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妹
作文難,難在何處?難在學生覺得無話可說,沒有內(nèi)容可寫,寫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或隨意編造,或抄襲,這與他們?nèi)狈α曌鞣矫娴捏w驗不無關系。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應讓學生在感悟課文中學會寫作文,在體驗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讓他們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的放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目前,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的人都是千人一面,記的事都是千篇一律。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缺乏習作方面的體驗不無關系。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的自然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這段話告訴我們:寫作的沖動來源于學生心靈的震撼。如何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從而提高作文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面入手:
一、在有效閱讀中學會書寫作文
讀寫結(jié)合是我國語文教學中的一條傳統(tǒng)經(jīng)驗,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即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寫作特點等,使學生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吸收,獲得更多的寫作知識,以促進寫作。
首先,要利用解題,指導學生審題。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寫好作文,就要認真讀題。
其次,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歸納段意、概括中心等來理解作文必須審好題。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弄清題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樣立意、怎樣緊扣題目來寫的,通過分析解題,得出結(jié)論;審題時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讓學生學會了解題目,并從中學習審題的方法。了解寫作意圖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他們更加深入細致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段落關系以及開頭、結(jié)尾的寫法和方法的運用等,從中學習表達的技巧。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痹趯W生對閱讀課熟讀精思、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寫作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從而不斷地提高作文能力。
二、在體驗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边@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豐富多彩的生活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材料。在多彩如畫的校園生活、幸福歡樂的家庭生活和廣闊豐富的社會生活中,有很多閃光的內(nèi)容值得我們?nèi)ッ枥L、去歌頌。然而,由于學生缺乏體驗,對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習以為常,熟視無睹。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用心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引導學生關愛校園
由于校園生活也是教師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愛校園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教師應設法通過誘導,讓學生充分體驗學校生活的快樂。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外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并想方設法去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聽一聽,用鼻嗅一嗅,動口嘗一嘗,動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動中學生盡情展示自我,切身地體驗過程。課內(nèi),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科教學的過程之中:動手實驗、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戲競賽等。課外,可根據(jù)節(jié)日特點開展活動:“五一”節(jié)開展講一位科學家、發(fā)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寫一篇小論文,開一個科技信息交流會等。
(二)引導學生關愛家庭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學生與家庭成員特別親近,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著性格的真實。在這樣的交際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關注家庭,大膽地參與家庭生活活動。可布置學生開展一些活動:今天我當家,上菜場買菜、燒飯、燒菜、洗碗;給爸爸媽媽獻上一杯茶;在“三八”節(jié)給媽媽制作賀卡;在父母不在家時當一回小主人,有禮貌地接待客人;隨父母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外出旅游……在家庭生活中,要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對學生參加的家務勞動、生活習慣、待人接物等進行評價,從中讓他們體驗到勞動的艱辛、成功的快樂和人情的溫暖。
(三)引導學生關愛社會
社會生活五彩繽紛,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接觸社會,可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如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去敬老院給孤寡老人送溫暖;去公園或其他公共場地打掃衛(wèi)生;調(diào)查采訪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參觀書畫展……有條件的學生還可當商店營業(yè)員、公交車售票員等。如一位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yè):找人簽名,每人需簽滿20人以上。為完成這項作業(yè),學生必須與許多人交往,在此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在克服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有各種體驗,這些都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寫作的源泉。
蘇聯(lián)教育家家贊科夫指出:“美不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存在于人們的英雄業(yè)績和日常的高尚行為中。”因此,學生要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周一貫,葉松偉主編.學生作文教學新概念研究[M].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
[2]鐘美蓉.流瀉真情放飛童心[J].上城教育研究,2004(05).
[3]徐雪峰.小學體驗作文教學實踐研究[J].上城教育研究,2004(05).
[4]林碧鶴.讓快樂貫穿于習作的全過程[J].福建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