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艷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帶來了生機和無限的希望。中學美術教育是通過美術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與藝術修養(yǎng),健全學生的人格。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術意識。在基本理念中還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所以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可以說多媒體教學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使學生在課堂當中就能深切感受到信息技術信給學習帶來的便利和影響。本文就怎樣合理有效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數(shù)學課堂教學談一些看法和體會。
關鍵詞:多媒體;美術教學
一、關于美術課中多媒體的運用
現(xiàn)代的美術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手段也越來越新穎,有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漸漸的被所謂的新的教學模式所替代。難道新課程改革是拋棄傳統(tǒng)的、直觀的、示范的教學方法嗎?難道新課程改革是老師說說+學生看多媒體+鼓鼓掌熱鬧一場,難道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步驟、問題設計、活動設計、作業(yè)設計、難點、重點的解讀都不必考慮,師生互動也只是老師鼓動下的學生的掌聲和“呼聲”,難道這樣就是一堂美術課亮點所在嗎?不知這樣的課是否經得起推敲和推廣?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誤導。有的老師以為“改變”就是“拋棄”,以為“注重了技能技法就不是新課程”。似乎示范就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背離了新的課改理念。這種對美術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是有偏頗的。
美術課是技術性非常強的課程之一,沒有一定的美術基本功是難以上好美術課的。隨著多媒體的使用,無論多難技法可以事先在動畫軟件中準備好,電腦完全可以實現(xiàn)直觀的演示。電腦作為教學手段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合理的運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是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將美術教學發(fā)揮得更完善,讓美術課更引人入勝、更精彩;但,不能濫用多媒體。自從有了電腦,美術老師課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變換成了電腦演示,只要老師輕點鍵盤,只要會使用課件,方法步驟盡收眼底,沒有美術基本功同樣也能上美術課。教師只會“動口”而不“動手”,黑板上不寫一個字、不畫一筆畫,老師不用筆、不用紙、不用帶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對學生和聽課的老師們將一堂課“說”完。這樣一來,美術課“技術性強”的特征缺失了,“美術味兒”沖淡了。更有甚者,有老師為了顯示一堂課內容的充實,將需要好幾課時完成的內容合并到一節(jié)課,試問,這節(jié)課除了表面的“充實”,學生該怎樣吸收?恐怕是飄飄然、暈忽忽聽完本節(jié)課。難道這就是“內容豐富”嗎?為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教師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課件上了,似乎有一個好課件就等于萬事俱備了。然而,這種所謂現(xiàn)代手段,只不過充當了教師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師直觀的演示,使美術的親和力丟失,美術教學的語言散失。導致其他學科老師聽過美術課以后誤認為:現(xiàn)在的美術老師不用畫了,不用寫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簡單。有的老師風趣地說,你們美術老師真好當,還是教美術好,只要上網找些圖片,會按鍵盤就行了,干脆改行教美術算了。
二、關于美術教學中示范教學的運用
隨著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不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只用鍵盤點一點,動口說一說,學生實際知識技能的掌握就比較膚淺,長期下去,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沒法保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就受到影響。
示范,是老師與學生是面對面的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是與現(xiàn)實的直接對應,是真真切切的藝術上的對話。比如中國畫的筆墨表現(xiàn)形式,老師用筆、墨、紙邊演示邊給學生講解,中國畫的用線、用筆、用墨、干濕、濃淡,皴、擦、點、染,中國畫的構圖、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老師的基本功,又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到中國畫的運筆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師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圖片,點點鍵盤說說而已。學生如何知道運筆的方法、動勢、速度?如何體驗線條在畫紙上的運動軌跡?如何體驗畫家的情緒所帶來的筆觸、肌理產生的節(jié)奏、韻律?一個優(yōu)秀的美術教師在示范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就是徒手直觀為學生演示,不僅讓學生羨慕老師的繪畫本領,也體現(xiàn)老師的親和力,更讓聽課老師欽佩做課人的扎實功力。這絕不是簡單地、機械地操作,而是對多種文化現(xiàn)象的闡釋,美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技術,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凡技術就要展示,沒有展示的技術就是空口無憑,就不能使人信服。技術上的東西可謂“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技術要領與感受,學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確的路子。讓學生知道繪畫不單純是技能的表現(xiàn),技能是為畫面服務的,是為主題服務的,是多門藝術的相互滲透,再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學生的思路就會非常開闊,話題就會非常寬泛,就會產生廣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思考進而模仿,師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達到一定的水平,學會表現(xiàn)事物,在表現(xiàn)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關于美術欣賞課的老師引導作用
美術作為一門學科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它有完整的知識和技能體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實施這種“綜合”教學中,確有著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拋棄美術學科性的東西而成為其他的學科附屬課。學科自身的本質特征都被“綜合”得沒有了,“綜合”也就失去了意義?!澳鞘腔牧俗约旱奶锶シN人家的地?!泵佬g課中涉及到的綜合應依托視覺藝術的思維和表達特征,基于對社會、生活、對自然感受經驗。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會有很多產生疑問的地方。作為老師,就應該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老師在上美術欣賞課時,不應該是照本宣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共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學生之間會爭論。這時,老師應該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肯定正確觀點,糾正不正確的觀點,而不是一味的表揚說“很好,很好”,只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沒有及時進行梳理、歸納與評述,沒有提供必要的背景資料和任務要求,以為這樣就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殊不知學習基本要求都達不到,獨創(chuàng)性就失去了依據(jù),即使獨創(chuàng)也只會不倫不類。沒有目標的探究,是沒有結果的。
總之,新課標的實施,美術課程的改革,使美術課從單一的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提高到了一個廣闊的文化層面,課堂教學變得豐富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去說一說、學一學、演一演、做一做等方式來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學生得美術教育不能忽視視覺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節(jié)課十分不容易。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要練課堂“內功”,還要多練課堂外的功夫,如閱讀教育學專著,以提升教學理念涵養(yǎng);研究美術案例,以拓展設計思路;練習美術基本功,以提高藝術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