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學生掌握生物學概念是學習生物學,了解生命現(xiàn)象和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前提。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下,利用合理的媒體、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能優(yōu)化學生對生物概念的認知。
關鍵詞:生物概念;信息技術;概念教學
生物學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從而認識生物學的現(xiàn)象、本質(zhì)或共同屬性??梢哉f生物學概念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思維基礎。是了解生命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必要前提,更是解決問題,形成創(chuàng)新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學好生物學,掌握生物學概念是第一步。那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認識呢?筆者認為應該尊重概念的獲得和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是機械的記憶,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如果能將信息技術與概念教學結(jié)合起來,則能使將課堂更靈動,使學生更易接受概念。并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也更具長效性。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激趣,概念之初體驗
從認知角度來講,人都有獵奇心理。學習之初,若只是單刀直入的開場白,學生聽來就如飲白開水淡而無味。因此,為了從開始的幾分鐘抓住學生的學習的好奇心,可謂是重中之重,不然怎么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呢。作為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角度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這樣就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產(chǎn)生提問的欲望。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則更容易在上課之初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同盟關系。一般選用圖片、生活實例、錄像等較多。例如,在細胞分裂和分化一節(jié)內(nèi)容中,利用文字性材料“白血病”男孩及多張白血病患者的圖片,從敘事角度和視覺沖突上讓學生認識到白血病的可怕。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白血病從生物學角度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沒有辦法治療等疑問。不知不覺中,學生在信息技術這一平臺所提供的感官刺激中,獲取了83%以上的信息。(實驗心理學赤瑞特拉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他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由此會跟隨著自己心中的疑問愉悅的走入新課。
二、抽絲剝繭,概念之形成
生物概念的獲得是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比較、鑒別、抽象、概括等步驟來形成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辨別那些非本質(zhì)的、偶發(fā)的、表面的東西,去偽存真,從而挖掘出那些最本質(zhì)的東西并形成概念。例如,在教“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時,利用自已所拍攝的實驗視頻,展現(xiàn)葉片放入沸水中的現(xiàn)象,讓學生思考:這些氣泡是怎么來的?對于初中生來說,本身就有較強烈的求知欲,所以必然會引發(fā)激烈的討論,猜測氣泡的由來。在前知識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在葉片上有氣體進出的結(jié)構(gòu)。如此,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從好奇中積極思考,通過分析和總結(jié)出葉片上存在氣體進出的通道——氣孔這一概念。
三、破難點,概念之升華
在生物學中存在著一些抽象且復雜,用普通圖片和文字難以描述的現(xiàn)象,這對概念的形成無疑是最大的難點。而信息技術恰恰能彌補此類不足,可以使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使抽象問題直觀化。讓學生在認知概念時有抓手,而不再剛到生澀難懂。
例如,在講解細胞結(jié)構(gòu)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3D展示動植物細胞內(nèi)的各細微結(jié)構(gòu),讓學生從多角度了解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等結(jié)構(gòu),從而更易形成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線粒體等結(jié)構(gòu)的重要概念。
四、動態(tài)模擬,概念之活化
以往的概念教學可能更注重概念本身,而對概念是如何形成的這個過程完全忽視,這是違反認知規(guī)律的。運用信息技術的動態(tài)模擬方式,可以將這些過程性的東西直觀呈現(xiàn),學生也能在融入過程的同時活化概念。如,在教細胞失水和吸水原理時,利用動畫展示兩株長勢相同的植物,分別放入盛有等量的清水和濃鹽水中后,兩株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思考:濃鹽水中的植株萎蔫的原因。再通過動畫從微觀角度展現(xiàn)兩株植物的細胞結(jié)構(gòu)及未放入前兩植物的細胞結(jié)構(gòu)。讓學生比較分析:不同濃度中的植物細胞的差別。學生自然會建立濃鹽水中的植物其細胞中有某種物質(zhì)丟失了,而清水中的植物其細胞中有某種物質(zhì)增加了的認識。通過實驗和動畫的反復播放,學生不難思考出丟失和增加的應該是水分。由此細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這一難點便迎刃而解了。學生很快就會得到“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的重要原理。
這樣的模擬過程,讓學生理解了生物概念的內(nèi)涵,也就加深了對此概念的認識。
五、錦上添花,概念之固化
概念形成后,如不加以鞏固,時間一長,概念自然也會被遺忘。為此進行適當?shù)木毩暿怯斜匾?,它既可以檢驗課堂效果,又可以固化概念。例如,在學習了蒸騰作用以后,播放種樹視頻,讓學生分析移栽的大樹為什么枝葉稀少?學生通過課堂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比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實時交互功能,將每個學生的答案實時上傳至教師電腦,及時反饋學生本堂課所學概念的掌握程度,以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總之,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能優(yōu)化生物概念教學,并能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觀察、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但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適合。對于生物概念教學還需根據(jù)課程的實際情況加以摸索,技術只是一種手段,若能將之與多種教學手段結(jié)合,那時,生物課堂將燦爛如花。
參考文獻:
[1] 彭曉彥. 巧用多媒體課件 提高生物課堂實效[J]. 科學時代,2012,(8):
[2] 王磊.淺談多媒體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化學概念教學情境
[3]蔣永玲.生物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方法[J].生命教育: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