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蘇玲
高職英語是學科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當今經(jīng)濟發(fā)展中其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在教育改革形勢的推動下,注重實用性的教學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主能力。
一、簡述學生主體能動性發(fā)揮的含義
從哲學的角度看,主觀能動性是人類所特有的能力,是對客觀世界的主動反映,并對客觀世界進行有意識的反作用。所以,高職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就是對語言這一事物的主觀反映,對語言學習的一種條件反射能力。在英語課堂上,學生融入教師預設的教學路徑進行學習,在教學生的同時,使他們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勇于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索;在英語課堂之外,靈活運用英語語言表達身邊的萬事萬物,促進英語學習的生活化、日常化。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作用
首先,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是一種主觀意識行為,思想決定行動。所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對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實踐證明,傳統(tǒng)的灌輸式英語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啞巴英語”人才。因此,教師必須發(fā)動學生敢于開口,大聲地說出英語,積極主動地說英語,用英語表達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意愿,從而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不可遏制的動力。其次,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被激發(fā),自主學習的思維就會活躍,個性思維及特點得到有效的實展。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張揚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自主獨立性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持久練習、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將來的工作當中。
三、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途徑探析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推動下,高職英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改革方向,提出了嶄新的教學理念,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力性,自覺地、積極地學習英語,并將探究性學習思維向學生的意識領域進行滲透。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強大的學習推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英語學習興趣,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才能夠實施,自主學習意識才會加強。對新的知識點更容易接受和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掌握學習英語的基本技巧和學習能力。
2.情境教學法在英語教學課堂上的運用,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教師的課堂預設達到隨時提醒學生進行口語練習的功效。舒適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展開交流,謀求共同進步,體驗著學習英語的快樂,嘗試著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用多種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口語實操能力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多媒體視頻、網(wǎng)絡課件和小組討論、英語演講或英語沙龍等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在相互學習和相互督促的情況下,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如:在小組討論中,選擇主題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e era of todays?(當今的時代主題是什么?)讓學生結合社會時代的具體情況,用英語自由發(fā)揮來進行論述,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善于引導,不需要打斷學生的自我陳述,給予學生鼓勵的暗示,最后,在總結階段,指出英語語言表達中應注意的事項,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又使他們學到了新的知識,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高職英語教學應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將“讓我學”英語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成“我要學”英語的行動,注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適應社會職業(yè)變化的需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吳維霞.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探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0).
編輯 李建軍