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成
摘要:當前,掣肘高中語文的因素很多,但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梳理,還是可以做到條理清晰、主次分明的。在此基礎上,我們應尋求防線薄弱處突破,以點帶面,就能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獲取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現實資料和寶貴經驗,現一一呈現給大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交流。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改 教材
多年以來,高中語文課改的呼聲日隆,很多教師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取得了一些讓人側目的成績。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跟進,在高中語文新課改標準和新教材全面推廣使用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從開始的意愿抒發(fā)為主流向群體創(chuàng)新實踐方向尋求突破,雖困難重重,但已是大勢所趨。當前,掣肘高中語文的因素很多,但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梳理,還是可以做到條理清晰、主次分明的。在此基礎上,我們應尋求防線薄弱處突破,以點帶面,就能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獲取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現實資料和寶貴經驗,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同交流。
一、持續(xù)更新教學觀念,用新課程標準提煉高中語文教學思想
近年來,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呈現出“破土萌發(fā)初長成”的態(tài)勢。這與高中語文教師持續(xù)更新自身觀念,深入貫徹新課程教育方針是密不可分的。多年以來,高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的套路、模式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要空間,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學生在這種固化、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下,就像木偶人一樣目光呆滯、神情游離。而且,教與學長期處于兩張皮狀態(tài),即教師在臺上口感舌燥地指點江山,學生則在臺下昏昏欲睡,夢會周公。陳舊刻板的教學方式早已不適合當前教育發(fā)展和學生個人成長的需要,高中語文改革迫在眉睫。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容忽視,它起著導向和過程性保障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的觀念更新應該具有持續(xù)性和永久性。
高中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習,多接觸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現代教育書籍,用發(fā)展型的現代教育觀武裝頭腦,結合課程教學深入探討和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教材,把握新課程教材的思想精髓,用新課程標準做教學實踐的標桿,將外延閱讀的教育信息資料進行整合提煉,濃縮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對照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思想,大膽進行高中語文課改的理論嘗試,在實踐中汲取經驗教訓,最終將外延思想、新課程理念、教學實踐三者結合起來,使高中教師變身為具有前沿教育思想、課程改革能力強的新型科研型教師。
二、適當調整高中語文知識體系,構建既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又與新課程理念相契合的高中課改方案
新課程高中語文教材經過各教育專家學者的縝密研討最終成形,并廣泛應用于各高中學校,各地反響不一,成效各異,但總的來說,還是很契合實際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課程教材雖然帶有明顯的權衡各方因素的跡象,但各地校情、學情迥異,并不能面面俱到,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教材帶有明顯的“一刀切”色彩。教材是教師施教的立足點,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改革的成敗都基于此。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需要以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教材為參照,根據學生需要和教學實際,利用已經成形的現代教育思想大膽進行課程知識體系的調整,以適應瞬息萬變、潛移默化的教育發(fā)展新常態(tài)。新課程教材作為全國統(tǒng)一教材,在內容編排上單薄統(tǒng)一,從高一到高三,內容大體相當,沒有循序漸進的梯度感,與高中生的生活視野、文化視野脫離。語法修辭等多種手法在教材中的穿插配置,讓學生感覺不到完整的知識學習體系,使得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體系尚未構成基本輪廓。而且,教材各單元之間沒有知識互補或相互支撐性的聯系,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學習完一個學段的語文教材后沒有較初中語文學習的厚重感,好像與初中區(qū)別不大。
三、改革教學評價機制,增強高中考察內容的針對性、科學性
高考是全國性大考,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反觀其今,雖然有關高考改革或存廢的信息甚囂塵上,但當前形勢下高考制度仍然在推行。盡管“一考定終身”存在很大弊端,但它的教學指揮棒的作用卻不可小覷。目前,圍繞高中語文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或行為都是指向高考的,也都是以高考為中心的。國家的人才選拔制度過于單一集中,不適合當前中國人才發(fā)展和培養(yǎng)的需要。如何改革教學評價機制,增強考察內容的針對性、科學性,值得每位教師深入研究和實踐。令人可喜的是,高考語文命題已然先行,體現了“與教材千絲萬縷粘連,重點附著能力考察”的命題理念。這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新導向。對此,教師要敏銳捕捉新動向,及時調整高中語文教學策略,把知識型領會為目標向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升轉變,既服從高考選拔大局,又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如果能使兩者結合起來,互為補充和促進,使之協調發(fā)展,這便是真正成功的語文教育。在高考內容考查方面,要把握好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和能力考核動向,將高中語文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性梳理,明確重難點,在對基礎知識進行反復練習加深記憶的基礎上,還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拓展語文教學的知識面,重點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考核內容科學性上,應遵循高中語文教學客觀規(guī)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個人成長規(guī)律,不以單純的基礎知識領會和記憶為目標,從而影響日常教學效果,使高考考核內容向學生個人能力培養(yǎng)傾斜。
總之,從目前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現狀來看,需要教師全身心投入,既要持續(xù)更新教學理念指導教學,還要多措并舉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運轉教學。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對高中語文教師來說不應定勢的作為統(tǒng)一標準,而應該根據自身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需要,適當做一些調整和更換,以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重能力培養(yǎng)的大勢。
參考文獻:
[1]李金英.淺議高中語文模式創(chuàng)新[J].現代閱讀,2013(4).
[2]張敬業(yè).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法初探[J].讀寫算,2014(11).(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