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課堂更強調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我在高中從教已滿三年,經歷了一輪循環(huán)教學,而這三年的時間讓我對教學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下面來談談我的感悟。
一、要虛心請教老教師
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新教師,要勇于積極地向老教師、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不要因為不好意思就不問,固定在自己的思維中,并且故步自封。新老師固然有自己的新想法,但是教學經驗還不足,教材處理也很難到位,因此還需要請教其他老教師。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經過多年高三,對高考動態(tài)把握非常清楚,課本中的考點胸有成竹,因此只有多溝通、交流,虛心請教,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進步,在以后的教學中才會少走彎路。
二、要講求教學方法
只有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沒有壓力的學習,才能做到快樂學習,感覺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就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眾所周知,高中政治有其枯燥的一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高。但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卻能起到“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作用,學生的興趣上來了,有了學習的樂趣,上課自然就會認真聽講了。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也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力爭避免傳統(tǒng)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轉換等,讓學生自己領會,做到自己教育自己。比如,在《講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框時,接近中秋節(jié),我就以傳統(tǒng)佳節(jié)必備的月餅為例來講解。節(jié)前與節(jié)后月餅價格明顯不一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上來了。
三、要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體的觀念在現(xiàn)在教學中仍普遍存在,上課“填鴨式”教學已經讓學生習以為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意識,教師只是主導。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收集資料、課堂討論、當小老師來培養(yǎng)。比如,在講《投資理財的選擇》這一課時,我會讓學生事先收集好關于“怎樣投資理財”的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走上講臺講出來。并且這一課內容也是讓學生來講,我會在最后予以總結、補充。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四、要注重時政的貫穿
我們都知道高考是離不開時事政治的,而時政知識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應貫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開展課前時政5分鐘,讓學生課前準備,然后在課堂上講給全班同學聽,并結合課本知識點分析原因。因為高一學生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這項工作主要是在高二、三進行。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政的習慣、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比如,在講《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際關系》時,我就會讓學生提前準備中美、中日關系的相關時政、最新消息。
五、要用愛來教育學生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能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方式,用一顆愛人的心來對待學生,最終學生會被老師的愛所感動,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學生都希望老師能夠關心自己,愛護自己,希望老師不要偏心。我們每個老師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都能體會這種感覺。因此,成為教師的我們,要學會關愛每一個學生,不偏袒任何學生。滴水穿石,愛也能夠慢慢融化學生僵硬的心,最終會接受老師的教育,自己主動學習。
從教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我已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個教師的不易,教師的無私奉獻、諄諄教導等時刻感動著我,讓我更堅定了當教師的信念。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來教學,跟我的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賈玉平.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感悟[J].文史月刊,2012.
[2]吳超.高中政治教學有感[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