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高校中年女教師在工作、家庭、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期待對這一群體提出不同的要求,導致角色沖突的產生。角色沖突是影響職業(yè)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討高校中年女教師的角色沖突的表現與成因,歸納并明晰角色沖突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進而提出緩解職業(yè)倦怠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中年女教師;角色沖突;職業(yè)倦怠
一、高校中年女教師角色沖突的現狀分析
(一)實際角色勝任能力與理想角色期待沖突
個體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時所面臨的角色期待是不同的,當角色扮演者的實際角色勝任能力不符合理想的角色期待時,會產生角色沖突。集多種角色于一身的高校中年女教師亦面臨不同的角色期待:單位領導期望其承上啟下,發(fā)揮骨干帶頭作用;家庭成員將其當作家庭的紐帶和橋梁,希望其成為協調家庭成員關系的潤滑劑。多重角色期待使高校中年女教師既要兼顧工作又要兼顧家庭,有限的精力使其在家庭和工作中難以衡量,顧此失彼,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壓力導致角色緊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知識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高校對教師各方面要求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然而,大多數高校中年女教師表示曾經因為家庭因素一次或多次放棄過進修或培訓的機會,嚴重影響了角色能力的塑造。另外,高校中年女教師在家庭和事業(yè)的相互牽扯中會感覺焦慮,情緒低落,再加上身體機能的下降,不良的身體、心理狀況導致高校中年女教師的角色勝任能力下降。
(二)互不相容的角色規(guī)范和評價標準不一致產生的角色困惑
角色規(guī)范,是指對處于一定地位的角色扮演者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的約定。職業(yè)女性面臨家庭和社會雙重角色的規(guī)范:社會角色是一種“工具性角色”,即現代職場對于職業(yè)女性和其他男性統(tǒng)一的、剛性的規(guī)范標準;而家庭角色是“情感性角色”,感情色彩濃厚,重感情的投入,無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兩種角色要受兩種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約束,高校中年女教師每天在兩種不同的角色間頻繁地進行轉換,當角色轉換失敗時就會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
多元化的社會評價體系決定了當代女性在擺脫家庭束縛走向職場的同時,還不得不接受外界對于自己作為家庭重要成員的職責考量?;ゲ幌嗳莸慕巧?guī)范和不一致的評價標準產生的雙重角色間的矛盾和沖突伴隨著女性頻繁的身份轉化而日益突出,進而影響女性的工作、家庭和身心健康。
二、角色沖突對職業(yè)倦怠的影響
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認為,角色沖突與個體的異常動機和行為起源中的諸多因素是聯系在一起的。完全滿足不同角色期待的需要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個體在面臨多重角色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來對不同角色期待的重要性進行判斷、排序 。高校中年女教師在面臨家庭和職業(yè)雙重角色沖突時,有的在家庭和事業(yè)無法兩全的情況下,無奈只能選擇其中一種而舍棄另一種,絕大多數則在家庭和社會兩種角色之間身心疲憊的轉換著。在當高校中年女教師面臨多重角色沖突和角色壓力而無法緩解的時候,就會產生職業(yè)倦怠。角色沖突對職業(yè)倦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不利于身心健康,角色勝任能力減弱
女性步入中年之后,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隨之下降,容易患各種疾病。尤其是職業(yè)女性,長期處在忙碌的狀態(tài)之中,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加之進入更年期,伴隨而來的記憶力減退、易怒易躁、心煩多夢等癥狀,讓她們本來疲憊的身體更加覺得沉重,精力匱乏。不良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加劇了高校中年女教師應對角色沖突的困難,也降低了角色勝任能力。
2.引發(fā)家庭矛盾,影響職業(yè)角色扮演
高校中年女教師因為工齡較長、家庭角色復雜等原因導致其面臨的角色期待較高,需要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工作和家庭兩者相互牽扯,職業(yè)女性顯得力不從心,既不能很好地照顧家庭,又影響工作。多數高校中年女教師往往在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中被強化了家庭角色,淡化了工作角色,這樣非女性主觀意愿的角色傾斜讓女性承受了更多的心理矛盾和壓力。
3.工作效率低下,降低職業(yè)期待
角色沖突容易影響工作表現。高校中年女教師在各行各業(yè)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這一階段也恰恰是職業(yè)女性工作效率和工作期待最低的時期。一方面,對于高校中年女教師來講,這一階段事業(yè)上的晉升空間基本限定,其對于事業(yè)成就的期望值也會逐漸降低,很容易對從事了幾十年的工作產生職業(yè)惰性;另一方面,職業(yè)女性其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各類進修學習,無法尋求自身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對自身的職業(yè)期待也隨之降低。
三、對策建議
首先,社會樹立正確的兩性角色觀念。轉變傳統(tǒng)的性別觀念,一方面需要社會從宏觀的角度上給予女教師更加寬松的社會參與環(huán)境,營造一種更加平等、和諧的職業(yè)氛圍,為女教師選擇事業(yè)上獲取成功提供機會和可能;另一方面,需要女教師自身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多高校中年女教師都或多或少地因為自己具備雙重身份和角色,對家庭有所忽視,不能全心全意照顧家人而感到愧疚、自責。在這樣的消極情緒影響下,不僅會影響到她們的工作狀態(tài),也不利于其對于正常家庭關系的維護。所以,轉變傳統(tǒng)的性別觀念不單是社會大環(huán)境下的輿論導向,更重要的是高校中年女教師自身對于雙重角色的正確認識和判斷,能夠找準生活和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避免沖突。
其次,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分擔家庭角色壓力。家務勞動社會化是緩解女性雙重角色沖突的關鍵。家務勞動社會化現在已逐漸步入一個良性的發(fā)展軌道,它能激勵職業(yè)婦女擺脫角色沖突和困惑,在社會生活的競爭中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另外,要想從根本上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文化中“君子遠庖廚”的腐朽觀念,一項實證結果表明,配偶的支持度對其工作績效呈現正比例影響 。配偶主動分擔家庭責任、生活上關心照顧、心理上支持鼓勵、在工作上積極配合,對緩解女性職業(yè)沖突、預防職業(yè)倦怠有積極作用。因此,一方面應呼吁全社會肯定女性的家庭勞動價值,培養(yǎng)家庭成員主動參與、共同分擔的意識;另一方面,高校中年女教師在面臨角色沖突的時候,要學會向家人、朋友、以及其它社會組織尋求幫助,共同承擔家內、家外的事物,緩解沖突。
最后,組織給予相應的支持。第一,用人單位要多關注這一特殊群體的身體、心理狀況,定期對其進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角色沖突與壓力。第二,喚醒她們的自我效能感,樹立主人翁意識。創(chuàng)造高校中年女教師學習培訓的機會,增強其角色勝任能力,并讓其發(fā)揮骨干模范作用,為年輕人樹立職業(yè)榜樣。第三,明晰責權,減少角色模糊和沖突。一般來說,如果自身和社會組織有意識地幫助協調身心以及工作的不適,絕大多數職業(yè)女性都可以順利度過職業(yè)生涯的中年期,為社會、為組織、為家庭、也為自己做出應有的貢獻。
此外,高校中年女教師還應提高自身素質,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同時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合理的角色定位,確立角色實現的目標,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給自己確立適宜的角色期待,既不是難以實現,也不妄自菲薄,對自己始終有一個良好的認識和客觀的態(tài)度。只有消除角色沖突對自身心理造成的影響,增強個體扮演各種角色的協調能力,才能在遇到角色沖突問題時,游刃有余,從容應對。
參考文獻:
[1]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結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2]孟憲范.轉型社會中的中國婦女[M].北京,社科出版社,2004.
[3]羅亞莉.職業(yè)女性角色沖突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