就拿出來品讀、欣賞。學生積累精彩語句成了一種習慣,當寫作時那些與作文有關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還有恰到好處的好詞好句,就會在學生的腦子里跳出來,無形中豐富了作文內(nèi)容,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總之,指導學生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復雜的過程,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chuàng)作靈感,學生才會快樂寫作,愛上作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