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馨
話說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面對新任齊王之舉,眼見著將要事發(fā),急中生智,佯裝自己急癥爆發(fā),喉不能言,竽不能吹,險些逃出生天。再次浪跡江湖,風(fēng)光得意時已過,趨勢慕榮心未平,辛酸凄楚,一言難盡。
現(xiàn)實逼其重操舊業(yè),所幸似齊宣王般可愛者不乏其人。生計越發(fā)好,其人卻愈益焦躁,心中之夢日漸清晰,那便是絕技伴身,一振聲威。
憾矣!上天賦予南郭先生愛竽之心,卻遺忘了吹竽之才。他可謂吃苦耐勞,然如何苦練,吹竽技藝卻不見好轉(zhuǎn)。竽甫出現(xiàn),盡顯吹竽高手風(fēng)范。然一旦真吹,聞?wù)甙櫭?,看著瞠目,甚者怪異:高手竽聲何在,哪來的雜音亂耳!可是,他求訪名藝,登門拜師,對方卻只當他謙虛至此,不敢班門弄斧。
一天,南郭先生正為己之遭遇苦思不得其解,便聽得一聲大喝:“好你個猴崽子,竟敢捉弄主人我!”他尋聲望去,卻見眾人擁著一高臺,臺上猴戲精彩紛呈,引得觀者叫好聲此起彼伏。人與猴間,你斗我,我斗你,實則人斗猴,猴逗人。為何?猴之每招每式,均是模仿人者前一動作,且因著猴子高人一籌的聲形身手,招招壓人一籌。人朝猴子一吼,猴子未顯懼怕;猴向人一吼,面目猙獰,聲音凄厲,唬得人色變身退。人以拳頭揍猴腦,拳拳落空;猴捏起拳頭,拳出必中人腦……南郭先生不禁雙目瞪圓,如癡如醉,一個高潮處,他脫口而出:“猴精是也,模仿人之技藝,出神入化矣!”旁人聞?wù)?,紛紛言是,頻頻點頭。
忽一刻,腦中一陣電閃雷鳴,南郭先生淚流兩頰:天生我材必有用,可嘆自己身懷絕技而不自知??!
想當初,巍峨齊宮之內(nèi),赫赫宣王殿前,眾目睽睽之下,我濫竽充數(shù)多年,尚能未被發(fā)覺,非模仿技藝之超凡何能如此?現(xiàn)今拜師學(xué)藝,明明竽聲難聽,偏被說成故意戲弄他人,豈非我之模仿技藝已能混亂視聽而至于此?
“南郭先生呀南郭先生,你雖不善吹竽,然精通模仿之藝!善吹竽者何其多也,然通模仿之藝者,當世恐唯你一人而歟?王侯貴族雖喜聽竽,也有厭煩之時,尋歡作樂誰不好新鮮之道?你之似錦前程指日可待也!”南郭先生喃喃自語,激動不已。
南郭先生開始有意磨練自己之模仿技能。自踏上適宜自身之道,南郭先生進步神速。不久,他已能扮誰像誰,演什似什。不久,南郭先生自創(chuàng)之古代版啞劇,古代版雙簧等獨特節(jié)目類型出世。形式新穎,技藝絕妙,南郭先生瞬時聞名遐邇。
南郭先生之兒孫所學(xué),并未僅限于吹竽,模仿技藝,而為各行各業(yè)皆有。因南郭先生一再告誡:走適宜本人之道,方易成自身之理想。
點評
這篇故事新編體作文,令人拍案稱奇:
想象豐富。本文基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新編了南郭先生如何離開齊宮及其離開齊宮后的故事。寫其絕技伴身的理想,符人之常情;寫其觀看猴戲獲得感悟,內(nèi)容精彩;寫其因模仿出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全篇可謂想象豐富。
構(gòu)思巧妙?!盀E竽充數(shù)”本是個反面“教材”,南郭先生原為不學(xué)無術(shù)的典型,本文卻另辟蹊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觀照審視,發(fā)掘出正面的價值,通過想象與敘寫,表達出新的也是切合題意的思想主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