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莎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聲樂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
羅莎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微格教學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以極少數學生為對象,借助現代視聽工具及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將復雜的教學過程做科學細分,并對細分后的教學技能逐項進行訓練,幫助學習者獲取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學方式。自3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微格教學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微格教學不斷提高和完善,并被推廣到世界各地,我國各大高校也相繼把微格教學引入到音樂教學論和師范生的培養(yǎng)當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本文將結合聲樂課程的特點,在聲樂教學中運用和發(fā)展微格教學理論,形成聲樂微格教學模式,并加以實踐。
聲樂;微格教學;教學模式
聲樂普修是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通過聲樂理論與實踐教學,讓學生掌握聲樂基礎知識及技能,培養(yǎng)符合中小學音樂教育及社會音樂教育所需師資。但長期以來,普通高校音樂院系的人才培養(yǎng)不由自主地受到專業(yè)音樂院校培養(yǎng)目標的影響,聲樂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沿襲了專業(yè)音樂院校的教學目標、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學生從思想上、學習上和實踐中,均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注重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理論而忽視教學技能學習與訓練的習慣。
目前,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聲樂教學多以“一對一”、“一對三”等小課和小組課形式開展,從理論上講,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能最大程度的得到老師的指導,針對性強,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教師因材施教,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某些弊端。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偏重教授學生歌唱技能,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科學高效的聲樂訓練方法,對音樂歷史、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等知識的介紹則不太重視,這種教學模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盡快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但另一方面,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沒有相應的得到提升,導致演唱水平停滯不前。同時,當前的聲樂教學多為“授人以魚”的模式,過分強調掌握聲樂演唱技巧,但大多只會自己唱而不會教他人唱,教師在強調聲樂作品處理時更多的也是傳授給學生處理結果,最重要的作品處理方法卻沒有傳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調動起來,不善于主動思考和探索,無法形成自身的演唱風格和特點。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主要通過講解、示范、糾錯來讓學生一遍遍的進行發(fā)聲練習和作品演唱訓練,耗費了教師大量的精力,成效卻甚微,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處于絕對的權威性和主導性地位,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大多數的時候,學生是在機械的模仿,很難主動認識到努力的方向,無法激發(fā)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導致事倍功半。
在教學手段上,主要采用教師示范、講授,并輔以鋼琴伴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手段很有優(yōu)勢,教師的直接示范和講授有利于學生直觀地領悟教學內容;鋼琴伴奏便于教師隨時糾正學生聲音上的問題,加之其可塑性非常強,教師可以通過鋼琴伴奏來近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和強化需要表達的音樂感覺。但僅僅采用教師示范、講授,并輔以鋼琴伴奏的教學手段還是比較單一的,需要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
微格教學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以極少數學生為對象,借助現代視聽工具,利用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將復雜的教學過程做科學細分,并對細分后的教學技能逐項進行訓練,幫助學習者獲取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學方式。鑒于聲樂課程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微格教學模式恰巧能予以彌補。
微格教學的特點是技能訓練目標明確、反饋及時而全面。所以,在微格教學的課堂上,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受教育者掌握相對復雜的教學內容,從而把握大量的信息。在應用微格教學模式的課堂上,一般學生人數不多,這與聲樂課程實行的一對一、一對三的教學形式是非常匹配的。微格教學中的技能只是針對一、兩項,所以便于學習者集中精力打殲滅戰(zhàn),實現師生的互動、教師的及時指導和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微格教學的教學理念是: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只是充當引導者,知識和技能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主線。
(一)聲樂微格教學的準備工作
1.確定課程教學對象
根據我校音樂學專業(yè)聲樂普修課程的設置情況和學生的聲樂技能程度,將課程改革的人群鎖定為大二至大四的學生,她們經過1至3年的課程訓練,掌握了基礎的聲樂演唱技能,在接受新的授課方式和教學理念時,適應能力、理解能力、協調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會更強,以保證微格教學模式的滲透和順利開展。
2.完善教學設施
微格教學模式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就是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來完成教學。結合我系實訓室的實際情況,可盡可能的利用有多媒體設備的實訓室來進行工作,或通過購買ipad來實現現代多媒體技術,如都無法滿足,我們也可以利用十分發(fā)達的通訊設備——手機來完成??捎糜诓シ沤虒W音影像資料和完成對摹擬教學的錄播。教師和學生間通過互聯網建立一個交流群,里面可以共享課堂摹擬教學視頻,相互交流、討論。
3.確定教學模式
我校聲樂普修課程是以“一對三”的授課模式進行的。在課前,要求教師和三名學生提前準備教學資料進行備課。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分布好各項教學內容的時間。將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發(fā)聲訓練,時間控制為5至8分鐘,每一節(jié)課由一名學生摹擬教師負責發(fā)聲訓練,輪流進行,整個發(fā)聲過程基本由該名學生控制并設定發(fā)聲條目。第二部分為聲樂作品訓練,時間為30分鐘,由學生模擬教師進行一對一上課,每名學生的授課時間為10分鐘,采取學生間交叉授課方式,即A對B,B對C,C對A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前要熟悉自身教授對象的作品,練習好鋼琴伴奏,制定出詳細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重點、難點等,以保證摹擬教學的順利進行。第三部分為師生研討,約為7至10分鐘,要求學生分別對自己的摹擬教授環(huán)節(jié)和自身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總結,還要分別從聽課者的角度來對另外兩名同學的摹擬教學的優(yōu)缺點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對三名學生進行點評,明確方向,布置下次課的作業(yè)。教師要對學生摹擬教學和歌唱技能提出準確的改進辦法,對學生摹擬教學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見,在前兩項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來摹擬教學,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當教師的角色轉變。第一、二部分的教學過程采用錄像設備進行現場錄像,記錄下整個摹擬教學過程,并把它上傳至師生間建立的網絡交流群,供學生課后下載查看,及時發(fā)現問題,處理問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引導地位,對摹擬教學中學生沒有處理到位的問題給予提示與引導,對學生不能準確示范的地方親自進行準確示范或播放音影像資料,來幫助學生找準聲音狀態(tài)、理解音樂。在課程考核方式上,調整為在原有的聲樂技能現場考核的同時增加學生的摹擬教學考試,以微課的形式進行考核,兩者各占50%。
(二)聲樂微格教學的實施過程
1.設定聲樂微格教學的基本教學過程
微格教學是一種特定的教學模式,在聲樂微格教學中可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力求教學生動、活潑、有效。根據其教學理論和方法,結合聲樂普修課的特點和要求,聲樂微格教學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環(huán)節(jié):(1)教學設計?!敖虒W設計”即是“備課”。聲樂微格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和學生均要在課前進行,教師要設計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教學目的,以及課堂控制和評價。學生要對摹擬教學進行設計;(2)教學示范。這是聲樂微格教學的一個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示范過程中教師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講述教學基本問題和教學內容;二要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起到教學示范表演的作用;三要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技能和歌唱技巧的訓練。示范教學完成后,教師要精心設梗以便學生在摹擬教學時有的放矢;(3)摹擬教學。這是聲樂微格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特征是“角色轉換”。此時教師變身為一位引導者,學生變身為課堂的主體,身份轉換為摹擬教師,摹仿教學內容由老師在課前布置給學生自由設計,摹仿教學時間一般為10分鐘左右。老師對摹擬教學的全過程或者關鍵所在進行錄像、錄音和記載,以便反饋信息,讓學生認識自我,為下一過程的討論提供依據;(4)反饋與評價。“反饋與評價”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它包括:重放錄像(音),自我評價,相互討論,老師總結。在反饋與評價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要客觀的,正確的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對學生摹擬教學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見;(5)結束教學。這一過程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布置課后聲樂技能作業(yè),安排歌唱曲目。特別強調的是在結束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安排和布置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以便在下一節(jié)時,學生有充分的準備,并能積極配合。
2.選定聲樂微格教學的基本方法
聲樂微格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其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是豐富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演示法。指教師親自示范或利用多媒體系統把要傳授的內容和技能通過音像作教學示范,這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理解、掌握歌唱這門抽象藝術;第二,摹擬法?!澳M法”是摹擬教學,不是模仿歌唱。是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行為、教學風格進行學習分析研究后,在老師規(guī)定的內容,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短時間的摹擬教學。也可以叫“角色轉換”,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教學技能;第三,研討法?!把杏懛ā敝冈诶蠋煹闹笇?,學生對教學示范或者歌唱行為、摹擬教學進行討論,討論主題必須是集中的。必須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發(fā)言,必須有詳細的課堂討論記錄。這主要是訓練學生在聲樂教學和歌唱練習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賞析法。“賞析法”也就是聲樂鑒賞或者優(yōu)秀教學實例鑒賞。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聲音概念和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科學的評價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音樂內涵和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第五,講述法?!爸v述法”是教師對重點理論或者新的觀念進行闡述和解說。它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教學法、先進的歌唱和教學理念、國內外聲樂和教學思想和形勢等。
綜上所述,微格教學模式融入到聲樂課程的教學中,不僅可以打破現階段聲樂課程教學中注重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理論教學而忽視教學技能學習與訓練的教學模式。只有讓兩者雙管齊下,與社會需求接軌,真正意義上實現音樂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改變教師與學生間“主動傳授”和“被動接受”的關系,實現角色的轉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積極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實踐創(chuàng)造的能力。
J60-4;G642
A
1005-5312(2015)32-0198-02
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資助課題(課題批準號:XJK012BTM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